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卷玻璃纤维布的上胶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73616发布日期:2019-01-29 18:40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成卷玻璃纤维布的上胶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卷玻璃纤维布的上胶机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玻璃纤维布上胶效率较低,上胶、冷却、收卷等不能同时进行,导致生产效率较低,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成卷玻璃纤维布的上胶机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成卷玻璃纤维布的上胶机组,该上胶机组包括加热室、冷却室、设置于该加热室第一侧外用于收卷上胶前的玻璃纤维布的第一卷轴装置、以及设置于该冷却室第二侧外用于收卷上胶后的玻璃纤维布的第二卷轴装置,该加热室包括设置于该加热室内用于加热和存放熔融状态硅胶的加热腔、设置于该加热室第一侧壁上供玻璃纤维布穿入的第一入口、设置于该加热室第二侧壁上供上胶后的玻璃纤维布穿出的第一出口、可转动设置于该加热腔内的第一从动辊、设置于该加热腔第二侧壁上供该上胶后的玻璃纤维布穿出的第二出口、设置于该加热腔内靠近该第二出口位置处的第二从动辊、以及设置于该第二出口上用于将玻璃纤维布上的多余硅胶刮下的框形刮刀,该加热室第二侧壁上靠近该第一出口位置处设有第三从动辊,该冷却室包括设置于该冷却室第一侧壁上的第二入口、设置于该冷却室第二侧壁上的第三出口、设置于该冷却室顶壁上向冷却室底壁方向吹风的第一风扇、设置于该冷却室底壁上向冷却室顶壁方向吹风的第二风扇,该冷却室第一侧壁上靠近该第二入口位置处设有第四从动辊,该冷却室第二侧壁靠近该第三出口位置处设有第五从动辊。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成卷玻璃纤维布的上胶机组中,该第一卷轴装置包括第一卷轴支架、与该第一卷轴支架平行设置的第二卷轴支架、可转动设置于该第一卷轴支架和第二卷轴支架之间的第一卷筒,该第一卷轴支架上设有第一轴孔,该第二卷轴支架上设有第二轴孔,该第一卷筒第一端设有可转动插入至该第一轴孔内的第一转轴,该第一卷筒第二端设有可转动插入至该第二轴孔内的第二转轴。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成卷玻璃纤维布的上胶机组中,该第二卷轴装置包括第三卷轴支架、与该第三卷轴支架平行设置的第四卷轴支架、可转动设置于该第三卷轴支架和第四卷轴支架之间的第二卷筒、以及用于带动该第二卷筒转动的减速电机,该第三卷轴支架上设有第三轴孔,该第四卷轴支架上设有第四轴孔,该第二卷筒第一端设有可转动插入至该第三轴孔内的第三转轴,该第二卷筒第二端设有可转动插入至该第四轴孔内的第四转轴,该减速电机固设于该第三卷轴支架外侧,该第三转轴穿过该第三轴孔后与该减速电机的转动轴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成卷玻璃纤维布的上胶机组中,该冷却室顶壁上与该第一风扇相对应位置处设有复数个通风孔。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成卷玻璃纤维布的上胶机组中,该第一从动辊位于该加热腔底部并与该加热腔底壁之间设有供该玻璃纤维布穿过的夹缝,该第一从动辊两端分别设有第五转轴,该加热腔两侧板内侧面上分别设有可供该第五转轴转动插入的第五轴孔;该第二从动辊顶端与该第二出口高度平齐,该第二从动辊两端分别设有第六转轴,该加热腔两侧板内侧面上分别设有可供该第六转轴转动插入的第六轴孔;该加热室第二侧壁上设有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内侧面均设有第七轴孔,该第三从动辊两端均设有可转动插入至该第七轴孔内的第七转轴;该冷却室第一侧壁上设有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该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内侧面均设有第八轴孔,该第四从动辊两端均设有可转动插入至该第八轴孔内的第八转轴;该冷却室第二侧壁上设有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五支架和第六支架,该第五支架和第六支架内侧面均设有第九轴孔,该第五从动辊两端均设有可转动插入至该第九轴孔内的第九转轴。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成卷玻璃纤维布的上胶机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成卷玻璃纤维布的上胶机组时,将待上胶的玻璃纤维布绕设于第一卷轴装置上,然后将玻璃纤维布由第一入口穿入加热室内后绕设于第一从动辊下方及第二从动辊上方,然后从第二出口和第一出口穿出加热室,再通过第二入口穿入冷却室之后通过第三出口穿出,最终绕设于第二卷轴装置上,转动第二卷轴装置带动绕设于其上的玻璃纤维布转动并使得玻璃纤维布不断浸入加热腔内与熔融状态的硅胶接触,将硅胶覆设于玻璃纤维布表面,在上胶后的玻璃纤维布穿过第二出口时,框形刮刀将玻璃纤维布表面的多余硅胶挂掉,保证玻璃纤维布表面硅胶平整,然后进入冷却室内由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进行冷却,最终由第二收卷装置对上胶并冷却的玻璃纤维布进行收卷保存。即可同时实现对玻璃纤维布的上胶、冷却和收卷,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成卷玻璃纤维布的上胶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成卷玻璃纤维布的上胶机组第一实施例中,该上胶机组1包括加热室2、冷却室3、设置于该加热室2第一侧外用于收卷上胶前的玻璃纤维布7的第一卷轴装置4、以及设置于该冷却室3第二侧外用于收卷上胶后的玻璃纤维布7的第二卷轴装置5,该加热室2包括设置于该加热室2内用于加热和存放熔融状态硅胶的加热腔6、设置于该加热室2第一侧壁上供玻璃纤维布7穿入的第一入口8、设置于该加热室2第二侧壁上供上胶后的玻璃纤维布7穿出的第一出口9、可转动设置于该加热腔6内的第一从动辊10、设置于该加热腔6第二侧壁上供该上胶后的玻璃纤维布7穿出的第二出口11、设置于该加热腔6内靠近该第二出口11位置处的第二从动辊12、以及设置于该第二出口11上用于将玻璃纤维布7上的多余硅胶刮下的框形刮刀13,该加热室2第二侧壁上靠近该第一出口9位置处设有第三从动辊14,该冷却室3包括设置于该冷却室3第一侧壁上的第二入口15、设置于该冷却室3第二侧壁上的第三出口16、设置于该冷却室3顶壁上向冷却室3底壁方向吹风的第一风扇17、设置于该冷却室3底壁上向冷却室3顶壁方向吹风的第二风扇18,该冷却室3第一侧壁上靠近该第二入口15位置处设有第四从动辊19,该冷却室3第二侧壁靠近该第三出口16位置处设有第五从动辊20。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成卷玻璃纤维布7的上胶机组1时,将待上胶的玻璃纤维布7绕设于第一卷轴装置4上,然后将玻璃纤维布7由第一入口8穿入加热室2内后绕设于第一从动辊10下方及第二从动辊12上方,然后从第二出口11和第一出口9穿出加热室2,再通过第二入口15穿入冷却室3之后通过第三出口16穿出,最终绕设于第二卷轴装置5上,转动第二卷轴装置5带动绕设于其上的玻璃纤维布7转动并使得玻璃纤维布7不断浸入加热腔6内与熔融状态的硅胶接触,将硅胶覆设于玻璃纤维布7表面,在上胶后的玻璃纤维布7穿过第二出口11时,框形刮刀13将玻璃纤维布7表面的多余硅胶挂掉,保证玻璃纤维布7表面硅胶平整,然后进入冷却室3内由第一风扇17和第二风扇18进行冷却,最终由第二收卷装置对上胶并冷却的玻璃纤维布7进行收卷保存。即可同时实现对玻璃纤维布7的上胶、冷却和收卷,提高生产效率。

可以理解的,该加热腔6设有用于溶解或保温熔融硅胶的电加热管。该框形刮刀13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矩形框体,该矩形框体第一端端部设有刀刃,该矩形框体第二端与第二出口11处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的,该第一卷轴装置4包括第一卷轴支架21、与该第一卷轴支架21平行设置的第二卷轴支架、可转动设置于该第一卷轴支架21和第二卷轴支架之间的第一卷筒22,该第一卷轴支架21上设有第一轴孔,该第二卷轴支架上设有第二轴孔,该第一卷筒22第一端设有可转动插入至该第一轴孔内的第一转轴23,该第一卷筒22第二端设有可转动插入至该第二轴孔内的第二转轴。该第二卷轴装置5包括第三卷轴支架24、与该第三卷轴支架24平行设置的第四卷轴支架、可转动设置于该第三卷轴支架24和第四卷轴支架之间的第二卷筒25、以及用于带动该第二卷筒25转动的减速电机27,该第三卷轴支架24上设有第三轴孔,该第四卷轴支架上设有第四轴孔,该第二卷筒25第一端设有可转动插入至该第三轴孔内的第三转轴26,该第二卷筒25第二端设有可转动插入至该第四轴孔内的第四转轴,该减速电机27固设于该第三卷轴支架24外侧,该第三转轴26穿过该第三轴孔后与该减速电机27的转动轴固定连接。用户可通过减速电机27带动第二卷筒25转动,实现对上胶后的玻璃纤维布7的自动缠绕。

优选的,该冷却室3顶壁上与该第一风扇17相对应位置处设有复数个通风孔28。

具体的,该第一从动辊10位于该加热腔6底部并与该加热腔6底壁之间设有供该玻璃纤维布7穿过的夹缝,该第一从动辊10两端分别设有第五转轴29,该加热腔6两侧板内侧面上分别设有可供该第五转轴29转动插入的第五轴孔;该第二从动辊12顶端与该第二出口11高度平齐,该第二从动辊12两端分别设有第六转轴30,该加热腔6两侧板内侧面上分别设有可供该第六转轴30转动插入的第六轴孔;该加热室2第二侧壁上设有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该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内侧面均设有第七轴孔,该第三从动辊14两端均设有可转动插入至该第七轴孔内的第七转轴32;该冷却室3第一侧壁上设有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三支架33和第四支架,该第三支架33和第四支架内侧面均设有第八轴孔,该第四从动辊19两端均设有可转动插入至该第八轴孔内的第八转轴34;该冷却室3第二侧壁上设有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五支架35和第六支架,该第五支架35和第六支架内侧面均设有第九轴孔,该第五从动辊20两端均设有可转动插入至该第九轴孔内的第九转轴3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