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8032发布日期:2019-01-15 23:15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过滤器大多用于过滤水中的杂质,例如过滤汽车水箱的水、饮用水等等,过滤不同需求的水,其过滤器的滤芯也不相同。

现有技术的过滤器包括筒体、进水口和出水口,筒体内部设有过滤板,过滤板下方设有过滤球,但这种过滤器容易在过滤球上聚集泥沙等杂质,一旦杂质聚集过多则过滤球容易下沉到出水口,造成出水口堵塞,因此需要经常更换过滤器,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廉的过滤装置,不仅能过滤水中杂质还能避免出水口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包括筒体,筒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筒体内设置有过滤层,过滤层从上往下依次为第一过滤板、滤层、第二过滤板,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均设置有通孔,第一过滤板外径和第二过滤板外径均与筒体内部孔径相匹配。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杂质水从进水口流入,流经过滤层过滤杂质,过滤层的第一过滤板将杂质水中颗粒状或长条状等无法通过通孔的杂质过滤掉,然后滤层对杂质水进行第二次过滤,并且滤层能够对筒体起到清洁的作用,避免筒体内壁聚集泥沙等杂质形成难以清洗的污垢,第二过滤板设置在滤层下方能有效避免滤层聚集过多泥沙时,滤层沉入出水口,造成出水口堵塞的情况,最终过滤后的杂质水从出水口流出,第一过滤板大小和第二过滤板大小与筒体内部孔径相匹配,有效避免出现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过大无法放入筒体内部,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过小无法固定在筒体内部以致本该过滤掉的杂质通过第一过滤板/第二过滤板与筒体内壁之间的缝隙进入出水口的情况。

本方案的使用原理在于:将杂质水从进水口流入,流经过滤装置的过滤层,杂质水过滤后最终从出水口流出。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1. 既能过滤水中杂质又能避免出水口堵塞。

2. 在本实用新型中,限位架设置在第二过滤板下方,避免第二过滤板发生翻转,从而避免因第二过滤板翻转导致第二过滤板无法隔开滤层和出水口,滤层堵塞出水口的情况。

3. 在本实用新型中,筒体上端设置的筒盖拆卸后,便于清洗筒体内部以及更换筒体内的第一过滤板、滤层和第二过滤板。

4. 在本实用新型中,筒盖下方的限位杆与第一过滤板的凹槽配合,既能实现对第一过滤板的定位又能避免第一过滤板发生翻转,从而避免杂质水未经第一过滤板过滤流入滤层。

5. 在本实用新型中,筒体上设置固定装置是为了整个过滤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固定。

6.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过滤板通孔孔径小于第一过滤板通孔孔径是为了杂质水在第一过滤板上过滤和滤层第二次过滤后,第二过滤板能对杂质水进行第三次过滤,减少杂质。

7. 在本实用新型中,筒体上端部设置成空心圆柱体便于进水口、筒盖及固定装置的设置,筒体下端部设置成空心半球体有助于杂质水过滤后从出水口流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过滤装置具体实施方式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过滤装置具体实施方式的正视示意图。

图中:1.筒体、2.进水口、3.出水口、4.过滤层、41.第一过滤板、411. 凹槽、42.滤层、43.第二过滤板、5.限位架、6.筒盖、7.限位杆、8.固定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根据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地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过滤装置,包括筒体1,筒体1上设置有进水口2和出水口3,筒体1内设置有过滤层4,过滤层4从上往下依次为第一过滤板41、滤层42、第二过滤板43,第一过滤板41和第二过滤板43均设置有通孔,第一过滤板41外径和第二过滤板43外径与筒体1内部孔径相匹配。在本实施中采用过滤球作为滤层,在其它实施例中采用棉布、纱布等具有过滤功能的材料作为滤层。

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杂质水从进水口2流入,流经过滤层4过滤杂质,过滤层4的第一过滤板41将杂质水中颗粒状或长条状等无法通过通孔的杂质过滤掉,然后滤层42对杂质水进行第二次过滤,并且滤层42能够对筒体1起到清洁的作用,避免筒体1内壁聚集泥沙等杂质形成难以清洗的污垢,第二过滤板43设置在滤层42下方能有效避免滤层42聚集过多泥沙时,滤层42沉入出水口3,造成出水口3堵塞的情况,最终过滤后的杂质水从出水口3流出,第一过滤板41外径和第二过滤板43外径与筒体1内部孔径相匹配,有效避免出现第一过滤板41/第二过滤板43过大无法放入筒体1内部,第一过滤板41/第二过滤板43过小无法固定在筒体1内部以致本该过滤掉的杂质通过第一过滤板41/第二过滤板43与筒体1内壁之间的缝隙进入出水口3的情况。

本基础方案的使用原理在于:将杂质水从进水口2流入,流经过滤装置的过滤层4,杂质水过滤后最终从出水口3流出,该过滤装置主要用于过滤车内水箱中的杂质水。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既能过滤水中杂质又能避免出水口3堵塞。

进一步地,第二过滤板43下方设置有限位架5。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架5是设置在第二过滤板43下方,并且固定在过滤器内壁上的的四块带有直角的限位板,限位板的竖直直角边与第二过滤板垂直,限位架5的作用是避免第二过滤板43发生翻转,从而避免因第二过滤板43翻转导致第二过滤板43无法隔开滤层42和出水口3,滤层42堵塞出水口3的情况。在另一实施例中,限位架5是设置在第二过滤板43下方,并且其端部固定在过滤器内壁的十字架。

进一步地,筒体1上端设置有筒盖6。筒体1上端设置的筒盖6拆卸后,便于清洗筒体1内部以及更换筒体1内的第一过滤板41、滤层42和第二过滤板43。

进一步地,筒盖6下方固定设置有限位杆7,第一过滤板41上设置有与限位杆7下端部相配合的凹槽411。筒盖6下方的限位杆7与第一过滤板41的凹槽411配合,既能实现对第一过滤板41的定位又能避免第一过滤板41发生翻转,从而避免杂质水未经第一过滤板41过滤流入滤层42。

进一步地,筒体1设置有固定装置8,在本实施例中,筒体1的固定装置8为定位孔,该定位孔是带有螺纹的盲孔。筒体1上设置固定装置8是为了整个过滤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固定在汽车水箱等使用位置。

进一步地,第二过滤板43通孔孔径小于第一过滤板41通孔孔径。第二过滤板43通孔孔径小于第一过滤板41通孔孔径是为了杂质水在第一过滤板41上过滤和滤层42第二次过滤后,第二过滤板43能对杂质水进行第三次过滤,减少杂质。

进一步地,筒体1设置为上端部和下端部,上端部是空心圆柱体,下端部是与上端部平滑连接的空心半球体。筒体1上端部设置成空心圆柱体便于进水口2、筒盖6及固定装置8的设置,筒体1下端部设置成空心半球体,由于空心半球体内部具有一定的弧度,既能减少泥沙等杂质在筒体1下端沉积,又有助于杂质水过滤后从出水口3流出。

应理解,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各种改动和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制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