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散调漆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7733发布日期:2018-10-16 17:46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分散装置,更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散调漆釜。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特别是水性PU树脂涂料生产中,往往需要对多种原料进行混合,其中,搅拌分散釜是最常用的混合装置。搅拌分散釜主要用在油漆、涂料、胶黏剂等行业,实现预分散、搅拌和调漆等多种工艺过程。现市面上的搅拌分散釜在搅拌过程中传质传热效果差,难以使物料混合分散均匀,在遇到中、高粘度的具有触变性的物料和涂料时,不能满足其生产工艺的特殊要求;同时传统的搅拌釜内的浆料轴向循环能力较差,釜底重组份物料沉积较多,使得产品质量不够稳定,给生产带来诸多不便。因此,研究出一种结构简单,传质传热效果好,且能够有效提高搅拌质量的高效分散釜是目前首要解决的问题。

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6045877U,发明名称:一种新型高效分散釜,该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高效分散釜,包括釜体、搅拌电机、减速机、传动装置和搅拌装置;所述传动装置通过固定架固定于所述釜体的上端,所述传动装置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一端设置有所述搅拌电机,所述减速机和传动装置与所述搅拌电机电连接;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和搅拌器,所述搅拌轴的另一端设置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包括弧状搅拌桨和横向搅拌桨;所述横向搅拌桨的两端与所述弧状搅拌桨的两端横向相接,所述搅拌轴的一端与所述传动装置的另一端相连接。该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所述搅拌器对物料进行高速搅拌,可使物料迅速分散和溶解,不足之处是结构复杂,传质传热效果较差,产品质量不够稳定。

又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3170249U,发明名称:一种新型高效分散釜,包括一剖面形状为“U”形的简体,该简体上方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一封盖,该封盖的中间固定有一电机座,电机通过联轴器与分散轴连接,分散轴穿过封盖的中心垂直插入筒体的内部,所述分散轴的下端固定有分散盘;所述筒体的进料口置于楼顶上,进料管穿过封盖插入筒体内。本高速分散釜通过电机驱动分散轴,分散轴带动分散盘旋转从而实现了对外墙涂料的搅拌、分散。不足之处是结构复杂,操作繁琐,传质传热效果较差,产品质量不够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传质传热效果好、能有效提高搅拌质量的分散调漆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散调漆釜,包括垂直安装的釜体,所述的釜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搅拌器,所述的搅拌器由搅拌轴和设置在所述搅拌轴上的分散碟组构成,所述的搅拌轴上端与传动装置连接,所述的釜体设置有夹套,所述的夹套上部设置有冷凝水出口和蒸汽进口,所述的夹套下部设置有冷凝水进口和蒸汽出口,所述的釜体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的釜体底部设置有出料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分散碟组由自上而下沿所述的搅拌轴轴向设置的第一分散碟和第二分散碟组成,所述的第一分散碟和所述的第二分散碟均为圆盘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分散碟在所述的釜体内的高度优选为所述釜体内径的0.4~0.6倍,所述的第二分散碟在所述的釜体内的高度优选为所述釜体内径的0.05~0.3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第一分散碟和所述的第二分散碟的直径与釜体直径之比均优选为0.1~0.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釜体顶部还设置有视镜、测温口和取样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釜体底部还设置有排污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釜体还设置有人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釜体长径比优选为0.7~0.9,公称直径优选为1.5~2.1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结构简单、传质传热效果好,采用分散碟组保证传质传热效果和较小的剪切力;采用夹套结构,用不大的水量可以获得更好的传热效果,既提高传热系数,又增加釜体的强度,通过测温口能有效的观察釜温,釜的传热性能好,温度控制精准;

2、高效经济、单位体积产量高,本实用新型的分散调漆釜传质传热效果好,粘釜情况良好,减少了清釜频次和清洗时间,单位体积产量高,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3、操作简单,产品质量稳定,本实用新型的分散调漆釜传热性能好,温度控制精准,能有效提高搅拌质量,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同时不同批次间产品质量稳定性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分散调漆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分散调漆釜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传动装置1,釜体2,夹套3,搅拌轴4,第一分散碟5,第二分散碟6,冷凝水进口7,冷凝水出口8,蒸汽进口9,蒸汽出口10,进料口11,出料口12,冷凝口13,测温口14,人孔15,取样口16,排污口17,视镜18。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分散调漆釜,包括垂直安装的釜体2,釜体2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搅拌器,搅拌器由搅拌轴4和设置在搅拌轴4上的分散碟组构成,搅拌轴4上端与传动装置1连接,釜体2设置有夹套3,夹套3上部设置有冷凝水出口8和蒸汽进口9,夹套3下部设置有冷凝水进口7和蒸汽出口10,釜体顶部设置有进料口11,釜体底部设置有出料口12。分散碟组由自上而下沿搅拌轴4轴向设置的第一分散碟5 和第二分散碟6组成。釜体2顶部还设置有视镜18、测温口14和取样口16。釜体2底部还设置有排污口17。釜体2还设置有人孔15。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所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分散调漆釜,包括垂直安装的釜体2(釜体长径比为0.7,公称直径为1.5米),釜体2内设置有一个搅拌器,搅拌器由搅拌轴4和设置在搅拌轴4上的分散碟组构成,搅拌轴4上端与传动装置1连接,釜体2设置有夹套3,夹套3上部设置有冷凝水出口8 和蒸汽进口9,夹套3下部设置有冷凝水进口7和蒸汽出口10,釜体顶部设置有进料口 11,釜体底部设置有出料口12。分散碟组由自上而下沿搅拌轴4轴向设置的第一分散碟 5(圆盘状,第一分散碟5在釜体2内的高度为釜体2内径的0.4倍,第一分散碟5的直径与釜体2直径之比为0.4:1)和第二分散碟6(圆盘状,第二分散碟6在釜体2内的高度为釜体2内径的0.1倍,第二分散碟6的直径与釜体2直径之比为0.4:1)组成。釜体2顶部还设置有视镜18、测温口14和取样口16。釜体2底部还设置有排污口17。釜体2还设置有人孔15。

实施例2

分散调漆釜,包括垂直安装的釜体2(釜体长径比为0.8,公称直径为2.1米),釜体2内设置有三个搅拌器,每个搅拌器均由搅拌轴4和设置在搅拌轴4上的分散碟组构成,搅拌轴4上端与传动装置1连接,釜体2设置有夹套3,夹套3上部设置有冷凝水出口8和蒸汽进口9,夹套3下部设置有冷凝水进口7和蒸汽出口10,釜体顶部设置有进料口11,釜体底部设置有出料口12。分散碟组由自上而下沿搅拌轴4轴向设置的第一分散碟5(圆盘状,第一分散碟5在釜体2内的高度为釜体2内径的0.5倍,第一分散碟5的直径与釜体2直径之比为0.3:1)和第二分散碟6(圆盘状,第二分散碟6在釜体2内的高度为釜体2内径的0.2倍,第二分散碟6的直径与釜体2直径之比为0.3: 1)组成。釜体2顶部还设置有视镜18、测温口14和取样口16。釜体2底部还设置有排污口17。釜体2还设置有人孔15。

实施例3

分散调漆釜,包括垂直安装的釜体2(釜体长径比为0.9,公称直径为1.7米),釜体2内设置有两个搅拌器,每个搅拌器均由搅拌轴4和设置在搅拌轴4上的分散碟组构成,搅拌轴4上端与传动装置1连接,釜体2设置有夹套3,夹套3上部设置有冷凝水出口8和蒸汽进口9,夹套3下部设置有冷凝水进口7和蒸汽出口10,釜体顶部设置有进料口11,釜体底部设置有出料口12。分散碟组由自上而下沿搅拌轴4轴向设置的第一分散碟5(圆盘状,第一分散碟5在釜体2内的高度为釜体2内径的0.6倍,第一分散碟5的直径与釜体2直径之比为0.2:1)和第二分散碟6(圆盘状,第二分散碟6在釜体2内的高度为釜体2内径的0.3倍,第二分散碟6的直径与釜体2直径之比为0.2: 1)组成。釜体2顶部还设置有视镜18、测温口14和取样口16。釜体2底部还设置有排污口17。釜体2还设置有人孔1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