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除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0611发布日期:2018-12-07 22:45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旋除雾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洗涤尾气用的一种除雾器。



背景技术:

旋流除雾器的主要部分是一块类似风扇转叶的旋流板。除雾器工作的时候旋流板是固定的,气流通过板时发生旋转,表现为螺旋上升,气流中携带的液滴受到离心力作用而被甩至除雾器边缘,形成沿内壁旋转的液体环流,液环在受重力作用而流下并且被下方的集液槽收集,从而达到除雾的目的。

现有的旋流除雾器,造型过于复杂,且不便于清洗,因此必须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有效除雾的除雾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螺旋除雾器,包括一个立式圆筒、一个电机、一个转盘、一个立式圆柱、一个挡液板、一条清洗管、一条排液管以及若干导流叶片,其特征在于:电机在圆筒外部,且与转盘相连,立式圆柱固定在转盘上,在电机驱动下,立式圆柱可随转盘做旋转运动,立式圆筒侧面设置进气口和出气口,圆筒下部设置叶片清洗管,清洗管下设置挡液板,挡液板底部有一小孔,导流叶片在立式圆柱上成倾斜地螺旋状分布。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电机带动圆柱旋转的速度为20~25r/min。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叶片与垂直于所述圆柱的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0°~15°。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叶片的形状为空心扇形,扇形的角度为90°。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叶片焊接在圆柱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叶片的外径比圆筒的内径小2%。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挡液板为弧形,焊接在圆筒壁上,其在靠近筒壁处底部有一小孔,在靠近旋转圆柱处有一挡板,挡液板底部的小孔位于排液管正上方。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清洗管为具有多个小孔的圆管。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清洗管设置在叶片的下部,一层叶片可只设一条。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一层叶片由4个叶片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之一是:立式圆柱可以带着叶片一起旋转,减少了冲洗系统的设置,同时可以冲洗所有的叶片表面,冲洗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叶片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挡液板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除雾器本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清洗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螺旋除雾器,包括一个立式圆筒10、一个电机11、一个转盘12、一个立式圆柱13、一个挡液板14、一条清洗管15、一条排液管16以及若干导流叶片17。电机11设置在圆筒10外部,且与转盘12相连,立式圆柱13固定在转盘12上,在电机11驱动下,立式圆柱可随转盘12做旋转运动,立式圆筒侧面设置进气口18和出气口19,圆筒下部设置了叶片清洗管15,清洗管15下设置了挡液板14,挡液板底部有一小孔20,导流叶片在圆柱上成倾斜地螺旋状分布。

叶片17为90°的空心扇形,它的外径比圆筒10内径小2%,与圆柱13焊接在一起,与垂直于圆柱13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0°~15°。叶片下设置清洗管15,清洗管上方设置许多出水孔,清洗管15下设置挡液板14,用于收集雾滴和污水,挡液板14的下端开一个小孔,小孔与排液管16的入口位于同一轴线。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螺旋除雾器,在除雾时,气体从进气口18进入圆筒,绕着叶片17做螺旋运动的同时,不断与其发生碰撞,雾滴逐渐在叶片下表面停留,经过除雾操作的气体从出气口19排出;雾滴则在叶片17的表面积聚,沿着叶片外边缘流到圆筒底部,经过排液管排出。在冲洗阶段,电机11带动转盘12转动,同时清洗管15放出清水对焊接在与转盘12相连的圆柱13上的叶片16进行清洗,然后废水由挡液板14收集,经过挡液板下部的小孔20经由排液管16排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