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55585发布日期:2019-10-13 01:53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续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过滤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连续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化工生产中,在产物有滤渣、滤液的情况下需要对产物进行过滤。过滤时,如果滤渣较多,则需经常更换滤网,劳动强度大,并且耗时较长,无法进行持续过滤。

公开日为2013年12月25日的中国专利201310480014.3公开了一种连续过滤系统,包括过滤桶;其内设有混合提升泵和反冲洗装置;侧壁上设有原液输入口、滤清液输出口和污物输出口;顶部设有排气阀门;过滤桶内盛装有滤料,位于底部;反冲洗装置设在靠近排气阀门的过滤桶的顶部;混合提升泵穿过反冲洗装置贯穿过滤桶延伸至底部并深入滤料中;反冲洗装置包括上下连通设置的分离桶和反洗腔;分离桶上设有排污口和污物输出口连通;混合提升泵包括泵体、压缩气管和提升管;压缩气管位于过滤桶的底部的一端通过泵体和提升管位于过滤桶的底部的一端的侧壁连通;压缩气管的顶端延伸至过滤桶外,提升管的顶端位于分离桶中并与分离桶连通。该系统能够实现边过滤边冲洗的目的,但是需要使用高压液体对滤芯进行清洗,需要对液体进行加压,造价比较高。

公开日为2010年9月1日的中国专利200920164576.6公开了一种自动清洗网式过滤器,包括过滤器壳体、进水管、出水管、排污管以及进水管、出水管和排污管上的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器壳体设有至少两级以上圆柱形过滤网构成的过滤室,过滤室中心设有空心轴式排杂管、吸杂嘴和排杂管旋转驱动机构。该技术在清洗滤网时虽然是通过刷子与滤网摩擦进行清洗,但是其工作时需要分为两个阶段,即过滤阶段和清洗阶段,这会造成在一定时间内,过滤工作周期变短的缺点,除以上缺点外,在刷子刷滤网过程中,由于水压作用,清洗效果也并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采用高压冲洗滤网即可实现连续过滤的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连续过滤装置,包括过滤容器,所述过滤容器内设有螺旋滤层以及设置在所述螺旋滤层上的除渣装置,所述除渣装置可在所述螺旋滤层的螺纹表面螺旋上升或下降,所述螺旋滤层用于过滤待过滤液体并将滤渣截留在其螺纹表面,所述除渣装置用于将滤渣刮除并带出。

所述除渣装置包括转轴、第一支架、驱动轮、第二支架和刮板,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刮板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二支架铰接,所述驱动轮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螺旋滤层下方的平面滤层,所述螺旋滤层的下端与所述平面滤层相切,所述螺旋滤层的上方设有电机,用于带动所述螺旋滤层转动。

所述螺旋滤层的下方设有导液层。

还包括收渣装置,所述收渣装置可拆卸地套接在所述过滤容器外,用于接收所述除渣装置带出来的滤渣。

所述螺旋滤层的中心设有中心轴,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中心轴与所述螺旋滤层连接,所述中心轴的表面设有螺旋状导向凹槽,所述转轴的一端插接在所述导向凹槽内。

所述转轴为电动转轴。

所述过滤容器上方设有通气孔。

所述过滤容器的下部设有抽滤口。

还包括PLC,所述出液管处设有流量计,所述PLC分别与所述电机、转轴、驱动轮、流量计连接。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连续过滤装置能够在进行过滤的同时自动清理滤渣,大幅度延长了过滤的有效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易于制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续过滤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续过滤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滤渣排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机;2、过滤容器;3、收渣装置;4、进液管;5、平面滤层;6、螺旋滤层;7、导液层;8、导向凹槽;9、中心轴;10、转轴;11、第一支架;12、驱动轮;13、第二支架;14、刮板;15、出液管;16、通气孔;17、流量计;18、电机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

一种连续过滤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圆柱形的过滤容器2,上端设有进液管4,底端设有出液管15,出液管15处设有流量计17;过滤容器2的上方还可设置通气孔16(见图2),用于在常压过滤时平衡过滤时的内外压强,使得过滤顺利进行;过滤容器2下部(平面滤层5的下方)还可设置抽滤口,用于减压抽滤。

过滤容器2内设有螺旋滤层6,螺旋滤层6的直径与过滤容器2的内径相同,二者无缝相接,使待过滤液体仅能从螺旋滤层6穿过并将滤渣截留在其每一层的螺纹表面。

螺旋滤层6上设有除渣装置,除渣装置可在螺旋滤层6的螺纹表面螺旋上升或下降,上升时可将滤渣刮除并带出,过滤容器2外设有可拆卸的收渣装置3,用于接收除渣装置带出来的滤渣。

如图3所示,除渣装置包括转轴10、第一支架11、驱动轮12、第二支架13和刮板14,第二支架13与刮板14的中部固定连接,第一支架11通过转轴10与第二支架13铰接,驱动轮12与第一支架11连接。螺旋滤层6的螺纹表面留有用于使驱动轮12通过的轨道,其余部分镂空,镂空部分可根据需要选用合适规格的滤纸或滤布并加以固定。

螺旋滤层6的上方设有电机1,采用电机支架18进行固定,螺旋滤层6的中心设有中心轴9,用于通过电机1带动螺旋滤层6转动,中心轴9的表面设有螺旋状导向凹槽8,转轴10的一端插接在导向凹槽8内。中心轴9为空心,用于穿过导线以使可从外部向除渣装置传输动力或信号。

螺旋滤层6的下方还固定设置有平面滤层5,螺旋滤层6的下端与平面滤层5接触并相切,当除渣装置位于螺旋滤层6的最下端时,随着螺旋滤层6的转动,除渣装置可刮除平面滤层5上的滤渣。

螺旋滤层6的下方可增设导液层7,导液层7也为螺旋状,位于螺旋滤层6的下方1~2cm处,可以使经过每一层螺纹过滤后的滤液直接经导液层7导流而流下,以提高过滤的效率。

转轴10为电动转轴,可根据需要转动以调整刮板14与螺纹面的距离(即保留的滤渣厚度),甚至可转动至180°以上,使刮板14与驱动轮12的运行方向相同或相反。

本连续过滤装置还可设置PLC,PLC分别与电机1、转轴10、驱动轮12、流量计17连接,可根据流量计17的数据调节驱动轮12的工作与否。

准备工作时,将收渣装置3套接在过滤容器2上部,使得收渣装置3的顶部齐平或略低于过滤容器2的顶端;打开电源,PLC控制驱动轮12,使整个除渣装置移动至螺旋滤层6的底端。

工作状态时,溶液从进液管4流入到螺旋滤层6上铺设的滤纸或滤布上,经滤纸或滤布过滤后,滤渣留在滤纸或滤布上,滤液透过滤层到达导液层7,导液层7将滤液直接导入到平面滤层5上,进行再过滤,经过两次过滤后的滤液经出液管15流出过滤容器2。

流量计17所测得流量数值反馈到PLC中,当滤层表面的滤渣过多时,过滤速度明显减缓,当流量小于设定值时,PLC控制电动转轴10转动,将刮板14下移至紧贴滤层表面或距滤层表面一定距离,PLC首先控制电机1旋转:将平面滤层5上的滤渣通过除渣装置收集到螺旋滤层6上,然后控制驱动轮12旋转,带动刮板14沿螺旋滤层6上升,滤渣被刮板14收集并最终落入收渣装置3中,完成收渣后,PLC控制转轴10转动,将刮板14抬起,除渣装置移动至螺旋滤层6的底端待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