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糌粑加工的研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4051发布日期:2018-11-30 20:11阅读:616来源:国知局
用于糌粑加工的研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研磨装置,具体涉及用于糌粑加工的研磨装置。



背景技术:

糌粑的加工制作分两道工序:一是炒青稞,二是磨糌粑。

炒前将青稞用水洗净,晾干水汽。

用陶罐爆青稞花:先将粗沙粒倒入罐中加温,直到罐底将近烧红,立即将适量青稞倒入罐中,握住双耳将罐端起摇动。几分钟后,罐内冒烟并发出青稞的爆裂声。待爆裂声基本停止,青稞花即爆成,用铁筛将沙子漏尽。

用铁锅炒青稞花:将适量青稞倒入铁锅,逐渐加热,并不断用灌木枝条刷在锅中翻动,以使青稞受热均匀,直到爆出青稞花来。昌都及林芝地区和藏北牧区用平底铁锅,有时加沙子,但大量炒青稞时则不加沙子。因灶前温度高,掌握火候的人往往汗流浃背。若做精糌粑,青稞花还要装入皮口袋用脚踩踏,剩下青稞花心。

磨糌粑的时候多用水磨,水磨安在水渠上或天然溪流上。下磨盘固定,上磨盘与木制水轮轴杆固定连接。轴杆穿过下磨盘中央的孔下伸,下端安装水轮,由轴杆带动上磨盘转动。上磨盘有进口料,进料口上端安装一固定的皮漏斗,内装青稞花。在漏斗下端绑一横木,横木末端垂直地安一短棒,与上磨盘边缘接触。磨盘转动就震动木棒,青稞就徐徐流入磨盘进料口,不断摸出糌粑来。昌都地区则插一棍在漏斗内,下端悬在进料口,磨盘转动时同样震动漏斗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糌粑加工的研磨装置,解决目前研磨装置在使用时不能有效控制入料量,影响糌粑连续加工工作效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用于糌粑加工的研磨装置,包括石磨和入料装置,石磨的上磨上设置有入料口;

入料装置包括布袋,布袋呈圆锥状,且设置在石磨的上方,布袋的锥尖部设置有对准入料口的出料口,布袋的出料口处还设置有控制出料口开口大小的控制装置。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在布袋上,沿出料口的外侧边缘设置有带扣,带扣有两个以上;

控制装置包括捆绑带,捆绑带安装在带扣内,且捆绑带的一端安装有扣环,另一端的带面上设置有两个以上、且能固定扣在扣环内的固定扣。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布袋上还设置有控制出料口启闭的控制夹,控制夹活动的夹设在布袋上,且位于出料口的上方设置。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沿上磨的入料口处内侧壁周向开设有两个以上的凹槽,每个凹槽的内槽壁之间均固定设置有横杆,一一对应设置的横杆与带扣之间通过连接绳绑在一起。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还包括集料装置,集料装包括导料斜板,导料斜板上开设安置石磨的安置孔,其中石磨的下磨放置在安置孔上;

导料斜板的低端处设置有集料箱。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导料斜板上表面边缘处还设置有挡料板,挡料板上设置有出料开口,出料开口位于导料斜板的低端处,且出料开口上安装有活动挡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入料装置的布袋出料口上设置控制装置,使得本装置在加工过程中能够根据石磨的加工能力,从而调整入料量,实现最优的工作状态,进而提高整个加工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布袋出料口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捆绑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布袋出料口通过连接绳安装在入料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带有导料斜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带有挡料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用于糌粑加工的研磨装置,包括石磨1和入料装置,石磨1的上磨3上设置有入料口4;入料装置包括布袋5,布袋5呈圆锥状,且设置在石磨1的上方,布袋5的锥尖部设置有对准入料口4的出料口6,布袋5的出料口6处还设置有控制出料口6开口大小的控制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石磨1用于研磨糌粑,入料装置用于将未研磨的糌粑置入石磨1中进行研磨,在使用时,先将未研磨的糌粑置入呈圆锥状的布袋5中去,其中布袋5的锥底部开口,且锥底部的开口用于进料,出料口6开设在锥尖部,且对准入料口4设置,如图1所示,布袋5的锥底部向上,锥尖部向下,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出料口6的开口大小,进而控制进入石磨1中加工的糌粑的量,从而使得本装置在加工过程中能够根据石磨1的加工能力,从而调整入料量,实现最优的工作状态,进而提高整个加工的工作效率,在糌粑的加工工艺中,先选取优质青稞,经过风干筛好、洗净,晒干,再用热水淘洗,沥干水分趁热装入麻袋密封,保持恒温,放上一夜,第二天,烧好平底大炒锅,揭开麻袋自然会闻到一股酒香味,然后用大碗先撮上一碗河沙倒入炒锅,待沙烧得滚烫再倒入一大碗青稞不停翻炒,不焦不生,出现青稞花后,把河沙筛回炒锅内,炒好的青稞倒在筐内,再放入一大碗青稞,河沙少了又添,如此反复,直至把一袋青稞炒完,待炒好的青稞冷却后,重新筛簸,装入皮口袋,送到磨房,经水磨磨出的糌粑,粉细,色泽洁白、味香可口。

实施例2:

如图2、3所示,对比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优化了控制装置,在布袋5上,沿出料口6的外侧边缘设置有带扣7,带扣7有两个以上;控制装置包括捆绑带8,捆绑带8安装在带扣7内,且捆绑带8的一端安装有扣环9,另一端的带面上设置有两个以上、且能固定扣在扣环9内的固定扣10。

在本实施例中,捆绑带8通过捆绑的方式来调整布袋5上出料口6的开口大小,捆绑带8的一端安装有扣环9,另一端的带面上设置有两个以上、且能固定扣在扣环9内的固定扣10,在使用时,通过将扣环9固定在不同的固定扣10上,来调整整个出料口6开口的大小,由于使用时未加工糌粑料会将出料口6开口撑开,使得扣环9能稳定的固定在固定扣10上。

实施例3:

如图1、5、6所示,对比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优化了布袋5,布袋5上还设置有控制出料口6启闭的控制夹11,控制夹11活动的夹设在布袋5上,且位于出料口6的上方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布袋5再不用的时,由于不能收口,导致继续向入料口4内加料,故设置控制夹11,在石磨1不使用时,能避免向石磨1中加料,控制夹11在使用时,只需要夹持在布袋5的出料口6的上方,从而封闭出料口6。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对比于实施例2,本实施例优化了上磨3,沿上磨3的入料口4处内侧壁周向开设有两个以上的凹槽12,每个凹槽12的内槽壁之间均固定设置有横杆13,一一对应设置的横杆13与带扣7之间通过连接绳14绑在一起。

在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出料口6在出料过程中晃动,使得糌粑撒在入料口4周围,故通过连接绳14将出料口6固定在入料口4上,使得糌粑能准确的进入到入料口4内,进而提高整个工作过程的加工质量。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对比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增设了集料装置,集料装包括导料斜板15,导料斜板15上开设安置石磨1的安置孔16,其中石磨1的下磨21放置在安置孔16上;导料斜板15的低端处设置有集料箱17。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石磨1加工后的糌粑收集起来十分麻烦,故设置集料装置,用来收集加工后的糌粑,在使用时,导料斜板15是倾斜设置的,石磨1位于安置孔16内,加工好的糌粑从石磨1上的上磨3和下磨21之间出来,落到导料斜板15上,由于导料斜板15倾斜,加工好的糌粑刚好能从导料斜板15上滑落,从而落到导料斜板15的低端处的集料箱17内,进行收集。

实施例6:

如图6所示,对比于实施例5,本实施例增设了导料斜板15,导料斜板15上表面边缘处还设置有挡料板18,挡料板18上设置有出料开口19,出料开口19位于导料斜板15的低端处,且出料开口19上安装有活动挡板20。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加工好的糌粑从导料斜板15上其他地方落下,而没有准确的落入到集料箱17内,故设置挡料板18,避免加工好的糌粑从导料斜板15上其他地方落下,而设置出料开口19和活动挡板20,则使加工好的糌粑能准确的落入到集料箱17内。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