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器清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79976发布日期:2018-11-27 21:42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过滤器清洁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器清洁机构。



背景技术:

过滤器是输送介质管道上不可缺少的一种装置,通常安装在减压阀、泄压阀、定水位阀,方工过滤器其它设备的进口端设备。过滤器的洁净程度极大影响其使用。目前对过滤器清洁大多采用清洁液体对其内部进行清洁,但是往往使得过滤器内部留有残余的液体杂质。对于神禅加工后的过滤器,其内部往往留有大量灰尘,液体清洁费时费力而且不易将灰尘完全清除。

鉴于此,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是本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过滤器清洁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过滤器清洁机构包括用于放置过滤器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端设置有对过滤器内部空腔吹气的吹气机构,所述安装座下端设置有对过滤器内部空腔抽气的抽气机构,所述安装座上端设置有对过滤器表面吸尘的表面吸尘机构。

进一步的是:所述安装座上端设置有用于固定过滤器的下压柱。

进一步的是:所述下压柱靠近安装座的一端设置有橡胶套。

进一步的是:所述吹气机构设置伸入过滤器进油口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塞。

进一步的是:所述密封塞一端连接有顶推气缸,所述顶推气缸活塞杆一端连接有密封筒柱,所述密封筒柱一端设置有进气口,所述密封筒柱下端与密封塞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安装座设置有多个用于对过滤器限位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之间设置有支撑过滤器的支撑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过滤器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通过对过滤器内腔同时吹气抽气来清洁内腔,表面吸尘机构对过滤器表面进行清洁;下压柱固定过滤器;橡胶套保护过滤器;密封塞确保吹气时密封;限位柱与支撑柱配合固定过滤器。

附图说明

图1为除尘机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2为过滤器清洁机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安装座1、限位柱11、支撑柱12、吹气机构2、密封塞21、抽气机构3、表面吸尘机构4、下压柱5、橡胶套51、顶推气缸6、密封筒柱61、进气口6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过滤器清洁机构包括用于放置过滤器的安装座1,所述安装座1上端设置有对过滤器内部空腔吹气的吹气机构2,吹气机构2包括吹气气泵、吹气气管和吹气阀门。如图2所示,所述安装座1下端设置有对过滤器内部空腔抽气的抽气机构3,所述吹气机构2 与抽气机构3通过过滤器内部空腔连通,所述安装座1上端设置有对过滤器表面吸尘的表面吸尘机构4。吹气机构2包括吹气气泵、吹气气管和吹气阀门,所述吹气气管一端连接吹气气泵,另一端连接过滤器的进油口,吹气阀门连接于吹气气管,吹气阀门用于控制吹气气泵吹向过滤器内腔的风量。抽气机构3包括抽气气泵、抽气气管和抽气阀门,所述抽气气管一端连接抽气气泵,另一端连接过滤器的出油口,抽气阀门用于控制抽气气泵吸收过滤器内腔的风量。吹气气泵通过吹气气管从上端伸入过滤器的进油口,高压气体吹入过滤器内部,同时抽气气管从下端伸入过滤器出油口,通过真空发生器产生气流,气流向下流动,将过滤器内腔中的杂质吸收。表面吸尘机构可以是吸尘器,表面吸尘机构4对过滤器进行吸尘。

如图1所示,所述安装座1上端设置有用于固定过滤器的下压柱5。安装座1上端螺柱固定有支撑板,支撑板螺柱连接有下压柱5,下压柱5与下压气缸活塞杆一端连接,下压气缸驱动下压柱5向下,使得下压柱5从上而下顶住过滤器。

如图1所示,所述下压柱5靠近安装座1的一端设置有橡胶套51。橡胶套51套在下压柱5朝着安装座1的一端,橡胶套保护过滤器,防止下压力度大且下压柱硬度高而损伤过滤器。

如图1所示,所述吹气机构2设置伸入过滤器进油口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塞21。吹气机构 2的吹气气管套这密封塞21,密封塞21可以是橡胶环形塞。吹气机构2通过吹气气管从上端伸入过滤器的进油口时,密封塞21对吹气气管与过滤器进气口进行密封,防止气体泄漏。

如图1所示,所述密封塞21一端连接有顶推气缸6,所述顶推气缸6活塞杆一端螺柱连接有密封筒柱61,所述密封筒柱61一端螺纹连接有进气口62,所述密封筒柱61下端与密封塞21螺柱连接。顶推气缸6顶推密封筒柱61从而与密封塞21紧密接触,确保密封性。进气口62与吹气机构2的吹气气管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安装座1螺柱连接有多个用于对过滤器限位的限位柱11,所述限位柱11之间设置有支撑过滤器的支撑柱12。支撑柱12螺柱连接于安装座1。支撑柱12支撑过滤器下端,限位柱11对过滤器四周限位。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