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块料预粉碎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17915发布日期:2019-05-21 22:29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块料预粉碎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块料破碎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块料预粉碎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基础,是目前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混凝土外加剂是混凝土中除了水泥、砂、石、水之外的第五组分。它在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聚羧酸减水剂是一种综合性能较好的减水剂品种,其具有较高的减水率和良好的坍落度保持性。如中国专利CN103214208A,一种粉状聚羧酸减水剂的制造方法中所公开的“采用人工方法,将液体聚羧酸减水剂摊一层,在阳光下蒸发,待干后,研细”,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是在结晶池内将液体聚羧酸减水剂结晶成块,再通过人工敲碎铲出堆积在一旁后,逐次直接加入到破碎机中,利用破碎机直接对敲碎后大块的块料进行粉碎研磨,此时的块料含水量高,直接进行研磨经常出现所研磨出的颗粒物料粘附成块,极大影响研磨的效果;此外,块料体积规格不一,对于一些大体积的块料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研磨时间,并且所研磨出的颗粒粒径达不到要求,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块料预粉碎输送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块料预粉碎输送装置,包括有输送带、沿输送方向依次布置的碾压机构以及烘干机构,其中,所述碾压机构包括有破碎辊、碾压辊、第一顶压辊、第二顶压辊以及毛刷辊,所述破碎辊和碾压辊呈前后布置于输送带上方,所述第一顶压辊和第二顶压辊分别与破碎辊和碾压辊相竖向对齐,其中,所述第一顶压辊和第二顶压辊设置于输送带的内侧且均与输送带内表面紧密接触;所述破碎辊辊面至第一顶压辊辊面之间的间隙大于所述碾压辊至第二顶压辊辊面之间的间隙;所述毛刷辊设于破碎辊和碾压辊之间,并且该毛刷辊辊面分别与破碎辊和碾压辊的辊面相摩擦接触;所述破碎辊和碾压辊为同向转动;所述烘干机构包括有烘干罩以及设于烘干罩内的多个电热丝,其中,所述输送带贯穿烘干罩,多个所述电热丝沿输送方向依次并排布置且位于输送带上方。

进一步,所述破碎辊辊面成型有多组沿其轴向布置的碾压齿组,其中,每组碾压齿组包括有若干个沿其周向布置的碾压齿,任意两组相邻的碾压齿呈交错布置。

进一步,所述破碎辊的辊径大于碾压辊的辊径。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的方案,其有益效果在于:利用破碎辊预先对块料进行碾压破碎后,再经碾压辊二次碾压破碎,并且将破碎后的颗粒物料碾平摊平压实于输送带上,从而以便于在下游处的烘干机构进行烘干处理,进而除去物料中所含有的水分,受热均匀及受热面大;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块料的预处理,以便于设置在下游工位的粉碎机进行精磨加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预粉碎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破碎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碾压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局部A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的局部B的放大图。

其中,1-输送带,2-碾压机构,21-破碎辊,22-碾压辊,24-第一顶压辊,25-第二顶压辊,23-毛刷辊,3-烘干机构,32-烘干罩,32-电热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附图1至附图5所示,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一种块料预粉碎输送装置,包括有输送带1、沿输送方向依次布置的碾压机构2以及烘干机构3,其中,本实施例的输送带1用于承载及输送块料(本实施例的块料主要呈块状且形状尺寸不一)。

在本实施例中,碾压机构2包括有破碎辊21、碾压辊22、第一顶压辊24、第二顶压辊25以及毛刷辊23,其中,破碎辊21和碾压辊22呈前后布置于输送带1上方,并且破碎辊21和碾压辊22为同向转动(本实施例的破碎辊21和碾压辊22分别由两伺服电机驱动转动动作,其结构原理属本领域公知常识,图中未示),破碎辊21和碾压辊22均与输送带1相向旋转动作,通过这样的方式,以便于破碎辊21和碾压辊22能够更好地辊压输送带1上的块料。另外,本实施例的破碎辊21辊面成型有多组沿轴向布置的碾压齿组,其中,每组碾压齿组包括有若干个沿其周向布置的碾压齿,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的扔一个碾压齿呈梯形结构,任意两组相邻的若干个碾压齿呈交错布置,通过这样的方式,从而增强破碎辊21在辊压块料时候,能够更加及快速的让块料破碎形成大颗粒状;此外,本实施例的破碎辊21的辊径大于碾压辊22的辊径,通过这样的方式,从而使破碎辊21的辊压面积和时间比更大,从而使块料被碾压破碎时受压更加均匀,并提高破碎的效率。本实施例的碾压辊22辊面为粗糙面,利用碾压辊22辊压破碎后的大颗粒,通过碾压大颗粒粉碎成更小的颗粒,同时,将小颗粒碾平摊平压实于输送带1上,以便于下游烘干处理。

本实施例的第一顶压辊和第二顶压辊25分别与破碎辊21和碾压辊22相竖向对齐,即,第一顶压辊和第二顶压辊25分别位于破碎辊21和碾压辊22的正下方,其中,第一顶压辊和第二顶压辊25设置于输送带1的内侧且均与输送带1内表面紧密接触,从而解决输送带1为软性可变形的材质受压能力较小的问题,如果压力过大,容易导致造粒输送带14变形而寿命减少,如果压力过小,则碾压效果不明显,因此利用顶压辊起到支撑抵着破碎辊21和碾压辊22的碾压压力,即确保碾压效果,也起到增强输送带1使用寿命。此外,破碎辊21辊面至第一顶压辊24辊面之间的间隙大于所述碾压辊22至第二顶压辊25辊面之间的间隙,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的破碎辊21辊面至第一顶压辊24辊面之间的间隙为25-30mm,而碾压辊22至第二顶压辊25辊面之间的间隙为8-15mm(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根据实际块料的厚度规格相适应的调整间隙,若块料厚度大,则适当增加破碎辊21及碾压辊22的高度,若块料厚度小,则适当减少破碎辊21及碾压辊22的高度,保证破碎辊21及碾压辊22能够与块料相接触),通过这样的设置实现逐级碾压破碎的功能,破碎辊21作为第一次碾压以将块料破碎形成大颗粒,再利用碾压辊22再将破碎后的大颗粒以及未完全破碎的块料进一步碾压粉碎形成更小的颗粒,并且摊平压实于输送带1上。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块料来自结晶池,其本身带有一定的水分及粘性,很容易粘附于破碎辊21和碾压辊22的辊面上,因此,通过将毛刷辊23设置在破碎辊21和碾压辊22之间,并且该毛刷辊23的辊面分别与破碎辊21和碾压辊22的辊面相摩擦接触,本实施例的毛刷辊23辊面为软性毛刷,从而利用毛刷辊23的软性毛刷与旋转的破碎辊21和碾压辊22的辊面相接触,从而以扫除去粘附辊面上的物料,并且,被扫除的物料绝大部分会粘附在毛刷辊23辊面上,少部分会下落至输送带1上与大颗粒物料混合并随之输送至碾压辊22处作碾压处理,在实际生产中,仅需定期更换毛刷辊23便可,从而有效减少破碎辊21和碾压辊22的维护次数,确保碾压破碎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烘干机构3包括有烘干罩32以及设于烘干罩32内的多个电热丝32(本领域中所公知的电热丝32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原理来发热的,在此处不再对其原理进行赘述),输送带1贯穿烘干罩32,即,利用输送带1承接及输送经碾压辊22摊平压实的物料至贯穿烘干罩32,此外,多个电热丝32沿输送方向依次并排布置且位于输送带1上方,从而利用多个电热丝32在烘干罩32内加热升温,从而使物料随输送带1在烘干罩32内依次从多个电热丝32下方穿过时,使物料中所含有的水分迅速吸热蒸发(此时物料预先被摊平压实,从而受热面大且均匀,物料水分能够迅速排出),起到快速烘干的效果,同时,通过设置有烘干罩32可有效地减少热量的过快流失,起到节能的效果。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预先将块料放置至输送带1上,并随输送带1输送至碾压机构2处,随后,大部分块料经过破碎辊21辊面的碾压破碎形成大颗粒状(此时有少部分规格较小的块料未受到碾压),从而使大颗粒状物料与未破碎的块料一并混合随输送带1输送至碾压辊22处,利用碾压辊22碾压粉碎成更小的颗粒,同时,将粉碎后的颗粒碾平摊平压实于输送带1上,并随输送带1输送至烘干机构3处,从而使经碾压辊22摊平压实的物料随输送带1贯穿烘干罩32并且依次从多个电热丝32下方穿过,从而使物料中的水分迅速蒸发,起到预烘干处理,最后,通过输送带1将烘干后的物料输入下游预设有的粉碎机中进行精磨处理。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更多可能的变动和润饰,或修改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之思路所作的等同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