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诊断试剂混合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7736发布日期:2018-10-16 17:46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体外诊断试剂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体外诊断试剂混合设备。



背景技术:

我国诊断试剂市场规模为30亿-40亿元,约占全球市场的1.14%,年增长速度为15% -20%。其中,体外诊断所用的试剂在临床检验应用中已普遍使用,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体外诊断试剂的种类越来越多,用途也越来越广泛。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体外诊断试剂若长时间存储,容易导致内部成分含量不均,影响使用效果,并且在体外诊断试剂所处的环境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病菌,容易对体外诊断试剂内部造成影响。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体外诊断试剂混合设备,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体外诊断试剂混合设备,以解决现有体外诊断试剂若长时间存储,容易导致内部成分含量不均,影响使用效果,并且在体外诊断试剂所处的环境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病菌,容易对体外诊断试剂内部造成影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体外诊断试剂混合设备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体外诊断试剂混合设备,包括主体、混合槽、动力腔、顶盖、防护盖、电动马达、主动轮、转动带、从动轮、轴承座、电源插孔、混合计时开关、杀菌计时开关、电源线、紫外线杀菌灯、固定轴、滑槽、从动轴、弹簧、挂钩、转轴、转块、转块防滑圈、防滑橡胶垫、瓶体、瓶塞和气囊,所述主体顶部开设有一处混合槽,且混合槽左右两端均安装有一处轴承座,所述主体底部开设有一处动力腔,且电动马达通过螺栓安装在动力腔内部,所述防护盖安装在主体左侧端面上,且主动轮、转动带和从动轮均位于防护盖内,所述电源插孔镶嵌在主体右侧端面上,且电源插孔与外部供电线路向连接,所述混合计时开关安装在主体前端面上,且混合计时开关通过电源线与电动马达电性连接,并且混合计时开关通过电源线与电源插孔电性连接,所述杀菌计时开关安装在主体前端面上,且杀菌计时开关通过电源线与电源插孔电性连接,所述固定轴安装在混合槽右壁上,且固定轴右侧位于轴承座内,所述从动轴安装在混合槽左壁上,且从动轴右侧端面为凹状结构,所述挂钩为四处,且四处挂钩均通过螺钉安装在转轴外端面上,并且挂钩右端为钩状结构,且挂钩右端滑动连接与固定轴所开设的四处滑槽内,所述转轴左侧安装有一处转块,且转块为碗状结构,并且转块左侧开口处安装有一圈转块防滑圈,所述防滑橡胶垫安装在从动轴右侧端面上,所述瓶体为中空结构,且瓶体上安装有一处瓶塞,且瓶体左右两侧分别与转块防滑圈和防滑橡胶垫相互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马达左端安装有一处主动轮,且主动轮通过转动带与从动轮传动连接,并且从动轮安装在从动轴左端。

进一步的,所述顶盖底部安装有两处紫外线杀菌灯,且两处紫外线杀菌灯通过电源线与杀菌计时开关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右侧滑动连接与固定轴左侧内部,且转轴和固定轴上套装有一处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转块内部右壁上安装有一处气囊,且瓶体上的瓶塞贴合在气囊左侧端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电动马达与从动轴的设置,有利于带动瓶体旋转,使瓶体内部体外诊断试剂可以相互之间混合,使体外诊断试剂内部成分含量更加均匀,提上使用效果,并且配合弹簧与挂钩的使用,可通过弹力将瓶体夹住,避免瓶体旋转时与装置分离,导致瓶体破裂,体外诊断试剂溢出,影响体外诊断试剂使用效果。

气囊的设置,有利于在瓶体旋转时,将瓶塞顶住,避免体外诊断试剂在混合时,瓶塞与瓶体分离,导致体外诊断试剂四处洒落,造成经济损失,并且配合紫外线杀菌灯的设置,可在装置使用的空闲时间,对装置内部进行杀菌作业,避免装置内部细菌过多,对体外诊断试剂造成污染,影响体外诊断试剂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轴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挂钩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转轴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块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瓶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体-1,混合槽-101,动力腔-102,顶盖-2,防护盖-3,电动马达-4,主动轮-5,转动带-6,从动轮-7,轴承座-8,电源插孔-9,混合计时开关-10,杀菌计时开关-11,电源线12,紫外线杀菌灯-13,固定轴-14,滑槽-1401,从动轴-15,弹簧-16,挂钩-17,转轴-18,转块-19,转块防滑圈-1901,防滑橡胶垫-20,瓶体-21,瓶塞-22,气囊-2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7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体外诊断试剂混合设备,包括主体1、混合槽101、动力腔102、顶盖2、防护盖3、电动马达4、主动轮5、转动带6、从动轮7、轴承座8、电源插孔9、混合计时开关10、杀菌计时开关11、电源线12、紫外线杀菌灯13、固定轴14、滑槽1401、从动轴15、弹簧16、挂钩17、转轴18、转块19、转块防滑圈1901、防滑橡胶垫20、瓶体21、瓶塞22和气囊23,所述主体1顶部开设有一处混合槽101,且混合槽101左右两端均安装有一处轴承座8,所述主体1底部开设有一处动力腔102,且电动马达4通过螺栓安装在动力腔102内部,所述防护盖3安装在主体1左侧端面上,且主动轮5、转动带6和从动轮7均位于防护盖3内,所述电源插孔9镶嵌在主体1右侧端面上,且电源插孔9与外部供电线路向连接,所述混合计时开关10安装在主体1前端面上,且混合计时开关10通过电源线12与电动马达4电性连接,并且混合计时开关10通过电源线12与电源插孔9电性连接,所述杀菌计时开关11安装在主体1前端面上,且杀菌计时开关11通过电源线12与电源插孔9电性连接,所述固定轴14安装在混合槽101右壁上,且固定轴14右侧位于轴承座8内,所述从动轴15安装在混合槽101左壁上,且从动轴15右侧端面为凹状结构,所述挂钩17为四处,且四处挂钩17均通过螺钉安装在转轴18外端面上,并且挂钩17右端为钩状结构,且挂钩17右端滑动连接与固定轴14所开设的四处滑槽1401内,所述转轴18左侧安装有一处转块19,且转块19为碗状结构,并且转块19左侧开口处安装有一圈转块防滑圈1901,所述防滑橡胶垫20安装在从动轴15右侧端面上,所述瓶体21为中空结构,且瓶体21上安装有一处瓶塞22,且瓶体21左右两侧分别与转块防滑圈1901和防滑橡胶垫20相互贴合。

其中,所述电动马达4左端安装有一处主动轮5,且主动轮5通过转动带6与从动轮7传动连接,并且从动轮7安装在从动轴15左端,具体作用,电动马达4通过从动轴15匀速带动瓶体21旋转,使体外诊断试剂混合更加均匀,提升体外诊断试剂使用所呈现的效果

其中,所述顶盖2底部安装有两处紫外线杀菌灯13,且两处紫外线杀菌灯13通过电源线12与杀菌计时开关11相连接,具体作用,在装置闲暇时,可将顶盖2底部的紫外线杀菌灯13开启,对主体1内部进行照射,降低装置内部细菌含量,避免细菌过多,对体外诊断试剂造成污染。

其中,所述转轴18右侧滑动连接与固定轴14左侧内部,且转轴18和固定轴14上套装有一处弹簧16,具体作用,推动转块19左端的转块防滑圈1901向左移动,使转块防滑圈1901与瓶体21右端贴合,将瓶体21固定在从动轴15与转块19中间部位,避免瓶体21转动时与主体分离,导致瓶体21破损,影响瓶体21内部体外诊断试剂的混合效果。

其中,所述转块19内部右壁上安装有一处气囊23,且瓶体21上的瓶塞22贴合在气囊23左侧端面上,具体作用,在外诊断试剂在瓶体21内部转动混合时,通过气囊23向瓶塞22施加一定的加紧力,避免瓶塞22从瓶体21脱落,导致外诊断试剂四处洒落,造成经济损失。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工作人员先将体外诊断试剂倒入瓶体21内,并通过瓶塞22将瓶体21密封,而后将顶盖2打开,把转块19向右推动,将倾斜九十度的瓶体21放置在从动轴15与转块19中间部位,弹簧16推动转块19向左移动,使瓶体21被防滑橡胶垫20和转块防滑圈1901夹和住;转块19内部的气囊23将瓶塞22顶住,避免瓶塞22与瓶体21分离,接下来工作人员闭合顶盖2,转动混合计时开关10,电动马达4开始带动瓶体21缓慢转动,对瓶体21内部体外诊断试剂进行混匀处理;电动马达4运行一段时间后,工作人员将顶盖2打开,取下瓶体21即可,在装置空闲时,可转动杀菌计时开关11,通过紫外线杀菌灯13对装置内部进行照射,避免装置内部有害细菌过多,影响装置的正常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电动马达4为慢速马达,在使用时转速较慢,避免出现瓶体21甩飞的状况,本发明人不在仔细进行讲述。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