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酰亚胺薄膜生产中混合气体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8002发布日期:2019-05-07 21:51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酰亚胺薄膜生产中混合气体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酰亚胺薄膜生产技术领域,尤指一种聚酰亚胺薄膜生产中混合气体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聚酰亚胺是指主链上含有酰亚胺环(-CO-NH-CO-)的一类聚合物,其中以含有酞酰亚胺结构的聚合物最为重要。聚酰亚胺作为一种特种工程材料,已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微电子、纳米、液晶、分离膜、激光等领域。上世纪60年代,各国都在将聚酰亚胺的研究、开发及利用列入21世纪最有希望的工程塑料之一。聚酰亚胺薄膜是聚酰亚胺最早的商品之一,用于电机的槽绝缘及电缆绕包材料。透明的聚酰亚胺薄膜可作为柔软的太阳能电池底版。IKAROS的帆就是使用聚酰亚胺的薄膜制和纤维作的在火力发电部门,聚酰亚胺纤维可以用于热气体的过滤,聚酰亚胺的纱可以从废气中分离出尘埃和特殊的化学物质。

薄膜制备方法为:聚酰胺酸溶液流延成膜、拉伸后,高温酰亚胺化。薄膜呈黄色透明,相对密度1.39~1.45,有突出的耐高温、耐辐射、耐化学腐蚀和电绝缘性能,可在250~280℃空气中长期使用。玻璃化温度分别为280℃(Upilex R)、385℃(Kapton)和500℃以上(Upilex S)。20℃时拉伸强度为200MPa,200℃时大于100MPa。特别适宜用作柔性印制电路板基材和各种耐高温电机电器绝缘材料。由于聚酰亚胺薄膜在成膜拉伸过程中需要经过高温塑形,加热过程中聚酰亚胺中所含的芳香族化合物会挥发,挥发气体带有一定毒性和污染性会造成人员伤害和环境污染,因此需要将生产中的混合气体进行回收,目前生产聚酰亚胺薄膜使用的方式是通过喷淋吸收气体,但这种方式效率低下,能耗损失大且回收不充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加热过程中聚酰亚胺中所含的芳香族化合物会挥发,挥发气体带有一定毒性和污染性会造成人员伤害和环境污染,通过喷淋吸收气体的方式效率低下,能耗损失大且回收不充分,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现提供一种聚酰亚胺薄膜生产中混合气体回收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聚酰亚胺薄膜生产中混合气体回收装置,包括气体回收管线、混合杂质回收机构和有机组分回收机构;所述气体回收管线连接至混合杂质回收机构,混合杂质回收机构连接至有机组分回收机构,有机组分回收机构上连接气体排放管线;

所述气体回收管线包括回收支路和回收主管道,回收支路前端连接抽吸风机,各回收支路末端连接至回收主管道;回收主管道内安装压缩气泵,压缩气泵上设置有电磁控制阀,电磁控制阀电性连接至控制器;回收主管道内安装气体流量计和气压传感器,气体流量计和气压传感器连接至控制器,控制器电性连接至进气调节阀;

混合杂质回收机构包括多级滤网层和活性炭吸收罐;回收主管道末端连接至过滤腔,过滤腔内设置有多级滤网层;过滤腔末端连接活性炭吸收罐,活性炭吸收罐内设置有活性炭安置槽和浓度检测仪,浓度检测仪电性连接至控制器;

有机组分回收机构包括喷淋吸收塔和微分吸收塔,喷淋吸收塔进气口连接至活性炭吸收罐出气口,喷淋吸收塔内部上方设置有喷淋管道,喷淋管道末端安装若干喷淋头;喷淋吸收塔下方设置有回流管道;喷淋吸收塔出气口处安装冷凝器,喷淋吸收塔出气口连接至微分吸收塔进气口;所述微分吸收塔内设置有微分吸气层,微分吸气层下方设置有吸收液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回收支路和回收主管道内壁上设置有阻燃剂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控制器安装在气体回收管线外部,控制器上设置有数字显示屏和手动控制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多级滤网层由按次排列的目数为80、50和30的HEPA滤网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收液罐内设置有与对应芳香族化合物复合反应的化学试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回流管道贯通连接喷淋吸收塔和微分吸收塔,微分吸收塔内设置有气体监测仪,微分吸收塔下方连接气体排放管线和管道出口。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抽吸风机将生产废气集中收集至回收主管道内,混合气体首先通过混合杂质回收机构,再经过活性炭吸收,初步将混合气体内杂质颗粒和二氧化碳等其他吸收;混合杂质回收机构连接至有机组分回收机构,通过喷淋吸收将混合气体内一部分有机物溶解至水中由回流管道排出;微分吸收塔内设置有吸收液罐,吸收液罐内设置有与对应芳香族化合物复合反应的化学试剂,便于与混合气体内的芳香族化合物充分反应,使得气体回收至排放标准。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实用性强,通过多级联合吸收机构,将混合气体充分回收至达到排放标准,减少了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控制器系统示意图。

图中标号:1、气体回收管线;11、回收支路;12、回收主管道;13、抽吸风机;14、压缩气泵;15、电磁控制阀;16、控制器;17、气体流量计;18、气压传感器;19、进气调节阀;2、混合杂质回收机构;21、过滤腔;22、多级滤网层;23、活性炭吸收罐;24、活性炭安置槽;25、浓度检测仪;3、有机组分回收机构;31、喷淋吸收塔;32、喷淋管道;33、喷淋头;34、回流管道;35、冷凝器;36、微分吸收塔;37、微分吸气层;38、吸收液罐;4、气体排放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聚酰亚胺薄膜生产中混合气体回收装置,包括气体回收管线1、混合杂质回收机构2和有机组分回收机构3;所述气体回收管线1连接至混合杂质回收机构2,混合杂质回收机构2连接至有机组分回收机构3,有机组分回收机构3上连接气体排放管线4;

所述气体回收管线1包括回收支路11和回收主管道12,回收支路11前端连接抽吸风机13,各回收支路11末端连接至回收主管道12;回收主管道12内安装压缩气泵14,压缩气泵14上设置有电磁控制阀15,电磁控制阀15电性连接至控制器16;回收主管道12内安装气体流量计17和气压传感器18,气体流量计17和气压传感器18连接至控制器16,控制器16电性连接至进气调节阀19;

混合杂质回收机构2包括多级滤网层22和活性炭吸收罐23;回收主管道12末端连接至过滤腔21,过滤腔21内设置有多级滤网层22;过滤腔21末端连接活性炭吸收罐23,活性炭吸收罐23内设置有活性炭安置槽24和浓度检测仪25,浓度检测仪25电性连接至控制器16;

有机组分回收机构3包括喷淋吸收塔31和微分吸收塔36,喷淋吸收塔31进气口连接至活性炭吸收罐23出气口,喷淋吸收塔31内部上方设置有喷淋管道32,喷淋管道32末端安装若干喷淋头33;喷淋吸收塔31下方设置有回流管道34;喷淋吸收塔31出气口处安装冷凝器35,喷淋吸收塔31出气口连接至微分吸收塔36进气口;所述微分吸收塔36内设置有微分吸气层37,微分吸气层37下方设置有吸收液罐38。

进一步的,所述回收支路11和回收主管道12内壁上设置有阻燃剂层,防止压缩气体发生爆炸。

进一步的,控制器16安装在气体回收管线1外部,控制器16上设置有数字显示屏和手动控制阀门。

进一步的,多级滤网层22由按次排列的目数为80、50和30的HEPA滤网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吸收液罐38内设置有与对应芳香族化合物复合反应的化学试剂,便于与混合气体内的芳香族化合物充分反应,使得气体回收至排放标准。

进一步的,回流管道34贯通连接喷淋吸收塔31和微分吸收塔36,微分吸收塔36内设置有气体监测仪,微分吸收塔36下方连接气体排放管线4和管道出口。

具体的:

将回收支路11安装在聚酰亚胺薄膜生产过程中各生产设备上,通过抽吸风机13将生产废气集中收集至回收主管道12内,回收主管道12内安装压缩气泵14,压缩气泵14上设置有电磁控制阀15,电磁控制阀15电性连接至控制器16;回收主管道12内安装气体流量计17和气压传感器18;气体流量计17检测气体回收管线1内气流流量气体,当气体体积超过管道容留量时控制进气调节阀调节19进气量;

混合气体首先通过混合杂质回收机构2,混合杂质回收机构2包括多级滤网层22和活性炭吸收罐23;多级滤网层22由按次排列的目数为80、50和30的HEPA滤网组成,再经过活性炭吸收,初步将混合气体内杂质颗粒和二氧化碳等其他吸收;混合杂质回收机构2连接至有机组分回收机构3,有机组分回收机构3包括喷淋吸收塔31和微分吸收塔36,喷淋吸收塔31内部上方设置有喷淋管道32,喷淋管道32末端安装若干喷淋头33;通过喷淋吸收将混合气体内一部分有机物溶解至水中,通过回流管道34排出;喷淋吸收塔31出气口连接至微分吸收塔36进气口;所述微分吸收塔36内设置有微分吸气层37,微分吸气层37下方设置有吸收液罐38,吸收液罐38内设置有与对应芳香族化合物复合反应的化学试剂,便于与混合气体内的芳香族化合物充分反应,使得气体回收至排放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整个装置通过总控制按钮对其实现控制,由于控制按钮匹配的设备为常用设备,属于现有常熟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其电性连接关系以及具体的电路结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