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硫吸收塔与湿式电除尘器联合低位布置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2952发布日期:2019-01-13 17:15阅读:5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脱硫吸收塔与湿式电除尘器联合低位布置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脱硫与除尘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脱硫吸收塔与湿式电除尘器联合低位布置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环保形势严峻,燃煤发电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有的火力发电厂的烟尘的排放浓度限值被要求在5mg/Nm3以下。为了达到这一严格的排放标准,湿式电除尘器(WESP)基于其自身高效捕集细小颗粒及其它污染物的技术能力,已发展成为烟气治理系统中的一套必不可少的设备。

通常情况下,湿式电除尘器在工艺上布置于湿法脱硫吸收塔下游。传统布置方法为湿式电除尘器由单独构架支撑,各设备之间由烟道连接。通常由于电厂整体规划及场地限制等多方面原因,连接烟道较长。这样一方面需要使用更多的材料,且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烟气进入湿式电除尘器的流场不均匀,影响最终除尘效果、且增大烟气阻力。

对于间接空冷的机组,采用循环水冷却、排烟、脱硫为一体的“三塔合一”布置方案时,在间冷塔内由于场地限制及流场要求,传统湿式电除尘器与脱硫吸收塔的布置方式将不能满足实际要求。对于大型机组,如1000MW以上机组,湿式电除尘器通常需要多个反应室(以两个室为主)来处理全部烟气。此时,传统布置方式结构更为复杂,材料浪费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优化的脱硫吸收塔与湿式电除尘器的联合布置方式,适用于燃煤发电机组尤其是大型机组的烟气处理。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脱硫吸收塔与湿式电除尘器联合低位布置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脱硫吸收塔、过渡烟道、湿式电除尘器、出口烟道和烟囱,其中,湿式电除尘器包括设置在脱硫吸收塔两侧的两个反应室,脱硫吸收塔顶部的烟气出口通过过渡烟道与所述两个反应室的烟气入口相连,所述两个反应室底部的烟气出口通过出口烟道与烟囱相连。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两个反应室底部的烟气出口分别通过独立的出口烟道与独立的烟囱相连。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两个反应室底部的烟气出口通过联合的出口烟道与公用的烟囱相连。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烟囱设置在脱硫吸收塔的后侧并与脱硫吸收塔平行设置。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脱硫吸收塔的烟气入口设置在脱硫吸收塔的中下部。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过渡烟道和出口烟道中均设置有导流板。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出口烟道的底部设置有坡度,在出口烟道的最低位置处设置有排放口。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烟囱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或圆形,所述出口烟道采用矩形变截面连接件或方圆连接件与烟囱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优化了脱硫吸收塔与湿式电除尘器的联合布置方式,适用于燃煤发电机组尤其是大型机组的烟气处理,能有效节省脱硫吸收塔与湿式电除尘器设备的占地,缩短烟道长度、节省材料,同时减少烟气阻力对烟气流场的影响,增强湿式电除尘器的除尘效果;此外,湿式电除尘器设备采用低位布置形式,减少了支撑材料,提高了设备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脱硫吸收塔与湿式电除尘器联合低位布置的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脱硫吸收塔与湿式电除尘器联合低位布置的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所示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脱硫吸收塔、11-脱硫吸收塔的烟气入口、2-过渡烟道、3-反应室、4-出口烟道、41-排放口、5-烟囱。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所述脱硫吸收塔与湿式电除尘器联合低位布置的装置包括脱硫吸收塔1、过渡烟道2、湿式电除尘器、出口烟道4和烟囱5,其中,湿式电除尘器包括设置在脱硫吸收塔1两侧的两个反应室3,脱硫吸收塔1顶部的烟气出口通过过渡烟道2与两个反应室3的烟气入口相连,两个反应室3底部的烟气出口通过出口烟道4与烟囱5相连。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首先通过将湿式电除尘器的两个反应室3分别布置于脱硫吸收塔1的两侧,同时采用过渡烟道2将来自脱硫吸收塔1的烟气分配到湿式电除尘器的两个反应室中,不仅设备的连接烟道很短且烟道阻力小,而且通过对湿式电除尘器的低位布置节省了支撑结构的材料、降低了设备整体高度并便于设备的检修维护。

脱硫吸收塔1的烟气入口11设置在脱硫吸收塔1的中下部,烟气由脱硫入口11进入脱硫吸收塔1,脱硫后的烟气从脱硫吸收塔1顶部的烟气出口出来后被过渡烟道2均匀地分为两部分并且自上而下经过湿式电除尘器的两个反应室3进行深度除尘,之后从两个反应室3出来的净烟气经出口烟道4进入烟囱5排出。

优选地,过渡烟道2和出口烟道4中均设置有导流板,使得烟气分配更为均匀和顺畅,进一步使进入湿式电除尘器的两个反应室中的烟气流场均匀,从而能使该设备的除尘效果达到最优。并且,出口烟道4的底部优选地设置有坡度,并且在最低位置处设置有排放口41,使得反应室3中中所收集的烟尘及固体颗粒可随冲洗水通过排放口41排出。

出口烟道4可根据实际布置情况采用两个独立烟道,烟囱5也相应的独立设置,即两个反应室3底部的烟气出口分别通过独立的出口烟道4与独立的烟囱5相连,此时装置采用双烟道形式单独地排放烟气。

出口烟道4也可根据实际布置情况采用一个联合的出口烟道4,两个反应室3出来的净烟气通过联合的出口烟道汇聚后进入公用的烟囱5,即两个反应室3底部的烟气出口通过联合的出口烟道4与公用的烟囱5相连,此时装置采用单烟道将烟气汇合后统一排放。

其中,烟囱5设置在脱硫吸收塔1的后侧并与脱硫吸收塔1平行设置。并且,烟囱5的横截面形状优选为矩形或圆形,则出口烟道4与烟囱5之间可采用矩形变截面连接件连接,也可采用方圆连接件连接。

由此,本实用新型将湿式电除尘器进行低位布置,节省了高度空间与湿式电除尘支撑结构的材料并增强了设备的结构稳定性,便于设备的检修维护,提高湿式电除尘器中关键设备(如电源等)的稳定性。同时,该布置方案将两个环保系统进行了整合,不仅节省投资成本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整体性能。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脱硫吸收塔与湿式电除尘器联合低位布置的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所示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湿式电除尘器分为两个尺寸相同的反应室3,布置在脱硫吸收塔1的两侧,烟气由烟气入口11进入脱硫吸收塔1后从顶部的烟气出口通过过渡烟道2均匀进入这两个反应室。在湿式电除尘器中,烟气自上向下流动,之后进入出口烟道4,经过出口烟道4的导流作用后由烟囱5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出口烟道4与烟囱5均设置有两个,分别对应湿式电除尘器的两个反应室,也即两个反应器排出的烟气分别通过单独的出口烟道和烟囱排出。过渡烟道2中设置有导流板,使得烟气均匀分配到湿式电除尘器的两个反应室中。出口烟道4的底部设置一定坡度,最低位置处设置有排放口41,收集的烟尘及固体颗粒可随冲洗水通过排放口41排出。在出口烟道4中的拐角位置适当设置导流板以进一步减少烟气流通阻力。

本实施例中脱硫与除尘两个系统的连接烟道总压降在50~100Pa范围内。

实施例2: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脱硫吸收塔与湿式电除尘器联合低位布置的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所示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湿式电除尘器分为两个尺寸相同的反应室3,布置在脱硫吸收塔1的两侧,烟气由烟气入口11进入脱硫吸收塔1后从顶部的烟气出口通过过渡烟道2均匀进入这两个反应室。在湿式电除尘器中,烟气自上向下流动,之后进入出口烟道4,经过出口烟道4的导流作用后由烟囱5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烟囱5只设置一个并且为公用的烟囱,出口烟道4将湿式电除尘器的两个反应室出来的烟气汇合后送入烟囱5排出,也即出口烟道4同时与两个反应室的烟气出口连接实现烟气的汇集并且与烟囱5的烟气入口连接实现烟气的导出。过渡烟道2中设置有导流板,使得烟气均匀分配到湿式电除尘器的两个反应室中。出口烟道4的底部设置一定坡度,最低位置处设置有排放口41,收集的烟尘及固体颗粒可随冲洗水通过排放口41排出。在出口烟道4中的拐角位置适当设置导流板以进一步减少烟气流通阻力。

本实施例中脱硫与除尘两个系统的连接烟道总压降在80~100Pa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针对燃煤发电机组的烟气处理,提供一种优化的脱硫及除尘联合布置方案,实现燃煤发电机组脱硫及除尘系统的占地减少20%以上、减少两系统连接烟道用材50%以上,减少连接烟道阻力50%以上,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系统支撑结构材料,提高了设备结构的稳定性,便于设备的检修维护。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