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2725发布日期:2019-11-05 23:18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表面活性剂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表面活性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表面活性剂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表面活性剂由于具有润湿或抗粘、乳化或破乳、起泡或消泡以及增溶、分散、洗涤、防腐、抗静电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及相应的实际应用,成为一类灵活多样、用途广泛的精细化工产品。表面活性剂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作为洗涤剂,其他应用几乎可以覆盖所有的精细化工领域。

随着表面活性剂的广泛应用,表面活性剂的需求正在逐渐增加。但是,在进行表面活性剂混合生成时,现有的混合装置设计不合理,使得表面活性剂在生产时,搅拌不均匀,反应不彻底,影响活性剂的质量,且在混合装置中存在较多的死角,原料容易残留,造成原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表面活性剂混合装置,能够使得物料间充分混合,提高混合效率,并使得混合更加均匀,避免了混合装置中存在较多的死角,原料容易残留,造成原料的浪费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表面活性剂混合装置,包括:

罐体;

所述罐体底部两侧均设置有支架;

两个所述支架之间的所述罐体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出料管连接,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出料阀和第一循环口;所述出料阀设置在所述第一循环口和所述出料口之间;

所述罐体四侧均设置有第一搅拌装置,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搅拌棒,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在罐体外壁,所述第一搅拌棒一端设置在所述罐体内,另一端穿过所述罐体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搅拌棒上设置有第一搅拌叶片;

所述罐体顶部设置有第二搅拌装置,所述第二搅拌装置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搅拌棒,所述第二电机设置所述罐体顶部中心部位,所述第二搅拌棒一端设置在所述罐体内,另一端穿过所述罐体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二搅拌棒上设置有第二搅拌叶片;

所述罐体顶部一侧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设置有原料送料管,所述原料送料管上设置有进料阀和第二循环口,所述进料阀设置在所述进料口与所述第二循环口之间;

所述第一循环口与所述第二循环口通过循环管之间,所述循环管上设置有循环泵;

所述第一搅拌叶片与所述第二搅拌叶片在旋转过程中互不接触。

优选地,所述第一搅拌棒与所述罐体侧壁之间的夹角为20~40°。

优选地,所述第一搅拌棒上设置有2~4个第一叶片,所述第一叶片包括与所述第一搅拌棒)连接的叶片根部,设置在所述叶片根部上的叶片刃部;所述第一叶片的厚度从所述第一叶片根部到所述第一叶片刃部方向逐渐变小;所述第一叶片根部与所述第一叶片刃部一体成型;

所述第一叶片根部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搅拌棒的长度适宜。

优选地,所述第一叶片上设置有若干通孔。

优选地,所述第二搅拌叶片由上至下包括若干搅拌叶片组,每个所述搅拌叶片组包括2~4个第二叶片;

所述第二叶片与所述第二搅拌棒之间的夹角由上至下逐渐递减。

优选地,最上层所述第二叶片与所述第二搅拌棒之间的夹角为90°,最下层所述第二叶片与所述第二搅拌棒之间的夹角为60~70°。

优选地,所述第二叶片倾斜向上。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表面活性剂混合装置,第一搅拌装置和第二搅拌装置的设置,能够使得物料间充分混合,提高混合效率,并使得混合更加均匀,避免了混合装置中存在较多的死角,原料容易残留,造成原料的浪费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提高混合效率,促进物料反应彻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表面活性剂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罐体,2.支架,3.出料口,4.出料管,5.第一搅拌装置,6.第二搅拌装置, 7.进料口,8.原料送料管,9.循环管,10.第一搅拌棒,11.第一叶片,12.第二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表面活性剂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罐体1;

罐体1底部两侧均设置有支架2;

两个支架2之间的罐体1底部设置有出料口3,出料口3与出料管4连接,出料管4上设置有出料阀和第一循环口;出料阀设置在第一循环口和出料口3 之间;

罐体1四侧均设置有第一搅拌装置5,第一搅拌装置5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搅拌棒10,第一电机固定在罐体1外壁,第一搅拌棒10一端设置在罐体1内,另一端穿过罐体1与第一电机连接;第一搅拌棒10上设置有第一搅拌叶片;

罐体1顶部设置有第二搅拌装置6,第二搅拌装置6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搅拌棒,第二电机设置罐体1顶部中心部位,第二搅拌棒一端设置在罐体1内,另一端穿过罐体1与第二电机连接;第二搅拌棒上设置有第二搅拌叶片;

罐体1顶部一侧设置有进料口7,进料口7设置有原料送料管8,原料送料管8上设置有进料阀和第二循环口,进料阀设置在进料口7与第二循环口之间;

第一循环口与第二循环口通过循环管9之间,循环管上设置有循环泵;

第一搅拌叶片与第二搅拌叶片旋转过程各种互不接触。

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搅拌装置5和第二搅拌装置6的设置,能够使得物料间充分混合,提高混合效率,并使得混合更加均匀,避免了混合装置中存在较多的死角,原料容易残留,造成原料的浪费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提高混合效率,促进物料反应彻底。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搅拌棒10与罐体1侧壁之间的夹角为20~4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搅拌棒10上设置有2~4个第一叶片11,第一叶片11包括与第一搅拌棒10连接的第一叶片11根部,设置在第一叶片11根部上的第一叶片 11刃部;第一叶片11的厚度从第一叶片11根部到第一叶片11刃部方向逐渐变小;第一叶片11根部与第一叶片11刃部一体成型;第一叶片11根部的长度与第一搅拌棒10的长度适宜。上述第二叶片12的设置能够提高第一搅拌装置5 的强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降低搅拌过程中遇到的阻力,第一叶片11上设置有若干通孔。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混合过程出现过多死角,第二搅拌叶片由上至下包括若干搅拌叶片组,每个搅拌叶片组包括2~4个第二叶片12;第二叶片12 与第二搅拌棒之间的夹角由上至下逐渐递减。

在本实施方式中,最上层第二叶片12与第二搅拌棒之间的夹角为90°,最下层第二叶片12与第二搅拌棒之间的夹角为60~70°。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叶片12倾斜向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