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沉淀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13762发布日期:2019-07-31 20:47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沉淀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沉淀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环境污染源被释放到环境中,而处理这些环境污染源的设备却发展缓慢,现有的工业污水处理设备均是将污水集中后直接排放,这些污水中存在着大量的杂质,并且酸碱度失衡,将这些污水被排放到自然界中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破坏自然的生态平衡。为了使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需要对污水进行有效的净化。

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借助相应的污水沉淀处理装置进行净化操作时,通常会主要对污水中肉眼所不能见的杂质,对污水进行杀菌和消毒,以使得污水能够获得较高程度的净化,精度较高,但是成本消耗也较高。尤其在对污水进行杀菌消毒时,通常需要先将污水中的大颗粒残渣或者污泥等固体杂质滤出,现有的常用技术是采用过滤网将杂质从污水中过滤出,但是长期使用过滤网容易发生堵塞现象,不方便清理,且进行过滤工作的装置结构一般的都较为复杂,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沉淀处理装置,该污水沉淀处理装置的结构非常简单,使用方便,且能够对污水中的污泥等大颗粒残渣进行有效的沉淀并排出,以便于进行后续的污水净化。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污水沉淀处理装置,其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通过三块侧板被分隔为第一池体、第二池体、第三池体和第四池体,且所述第一池体、所述第二池体、所述第三池体和所述第四池体依次相连通;

所述第一池体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口,所述第四池体的侧壁上设有排水口;

位于所述第一池体和所述第二池体之间的侧板上靠近顶部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三池体和所述第四池体之间的侧板上靠近顶部的位置处设有第二开口;

所述第三池体的底部设有两个倒锥形槽,所述两个倒锥形槽的上开口的侧边固定相连接,且所述倒锥形槽的底部设有用于排放沉降物的排放口。

可选的,所述三块侧板相互平行,使得所述第一池体、所述第二池体、所述第三池体和所述第四池体依次并列布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池体内立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一池体内划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隔板上靠近顶部的位置处设有第三开口,使得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且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侧边上。

可选的,所述第二池体与所述第三池体之间的侧板上设有第四开口,且所述第四开口位于所述侧板上对应于所述倒锥形槽体的槽口的位置处。

可选的,所述第四开口为沿所述侧板的宽度方向布置的长条形开口。

可选的,所述污水沉淀处理装置还包括多个斜管,各所述斜管水平铺设于所述倒锥形槽体的上开口的上方。

可选的,所述排放口处安装有排污泵。

可选的,所述两个倒锥形槽之间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侧边分别固定连接所述两个倒锥形槽的上开口的侧边,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池体的侧壁上。

可选的,所述倒锥形槽的上开口的侧边与所述连接板的侧边相互焊接。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污水沉淀处理装置包括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通过三块侧板被分隔为第一池体、第二池体、第三池体和第四池体,且所述第一池体、所述第二池体、所述第三池体和所述第四池体依次相连通;所述第一池体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口,所述第四池体的侧壁上设有排水口;位于所述第一池体和所述第二池体之间的侧板上靠近顶部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三池体的底部设有两个倒锥形槽,所述两个倒锥形槽的上开口的侧边固定相连接,且所述倒锥形槽的底部设有用于排放沉降物的排放口。由此,经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污水在进行初步的处理操作时,将污水通过第一池体的侧壁上的进水口持续通入第一池体中,当污水即将灌满第一池体时,污水通过第一开口通入到第二池体内,此时污水内的部分固体杂质能够分别在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中进行初步的沉积;第二池体内的污水进入到第三池体中时,其内部的倒锥形槽的结构优势能够使得污水内的残渣顺着倒锥形槽的侧壁沉积在槽体的底部,当污水从一个倒锥形槽进入另一个倒锥形槽时,沉积在倒锥形槽底部的固体残渣不会被进行传送,从而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进入下一个倒锥形槽内的杂质,在一定程度上对污水进行有效的净化。在第三池体的两个倒锥形槽中获得充分沉淀的污水最上层的部分能够通入第四池体中,此时在第四池体中的污水中所存在的固体残渣含量非常的小,能够进行后续的杀菌与消毒操作。整个过程能够自然的实现污水中杂质沉淀的目的,无需依靠其他的手段和操作,整个装置的结构非常简单,使用较为方便,且能够有效的将污水内的杂质、残渣等沉淀在从倒锥形槽底部的排放口处排出,以便于实现对污水的初步净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污水沉淀处理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污水沉淀处理装置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箱体,2、侧板,3、第一池体,31、进水口,32、第一腔室,33、第二腔室,4、第二池体,5、第三池体,6、第四池体,7、倒锥形槽,71、排放口, 8、隔板,81、第三开口,9、斜管,10、排污泵,11、连接板,12、第一开口, 13、第二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和图2,本优选实施例所述的污水沉淀处理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通过三块侧板2被分隔为第一池体3、第二池体4、第三池体5和第四池体6,且所述第一池体3、所述第二池体4、所述第三池体5和所述第四池体6依次相连通;所述第一池体3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口31,所述第四池体6的侧壁上设有排水口;位于所述第一池体3和所述第二池体4之间的侧板2上靠近顶部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开口12,位于所述第三池体5和所述第四池体6之间的侧板2上靠近顶部的位置处设有第二开口13;所述第三池体5的底部设有两个倒锥形槽7,所述两个倒锥形槽7的上开口的侧边固定相连接,且所述倒锥形槽 7的底部设有用于排放沉降物的排放口71。

基于以上结构,在对该污水沉淀处理装置进行处理时,污水通过进水口31 进入第一池体3内,在逐渐灌满第一池体3的过程中,污水中的部分质量较大的固体杂质能够获得初步的沉淀,随后第一池体3内的污水快要灌满时,污水通过第一开口12流向第二池体4中,在第二池体4中进行和在第一池体3中相同的沉淀工作,将污水中质量或者体积较大的污泥等固体杂质进行初步的沉淀,在此过程中,也能够认为的向第一池体3和第二池体4内添加不同的或者相同的药剂,以使得药剂与污水中的杂质进行反应,加速污水中杂质析出的效率。进行过初步沉淀的污水从第二池体4中继续被传输第三池体5内,并首先进入第三池体5的倒锥形槽7中,污水内的残渣容易逐渐向倒锥形槽7的底部沉积,一方面倒锥形槽7的侧面存在一定的角度,能够方便污泥等残渣向底部滑落,另外一方面倒锥形槽7的侧面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沉积在底部的污泥残渣并新通入的污水溅起,从而能够使得流入第二个倒锥形槽7内的污水获得净化,减少混合在一起的污泥残渣,能够有效的提高在进行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效率,并简化对污泥残渣进行沉积时的操作,当倒锥形槽7内聚集一定量的残渣后,能够由工作人员手动操作将残渣从倒锥形槽7底部的排放口71排出,以便于其能够继续进行工作。整个装置的结构设计非常简单,使用和操作方便,无需借助外界工具,通过将污水在箱体1内的各个池体之间的传递,将污水中的杂质沉积在各池体的底部,并通过第三池体5中的底部倒锥形槽7的侧壁的斜度设计,使得进入其内污水的残渣能够自然的沉积在倒锥形槽7的底部,此时位于倒锥形槽7的上开口位置处的液体的清洁度较高,该液体能够从在先的倒锥形槽7的侧边上流入在后的倒锥形槽7内,水流直接从倒锥形槽7的上开口处落入其底部,在此过程中能够便于污水中的残渣进行沉积。整个过程简单,原理可靠,成本较低。

其中,箱体1内的三块侧板2为相互平行布置,以能够使得第一池体3、第二池体4、第三池体5和第四池体6依次并列布置,方便污水的传递,减小方向改变所带来的阻力。第一池体3内立设有隔板8,隔板8将第一池体3内划分为第一腔室32和第二腔室33,隔板8上靠近顶部的位置处设有第三开口81,使得第一腔室32与第二腔室33相连通,且进水口31位于所述第一腔室32的侧壁上,第一开口12位于第二腔室33的侧边上,第一池体3被隔板8划分为两个腔室,即污水通过进水口31通入时,能够现在第一池体3内部进行两次初步沉淀,以提高将污水内的杂质充分沉积下来的工作效果。第二池体4与第三池体5之间的侧板2上设有第四开口,且第四开口位于侧板2上对应于倒锥形槽7 体的槽口的位置处,第二池体4中的污水能够在灌至与倒锥形槽7的深度相同的高度时,就流入第三池体5的第一个倒锥形槽7内,从而能够避免污水从较高的位置汇入倒锥形槽7体,防止污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将已经沉积在倒锥形槽7 底部的杂质重新搅起至与上层水流混合,以保证对污水进行沉积的质量。需要说明的是,第四开口为长条形开口,且第四开口为沿侧板2的宽度方向布置,有效的控制同时进入倒锥形槽7内的污水的量,并控制进水的宽度,减少水流从高处落入倒锥形槽7内时对其中的已经沉积的残渣的影响,降低残渣重新与污水进行混合的可能性。

另外,该污水沉淀处理装置还包括多个斜管9,各斜管9水平铺设于倒锥形槽7的上开口的上方,即各斜管9分布在第三池体5内位于倒锥形槽7的上方位置处,且斜管9可以布置多层,斜管9的设置能够进一步防止已经沉积在倒锥形槽7底部的残渣重新与污水进行混合,斜管9既能够实现对水流进行输送,又能够起到单向传输的作用,通过斜管9沉积到到倒锥形槽7底部的污泥残渣,不会再通过斜管9重新回到最上层,从而保证了倒锥形槽7内位于最上层的水流的清洁度。在倒锥形槽7体的排放口71处安装有排污泵10,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控制排污泵10的开关,来实现对倒锥形槽7底部的沉积物的排放,以便于保证整个装置的持续工作,控制操作非常简单,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排污泵10的工作效率非常高,能够有效的保证整个装置的顺利运行。

进一步的,两个倒锥形槽7之间设有连接板11,连接板11的两侧边分别固定连接两个倒锥形槽7的上开口的侧边,连接板1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三池体5的侧壁上,连接板11设置在两个倒锥形槽7之间,当污水装满在先的倒锥形槽7后,位于在先的倒锥形槽7内上部的水能够漫过连接板11向在后的倒锥形槽7内过渡,在此过程中,保证位于倒锥形槽7最顶部的污水进入下一个槽体内,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提高进入下一槽体内的水流的清洁度。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倒锥形槽7的上开口的侧边与连接板11的侧边为相互焊接,以保证固定连接的可靠性,且该连接方式非常简单,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倒锥形槽7与连接板11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可以是螺钉连接、铆接或者粘接等等,并不限于本实施例,当按照实际的需要进行合适的选择。

本实用新型的污水沉淀处理装置包括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通过三块侧板2被分隔为第一池体3、第二池体4、第三池体5和第四池体6,且所述第一池体3、所述第二池体4、所述第三池体5和所述第四池体6依次相连通;所述第一池体3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口31,所述第四池体6的侧壁上设有排水口;位于所述第一池体3和所述第二池体4之间的侧板2上靠近顶部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开口12;所述第三池体5的底部设有两个倒锥形槽7,所述两个倒锥形槽7 的上开口的侧边固定相连接,且所述倒锥形槽7的底部设有用于排放沉降物的排放口71。由此,经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污水在进行初步的处理操作时,将污水通过第一池体3的侧壁上的进水口31持续通入第一池体3中,当污水即将灌满第一池体3时,污水通过第一开口12通入到第二池体4内,此时污水内的部分固体杂质能够分别在第一池体3和第二池体4中进行初步的沉积;第二池体4 内的污水进入到第三池体5中时,其内部的倒锥形槽7的结构优势能够使得污水内的残渣顺着倒锥形槽7的侧壁沉积在槽体的底部,当污水从一个倒锥形槽7 进入另一个倒锥形槽7时,沉积在倒锥形槽7底部的固体残渣不会被进行传送,从而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进入下一个倒锥形槽7内的杂质,在一定程度上对污水进行有效的净化。在第三池体5的两个倒锥形槽7中获得充分沉淀的污水最上层的部分能够通入第四池体6中,此时在第四池体6中的污水中所存在的固体残渣含量非常的小,能够进行后续的杀菌与消毒操作。整个过程能够自然的实现污水中杂质沉淀的目的,无需依靠其他的手段和操作,整个装置的结构非常简单,使用较为方便,且能够有效的将污水内的杂质、残渣等沉淀在从倒锥形槽7底部的排放口71处排出,以便于实现对污水的初步净化。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