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零气耗再生干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5969发布日期:2018-10-12 22:35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干燥设备,具体是指一种余热零气耗再生干燥器。



背景技术:

余热再生干燥器又叫压缩热再生干燥器,是根据微热干燥装置派生而来,既有微热干燥器的特点,又具有其自身的独特优点,它合理的利用了压缩机Ⅱ级排气的高温热作为吸附剂的热再生,充分利用压缩机余热,免去传统的外加热干燥的电加热器、风机和蒸汽机的功耗,实现外热式再生,减少功耗,由于加热再生时不需压缩空气,只在冷吹时消耗压缩空气,再生气量远比微热型干燥器低,再生耗气少,节约能源,是一种节能型的干燥器。现有技术中的余热再生干燥器一般包括左右两个竖直放置的吸附塔,在两个吸附塔的进气口端串接一个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平行位于两个吸附塔之间,在气液分离器的进气口端串接一个卧式气水交换器,卧式气水交换器水平放置在两吸附塔的前侧或后侧,横向放置的气水交换器占用空间大,同时由于气液分离器夹设在两吸附塔间,不仅使各连接管路错综复杂,导致安装及维修困难,而且增加了管道的长度,导致成本增加。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零耗气低露点余热再生吸附式干燥器(CN101940867A),它包括左右两座吸附塔、水冷却器、气液分离器及若干阀门,且设置了增压器以及电加热器,其使用空压机的压缩热初步解吸吸附剂,再取约4%成品干燥空气经增压器压缩、并经电加热器加热再次高温解吸吸附剂,最后关掉电加热器使成品干燥空气经增压器压缩后吹冷吸附剂。虽然此装置可使解吸、吹冷阶段均在有压状态下进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吸附剂的寿命,节能降耗,降低了露点,但结构中水冷却器(即气水交换器)仍然是卧式结构,因此同样存在占用空间大,连接管路错综复杂,导致安装及维修困难,同时增加了管道的长度,导致成本增加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余热零气耗再生干燥器,该干燥器结构紧凑合理,能耗低,使用寿命长,占用空间小,同时又方便安装和维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整体占用空间大,连接管路错综复杂,安装及维修困难等问题,而且解决了因增加管道的长度,导致成本增加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余热零气耗再生干燥器,包括并联的左吸附塔和右吸附塔,在所述左吸附塔和右吸附塔的进气口端串接有气液分离器,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气口端串接有气水交换器,所述气水交换器为立式结构,且所述气水交换器与气液分离器平行设在左吸附塔的左侧或右吸附塔的右侧,所述左吸附塔和右吸附塔的出气口端连接管道上设有吸热装置,所述左吸附塔和右吸附塔的进气口端连接管道上设有放热装置,所述吸热装置、放热装置通过导热管和加热器进行连接,所述左吸附塔和右吸附塔的进气口端和出气口端还设有螺旋状的连接管段。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左吸附塔和右吸附塔为并列设置的立式结构,所述气水交换器和气液分离器在左吸附塔的左侧或右侧呈前后对称分布。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气水交换器设于左吸附塔左侧的后方,所述气液分离器设于气水交换器的前侧。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左吸附塔和右吸附塔的排气口端串接有粉尘精滤器。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左吸附塔、右吸附塔、气液分离器及气水交换器设于长方形的底座上并按底座的长度方向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将气水交换器由原来的卧式改为立式,再将其与气液分离器同时竖直放置在两吸附塔的一侧,并充分利用两吸附塔前后两侧的空间来布设连接管道,使连接管道环绕在两吸附塔的周围,节约占地空间,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合理,同时由于气水交换器和气液分离器位于吸附塔的外侧,安装空间大,方便安装和维修,又缩短了连接管道的长度,所用管道长度为传统结构上管道长度的50%以下,成本低;并且该干燥器的使用寿命长,能耗低,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1、左吸附塔;2、右吸附塔;3、气液分离器;4、气水交换器;5、底座;6、吸热装置;7、放热装置;8、加热器;9、连接管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我们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余热零气耗再生干燥器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余热零气耗再生干燥器,包括并联的左吸附塔1和右吸附塔2,在所述左吸附塔1和右吸附塔2的进气口端串接有气液分离器3,在所述气液分离器3的进气口端串接有气水交换器4,所述气水交换器4为立式结构,且所述气水交换器4与气液分离器3平行设在左吸附塔1的左侧或右吸附塔2的右侧,所述左吸附塔1和右吸附塔2的出气口端连接管道上设有吸热装置6,所述左吸附塔1和右吸附塔2的进气口端连接管道上设有放热装置7,所述吸热装置6、放热装置7通过导热管和加热器8进行连接,所述左吸附塔1和右吸附塔2的进气口端和出气口端还设有螺旋状的连接管段9。在左、右吸附塔的排气口端对应的连接管道上串接一个粉尘精滤器。通过螺旋状的连接管段的设置,减速空气进出吸附塔的速度,降低了吸附塔和连接管道的损耗,延长了干燥器的使用寿命;通过加热装置、放热装置的设置,降低了能耗,减少了运行成本。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吸附塔1和右吸附塔2为并列设置的立式结构,所述气水交换器4和气液分离器3在左吸附塔1的左侧或右侧呈前后对称分布。可使连接管道对称的分布在吸附塔的前侧或后侧,方便管道布设连接,最大程度的节约占地空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气水交换器4设于左吸附塔左侧的后方,所述气液分离器3设于气水交换器4的前侧。方便管道布设,使各连接管道沿两吸附塔外侧环绕布设,避免管道交叉,最大程度的节省安装空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吸附塔1和右吸附塔2的排气口端串接有粉尘精滤器。可通过除尘过滤器有效去除压缩空气中的粉尘,提高了产品气的质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吸附塔1、右吸附塔2、气液分离器3及气水交换器4设于长方形的底座5上并按底座5的长度方向分布。将装置设置在底座上,方便组装及托运。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及其变换。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以本实施例的内容为基础进行的常规修改和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