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8444发布日期:2019-04-20 03:41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杯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料设备。



背景技术:

玻璃杯是由多种无机矿物经过加工得到的,加工之前首先要将多种无机矿物通过混料机进行混合,混合均匀程度越高,加工得到的玻璃杯成品质量也就越高,现有的混料机混合效率低,混合均匀程度低,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混料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混料设备,包括箱体、第一隔板组件、第二隔板组件、导料管、液压缸、第一叶轮、第二叶轮、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螺旋叶片轴、第二螺旋叶片轴、第三电机、第四电机、第三螺旋叶片轴和第五电机;

第一隔板组件和第二隔板组件安装在箱体内并将箱体内部自上而下分隔形成第一混料区、第二混料区和出料区,第一隔板组件上设有多个第一落料孔,第二隔板组件上设有多个第二落料孔;

箱体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条形孔和出料孔,导料管采用软质材料制成,导料管端部滑动安装在箱体上并通过条形孔与第一混料区连通,液压缸与导料管端部连接用于驱动导料管端部沿条形孔往复移动;

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安装在第一混料区内,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轴向沿条形孔长度方向设置,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第一电机输出轴与第一叶轮连接用于驱动第一叶轮转动,第二电机输出轴与第二叶轮连接用于驱动第二叶轮转动,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转向相反;

第一螺旋叶片轴和第二螺旋叶片轴安装在第二混料区内,第一螺旋叶片轴和第二螺旋叶片轴轴向沿条形孔长度方向设置,第一螺旋叶片轴和第二螺旋叶片轴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第三电机输出轴与第一螺旋叶片轴连接用于驱动第一螺旋叶片轴转动,第四电机输出轴与第二螺旋叶片轴连接用于驱动第二螺旋叶片轴转动,第一螺旋叶片轴和第二螺旋叶片轴驱动物料方向相反;

第三螺旋叶片轴安装在出料区内,第三螺旋叶片轴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五电机输出轴与第三螺旋叶片轴连接用于驱动第三螺旋叶片轴转动,第三螺旋叶片轴用于驱送物料向上移动。

优选地,第一隔板组件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第二隔板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多个第一通孔和多个第二通孔分别连通形成第一落料孔,第一隔板和/或第二隔板的水平位置可移动。

优选地,第二隔板组件包括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第三隔板上设有多个第三通孔,第四隔板上设有多个第四通孔,多个第三通孔和多个第四通孔分别连通形成第二落料孔,第三隔板和/或第四隔板的水平位置可移动。

优选地,条形孔位于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之间。

优选地,第一螺旋叶片轴和第二螺旋叶片轴转动方向相反,第一螺旋叶片轴的叶片旋向与第二螺旋叶片轴上的叶片旋向相同。

优选地,第一螺旋叶片轴和第二螺旋叶片轴转动方向相同,第一螺旋叶片轴的叶片旋向与第二螺旋叶片轴上的叶片旋向相反。

优选地,第三螺旋叶片轴轴线与出料孔轴线共线。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出的混料设备,导料管将用于制备玻璃杯的多种无机矿物,同时导料管端部在液压缸的驱动下往复移动,使得导料管端部输送出来的多种无机矿物均匀洒落在第一混料区内,经过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的搅拌实现多种无机矿物的第一次混合,混合的同时第一混料区内的多种无机矿物经过第一落料孔进入第二混料区内,在第二混料区内第一螺旋叶片轴和第二螺旋叶片轴的搅拌下,实现多种无机矿物的第二次混合,混合的同时第二混料区内的多种无机矿物经过第二落料孔进入出料区内,在出料区内第三螺旋叶片轴的搅拌下,实现多种无机矿物的第三次混合,混合的同时多种无机矿物经出料孔排出;经过上述三次混合,多种无机矿物被彻底混合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混料设备内部结构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混料设备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第一隔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混料设备内部结构的正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混料设备内部结构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第一隔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混料设备,包括箱体1、第一隔板组件2、第二隔板组件3、导料管4、液压缸5、第一叶轮61、第二叶轮62、第一电机71、第二电机、第一螺旋叶片轴81、第二螺旋叶片轴82、第三电机72、第四电机、第三螺旋叶片轴83和第五电机73;

箱体1上部呈长方体结构,箱体1下部呈倒棱台结构,第一隔板组件2和第二隔板组件3安装在箱体1内并上下设置,第二隔板组件3位于所述长方体结构和所述倒棱台结构的连接处,第一隔板组件2和第二隔板组件3将箱体1内部自上而下分隔形成第一混料区、第二混料区和出料区,第一隔板组件2上设有多个第一落料孔,第二隔板组件3上设有多个第二落料孔,第一落料孔和第二落料孔供多种无机矿物通过;

箱体1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条形孔和出料孔,导料管4用于传送多种无机矿物,导料管4采用软质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导料管4端部延伸通过条形孔延伸进入第一混料区内,通过导料管4端部与液压缸5活塞杆连接,液压缸5驱动导料管4端部沿条形孔长度方向移动,工作状态下,导料管4连续不断的向第一混料区内输送多种无机矿物,液压缸5驱动导料管4端部沿条形孔往复移动,使得导料管4输送出来的多种无机矿物均匀洒落在第一混料区内;

第一叶轮61和第二叶轮62转动安装在第一混料区内,第一叶轮61和第二叶轮62长度方向沿条形孔长度方向设置,第一叶轮61和第二叶轮62两端分别抵靠在箱体1内壁上,第一叶轮61和第二叶轮62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第一电机71输出轴与第一叶轮61连接用于驱动第一叶轮61转动,第二电机输出轴与第二叶轮62连接用于驱动第二叶轮62转动,第一叶轮61和第二叶轮62转向相反,进入第一混料区内的多种无机矿物,在第一叶轮61和第二叶轮62的搅拌下,实现第一混合,在混合的同时,第一混料区内的多种无机矿物经过第一落料孔进入第二落料孔内;

第一螺旋叶片轴81和第二螺旋叶片轴82安装在第二混料区内,第一螺旋叶片轴81和第二螺旋叶片轴82轴向沿条形孔长度方向设置,第一螺旋叶片轴81和第二螺旋叶片轴82的两端分别抵靠在箱体1内壁上,第一螺旋叶片轴81和第二螺旋叶片轴82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第三电机72输出轴与第一螺旋叶片轴81连接用于驱动第一螺旋叶片轴81转动,第四电机输出轴与第二螺旋叶片轴82连接用于驱动第二螺旋叶片轴82转动,第一螺旋叶片轴81和第二螺旋叶片轴82驱动多种无机矿物的方向相反,多种无机矿物混合更加均匀,并且多种无机矿物不会堆积在第二混料区一端,在第一螺旋叶片轴81和第二螺旋叶片轴82的搅拌下,多种无机矿物实现第二次混合,在混合的同时,第二混料区内的多种无机矿物经过第二落料孔进入出料区内;

第三螺旋叶片轴83安装在出料区内,第三螺旋叶片轴83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三螺旋叶片轴83顶部抵靠在第二隔板组件3上,第五电机73输出轴与第三螺旋叶片轴83连接用于驱动第三螺旋叶片轴83转动,第三螺旋叶片轴83驱送多种无机矿物向上移动,使得多种无机矿物混合更加均匀,在第三螺旋叶片轴83的搅拌下,多种无机矿物实现第三次混合,在混合的同时,出料区内的多种无机矿物经过出料孔排出。

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第一隔板组件2包括第一隔板21和第二隔板22,第一隔板21和第二隔板22上下设置并相互抵靠,第一隔板21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第二隔板22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多个第一通孔和多个第二通孔分别连通形成第一落料孔,第一隔板21和/或第二隔的板水平位置可移动,通过调节第一隔板21和/或第二隔板22的水平位置,使得第一落料孔的大小发生变化;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第二隔板22与箱体1固定连接,第一隔板21上设有多个腰型孔,螺栓穿过腰型孔与第二隔板22螺接,当需要调节第一落料孔的大小时,拧松螺旋再移动第一隔板21,即可调节第一落料孔的大小,满足不同颗粒大小的无机矿物均能通过第一落料孔进入第二混料区内,并且通过调节第一落料孔大小实现不同的落料速度。

本实施例中,第二隔板组件3包括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上下设置并相互抵靠,第三隔板上设有多个第三通孔,第四隔板上设有多个第四通孔,多个第三通孔和多个第四通孔分别连通形成第二落料孔,第三隔板和/或第四隔的板水平位置可移动,通过调节第三隔板和/或第四隔板的水平位置,使得第二落料孔的大小发生变化;本实施例中,第四隔板与箱体1固定连接,第三隔板上设有多个腰型孔,螺栓穿过腰型孔与第四隔板螺接,当需要调节第二落料孔的大小时,拧松螺旋再移动第三隔板,即可调节第二落料孔的大小,满足不同颗粒大小的无机矿物均能通过第二落料孔进入出料区内,并且通过调节第二落料孔大小实现不同的落料速度。

本实施例中,条形孔位于第一叶轮61和第二叶轮62之间,导料管4输出的无机矿物恰好落入第一叶轮61和第二叶轮62之间,第一叶轮61和第二叶轮62将之间的无机矿物向上翻动,使得多种无机矿物相互混合。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旋叶片轴81和第二螺旋叶片轴82转动方向相反,第一螺旋叶片轴81的叶片旋向与第二螺旋叶片轴82上的叶片旋向相同,实现第一螺旋叶片轴81和第二螺旋叶片轴82驱送无机矿物的方向相反。

在另外一种设计方式上,第一螺旋叶片轴81和第二螺旋叶片轴82转动方向相同,第一螺旋叶片轴81的叶片旋向与第二螺旋叶片轴82上的叶片旋向相反,同样可以实现第一螺旋叶片轴81和第二螺旋叶片轴82驱送无机矿物的方向相反。

本实施例中,第三螺旋叶片轴83轴线与出料孔轴线共线,出料孔附近的无机矿物被连续搅拌,可避免无机矿物堵在出料孔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