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密封防局部堆积的自动上料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1450发布日期:2018-09-21 22:36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搅拌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全密封防局部堆积的自动上料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墨生产行业中,对生产车间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已经从原始的人工倾倒投料过渡到自动真空抽料,但是由于自动真空抽料的下料口固定在一个位置,容易在搅拌缸这一位置造成堆积,形成液封,从而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

中国专利CN205328225U公布了一种用于油墨生产的粉类原料自动上料机的防尘上料装置,用于将粉料桶中的粉类原料输送至搅拌机中,包括密封盖和气动隔膜泵,密封盖安装在粉料桶上,并设有预留口;气动隔膜泵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分别与吸料管和出料管相连,出料管的自由端伸入搅拌机,吸料管的自由端通过预留口伸入粉料桶。该结构能适应各种粉类原料的上料、操作安全灵活、能有效抑制粉尘且维护便捷,但是上述结构仍然不能避免局部堆积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全密封防局部堆积的自动上料搅拌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全密封防局部堆积的自动上料搅拌装置,包括搅拌釜、设置在搅拌釜上的密封盖、设置在搅拌釜内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穿过密封盖且与搅拌电机连接,在所述密封盖上设有自动抽粉投料口,在搅拌釜内部设有一水平设置的隔板,所述搅拌轴穿过隔板,所述隔板上分布有防溢流卸料口,在所述隔板上方设有刮片,所述刮片与套设在搅拌轴的轴套连接,所述轴套通过皮带与减速机连接,所述减速机与搅拌电机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隔板为圆形板,在隔板上均布有防溢流卸料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溢流卸料口开设有8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溢流卸料口靠近圆心的一端窄,远离圆心的一端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溢流卸料口上设有挡片,所述挡片与隔板为一体结构,所述挡片倾斜设置,一侧连接在隔板上,另一侧位于防溢流卸料口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搅拌轴下端连接有搅拌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搅拌釜下端连接有出料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搅拌釜下端连接有滚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搅拌电机固定在密封盖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减速机固定在搅拌釜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减速机通过皮带带动轴套转动,进而带动与轴套连接的刮片一起转动,刮片转动过程中将由自动抽粉投料口进来的粉料刮走、铺开,分别从隔板上分布设置的防溢流卸料口下料,进而避免了粉料都堆积在自动抽粉投料口下方。

本实用新型主要协助原有自动抽料系统,使其均匀投料。去除树脂粉末堆积形成的液封等搅拌不良情况,实现无粉尘化自动投料操作的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搅拌釜装载的油墨量多,可处理大吨位热固油墨包装自动上墨作业,大大提高效率;容器可重复使用,减少环境污染。

(2)搅拌釜底部设有滚轮,可以在生产间内推行,使得生产场所更灵活,操作更方便。

(3)隔板处带刮片,可以树脂粉均匀的通过防溢流卸口均匀的投入搅拌釜。

(4)隔板处带有刮片,可以清除细小的残渣。

(5)刮片通过减速机与搅拌机电机相连,与搅拌共用一个电机。

(5)隔板上的防溢流卸口有一定的倾斜角,可以避免溶液的上倾。

(6)搅拌釜为不锈钢制成,抗压能力强,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全密封防局部堆积的自动上料搅拌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隔板与刮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全密封防局部堆积的自动上料搅拌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搅拌釜1、设置在搅拌釜1上的密封盖2、设置在搅拌釜1内的搅拌轴3,搅拌轴3穿过密封盖2且与搅拌电机4连接,在密封盖2上设有自动抽粉投料口5,在搅拌釜1内部设有一水平设置的隔板6,搅拌轴3穿过隔板6,在隔板6上方设有刮片7,刮片7与套设在搅拌轴3的轴套8连接,轴套8通过皮带9与减速机10连接,减速机10与搅拌电机4连接。

搅拌轴3下端连接有搅拌桨11。搅拌釜1下端连接有出料口12。搅拌釜1下端连接有滚轮13。搅拌电机4固定在密封盖2上。减速机10固定在搅拌釜1外侧。

如图2所示,隔板6为圆形板,在隔板6上均布有防溢流卸料口61。防溢流卸料口61开设有8个。防溢流卸料口61靠近圆心的一端窄,远离圆心的一端宽。防溢流卸料口61上设有挡片62,挡片62与隔板6为一体结构,挡片62倾斜设置,一侧连接在隔板6上,另一侧位于防溢流卸料口61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减速机10通过皮带9带动轴套8转动,进而带动与轴套8连接的刮片7一起转动,刮片7转动过程中将由自动抽粉投料口5进来的粉料刮走、铺开,分别从隔板6上分布设置的防溢流卸料口61下料,进而避免了粉料都堆积在自动抽粉投料口5下方。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