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硫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76340发布日期:2019-08-07 02:08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一种脱硫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硫塔。



背景技术:

脱硫塔是对工业废气进行脱硫处理的塔式设备。脱硫塔最初以花岗岩砌筑的应用的最为广泛,其利用水膜脱硫除尘原理,又名花岗岩水膜脱硫除尘器,或名麻石水膜脱硫除尘器。

优点是易维护,且可通过配制不同的除尘剂,同时达到除尘和脱硫(脱氮)的效果。现在随着玻璃钢技术的发展,脱硫塔逐渐改为用玻璃钢制造。相比花岗岩脱硫塔,玻璃钢脱硫塔成本低、加工容易、不锈不烂、重量轻,因此成为今后脱硫塔的发展趋势。另外316L不锈钢具有耐腐蚀、耐高温、耐磨损三大优势,也是脱硫塔发展重要趋势之一。经过多年的改进,已发展成文丘里型、旋流板型、旋流柱型、浮球型、筛板型、气动乳化型等各种类型的脱硫塔,设备技术日趋成熟,各有优点和不足,企业可依自身需要选用不同类型。

现有的脱硫塔,通过将水导入到脱硫塔内,经过喷淋装置喷下,对脱硫塔内的气体进行清洗脱硫。为了减小喷淋装置被堵塞的概率,通常在水进入到脱硫塔之前使用过滤片对水进行过滤,但是过滤片长时间过滤后,过滤片容易堵塞,所以经常需要清洗过滤片,在清洗过滤片时,需要停止脱硫塔,影响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清洗过滤片时需要停止脱硫塔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硫塔,在清洗过滤片时,无需停止脱硫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脱硫塔,包括塔体、为塔体供水的蓄水箱,所述蓄水箱上设置有与塔体连接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水泵,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连接管上的过滤组件两端设置有备用管,所述备用管上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管、设置在过滤管两端的阀门、设置过滤管内的过滤片、用于封闭过滤管的盖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连接管向塔体内供水为例,在需要清理连接管内的过滤组件时,通过将备用管两端的阀门开启,将连接管两端的阀门关闭。此时蓄水箱通过备用管来向塔体内供水,此时无需使塔体停止工作。通过打开盖子,将过滤片拆下清洗,清洗后的过滤片插入到过滤管中,从而完成过滤片的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片沿水平方向上的截面呈V字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片沿水平方向上的截面呈V字形,从而对过滤片上的杂质形成阻挡,减小过滤片被杂质堵塞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管内侧开设有滑槽,所述过滤片两侧设置有与滑槽配合的滑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滑条沿滑槽滑入,从而使过滤片安装,过滤片与过滤管的连接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子包括内盖、与过滤管螺纹连接且用于抵紧内盖的外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外盖,使内盖与过滤管抵紧,从而使过滤管封闭。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盖与过滤管之间设置有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橡胶垫,提升了内管与过滤管之间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管上开设有与橡胶垫配合的环槽,所述橡胶垫呈T字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橡胶垫部分嵌入到环槽内,从而使橡胶垫与过滤管连接,减小橡胶垫位置发生偏移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盖与过滤片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过滤片与内盖连接,在拆下内盖时,过滤片同时被拆下,方便过滤片的拆下。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盖呈凸字形且部分嵌入过滤管内,所述过滤管内开设有弧形的固定槽,所述内盖周向设置有与固定槽配合的固定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过滤片的过程中,将内盖部分塞入到过滤管内,使固定圈嵌入到固定槽内,从而使内盖与过滤管连接。从而对过滤片和橡胶垫形成简单固定,进而通过外盖,使内盖固定。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在清洗过滤组件时,无需停止塔体的工作;

2、过滤片拆卸清洗方便;

3、盖子与过滤管之间的密封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脱硫塔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为备用管上过滤管的剖视图;

图3为过滤管的横向剖视图;

图4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塔体;2、蓄水箱;3、喷淋组件;4、连接管;5、水泵;6、备用管;7、过滤管;8、阀门;9、盖子;10、滑槽;11、滑条;12、内盖;13、外盖;14、固定槽;15、固定圈;16、环槽;17、橡胶垫;18、过滤片。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脱硫塔,如图1所示:包括塔体1、为塔体1供水的蓄水箱2。塔体1内设置有喷淋组件3。蓄水箱2上设置有与塔体1连接的连接管4,连接管4上设置有水泵5,连接管4上设置有过滤组件。连接管4上的过滤组件两端设置有备用管6,连接管4与备用管6均沿水平方向延伸。备用管6上设置有过滤组件。

如图1和2所示: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管7、设置在过滤管7两端的阀门8、设置过滤管7内的过滤片18、用于封闭过滤管7的盖子9。过滤管7延伸方向沿竖直方向向下。蓄水箱2中的水经过连接管4或备用管6进入到塔体1内。在需要更换过滤片18时,通过将备用管6或者连接管4上的阀门8关闭,从而拆卸过滤片18并清洗。在清洗过滤片18的过程中,无需停止塔体1的工作。

如图3所示:过滤管7内侧开设有滑槽10,过滤片18两侧设置有与滑槽10配合的滑条11。过滤片18沿水平方向上的截面呈V字形,减小过滤片18发生堵塞的概率。

如图2所示:盖子9包括内盖12、与过滤管7螺纹连接且用于抵紧内盖12的外盖13。内盖12呈凸字形且部分嵌入过滤管7内,内盖12与过滤片18固定连接。

如图4所示:过滤管7内开设有弧形的固定槽14,内盖12周向设置有与固定槽14配合的固定圈15。在安装过滤片18的过程中,将内盖12部分塞入到过滤管7内,使固定圈15嵌入到固定槽14内,从而使内盖12与过滤管7连接。此时过滤片18被初步安装,然后转动外盖13,使外盖13与过滤管7连接,从而使过滤管7封闭。

过滤管7上开设有环槽16,内盖12与过滤管7之间设置有橡胶垫17,橡胶垫17呈T字形且部分嵌入到环槽16内。通过密封垫,提升了内盖12与过滤管7之间的密封性。

工作原理:以连接管4向塔体1内供水为例,在需要清理连接管4内的过滤组件时,通过将备用管6两端的阀门8开启,将连接管4两端的阀门8关闭。此时蓄水箱2通过备用管6来向塔体1内供水,此时无需使塔体1停止工作。

通过转开外盖13,使外盖13拆下,将内盖12与过滤管7分离,从而对过滤片18进行清洗。清洗后,将过滤片18上的滑条11沿滑槽10滑入,将内盖12上的固定圈15嵌入到固定槽14内,使内盖12与过滤管7连接。通过旋上外盖13,使外盖13与过滤管7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