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气液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5465发布日期:2019-11-12 22:37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空气液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抛光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抛光液气液分离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抛光液真空气液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3D玻璃盖板得到了广泛普及,随之对玻璃抛光设备、抛光工艺要求越来越高。玻璃加工行业的抛光是指用抛光粉或抛光液注射在高速玻璃抛光机工作面上,高速旋转摩擦使玻璃表面光亮。

抛光液使用前,通常经真空过滤装置过滤处理,传统的真空过滤装置是在真空泵前端串联一过滤罐,过滤罐底部设置有手动排水口,当罐内水量较多时,手动将水排出,再倒入抛光液搅拌罐内循环使用。上述装置存在以下问题:(1)抛光液中的固态易在过滤罐内沉淀、淤积导致打开排水阀由排水口排水时,不能顺畅的将抛光液排出;(2)该过滤装置工作效率低,当罐内灌满液体时,须停止抽气并排空罐体;(3)罐内的滤芯会一定程度上过滤掉应该保留的抛光粉,存在材料浪费的情况;(4)自动化程度低,需手动将过滤罐内液体排空,再转入抛光液搅拌罐中;(5)传统过滤装置无液位显示,无法实时监控过滤装置内液体容积,存在液体误进入真空泵中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正是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从而提出一种不易沉积、自动化程度、工作效率高、可与抛光液循环系统对接、在抽气的同时可进行排液的真空气液分离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真空气液分离装置,其包括第一罐体、第二罐体,所述第一罐体与所述第二罐体通过第一自动阀门连接,所述第一罐体连接于真空泵,所述第二罐体连接于抛光液搅拌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罐体通过抛光液回流管道连接于抛光液储液槽。

作为优选,所述抛光液回流管道上设置有回流口和第二自动阀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罐体通过一真空泵连接口连接于所述真空泵。

作为优选,所述抛光液回流管道连接有一支管,所述支管上设置有第三自动阀门。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罐体上设置有第一液位开关和第二液位开关,所述第一液位开关、第二液位开关与所述第一自动阀门、第二自动阀门、第三自动阀门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罐体设置于所述第二罐体顶部,所述第一罐体与所述第二罐体通过第一自动阀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罐体底部连接有吹气机构。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罐体上设置有真空治具连接口,所述真空治具连接口连接抽真空治具。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自动阀门、第二自动阀门、第三自动阀门均为角座阀。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真空气液分离装置,其包括第一罐体、第二罐体,所述第一罐体与所述第二罐体通过第一自动阀门连接,所述第一罐体连接于真空泵,所述第二罐体连接于抛光液搅拌机构。所述真空气液分离装置可直接与抛光液搅拌机构即抛光液循环系统连接,气液分离后的溶液可直接转入抛光液循环系统,循环利用,满足了抽气的同时进行排液,装置自动化程度、加工效率高,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低,同时,装置各机构布局紧凑,防护严密,节省了安装空间,实现了不停机气液分离排液。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真空气液分离装置,第二罐体底部设置有吹气机构,此机构的优点在于:可将排液罐内液体快速排空,且能通过气流带动排液罐底部抛光液运动,防止固态沉淀和淤积,使抛光液更加顺畅的排出。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真空气液分离装置,所述抛光液回流管道上设置有第二自动阀门。所述第二阀门设置于抛光液储液槽前端,防止了抛光液向反方向进入抛光液储液槽。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真空气液分离装置,第二罐体上装有上、下两个液位开关,两个液位开关控制第一自动阀门、第二自动阀门和第三自动阀门的开关,实现了吸气时抛光液自动排空,防止了第二罐体内液体灌满后进入真空泵中。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真空气液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第一罐体;2-第二罐体;3-第一自动阀门;4-抛光液回流管道;5-抛光液储液槽;6-真空泵连接口;7-回流口;8-第二自动阀门;9-支管;10-第三自动阀门;11-第一液位开关;12-第二液位开关;13-真空治具连接口。

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实施,不应该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是彻底和完整的,并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本实用新型将由权利要求来限定。在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会夸大各装置的尺寸和相对尺寸。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此外,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真空气液分离装置,用于真空过滤抛光液,所述真空气液分离装置如图1所示,其由上至下包括第一罐体1和第二罐体2,所述第一罐体1和第二罐体2通过第一自动阀门3连接,所述第一罐体1为分离罐,第二罐体2为排液罐,所述第一自动阀门3为角座阀,通过所述第一自动阀门3的开关控制第一罐体1与第二罐体2的连通或隔断。所述第一罐体1通过管路连接于真空泵,所述第二罐体2通过抛光液回流管道4连接于抛光液搅拌机构,实现了气液分离装置与抛光液循环装置的对接,分离后的抛光液可循环至抛光液搅拌机构再次利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罐体2通过所述抛光液回流管道4连接于抛光液储液槽5,所述抛光液储液槽5用于暂存回流的抛光液和过滤残渣,防止残渣进入抛光液搅拌机构。所述第一罐体1通过一真空泵连接口6连接于所述真空泵,即所述真空泵连接口6的一端连接有真空泵,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罐体1。所述抛光液回流管道4上设置有回流口7,所述回流口7用于连接抛光液搅拌装置,为集中设置,减少装置占用空间,所述真空泵连接口6和回流口7共同设置于一安装板。

所述抛光液回流管道4上设置有第二自动阀门8,所述第二自动阀门8为角座阀,沿液体流向,所述第二自动阀门8设置于所述抛光液储液槽5前端,用于防止排液时,因抛光液回流管道4内水压过大,抛光液进入抛光液储液槽5。

如图所示,所述抛光液回流管道4还连接有一L型支管9,所述L型支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抛光液回流管道4,所述支管9上设置有第三自动阀门10,所述第三自动阀门10为角座阀,所述第二自动阀门8设置于所述第三自动阀门10与抛光液储液槽5之间。

所述第二罐体2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液位开关11和第二液位开关12,所述第一液位开关11、第二液位开关12与所述第一自动阀门3、第二自动阀门8和第三自动阀门10信号连接,用于控制第一自动阀门3、第二自动阀门8和第三自动阀门10在不同液位状态下的开关。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罐体1侧面设置有真空治具连接口13,所述真空治具连接口13用于连接抽真空治具,所述第二罐体2底部设置有吹气机构,所述吹气机构为常规吹气管或风刀,所述吹气机构可辅助将第二罐体2内液体快速排空,且能通过气流带动第二罐体2底部抛光液运动,防止固体沉淀和淤积,使抛光液更加顺畅排出。

本实施例所述的真空气液分离装置的工作原理为:所述第一罐体1的顶部与真空泵连接口6连接,所述真空泵连接口6同时与真空泵连接,从而使第一罐体1与真空泵连接,装置启动前,第一自动阀门3、第二自动阀门8设置为开启状态,第三自动阀门10设置为关闭状态。开启真空泵抽真空,第一罐体1内实现气液分离,气液分离后的抛光液流至第二罐体2,当第二罐体2内液体积累到第一液位开关11的位置时,控制关闭第一自动阀门3、开启第三自动阀门10、关闭第二自动阀门8,从第二罐体2底部通入正压空气,迅速排空第二罐体2内的液体,排出的液体直接排往抛光液搅拌装置,循环利用。当第二罐体2内的抛光液处于第二液位开关12的位置,第二液位开关12控制第一自动阀门3、第二自动阀门8开启,第三自动阀门10关闭,完成排空液体动作,正常回流的抛光液经抛光液储液槽5至回流口7流入抛光液搅拌装置,至此完成一个气液分离流程,此后循环动作。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