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智能清洁生物实验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89397发布日期:2019-05-03 21:38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智能清洁生物实验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智能清洁生物实验台。



背景技术:

生物实验多种多样,有微观的dna的提取、酶切反应等,也有宏观的组织培养、动物解剖等;既可以研究遗传变异,又可以研究生物材料的相容性,还可以研究某些生物的生长态势,总之生物实验涉及了生物相关的方方面面。不同的实验所需的实验仪器、实验条件等等各不相同,但一般的生物实验都会需要生物实验台。

现有的生物实验台包括台面、支撑台面的支腿以及台面上的水槽和水龙头,结构和功能都过于单一。台面的高度多为固定的,使用者在实验时需要依据台面的高度进行俯身操作,提高了工作时的难度,且舒适度不高;另外,在实验结束后还需要对台面以及实验器皿进行清理,这对于比较自觉的使用者来说,会进行仔细的清理,而有些用户则会草草的敷衍似的清理,甚至有些根本不清理,造成实验器材的污染,并会对下一位使用台面的用户造成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智能清洁生物实验台,实验台面的高度和角度和随意调节,使得实验进行更加方便,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度。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智能清洁生物实验台,能够对实验使用的器皿和台面自动进行清洁,使得所述实验台使用更加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和一些其他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智能清洁生物实验台,包括:

台面,其包括置物台面和实验台面;所述置物台面靠近人体一侧的中部开设有圆形的开口,所述实验台面以可升降并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开口内;所述实验台面由多根横截面呈等边三角形的板体平行布置在沿所述开口内缘布置的框体内组成;所述板体的一端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于所述框体的内缘;所述板体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转轴连接于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转轴带动所述板体旋转,以使所述板体的任1面转动至所述框体的上方,并形成布置在所述框体上的平面;

器皿室,其包括壳体、盖体、支架和清洁喷头;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置物台面的一侧;所述壳体为上部敞开的中空设置;所述盖体以可开合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上部;所述盖体为内部空心的双层设置,所述盖体的下表面开设有横纵交错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轨道;所述清洁喷头以可沿所述轨道滑动的方式嵌入所述轨道内,且所述清洁喷头的喷淋方向朝向下方;所述支架均匀布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支架的底端与所述壳体的底面可拆卸的连接,所述支架的顶端竖直向上延伸,且所述支架的位置分别对应于所述凹槽的横纵交叉点;沿所述支架的轴向方向,在所述支架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喷水孔;所述支架的顶端设置有触碰开关,所述触碰开关连接于所述喷水孔和清洁喷头,所述触碰开关在由断开变为闭合时,控制所述清洁喷头移动至所述触碰开关的上方,并控制所述清洁喷头和相应的喷水孔喷水;所述壳体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

试剂室,其设置在所述置物台面相对于所述器皿室的另一侧,所述试剂室用于试剂的存放;

清洁板,其设置在所述框体下方的开口上;所述清洁板包括基板和擦拭层;所述基板设置为与所述实验台面的下表面适配的锯齿状;所述擦拭层贴覆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设置,并与所述实验台面的下表面相接触;所述清洁板的初始位置位于所述开口远离人体一侧的置物台面内,所述清洁板的终点位置位于所述实验台面的下方,所述清洁板在工作时在初始位置和终点位置间反复运动,并最终恢复到初始位置。

优选的是,所述的多功能智能清洁生物实验台中,所述实验台面在所述开口上升降并旋转的具体方式为:

所述框体的下方设置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包括竖直轴、支撑杆和旋转环;所述竖直轴竖直设置在所述框体的下方,所述竖直轴的底端连接于升降电机的输出轴;所述旋转环套设在所述竖直轴的顶端,并与设置在所述竖直轴内的旋转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支撑杆设置为多根,多根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转环的侧壁,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框体。

优选的是,所述的多功能智能清洁生物实验台中,所述板体与所述框体的连接处设置有重量感应器,所述重量感应器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所述重量感应器在感应的重量值由大变小,并在所述重量值小于预设的最小阈值时,控制所述驱动电机旋转,以使与所述板体位于所述框体的上方的一面相邻的一面旋转至所述框体的上方。

优选的是,所述的多功能智能清洁生物实验台中,还包括:

记录提醒机构,其包括摄像头、识别模块、计时模块和提醒模块;所述摄像头设置在所述置物台面远离人体的一侧;所述摄像头与所述识别模块和重量感应器分别连接,所述识别模块连接于所述计时模块,所述计时模块连接于所述提醒模块;所述摄像头在所述重量感应器感应到的重量值大于预设的最小阈值时启动,所述摄像头将拍摄的图像发送至识别模块,所述识别模块在识别不到人体后,控制所述计时模块启动,所述计时模块在记录的时长超过所述计时模块预设的时长时,触发所述提醒模块发出警报。

优选的是,所述的多功能智能清洁生物实验台中,所述计时模块在启动后,所述识别模块继续识别所述摄像头发送的图像,并在所述识别模块识别到人体后控制所述计时模块关闭。

优选的是,所述的多功能智能清洁生物实验台中,所述壳体的底面和所述盖体的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通过管路连接于风机。

优选的是,所述的多功能智能清洁生物实验台中,所述置物台面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器皿室和试剂室分别嵌入所述容置腔设置,并使所述器皿室和试剂室的顶面与所述置物台面的上表面齐平。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多功能智能清洁生物实验台中,通过将台面分为置物台面和实验台面两部分,使得实验台面可以脱离置物台面而升高和旋转,用户在实验台面上进行实验操作时,可以依据个人的习惯,而将实验台面的高度和角度进行调节,从而使得实验进行更加方便,也避免了用户实验过程中的俯身操作,减少了用户的工作难度,提高了工作时的舒适度。

通过在置物台面上设置器皿室,使得实验所用的器皿可以收纳在器皿室内,且器皿室内设置的可以自动移动的清洁喷头的设置,使得对于使用过的实验器皿可通过清洁喷头进行自动的冲洗,避免了人工清洁的不彻底,且使得用户的使用更加方便,并提高了实验效率。

通过将实验台面设置为由多根横截面呈等边三角形的板体平行布置的平板,通过板体的旋转使得每次使用后实验台面均能通过旋转换面,然后通过清洁板将使用过的实验台面进行擦拭和清洁,从而始终能够保证每次实验台面在使用时的清洁。

通过试剂室的设置,使得所述实验台能够对实验的试剂进行储存,以便于实验时的取用。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多功能智能清洁生物实验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实验台面的纵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清洁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参阅本说明书后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4所示,一种多功能智能清洁生物实验台,包括:台面,其包括置物台面1和实验台面2;所述置物台面1靠近人体一侧的中部开设有圆形的开口,所述实验台面2以可升降并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开口内;所述实验台面2由多根横截面呈等边三角形的板体3平行布置在沿所述开口内缘布置的框体4内组成;所述板体3的一端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于所述框体4的内缘;所述板体3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转轴连接于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转轴带动所述板体3旋转,以使所述板体3的任1面转动至所述框体4的上方,并形成布置在所述框体4上的平面。

器皿室,其包括壳体5、盖体6、支架7和清洁喷头8;所述壳体5设置在所述置物台面1的一侧;所述壳体5为上部敞开的中空设置;所述盖体6以可开合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壳体5的上部;所述盖体6为内部空心的双层设置,所述盖体6的下表面开设有横纵交错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轨道9;所述清洁喷头8以可沿所述轨道9滑动的方式嵌入所述轨道9内,且所述清洁喷头8的喷淋方向朝向下方;所述支架7均匀布置于所述壳体5内,且所述支架7的底端与所述壳体5的底面可拆卸的连接,所述支架7的顶端竖直向上延伸,且所述支架7的位置分别对应于所述凹槽的横纵交叉点;沿所述支架7的轴向方向,在所述支架7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喷水孔10;所述支架7的顶端设置有触碰开关11,所述触碰开关11连接于所述喷水孔10和清洁喷头8,所述触碰开关11在由断开变为闭合时,控制所述清洁喷头8移动至所述触碰开关11的上方,并控制所述清洁喷头8和相应的喷水孔10喷水;所述壳体5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

试剂室12,其设置在所述置物台面1相对于所述器皿室的另一侧,所述试剂室12用于试剂的存放。

清洁板13,其设置在所述框体4下方的开口上;所述清洁板13包括基板14和擦拭层15;所述基板14设置为与所述实验台面2的下表面适配的锯齿状;所述擦拭层15贴覆在所述基板14的上表面设置,并与所述实验台面2的下表面相接触;所述清洁板13的初始位置位于所述开口远离人体一侧的置物台面1内,所述清洁板13的终点位置位于所述实验台面2的下方,所述清洁板13在工作时在初始位置和终点位置间反复运动,并最终恢复到初始位置。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将台面分为置物台面和实验台面两部分,使得实验台面可以脱离置物台面而升高和旋转,用户在实验台面上进行实验操作时,可以依据个人的习惯,而将实验台面的高度和角度进行调节,从而使得实验进行更加方便,也避免了用户实验过程中的俯身操作,减少了用户的工作难度,提高了工作时的舒适度。

通过在置物台面上设置器皿室,使得实验所用的器皿可以收纳在器皿室内,且器皿室内设置的可以自动移动的清洁喷头的设置,使得对于使用过的实验器皿可通过清洁喷头进行自动的冲洗,避免了人工清洁的不彻底,且使得用户的使用更加方便,并提高了实验效率。

通过将实验台面设置为由多根横截面呈等边三角形的板体平行布置的平板,通过板体的旋转使得每次使用后实验台面均能通过旋转换面,然后通过清洁板将使用过的实验台面进行擦拭和清洁,从而始终能够保证每次实验台面在使用时的清洁。

通过试剂室的设置,使得所述实验台能够对实验的试剂进行储存,以便于实验时的取用。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实验台面2在所述开口上升降并旋转的具体方式为:所述框体4的下方设置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包括竖直轴16、支撑杆17和旋转环18;所述竖直轴16竖直设置在所述框体4的下方,所述竖直轴16的底端连接于升降电机的输出轴;所述旋转环18套设在所述竖直轴16的顶端,并与设置在所述竖直轴16内的旋转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支撑杆17设置为多根,多根所述支撑杆17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转环18的侧壁,所述支撑杆17的第二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框体4。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支撑轴的设置,使得实验台面能够方便的升降和旋转,而支撑轴设置为由竖直轴、支撑杆和旋转环组成,使得竖直轴带动实验台面升降,而旋转环带动实验台面旋转,支撑杆的设置使得框体的升降和旋转更加平稳,且不妨碍清洁板的运动。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板体3与所述框体4的连接处设置有重量感应器,所述重量感应器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所述重量感应器在感应的重量值由大变小,并在所述重量值小于预设的最小阈值时,控制所述驱动电机旋转,以使与所述板体3位于所述框体4的上方的一面相邻的一面旋转至所述框体4的上方。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板体和框体间重量感应器的设置,使得可通过重量感应器判定实验台面的状态,重量值由大变小,并小于预设的最小阈值(即板体空置时的重量感应器感应的重量值)时,即实验台面上放置的器械被取下,然后最终到空置状态,然后板体旋转,从而使得使用过的板体的一面转到置物台面下方,而实验台面重新清洁,便于下一用户的使用。

一个优选方案中,还包括:记录提醒机构,其包括摄像头19、识别模块、计时模块和提醒模块;所述摄像头19设置在所述置物台面1远离人体的一侧;所述摄像头19与所述识别模块和重量感应器分别连接,所述识别模块连接于所述计时模块,所述计时模块连接于所述提醒模块;所述摄像头19在所述重量感应器感应到的重量值大于预设的最小阈值时启动,所述摄像头19将拍摄的图像发送至识别模块,所述识别模块在识别不到人体后,控制所述计时模块启动,所述计时模块在记录的时长超过所述计时模块预设的时长时,触发所述提醒模块发出警报。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记录提醒机构的设置,使得实验台面上实验用品未收纳时,且实验人员离开一定时间后,提醒模块能够发出警报,以使相应的实验人员回到实验台前,并对实验台面进行收纳,从而避免实验台面始终占用。

同时,记录提醒机构还具有以下功能:记录提醒机构内还设置有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内预存具有所述实验台使用权限的人员的身份信息和面部信息;重量感应器在感应的重量值由小于预设的最小阈值至变大后,判定实验台面被使用,然后触发摄像头开启拍摄实验台前的影像,识别模块识别影像中的人脸,并与数据存储模块内预存的人员的面部信息进行比对,在对比成功后控制所述实验台的各个电机的启动,而在比对失败后切断所述实验台的电源供给,并触发提醒模块发出警报;另外,在计时模块触发提醒模块发出警报后,所述识别模块在所述数据存储模块内标记相应的当前使用实验台的人员的信息,以便通知适应的人员回到实验台并对实验台面上的器械进行清理。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计时模块在启动后,所述识别模块继续识别所述摄像头19发送的图像,并在所述识别模块识别到人体后控制所述计时模块关闭。

在上述方案中,识别模块在计时模块开启后仍旧实时识别影像,能够在用户短暂离开实验台时,终止计时模块的计时,从而避免提醒模块误警报。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壳体5的底面和所述盖体6的下表面上分别设置有通风孔20,所述通风孔20通过管路连接于风机。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壳体底面和盖体下表面与风机连接的通风孔的设置,使得可对清洁后的器皿进行风干,以避免潮湿环境下细菌的滋生,保证器皿的卫生。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置物台面1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容置腔,所述器皿室和试剂室分别嵌入所述容置腔设置,并使所述器皿室和试剂室的顶面与所述置物台面的上表面齐平。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将器皿室和试剂室均设置在置物台面上的容置腔内,使得器皿室和试剂室在不打开时,置物台面表面平整,形成一个完整的台面,便于物品的放置,且使得台面更加整洁。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所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