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涂料加工用下料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6827发布日期:2018-11-16 21:43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涂料加工用下料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料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涂料加工用下料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涂料即为油漆,是涂覆在被保护或被装饰的物体表面,并能与被涂物形成牢固附着的连续薄膜,通常是以树脂、或油、或乳液为主,添加或不添加颜料、填料,添加相应助剂,用有机溶剂或水配制而成的粘稠液体。

涂料在加工完成后需要集装到筒或瓶内部进行密封保存,由于各个集装装置的进料口直径不同,通常为了适应不同的集装进料口需要更换下料装置,这种方式不但操作复杂,且耗费时间。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涂料加工用下料连接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的实现适应不同大小的集装装置,操作灵活的涂料加工用下料连接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料加工用下料连接装置,包括:工作台;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固定于所述工作台的一端;对准机构,所述对准机构设于所述输送机构的侧部;推动板,所述推动板置于所述工作台的顶部;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固定于所述推动板的底部,且所述电动推杆的底部嵌入于所述工作台的顶部;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固定于所述工作台的顶部两侧;加工罐体,所述加工罐体固定于所述支撑杆的内侧;下料管,所述下料管连通于所述加工罐体的底部;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安装于所述下料管的内部;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升降机构、连接杆和连接头;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转动杆、插销、限位板和调节杆,所述限位板固定于所述加工罐体的侧部,且所述限位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顶部固定所述转动杆,且所述调节杆内部插入所述插销;所述调节杆的底部固定所述连接杆,且所述连接杆一端固定所述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包括第一连接套、插入杆、按压开关和薄片,所述第一连接套固定于所述连接杆的一侧,且所述第一连接套配合连接所述下料管;所述第一连接套的底部固定所述插入杆,且所述插入杆的底部设有所述按压开关;所述按压开关电性连接所述电磁阀,且所述按压开关的外侧设有所述薄片。

优选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划动板、第二电机和旋转杆,所述旋转杆转动连接于所述工作台的顶部,且所述旋转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机;所述旋转杆的一端固定所述划动板。

优选的,所述对准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滑槽、滑块、滚轮和外框,所述滑槽开设于所述工作台的表面,且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固定所述外框,且所述外框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滚轮;且所述滚轮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机。

优选的,所述对准机构设有对称的两个,且所述对准机构的高度小于所述下料管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滚轮等距分布于所述外框的内部,且所述滚轮的直径大于所述外框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的顶部一侧安装输送带,且所述输送带连接于所述推动板的侧部。

优选的,所述连接头呈环形阵列等距分布于所述调节杆的外侧,每个所述连接头内部的所述插入杆的直径依次递减。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套的内部插入连接所述下料管,且所述下料管到所述连接头的间距等于所述连接杆的长度。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料加工用下料连接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涂料加工用下料连接装置,设有的多个直径不同的所述连接头,在使用时可根据需求旋转所述转动杆使合适直径的所述连接头连接所述下料管,便于涂料通过所述下料管进入到集装装置内部,可有效的避免涂料的飞溅造成的浪费,同时便于快速的实现集装;使用范围广,无需对不同直径的所述集装筒进行集装时对整个连接装置进行替换,操作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料加工用下料连接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连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推动板与工作台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加工罐体,2、连接机构,21、升降机构,211、转动杆,212、插销,213、限位板,214、调节杆,22、连接杆,23、连接头,231、第一连接套,232、插入杆,233、薄片,234、按压开关,3、电磁阀,4、下料管,5、对准机构,51、第一电机,52、滑槽,53、滑块,54、滚轮,55、外框,6、输送机构,61、划动板,62、第二电机,63、旋转杆,7、推动板,8、集装筒,9、支撑杆,9a、工作台,9b、输送带,9c、电动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料加工用下料连接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连接头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推动板与工作台连接结构示意图。涂料加工用下料连接装置包括:工作台9a;输送机构6,所述输送机构6固定于所述工作台9a的一端;对准机构5,所述对准机构5设于所述输送机构6的侧部;推动板7,所述推动板7置于所述工作台9a的顶部;电动推杆9c,所述电动推杆9c固定于所述推动板7的底部,且所述电动推9c的底部嵌入于所述工作台9a的顶部;支撑杆9,所述支撑杆9固定于所述工作台9a的顶部两侧;加工罐体1,所述加工罐体1固定于所述支撑杆9的内侧;下料管4,所述下料管4连通于所述加工罐体1的底部;电磁阀3,所述电磁阀3安装于所述下料管4的内部;连接机构2,所述连接机构2包括升降机构21、连接杆22和连接头23;所述升降机构21包括转动杆211、插销212、限位板213和调节杆214,所述限位板213固定于所述加工罐体1的侧部,且所述限位板213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调节杆214;所述调节杆214的顶部固定所述转动杆211,且所述调节杆214内部插入所述插销212;所述调节杆214的底部固定所述连接杆22,且所述连接杆22一端固定所述连接头23;所述连接头23包括第一连接套231、插入杆232、按压开关234和薄片234,所述第一连接套231固定于所述连接杆22的一侧,且所述第一连接套231配合连接所述下料管4;所述第一连接套231的底部固定所述插入杆232,且所述插入杆232的底部设有所述按压开关234;所述按压开关234电性连接所述电磁阀3,且所述按压开关234的外侧设有所述薄片23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为了实现对输送机构进行输送,所述输送机构6包括划动板61、第二电机62和旋转杆63,所述旋转杆63转动连接于所述工作台9a的顶部,且所述旋转杆6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机62;所述旋转杆63的一端固定所述划动板6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为了使集装装置的进口与所述下料管4对准进行接料,所述对准机构5包括第一电机51、滑槽52、滑块53、滚轮54和外框55,所述滑槽52开设于所述工作台9a的表面,且所述滑槽52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滑块53;所述滑块53的顶部固定所述外框55,且所述外框55的内部转动连接所述滚轮54;且所述滚轮5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机5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为了实现灵活的对准且实现有效的输送,所述对准机构5设有对称的两个,且所述对准机构5的高度小于所述下料管4的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为了实现对集装装置进行输送,所述滚轮54等距分布于所述外框55的内部,且所述滚轮54的直径大于所述外框55的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为了便于集装后的整体输出,所述工作台9a的顶部一侧安装输送带9b,且所述输送带9b连接于所述推动板7的侧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为了实现对不同直径的集装装置进行集装,所述连接头23呈环形阵列等距分布于所述调节杆214的外侧,每个所述连接头23内部的所述插入杆232的直径依次递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为了实现所述连接头23的替换,所述第一连接套231的内部插入连接所述下料管4,且所述下料管4到所述连接头23的间距等于所述连接杆22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料加工用下料连接装置的使用原理为:根据需要集装涂料的集装筒8调整两个所述对准机构5,使两个所述对准机构5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集装筒8的直径,且两个所述对准机构5的中心线处与所述下料管4在一条水平线上,根据所述集装筒8的进口直径选择合适的所述连接头23,并使之旋转到所述下料管4的底部,通过抽拉所述转动杆211使所述下料管4与所述连接头23连接,并通过所述插销212的插入进行固定,将需要集装涂料的所述集装筒8置于所述工作台9a的一端,打开所述第二电机62通过所述第二电机62带动所述旋转杆63旋转,利用所述划动板61的划动使所述集装筒8被推动到所述对准机构5的侧部,利用旋转的所述滚轮54使所述集装筒8与所述下料管4在一条水平线上,同时使所述集装筒8移动;移动到所述下料管4的底部时,使所述电动推杆9c启动,使所述集装筒8开口内部插入到所述连接头23的内部,此时打开所述电磁阀3即可进行染料的集装,集装满后染料按压所述按压开关234,关闭所述电磁阀3完成一个所述集装筒8的集装。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涂料加工用下料连接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涂料加工用下料连接装置,设有的多个直径不同的所述连接头23,在使用时可根据需求旋转所述转动杆211使合适直径的所述连接头23连接所述下料管4,便于涂料通过所述下料管4进入到集装装置内部,可有效的避免涂料的飞溅造成的浪费,同时便于快速的实现集装;使用范围广,无需对不同直径的所述集装筒8进行集装时对整个连接装置进行替换,操作便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