一种粉尘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71925发布日期:2019-04-20 05:52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粉尘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粉尘回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粉尘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业生产中经常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粉尘其实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在一定空间内,当粉尘的浓度达到某一范围则会容易发生爆炸。粉尘的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小、粉尘和空气的湿度越小,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对于有爆炸危险的粉尘,需要设置通风除尘系统对粉尘进行回收,例如利用袋式除尘器或对粉尘进行喷淋的方式来进一步控制粉尘的浓度,从而降低爆炸的可能性。

但是,由于粉尘具有一定的粘附性,粉尘相互间的凝聚与粉尘在固体表面上的堆积都会使得粉尘团的尘粒增大,则容易对粉尘设备或管道发生故障和堵塞。目前对于粉尘回收,一般会使用雾化喷头对粉尘进行洒水,使得粉尘遇水粘附成团,从而达到除尘效果。但是为了达到更好的雾化效果,一般的雾化喷头喷嘴都设置得较小,且在喷头内置一定复杂的雾化结构,才能起到较好的雾化作用,但是喷头的结构越精细则越容易在满是粉尘的环境下被粉尘堵塞,导致喷头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无法喷水,导致回收系统的粉尘浓度无法降低,增大包装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可防止粉尘堵塞,且具有更好雾化效果的粉尘回收塔。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粉尘回收装置,包括:

回收塔,顶部开设有连接风管的进风口,顶部侧端开设有连接进水管的进水口,底部开设有与出水管相连接的出水口;

分水管组,内置在回收塔上方,分水管组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分水管,多个分水管的首端部相连通并连接到进水管处,多个分水管的末端部密封;每个分水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导水孔,相邻分水管上的导水孔分布相互交错;

喷雾机构,包括喷管和挡板,所述喷管的首端部连接导水孔,所述挡板位于喷管末端部的正下方,挡板与喷管管壁之间通过缓冲片相连接。

分水管平行排列在回收塔内顶部,能增大回收塔内粉尘的湿润范围,通过喷雾机构将喷管内的水喷到挡板上将水雾化,雾化的水湿润粉尘,使得粉尘粘附成团,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得粉尘从气体中脱离,从而达到粉尘回收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分水管组的多个分水管为水平式或竖直式排列在回收塔内顶部。

分水管组在回收塔内顶部的排列方式可让多个喷雾机构的所处位置更加合理,让喷雾机构所产生的水雾喷洒范围进一步增加。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的直径是分水管直径的3~5倍。

进水管的直径比分水管的直径大,进水管的水进入直径小的分水管,水压会逐渐增加,将水在一定的压力下从喷管喷出,增加水雾形成的几率。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与喷管的末端部之间的距离为4~8mm。

4~8mm之间的距离,使得水从喷管喷出后形成水雾效果最佳,挡板和喷管之间的间距过小,使得水对挡板的冲击力过大,水从挡板和喷管之间的间隙中喷出形成高压水柱,无法形成水雾;若挡板与喷管之间的间距较大,使得水对挡板的冲击力较小,水形成水珠却无法形成水雾。

进一步地,所述喷管的直径为12~20mm。

若喷管直径过小,容易被粉尘团堵塞,若喷管直径过大,产生水雾的效果下降。直径12~20mm能防止粉尘团堵塞的同时还能提高产生水雾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的厚度设置为1~2cm。

挡板厚度设置为1~2cm,能承担起喷管喷出的水压。

进一步地,所述回收塔的底部设置为锥形结构。

锥形结构便于让湿润的粉尘团堆积在一起,且便于粉尘团排出回收塔。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与喷管的管壁之间通过缓冲片可拆卸连接。

当挡板长期受到高水压冲击变形后,可对挡板拆卸下来进行更换。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片由多根具有一定韧性的复合纤维线材并列粘合而成,缓冲片一端可拆卸连接在喷管管壁上,另一端连接挡板。

复合纤维线材的强度大、韧性高,复合纤维线材用于连接喷管和挡板,当高压水从喷管高压喷出,复合纤维线材将挡板稳定地固定在喷管正下方,承受水的冲击力。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片整体呈弧形结构。

弧形结构的复合纤维线材具有一定的韧性,水高压喷出冲击到挡板上时,挡板具有远离喷管的趋势,弧形的缓冲片会随着挡板的运动趋势进行小幅度的伸展,当水停止冲击挡板后,缓冲片伸展后恢复到原弧形形状时,带动挡板进行振动,挡板振动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水雾化的效果。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在回收塔内置喷雾机构,喷雾机构避免了复杂的内部结构能杜绝粉尘堵塞的情况,提高回收塔的安全性;

(2)喷雾机构采用高压水喷在挡板上的方式将水雾化,并通过缓冲片带动挡板振动,提高挡板的振动频率,从而进一步提高水的雾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粉尘回收塔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粉尘回收塔内喷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回收塔;2、风管;3、进水管;4、分水管;5、喷管;6、挡板;7、缓冲片;8、导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一种粉尘回收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回收塔1、分水管组和喷雾机构:

回收塔1,顶部开设有连接风管2的进风口,顶部侧端开设有连接进水管3的进水口,底部开设有与出水管相连接的出水口;

回收塔1顶部进风口处的风管2连接风机,在风机的作用下将具有粉尘的气体吹入风管2中,并顺着风管2将具有粉尘的气体通往回收塔1的顶部;回收塔1顶部侧端的进水口在水泵的作用下,将水从进水管3中泵入与进水管3相连接的分水管组;而回收塔1底部设置为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的底部能将掉落的粉尘团堆积在回收塔1底部,让粉尘团在水流的作用下流出回收塔1。

分水管组,内置在回收塔1上方,分水管组包括多个平行排列的分水管4,多个分水管4的首端部相连通并连接到进水管3处,多个分水管4的末端部密封;每个分水管4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导水孔8,相邻分水管4上的导水孔8分布相互交错;

进水管3与分水管组相连通,所述进水管3的直径是分水管4直径的3~5倍,分水管4口径小,进水管3内的水进入到口径小的分水管4能形成水压,从而让与分水管4连接的喷管5处能喷出高压水。

分水管组内至少包括3个分水管4,多个分水管4的首端部相连通,分水管4的末端部密封,从而让分水管4达到适当的水压;与此同时,在进水管3处还可安装阀门,用于将控制进水管3的水流量,从而起到调整分水管4水压的作用。

每个分水管4的下管壁开设有多个导水孔8,多个导水孔8有序排列,每个分水管4之间可平行式排列,可竖直式排列,还可阶梯式排列,再加上相邻的进水管3上的导水孔8交错分布,能扩大水雾在回收塔1内的喷洒范围,让回收塔1内任意角落都能落入雾化的范围内,从而提高粉尘回收的效率。

分水管4平行排列在回收塔1内顶部,能增大回收塔1内粉尘的湿润范围,通过喷雾机构将喷管5内的水喷到挡板6上将水雾化,雾化的水湿润粉尘,使得粉尘粘附成团,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得粉尘从气体中脱离,从而达到粉尘回收效果。

喷雾机构,包括喷管5和挡板6,所述喷管5的首端部连接导水孔8,所述挡板6位于喷管5末端部的正下方,挡板6与喷管5管壁之间通过缓冲片7相连接。

其中,喷管5与分水管4上的导水孔8之间焊接,让喷管5能无缝连接分水管4,保持分水管4上的水压。所述挡板6与喷管5的管壁之间通过缓冲片7可拆卸连接,所述缓冲片7由多根具有一定韧性的复合纤维线材并列粘合而成,缓冲片7一端可拆卸连接在喷管5管壁上,另一端连接挡板6。

所述喷管5管壁可设置有扣环,缓冲片7的端部锁扣在喷管5管壁的扣环上,实现可拆卸连接,当挡板6长期受到高水压冲击变形后,可对挡板6拆卸下来进行更换。

缓冲片7由多根复合纤维线材并列粘合而成,复合纤维线材的强度大、韧性高,复合纤维线材用于连接喷管5和挡板6,可具有足够大的强度承担水高压喷出的冲击力;再加复合纤维线材具有良好的韧性,且设置为弧形结构,在无高压水冲击挡板6时,缓冲片7可充当连接的挡板6和喷管5的作用;当高压水从喷管5高压喷到挡板6上时,缓冲片7将挡板6稳定地固定在喷管5正下方,承受水的冲击力,并在高压冲击的作用下,挡板6具有远离喷管5的趋势,由于缓冲片7具有良好的韧性,因此弧形的缓冲片7会随着挡板6的运动趋势进行小幅度的伸展,此时弧度减小,甚至弧形结构的缓冲片7被伸展为直线状态,带动挡板6往远离喷管5的方向进行小幅度的移位,当此时的挡板6与喷管5末端部之间的距离仍然保持在4~8mm,能保持很好的雾化效果。当水停止冲击挡板6时,缓冲片7将恢复到原来的弧形结构,带动挡板6同样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加上缓冲片7具有一定的韧性,在恢复过程中会带动挡板6进行适当的振动,在挡板6振动的同时,能进一步对喷管5流出的水继续进行雾化或对挡板6上的水进行二次雾化,进一步增强水雾化的效果,使得水的雾化更加充分。

而挡板6与喷管5末端部之间的距离最佳设置为5mm,在5mm距离下喷管5高压喷出的水打在挡板6上,能快速对水进行雾化,让水的雾化效果更佳。且挡板6的厚度设置为1~2cm,1~2cm厚度下的挡板6能承担起喷管5喷出的高水压,其中1.5cm厚度下的挡板6能避免高压的水长期冲击挡板6导致挡板6变形的同时还能避免挡板6过厚过重,影响二次雾化效果,具有最佳的雾化效果。

为了防止挡板6在高压水的冲击下发生过大的移位,在喷管5的左右两侧端都安装有缓冲片7分别连接挡板6的两端,达到更好的缓冲效果。

而在充满粉尘的回收塔1内部,为了杜绝喷雾机构被粉尘堵塞,将喷管5的直径设置为12~20mm,该尺寸下的喷管5的口径足够大,能顺利形成水压喷出高压水的同时,若粉尘堵塞到管内,高压的水也能直接将粉尘喷出,能避免喷管5堵塞。喷雾机构证在整体都没有采用精细的设备结构,让喷雾机构达到优异的雾化水效果的同时,还能杜绝粉尘堵塞设备的问题,从根源上避免了回收塔1内粉尘浓度过大导致出现爆炸等安全问题,相对比市面上的雾化喷头,本发明能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3~4倍的粉尘浓度,从而提高粉尘回收的效率。

为了实验回收塔1的粉尘回收能力,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在回收塔1内将分水管4按照竖直式排列在回收塔1内顶部,喷雾机构共设置为12套,其中进水管3的直径为100mm,分水管4直径为25mm,喷管5直径为15mm,喷管5与挡板6之间的距离为5mm,缓冲片7为碳纤维线材组合而成。在回收塔1内通入浓度为40.00mg/m3的粉尘气体,往进水管3灌水,每灌10s停止2s,在3min后回收塔1内的粉尘浓度为9.71mg/m3,而在同样的条件下进行多次实验,在净化后回收塔1的粉尘浓度维持在13.00~9.00mg/m3之间。从实验可得,本实施例的回收塔1能迅速降低粉尘浓度,具有良好的粉尘回收效果。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