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尘水洗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1266发布日期:2019-04-24 00:31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粉尘水洗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洗塔,尤其涉及一种粉尘水洗塔。



背景技术:

湿法除尘是目前工业除尘的常见方法,采用液体(通常为水)作为洗涤液,通过气液两相的接触,实现气液两相间的传热、传质等过程,以满足气体净化(除尘或吸收)、冷却、增湿等要求。湿法除尘设备具有结构简单、投资少、操作及维修方便等优点,但在使用中产生的污水、污泥必须进行处理,否则会造成二次污染。另外,当气体中含有腐蚀性介质时,要考虑设备的防腐措施。湿法除尘设备设计的关键是要使气液两相充分接触,增加洗涤液与粉尘颗粒的碰撞概率等,以提高设备的除尘效率。本实用新型采用液相喷嘴将洗涤液雾化成细小液滴,同时加入拉西环,使细小液滴均匀地分散于气相中,增大液相的比表面积,利于提高碰撞及拦截粉尘的概率,达到较高的除尘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粉尘水洗塔,旨在解决粉尘废气中的除尘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粉尘水洗塔,包括

粉尘清洗腔,所述粉尘清洗腔的内部设置有拉西环,所述粉尘清洗腔位于所述粉尘容纳室的上方并与所述粉尘容纳室间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粉尘清洗腔中在纵轴线方向上设有下表面具有若干喷嘴且相互平行的第一喷水管和第二喷水管,所述第一喷水管上的喷嘴与第二喷水管上的喷嘴交错布置,所述第一喷水管和第二喷水管均延伸到所述粉尘清洗腔外与入水管相连通,所述入水管的下端设有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与循环水槽相连;

挡水腔,所述挡水腔的顶端设有活性炭层,所述活性炭层与U型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U型管的另一端与过滤空气出口相连通,使进入水洗塔中的粉尘废气经过过滤空气出口排出;

循环水槽,所述循环水槽用于存储从所述粉尘容纳室中排水的废水,同时为所述粉尘清洗层提供清洗粉尘废气所需的水,所述循环水槽中设有与所述循环水槽可拆卸连接的过滤层,所述循环水槽的侧面的下端设有废液排出口,所述循环水泵位于所述过滤层的上面且与贯穿于过滤层的供水管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喷嘴为切向喷嘴、轴向喷嘴和螺旋喷嘴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粉尘清洗腔和所述挡水腔的侧面均设置有用于观察腔室内部情况的观察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喷水管和第二喷水管间的距离为100-1400mm。

进一步地,所述拉西环为多面空心球状,所述多面空心球中部沿整个周长有一条加固环,环上、下部各有十二片球瓣,沿中心轴呈放射形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拉西环的直径小于75mm。

进一步地,所述拉西环由聚丙烯塑料注射成的球状填料。

进一步地,所述U型管的转角为9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喷水管上设有第一止水阀,所述第二喷水管上设有第二止水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一种粉尘水洗塔,包括粉尘容纳室、粉尘清洗腔、挡水腔来进行废气的除尘,在粉尘清洗腔中设置高低不同的两排喷水管,喷水管下设置切向喷嘴、轴向喷嘴或螺旋喷嘴,使喷嘴喷出的气体为水雾状,使细小液滴均匀地分散于气相中,增大液相的比表面积,利于提高碰撞及拦截粉尘的概率,达到较高的除尘效率;

(2)在粉尘清洗腔中增加拉西环,液体自粉尘水洗塔上部进入,通过液体分布器均匀喷洒于塔截面上,在填料表面呈膜状流下。气体自塔下部进入,通过填料层中的空隙由塔顶排出,更加有利于粉尘废气的除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粉尘水洗塔的结构图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

1-粉尘废气入口;2-粉尘容纳室;21-排水口;3-通孔;4-粉尘清洗腔;41-拉西环;42-喷嘴;421-喷嘴本体;422-倒锥形螺旋带;43-第一喷水管;44-第二喷水管;5-挡水腔;51-活性炭层;6-U型管;7-过滤空气出口;8-观察窗;9-第一止水阀;92-第二止水阀;93-入水管;94-循环水泵;10-循环水槽;101-过滤层;102-供水管;103-排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粉尘水洗塔,如图1所示,包括粉尘容纳室2、粉尘清洗腔4、挡水腔5和循环水槽10。粉尘容纳室2下端的侧面设有与粉尘容纳室2相连通的粉尘废气入口1,需要进行处理的粉尘废气通过粉尘废气入口1进入粉尘容纳室2,粉尘容纳室2的上方设有粉尘清洗腔4,粉尘清洗腔4与粉尘容纳室2间设置有若干通孔3,进入粉尘容纳室2中的粉尘废气通过通孔3进入粉尘清洗腔4中。

粉尘清洗腔4中在纵轴线方向上设有下表面具有若干喷嘴42且相互平行的第一喷水管43和第二喷水管44,位于第一喷水管43上的喷嘴42与第二喷水管44上的喷嘴42交错布置,第一喷水管43和第二喷水管44均延伸到粉尘清洗腔4的外面与入水管93相连通,在延伸到粉尘清洗腔4外面的第一喷水管43和第二喷水管44上分别设有可调节水量大小的第一止水阀91和第二止水阀92。第一喷水管43与第二喷水管44间的距离为750mm,第一喷水管43位于粉尘清洗腔4的中间位置。粉尘清洗腔4的内部设置有拉西环41,拉西环41为直径小于75mm的多面空心球状,由聚丙烯塑料注射成的球状填料为多面空心球中部沿整个周长有一条加固环,环上下部各有十二片球瓣,沿中心轴呈放射形布置,采用上述结果能够有效的增加气液交流;通过通孔3的粉尘废气进入粉尘清洗腔4中由下而上继续向上运动,水通过喷嘴42雾化成细小液滴均匀地向下喷淋,两者逆流接触,利用尘粒与水滴的接触碰撞而相互凝聚或尘粒间团聚,使其重量大大增加,靠重力作用而沉降下来。此时第一喷水管43上的喷嘴42进行从上而下进行喷水与粉尘废气运动的方向相反从而带走一部分粉尘废气中的粉尘,粉尘废气继续向上运动,遇到从第二喷水管44上的喷嘴42从上而下喷出的水后,被进一步带走粉尘废气中的粉尘,粉尘清洗腔4的侧面设置有用于观察腔室内部情况的观察窗8,通过观察窗8观察粉尘清洗腔内部喷嘴42喷水的情况从而通过第一止水阀91或第二止水阀92来调节水量大小。经过粉尘清洗腔4两次水洗后的粉尘废气进入挡水腔5。

进一步地,上述过程中的喷嘴42为螺旋喷嘴,如图2所示,包括喷嘴本体421和倒锥形螺旋带422,喷嘴本体421的内部的空腔为四个相连通的圆台状。进入喷嘴的洗涤液以高速射流的形式被螺旋带剪切、冲击产生1~2个同轴的空心锥形液滴群,在下游截面上呈1~2个同心的圆环状图形。由于该喷嘴没有内部构件,因此允许通过的最大固体颗粒直径几乎与喷孔直径相接近。螺旋形喷嘴的能耗最小,喷雾的粒径也最小。相邻的螺旋喷嘴喷出的水雾相互搭接叠盖,不留空隙,使喷出的液滴完全覆盖喷淋塔的整个断面,螺旋喷嘴喷出的液体能够完全覆盖离螺旋喷嘴出口一定距离的粉尘清洗腔截面,第一喷水管43和第二喷水管44的喷淋覆盖率为300%。

挡水腔5的顶端设有活性炭层51,挡水腔5的侧面设置有观察窗8,通过观察窗8可以观察到挡水腔5中的水洗后的粉尘废气的情况。经过粉尘清洗腔4清洗后的粉尘废气中的粉尘含量降低,同时废气中的水分含量增加,废气通过活性炭层51时,通过活性炭层51的进一步吸附,废气中的粉尘含量和水含量进一步降低达到排放标准,随后进入与挡水层相连通的转角为90°的U型管6中,通过U型管6从过滤空气出口7排出。

另一部分从粉尘清洗腔4中的喷嘴42喷出的水清洗过粉尘废气后,带着废气中的一部分粉尘通过通孔3流入粉尘容纳室2中,对进入粉尘容纳室2中的粉尘废气进行第一次水洗,粉尘容纳室2下端设有延伸到循环水槽10中的排水口21,进入粉尘容纳室2的废液通过排水口21流入循环水槽10中。循环水槽10中设有与循环水槽10可拆卸连接的过滤层101,废液进入循环水槽10后落入过滤层101上,经过过滤层101过滤掉废液中的一部分粉尘,同时过滤层101在循环水槽中可拆卸连接,当过滤层101上面积攒的粉尘过多时,可对其进行更换或清洗。过滤层101的上面设有循环水泵94,循环水泵94的一端与供水管102相连接,另一端与入水管93相连接,供水管102贯穿于过滤层101,循环水泵94通过供水管102从循环水槽10的底部吸起废液,然后通过入水管93将水供给第一喷水管43和第二喷水管44进行喷水,清洗粉尘清洗腔4中的粉尘废气。循环水槽10的侧面的下端设有废液排出口103,通过过滤层101的废液进入循环水槽10的内部,多余的废液可通过废液排出口103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