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混合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7732发布日期:2018-10-16 17:46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别涉及一种物料混合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容器固定型混合设备的类型比较多,有螺带式混合设备、犁刀式混合设备、瞬间失重粒子混合设备、行星锥形混合设备。其中,卧式混合设备有卧式螺带混合设备和犁刀混合设备等,锥形混合设备按螺旋个数分为单螺旋轴锥形混合机、双螺旋锥形混合机、三螺旋锥形混合机三种。

锥形双螺旋混合机又分为对称双螺旋混合机和非对称双螺旋混合机两种,对称和非对称螺旋都是在混合设备筒体中使螺旋在绕自己的轴转动(称之为“自转”)的同时,还环绕锥形筒体的中心轴,并借助于转臂的回转在锥体壁面附近又做行星运动(称之为“公转”)。锥形双螺旋混合机整个设备借助螺旋的公、自转使物料在锥体内产生复合运动,从而达到均匀混合的目的。螺旋自转的方向以使物料从锥体底部向锥体顶部运动为正方向。该种锥形双螺旋设备混合强度较剧烈,但是对部分粉粒体物料有破坏表层的作用。

锥形三螺旋混合机是对称双螺旋混合机在中间轴线部位加一根螺旋轴,实体螺旋分布在中下部位。中间螺旋把物料提升到双螺旋底部的层面,然后由双螺旋来完成对筒体上层物料的混合。对称的两个螺旋的旋向相同分别分部在筒体的两边且与中间螺旋转向相反,但三条螺旋均为把物料从锥体底部提向锥体顶部。锥形三螺旋混合机混合均匀度不如双螺旋混合机,一般适用于混合容积大的设备。

另外,锥形螺旋混合机还有一种是螺旋轴设备。沿着锥形筒体内壁母线分部一根螺旋轴,其搅拌原理和公、自转的结构大致和锥形双螺旋相同。

以上几种锥形混合设备经过长期的使用经验验证,锥形双螺旋混合机混合效率和均匀度都比三螺旋要高,但是在大的锥形容器内三螺旋就比双螺旋有一定的优势,主要是对称双螺旋的螺旋轴是悬臂状态且与转臂之间是硬联接,在混合密度大的物料公转时容易发生螺旋断裂,转臂也容易发生漏油等故障,锥形螺旋轴混合机也有这样的共性,但相比锥形双螺旋和三螺旋所需要的功率更低能耗也更少,对一些特殊物料的表层破坏程度也降到最低。还有些物料在进行混合时候会容易聚团、结块需要破碎但是锥形设备又没法完成。近几年来物料的种类欲加繁多,密度以及物料性能以及混合工艺日趋复杂,迫切需要一种能兼容以上几种特点与功能的锥形螺旋混合机的机型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螺旋混合设备在不同的物料混合作业场合中无法满足物料种类及混合效果的要求、泛用性差的缺陷,提供一种物料混合设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物料混合设备,其包括有:筒体;倒锥部,所述倒锥部的底部连接在所述筒体上并朝远离所述筒体的方向延伸;主轴,连接在所述倒锥部的顶部且沿所述倒锥部的轴线延伸穿入所述筒体,所述主轴的轴线与所述倒锥部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筒体上并与所述主轴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主轴转动;螺带,固定连接在所述主轴上并且绕所述倒锥部的轴线沿所述倒锥部的底部至顶部的方向螺旋延伸。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物料混合设备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部、传动轴和中间轴,所述驱动部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外壁上,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驱动部连接,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所述中间轴与所述主轴连接,所述中间轴的轴线与所述主轴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套设有与所述传动轴键连接的第一传动齿轮,所述中间轴上套设有与所述中间轴键连接的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啮合。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采用三个传动部件和一对齿轮副实现力矩的传递,结构简单,易于控制,此外经过精加工的齿轮副在力矩传递过程中,保证了传动时的齿轮啮合精度,解决了内部漏油的问题。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物料混合设备中,所述驱动部包括电机和减速机,所述电机与所述减速机连接并驱动所述减速机转动,所述减速机并与所述传动轴键连接。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能够提高输出至传动轴上的转矩,提高输出功率。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物料混合设备中,所述传动轴与所述中间轴垂直,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为啮合面互相匹配的斜面齿轮副。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利用了筒体中闲置的径向方向的空间,提高了物料混合设备的利用率,使得筒体内的传动结构紧凑,使用寿命长。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物料混合设备中,所述传动轴外套设有传动臂,所述传动臂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筒体的内壁,所述传动臂的另一端连接有转接箱,所述中间轴穿入所述转接箱,所述转接箱上连接有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固定在所述筒体的内壁。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使得传动臂、传动轴、中间轴以及与这两个轴相连接和配合的齿轮和轴承等零部件不需要在筒体内进行安装,工作人员只要将这些部件进行预先装配,再安装到筒体内的支撑横梁上即可,方便工作人员的装卸作业,同时支撑横梁能够保证转接箱的位置在主轴转动时固定不动。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物料混合设备中,所述中间轴上套设有轴承,所述轴承固定在所述转接箱中。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保证中间轴的顺利转动,也保障了传动轴和中间轴通过轴承完成支点传动功能。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物料混合设备中,所述螺带靠近所述倒锥部的顶部的一端设有刮板,所述刮板连接在所述主轴上并自所述主轴延伸至所述倒锥部的内侧壁。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能够把倒锥体的顶部内侧即整个物料混合设备的底部的死角处的物料刮向出料口,使物料混合设备的出料干净,最大限度减少残留量。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物料混合设备中,所述倒锥部上套设有热风夹套,所述热风夹套上具有热风进口,所述热风进口连接外部进风设备,对应所述热风夹套在所述倒锥部上设有筛板,所述筛板上排布有多个通风孔,多个所述通风孔与所述热风进口连通。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采用与外部进风设备连通的热风进口和筛板上的通风孔给倒锥部内部通入热风,达到物料混合干燥的功能,同时阻挡物料泄漏到热风夹套与倒锥部之间。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物料混合设备中,所述热风夹套靠近所述倒锥部的顶部的端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多个通风孔连通。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能够将筒体内流出通风孔残留在热风夹套和倒锥部之间的水汽排出,保持倒锥部的内部和外部的干燥。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物料混合设备中,所述倒锥部的顶部具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处连接有出料箱,所述出料箱中设有翻板和转轴,所述翻板的面积大于所述出料口的面积,所述翻板通过连臂连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倒锥部的顶部连接有一气动驱动器,所述气动驱动器的伸缩杆与所述转轴连接,通过所述伸缩杆的伸缩控制所述转轴转动,带动所述连臂绕所述转轴摆动,控制所述翻板开启或关闭所述出料口。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通过设于物料混合设备的底部的出料口,使得物料的出料更干净,同时通过气动驱动器来控制翻板的开启或关闭,使得工作人员能够自由、方便地控制出料的时机和出料的量。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物料混合设备中,所述倒锥部的顶部外侧固定有清理门,所述倒锥部的外侧壁上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与所述清理门连接并控制所述清理门的开启或关闭。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使得工作人员在对物料混合设备进行维护时能够快速拆卸清理门。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物料混合设备中,所述筒体远离所述倒锥部的端部设有封盖部,所述封盖部上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连接外部迎风设备。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使得物料混合设备具备承受一定的正压和全真空的功能,且整个封盖部的利用率高,设于其上的排气口能够迎走筒体内部由于经过进料管切向进料而产生的正压气体。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物料混合设备中,所述封盖部的内侧设有自所述封盖部向所述倒锥部延伸的圆筒,所述圆筒包围所述排气口,所述圆筒上设有过滤孔,所述过滤孔与所述排气口连通。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能够阻止物料由于螺带旋转产生的力飞升通过排气口,同时又不会妨碍排气口迎走正压气体。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物料混合设备中,所述封盖部上还设有视镜。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便于工作人员观察筒体内部情况。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物料混合设备中,所述筒体上设有多个进料管,多个所述进料管沿所述筒体的周向方向排布,每个所述进料管的轴线与所述筒体的外壁相切。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使得物料通过进料管切向进料,在进入筒体时就带有一定的角速度和线速度,使新的物料能够顺着主轴的转动方向混合入搅拌中的物料中,使新的物料在与搅拌过的物料在混合之初就有了一定的均匀度,利于后期进一步混合效率的提高。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物料混合设备中,所述筒体上设有多个支座,多个所述支座沿所述筒体的周向方向排布。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保证整个物料混合设备的安装稳定。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物料混合设备中,所述筒体上设有进水口,所述倒锥部的顶部设有排水口,所述筒体中设有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喷管,所述喷管上设有多个面朝所述排水口的喷头。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使得主轴在旋转时,被主轴搅拌的物料能够与喷出的液体均匀混合,物料会逐渐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下降,使得物料在筒体内能够形成几种运动叠加循环形成的复杂的漩涡运动从而产生对流和扩散,最终达到混合均匀的目的,而在物料搅拌作业中产生的水分则能够通过排水口完全排空。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物料混合设备,通过单轴螺带的搅拌达到物料均匀混合,能够使物料在内部空间中作复杂的漩涡运动,能满足不同的物料混合作业场合中对于物料种类和混合效果的要求,泛用性佳。此外,物料受自重向下出料容易的特点和搅拌轴从中间垂直向下安装受力集中的特点,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螺旋轴的悬浮结构在遇到负载大的物料时容易受到弯矩引起的断裂现象,并且呈粉粒状的物料与螺带之间的磨损少,使得螺带的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物料混合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物料混合设备的顶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物料混合设备中转接箱的内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物料混合设备中中间轴与主轴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物料混合设备中倒锥部的顶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物料混合设备中热风夹套与倒锥部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物料混合设备中出料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筒体1

进料管11

支座12

进水口13

喷管14

喷头15

倒锥部2

筛板21

通风孔22

出料口23

锥底法兰24

清理门25

气缸26

排水口27

倒锥部的顶部28

倒锥部的底部29

主轴3

驱动机构4

驱动部41

电机411

减速机412

传动轴42

中间轴43

第一传动齿轮44

第二传动齿轮45

传动臂46

转接箱47

支撑横梁48

轴承49

螺带5

刮板51

热风夹套6

热风进口61

出水口62

出料箱7

翻板71

转轴72

连臂73

气动驱动器74

封盖部8

排气口81

圆筒82

视镜8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料混合设备,其包括有:筒体1、倒锥部2、主轴3、驱动机构4和螺带5。其中,倒锥部的底部29连接在筒体1上并朝远离筒体1的方向延伸;主轴3连接在倒锥部的顶部28且沿倒锥部2的轴线延伸穿入筒体1,主轴3的轴线与倒锥部2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驱动机构4设置在筒体1上并与主轴3连接,用于驱动主轴3转动;螺带5固定连接在主轴3上并且绕倒锥部2的轴线沿倒锥部的底部29至顶部的方向螺旋延伸。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的物料混合设备的结构由筒体1和倒锥部2组成,筒体1是安装在倒锥部2的上方一端圆形直筒,倒锥部的底部29朝上顶部朝下呈漏斗状,在筒体1和倒锥部2上可开设人孔或者检修口,便于工作人员对设备的维护。在倒锥形的物料混合设备中,设置有主轴3、驱动机构4 和螺带5,驱动机构4与主轴3连接并驱动主轴3的圆周运动,螺带5焊接在主轴3上,通过驱动机构4的驱动,螺带5绕主轴3沿着倒锥部2的内壁做圆周运动,致使物料沿着倒锥部2的内壁做圆周运动,螺带5的旋转使得物料自倒锥部的顶部28内壁沿着螺带5的螺旋面上升,同时又受到螺带5 自转离心力的作用,使倒锥部2的内壁处的物料流向倒锥部2的中心,使得物料在筒体1内发生多种运动并叠加循环形成复杂的漩涡运动,最终达到混合均匀。

采用本实施例的物料混合设备的结构简单紧凑,利用倒锥形的倒锥部2 加强物料混合的均匀度,利用单轴螺带5的搅拌,带动物料沿螺旋面上升,同时物料又因螺带5自转离心力的作用从倒锥部2的内侧壁向倒锥部2的中心运动,又因物料自身重力向下运动,这几种运动叠加循环形成了复杂的漩涡运动能够满足任何物料种类的混合要求和混合效果,泛用性佳。此外,主轴3安装在倒锥部2中心,受力集中,避免因弯矩而引起的断裂现象。

参阅图1、图3和图4,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物料混合设备中,驱动机构4包括驱动部41、传动轴42和中间轴43,驱动部41设置在筒体1的外壁上,传动轴42的一端与驱动部41连接,驱动部41驱动传动轴42转动,中间轴43与主轴3连接,中间轴43的轴线与主轴3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传动轴42的另一端套设有与传动轴42键连接的第一传动齿轮44,中间轴43上套设有与中间轴43键连接的第二传动齿轮45,第一传动齿轮44和第二传动齿轮45啮合。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传动轴42用于将驱动部 41的力矩传递给中间轴43,中间轴43用于将传动轴42传递的力矩传递给主轴3,最终驱使主轴3做圆周运动。其中,第一传动齿轮44和第二传动齿轮45组成一个传动齿轮副,传动轴42通过键连接第一传动齿轮44并通过第一传动齿轮44好第二传动齿轮45的啮合将传动轴42的力矩传递给中间轴43,在中间轴43和主轴3之间通过一个联轴器借助法兰联接,在法兰上具有多个圆螺母,可以将中间轴43与主轴3锁定在一起,法兰和螺栓能够帮助中间轴43传递力矩,使得中间轴43在转动时能够带动主轴3一起转动,带动螺带5旋转混合物料。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采用三个传动部件和一对齿轮副实现力矩的传递,结构简单,易于控制,此外经过精加工的齿轮副在力矩传递过程中,保证了传动时的齿轮啮合精度,解决了内部漏油的问题。

参阅图1,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物料混合设备中,驱动部41包括电机 411和减速机412,电机411与减速机412连接并驱动减速机412转动,减速机412并与传动轴42键连接。具体来说,电机411和减速机412安装在筒体1侧面进行驱动工作,减速机412通过电机411驱动,其中减速机412 为空心轴结构,传动轴42的一端插入减速机412的空心轴并通过键连接,减速机412的空心轴带动传动轴42来实现力矩传递,将扭矩传递给传动轴 42上的齿轮组,最终驱动主轴3做圆周运动。在减速机412中,联轴器与转臂硬联接,转臂为铸造件,转臂内部安装有一组轴和齿轮,通过这些连接副来传递扭矩,即减速机412的扭矩通过齿轮啮合传递给传动轴42,传动轴42 通过另一组传动齿轮副将力矩传递给中间轴43,最终驱使主轴3旋转。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能够提高输出至传动轴42上的转矩,提高输出功率。

参阅图1和图3,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物料混合设备中,传动轴42与中间轴43垂直,第一传动齿轮44与第二传动齿轮45为啮合面互相匹配的斜面齿轮副。具体来说,本实施例的物料混合设备采用互相垂直的一对斜面齿轮副将传递给传动轴42的减速机412的扭矩再传递给中间轴43,从而带动主轴3做圆周运动。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利用了筒体1中闲置的径向方向的空间,提高了物料混合设备的利用率,使得筒体1内的传动结构紧凑,使用寿命长。

参阅图1和图3,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物料混合设备中,传动轴42外套设有传动臂46,传动臂46的一端固定在筒体1的内壁,传动臂46的另一端连接有转接箱47,中间轴43穿入转接箱47,转接箱47上连接有支撑横梁48,支撑横梁48固定在筒体1的内壁。具体来说,传动臂46与转接箱 47通过螺栓联接成一体,并一起装入筒体1中,将第一传动齿轮44和第二传动齿轮45组成的齿轮传动副也一并设置在转接箱47中,并且在传动臂46 中安装数个轴承49完成力矩传动,支撑横梁48的一端被焊接固定在筒体1 内,另一端通过法兰与转接箱47通过螺栓联接固定。这样,工作人员就能够在筒体1外完成中间轴43、转接箱47、传动轴42和传动臂46的组装工作,在进行驱动机构4和筒体1的组装过程中,只需要进行传动轴42与减速机412的联接、中间轴43与主轴3的联接以及转接箱47与支撑横梁48 的联接这三个简单快速的操作即可。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使得传动臂46、传动轴42、中间轴43以及与这两个轴相连接和配合的齿轮和轴承49等零部件不需要在筒体1内进行安装,工作人员只要将这些部件进行预先装配,再安装到筒体1内的支撑横梁48上即可,方便工作人员的装卸作业,同时支撑横梁48能够保证转接箱47的位置在主轴3转动时固定不动。

参阅图3,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物料混合设备中,中间轴43上套设有轴承49,轴承49固定在转接箱47中。具体来说,中间轴43从转接箱47的底部穿入延伸至转接箱47的顶部,在中间轴43穿入转接箱47的位置以及延伸至转接箱47的顶部的位置分别安装一个轴承49,完成中间轴43与转接箱47的连接,同时借助轴承49保证中间轴43的转动。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保证中间轴43的顺利转动,也保障了传动轴42和中间轴43通过轴承49完成支点传动功能。

参阅图1和图5,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物料混合设备中,螺带5靠近倒锥部的顶部28的一端设有刮板51,刮板51连接在主轴3上并自主轴3延伸至倒锥部2的内侧壁。具体来说,螺带5的大部分结构都是沿主轴3螺旋延伸的螺旋结构,但在其底部将传统的螺旋结构做一定的改进,做成能够绕主轴3做旋转运动的刮板51,刮板51的径向长度即为主轴3至倒锥部2的顶面内壁边缘的距离,使得螺带5的底部与倒锥部的顶部28内壁之间几乎没有缝隙。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能够把倒锥体的顶部内侧即整个物料混合设备的底部的死角处的物料刮向出料口23,使物料混合设备的出料干净,最大限度减少残留量。

参阅图1和图6,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物料混合设备中,倒锥部2上套设有热风夹套6,热风夹套6上具有热风进口61,热风进口61连接外部进风设备,对应热风夹套6在倒锥部2上设有筛板21,筛板21上排布有多个通风孔22,多个通风孔22与热风进口61连通。具体来说,本实施例的物料混合设备是针对化工行业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PU)颗粒物料设计的设备,其是借助固定的容器中单轴搅拌的作用,旨在提高物料混合设备的干燥效率,使其能快速达到与其干燥目的的物料混合设备。在本实施例中,筒体1和倒锥部2组成固定的容器,主轴3和螺带5对物料进行单轴搅拌,套装在倒锥部2外的热风夹套6则由多块板材分拆组合而成,通过螺栓联接固定在倒锥部2上,热风进口61与外部进风设备联接,筛板21则同样由多块板材分拆组合而成并通过螺栓固定在倒锥部2上,在此处,倒锥部2被热风夹套6包围的部分就是由筛板21组合而成的结构,多个通风孔22分布在这些筛板21上并且紧密排布,通过这些通风孔22可将热风通入倒锥部2的内部。通过在搅拌过程中喷洒液体增加搅拌时物料的混合均匀度,最终通过套装在倒锥部2外部的热风夹套6和具有通风孔22的筛板21往倒锥部2的中通入热风,对搅拌中的物料进行干燥,从而提高物料混合设备的干燥效率。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采用与外部进风设备连通的热风进口61和筛板21上的通风孔22给倒锥部2内部通入热风,达到物料混合干燥的功能,同时阻挡物料泄漏到热风夹套6与倒锥部2之间。

参阅图1、图5和图6,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物料混合设备中,热风夹套6靠近倒锥部的顶部28的端部设有出水口62,出水口62与多个通风孔22连通。具体来说,热风夹套6和倒锥部2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中会残留有物料搅拌过程中从通风孔22渗出的水汽遇到热风夹套6而凝结成的水珠,因此在热风夹套6的底端设置一个出水口62,用以排空物料工作中产生的水分。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能够将筒体1内流出通风孔22残留在热风夹套6和倒锥部2之间的水汽排出,保持倒锥部2的内部和外部的干燥。

参阅图1和图7,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物料混合设备中,倒锥部的顶部28具有出料口23,出料口23处连接有出料箱7,出料箱7中设有翻板71 和转轴72,翻板71的面积大于出料口23的面积,翻板71通过连臂73连接在转轴72上;倒锥部的顶部28连接有一气动驱动器74,气动驱动器74的伸缩杆与转轴72连接,通过伸缩杆的伸缩控制转轴72转动,带动连臂73 绕转轴72摆动,控制翻板71开启或关闭出料口23。具体来说,在图7中示出了翻板71分别处于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的位置,在本实施例的物料混合设备的底部,即在倒锥部的顶部28开设出料口23,利用物料的重力向下出料,在出料口23安装可人工操作的出料箱7以封闭出料口23,出料箱7与清理门25通过螺栓联接固定在锥底法兰24上,在出料箱7上安装可受气动驱动器74控制的圆形的翻板71形成阀门结构,控制出料口23的开启和关闭,在翻板71和出料箱7之间、出料箱7和倒锥部2之间设置O型密封圈,保证出料箱7不泄漏。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通过设于物料混合设备的底部的出料口23,使得物料的出料更干净,同时通过气动驱动器74来控制翻板 71的开启或关闭,使得工作人员能够自由、方便地控制出料的时机和出料的量。

参阅图1和图5,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物料混合设备中,倒锥部的顶部28外侧固定有清理门25,倒锥部2的外侧壁上连接有气缸26,气缸26 与清理门25连接并控制清理门25的开启或关闭。具体来说,在倒锥部的顶部28外部设有锥底法兰24,该锥底法兰24与清理门25通过在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一定数量的吊环螺母来联接紧固,在倒锥部2的外部设置气缸26 与清理门25连接,在工作人员需要开启或关闭清理门25时,操纵气缸26 拉动清理门25,再对物料混合设备内部进行清理维护工作。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使得工作人员在对物料混合设备进行维护时能够快速拆卸清理门25。

参阅图1和图2,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物料混合设备中,筒体1远离倒锥部2的端部设有封盖部8,封盖部8上设有排气口81,排气口81连接外部迎风设备。具体来说,本实施例的物料混合设备中,在筒体1的顶部采用封头式设计,在其上盖设封盖部8,用以承受筒体1内的工作压力,该封盖部8是封头式结构,其与筒体1通过螺栓联接国定,在其中间部位焊接一个法兰与外部迎风设备相连接。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使得物料混合设备具备承受一定的正压和全真空的功能,且整个封盖部8的利用率高,设于其上的排气口81能够迎走筒体1内部由于经过进料管11切向进料而产生的正压气体。

参阅图1和图2,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物料混合设备中,封盖部8的内侧设有自封盖部8向倒锥部2延伸的圆筒82,圆筒82包围排气口81,圆筒82上设有过滤孔,过滤孔与排气口81连通。具体来说,封盖部8的内侧焊接圆筒82,该圆筒82上装有具有多个过滤孔的板材(未示出),通过这些过滤孔阻挡物料通过,同时又能够通气。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能够阻止物料由于螺带5旋转产生的力飞升通过排气口81,同时又不会妨碍排气口81 迎走正压气体。

参阅图1和图2,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物料混合设备中,封盖部8上还设有视镜83。具体来说,视镜83开设在封盖部8的顶部偏边缘的位置,且设置在圆筒82外侧,避免圆筒82妨碍观察筒体1内部的物料搅拌情况。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便于工作人员观察筒体1内部情况。

参阅图1和图2,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物料混合设备中,筒体1上设有多个进料管11,多个进料管11沿筒体1的周向方向排布,每个进料管11 的轴线与筒体1的外壁相切。具体来说,本实施例的物料混合设备采用切向进料的方式,进料位置为筒体1的上部,四个进料管11沿圆周方向均匀排布在筒体1的外侧壁上,进料管11在进料的同时也通有热风,保证进料时物料的干燥,为保证物料在进料时不会堵塞进料管11,每个进料管11都会向下倾斜设置,保证进料通畅,同时也能够赋予物料在进入筒体1时具有初始速度和加速度,提高物料混合的效率和效果。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使得物料通过进料管11切向进料,在进入筒体1时就带有一定的角速度和线速度,使新的物料能够顺着主轴3的转动方向混合入搅拌中的物料中,使新的物料在与搅拌过的物料在混合之初就有了一定的均匀度,利于后期进一步混合效率的提高。

参阅图1和图2,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物料混合设备中,筒体1上设有多个支座12,多个支座12沿筒体1的周向方向排布。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在筒体1的外侧均匀布置四个支座12作为耳架,保证在物料搅拌过程中筒体1的稳定性。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保证整个物料混合设备的安装稳定。

参阅图1和图5,优选地,在本实施例的物料混合设备中,筒体1上设有进水口13,倒锥部的顶部28设有排水口27,筒体1中设有与进水口13 连通的喷管14,喷管14上设有多个面朝排水口27的喷头15。具体来说,筒体1的侧部设有进水口13,进水口13与外部进水设备连通,筒体1内部位于主轴3的上方的位置安装有一个环形喷管14,进水口13与喷管14连接并连通以向喷管14供水,在喷管14上均匀分布有一圈喷头15,喷头15 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喷头15的方向朝下设置,用以在物料搅拌过程中向物料喷洒液体,使物料在主轴3和螺带5的驱动下与喷头15喷出的液体均匀混合。在本实施例中,封盖部8的内壁上焊接有圆筒82,喷管14 即安装固定在圆筒82的下方并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排水口27则设置在整个设备的底部,即倒锥部的顶部28的中心,使其保持位于地势最低的位置,有利于完全排空物料工作中产生的水分。通过本优选实施方案,使得主轴3 在旋转时,被主轴3搅拌的物料能够与喷出的液体均匀混合,物料会逐渐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下降,使得物料在筒体1内能够形成几种运动叠加循环形成的复杂的漩涡运动从而产生对流和扩散,最终达到混合均匀的目的,而在物料搅拌作业中产生的水分则能够通过排水口27完全排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物料混合设备,通过单轴螺带5的搅拌达到物料均匀混合,能够使物料在内部空间中作复杂的漩涡运动,能满足不同的物料混合作业场合中对于物料种类和混合效果的要求,泛用性佳。此外,物料受自重向下出料容易的特点和搅拌轴从中间垂直向下安装受力集中的特点,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螺旋轴的悬浮结构在遇到负载大的物料时容易受到弯矩引起的断裂现象,并且呈粉粒状的物料与螺带5之间的磨损少,使得螺带5的寿命更长。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