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流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22565发布日期:2019-09-20 22:13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竖流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竖流沉淀池。



背景技术:

在河道污泥处理过程中,为了保证脱水机有稳定的污泥供给量,在进机前一般都会安装竖流沉淀池。泥浆通过泥浆泵泵入竖流沉淀池,再由竖流沉淀池自流至脱水机,即通过竖流沉淀池来保证脱水机的进料稳定。通常在泥浆泵与竖流沉淀池之间、竖流沉淀池至脱水机前均各设置有一套加药装置,通过加入絮凝剂来加快污泥沉淀,以满足脱水机进机含水率的要求。按照传统的竖流沉淀池设计,污泥在进入竖流沉淀池前在管路中加入絮凝剂,进入竖流沉淀池后流速降低,污泥絮凝沉降至污泥斗,由于河道淤泥含泥沙,容易造成出口堵塞,且出口堵塞后通常需要工作人员由高处进入沉淀池内冲洗,劳动强度大,清洗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竖流沉淀池的出口易堵塞,且清洗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竖流沉淀池。

一种竖流沉淀池,包括筒体、冲水管及曝气管,所述筒体上设有进泥口及出泥口,所述出泥口位于所述筒体的底部,所述冲水管的进水端外接冲水装置、出水端伸入所述筒体内并朝向所述出泥口延伸,所述曝气管的进气端外接曝气装置、出气端伸入所述筒体内并朝向所述出泥口延伸。

上述的竖流沉淀池通过在筒体上设置冲水管及曝气管,其中,冲水管外接冲水装置,曝气管外接曝气装置,而可对污泥起到一定的搅拌均质作用,以避免在出泥口处产生堵塞。具体地,污泥经由进泥口进入筒体内并沉积于筒体底部,通过冲水装置及冲水管向筒体底部喷水,以冲洗吹通底部板节的污泥,通过曝气装置及曝气管将压缩空气向筒体底部沿切向吹出,吹出的空气流形成旋流和气泡,可对筒体底部的污泥起到进一步的搅拌作用,从而可有效避免污泥沉积堵塞出泥口。并且,若出泥口发生堵塞,只需打开冲水装置和曝气装置进行气水反冲,便可对出泥口进行冲洗疏通,而无需工作人员由高处进入筒体内清洗,从而可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清洗的便利性。

此外,按照传统的竖流沉淀池的设计方案,污泥在竖流沉淀池内由于比重不同,会自动分层,污泥由竖流沉淀池的污泥斗自流入进入脱水机,会造成进入脱水机的污泥浓度变化,而影响脱水机的压滤效果。而上述的竖流沉淀池通过冲水装置及曝气装置的作用,可对污泥起到很好的搅拌作用,以避免污泥因自动分层而影响脱水机的压滤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体包括竖直延伸的直筒部,及与所述直筒部底端连通的锥形污泥斗,所述出泥口设于所述锥形污泥斗的底部,所述冲水管及所述曝气管均沿所述锥形污泥斗的侧壁向下倾斜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曝气管朝向所述锥形污泥斗侧壁的一面设有多个出气孔,多个所述出气孔沿所述曝气管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冲水管有多根,多根所述冲水管沿所述筒体的周向间隔分布,每一所述冲水管的进水端均连接有所述冲水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体的外围设有环形的冲水总管,所述冲水管有多根,多根所述冲水管沿所述冲水总管的周向间隔分布,每一所述冲水管的进水端均与所述冲水总管连通,所述冲水总管与所述冲水装置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曝气管有多根,多根所述曝气管沿所述筒体的周向间隔分布,每一所述曝气管的进气端均连接有所述曝气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体的外围设有环形的曝气总管,所述曝气管有多根,多根所述曝气管沿所述曝气总管的周向间隔分布,每一所述曝气管的进气端均与所述曝气总管连通,所述曝气总管与所述曝气装置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体内设有竖向延伸的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下端口与所述出泥口对应,所述进泥口位于所述筒体的上侧部,所述进泥口处设有进泥管,所述进泥管沿横向延伸并与所述中心管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竖流沉淀池还包括反射板,所述反射板位于所述中心管的下方,所述反射板的上表面呈锥形面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心管顶部的外围还设有围堰,所述围堰的外周设有集水槽,所述筒体上设有与所述集水槽连通的溢流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竖流沉淀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竖流沉淀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竖流沉淀池的冲水管的排布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竖流沉淀池的曝气管的排布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的竖流沉淀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竖流沉淀池的冲水管的排布示意图;

图7为图5中的竖流沉淀池的曝气管的排布示意图。

10、筒体,11、直筒部,111进泥管,12、锥形污泥斗,121、出泥管,20、冲水管,21、冲水总管,30、曝气管,301、出气孔,31、曝气总管,40、中心管,50、反射板,60、围堰,70、集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请参照图1至图7,一种竖流沉淀池包括筒体10、冲水管20及曝气管30,筒体10上设有进泥口及出泥口,出泥口位于筒体10的底部,冲水管20的进水端外接冲水装置、出水端伸入筒体10内并朝向出泥口延伸,曝气管30的进气端外接曝气装置、出气端伸入筒体10内并朝向出泥口延伸。

其中,筒体10沿竖向延伸并于内部形成有容置污泥的容腔,进泥口位于筒体10的上部,出泥口位于筒体10底部,出泥口处设有出泥阀,可对出泥口处的污泥流出量进行调节。其具体工作过程如下,首先污泥自进泥口进入并自动沉积于筒体10的底部,上清液可自筒体10顶部流出,当竖流沉淀池内储满污泥后,停止进泥;然后打开冲水装置和曝气装置将筒体10底部的泥沙冲散,并对污泥起到一定的搅拌匀质作用;最后再打开出泥阀,使污泥由底部的出泥口流出至脱水机上。

上述的竖流沉淀池通过在筒体10上设置冲水管20及曝气管30,其中,冲水管20外接冲水装置,曝气管30外接曝气装置,而可对污泥起到一定的搅拌均质作用,以避免在出泥口处产生堵塞。具体地,污泥经由进泥口进入筒体10内并沉积于筒体10底部,通过冲水装置及冲水管20向筒体10底部喷水,以冲洗吹通底部板节的污泥,通过曝气装置及曝气管30将压缩空气向筒体10底部沿切向吹出,吹出的空气流形成旋流和气泡,可对筒体10底部的污泥起到进一步的搅拌作用,从而可有效避免污泥沉积堵塞出泥口。并且,若出泥口发生堵塞,只需打开冲水装置和曝气装置进行气水反冲,便可对出泥口进行冲洗疏通,而无需工作人员由高处进入筒体10内清洗,从而可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清洗的便利性。

此外,按照传统的竖流沉淀池的设计方案,污泥在竖流沉淀池内由于比重不同,会自动分层,污泥由竖流沉淀池的污泥斗自流入进入脱水机,会造成进入脱水机的污泥浓度变化,而影响脱水机的压滤效果。而上述的竖流沉淀池通过冲水装置及曝气装置的作用,可对污泥起到很好的搅拌作用,以避免污泥因自动分层而影响脱水机的压滤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筒体10包括竖直延伸的直筒部11,及与直筒部11底端连通的锥形污泥斗12,出泥口设于锥形污泥斗12的底部,冲水管20及曝气管30均沿锥形污泥斗12的侧壁向下倾斜延伸。将出泥口设置于锥形污泥斗12的底部(也即锥顶部位),可使污泥在锥形污泥斗12的内壁面的引导作用下流至出泥口处,以加快污泥的排出速度。此外,为了便于出泥口与脱水机相连,出泥口处设有竖直向下延伸的出泥管121。冲水管20及曝气管30均通过紧固件固定于锥形污泥斗12的内壁面上。进一步地,冲水管20的出水口呈渐缩设置,可提升出水压力,从而起到更好的冲洗搅拌效果。

进一步地,曝气管30朝向锥形污泥斗12侧壁的一面设有多个出气孔301,多个出气孔301沿曝气管30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通过在曝气管30上设置多个出气孔301,可有效提升曝气的均匀性,进一步提升搅拌效果。

请参照图2及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冲水管20有多根,多根冲水管20沿筒体10的周向间隔分布,每一冲水管20的进水端均连接有冲水装置。通过设置多根沿筒体10周向间隔分布的冲水管20,可对筒体10底部的各个部位均进行有效冲洗,提升冲洗效果。并且,每一冲水管20均单独连接有一冲水装置,以便于对每一冲水管20的出水速率及出水量进行单独控制。其中,冲水管20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冲水管20有四根,且四根冲水管20沿筒体10的周向间隔均匀排布。

当然,也可通过一个冲水装置实现多个冲水管20的冲水。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及图6,筒体10的外围设有环形的冲水总管21,冲水管20有多根,多根冲水管20沿冲水总管21的周向间隔分布,每一冲水管20的进水端均与冲水总管21连通,冲水总管21与冲水装置连通。冲水装置将水流输入冲水总管21,并经由冲水总管21分流至各个冲水管20中。

请参照图2及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曝气管30有多根,多根曝气管30沿筒体10的周向间隔分布,每一曝气管30的进气端均连接有曝气装置。通过设置多根沿筒体10周向间隔分布的曝气管30,多个曝气管30同时向锥形污泥斗12底部进行吹气,吹出的空气流形成更强的旋流和更多的气泡,进一步提升了搅拌效果。并且,每一曝气管30均单独连接有一曝气装置,以便于对每一曝气管30的曝气速率及曝气量进行单独控制。其中,曝气管30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曝气管30有六根,且六根曝气管30沿筒体10的周向间隔均匀排布。

当然,也可通过一个曝气装置实现多个曝气管30的曝气。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及图7,筒体10的外围设有环形的曝气总管31,曝气管30有多根,多根曝气管30沿曝气总管31的周向间隔分布,每一曝气管30的进气端均与曝气总管31连通,曝气总管31与曝气装置连通。曝气装置将压缩空气输入曝气总管31,并经由曝气总管31分流至各个曝气管30中。

进一步地,筒体10内设有竖向延伸的中心管40,中心管40的下端口与出泥口对应,进泥口位于筒体10的上侧部,进泥口处设有进泥管111,进泥管111沿横向延伸并与中心管40连通。污泥经进泥管111进入中心管40,并在中心管40的引流作用下可顺利流至筒体10底部。进一步地,可将进泥管111的出泥端开口向上,使得污泥向上喷出而具有一定的势能。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5,竖流沉淀池还包括反射板50,反射板50位于中心管40的下方,反射板50的上表面呈锥形面设置。通过设置反射板50,污泥自中心管40下落至反射板50,通过反射板50的反射作用可使污泥均匀地流入至筒体10底部的污泥斗内。

进一步地,中心管40顶部的外围还设有围堰60,围堰60的外周设有集水槽70,筒体10上设有与集水槽70连通的溢流管。具体地,围堰60呈齿型设置,可用于拦截漂浮物,上清液通过顶部围堰60流溢流到集水槽70中并经溢流管流出。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