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式菌渣粉碎预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4063发布日期:2019-11-05 23:28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式菌渣粉碎预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栽培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式菌渣粉碎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需要在有机基质中进行食用菌的栽培。例如,一般可以采用锯末、农作物秸秆草炭、家禽粪便等作为原料,经过加工处理,形成有机基质。当上述有机基质完成食用菌的栽培后,则会作为菌渣,不再进行二次利用。

在实际农业实践中,大量的菌渣通常长期堆放在种植场周围。由于随意丢弃菌渣,不仅造成病菌积聚、害虫孳生、栽培环境劣变。同时,由于菌渣以有机物为主、营养成分高,菌渣的随意丢弃造成这一有机资源的巨大浪费。

目前,针对菌渣高效利用的研究相对较少,对其资源化利用度不高,既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又产生极大的资源浪费。仅有的研究表明,菌渣具有较为广泛的用途,例如,可作为肥料用于作物种植,可作为土壤改良剂用于土壤修复,可作为有机基质用于作物育种工作,可作为蚯蚓养殖饲料,还可以作为多种酶的提取原料等。

然而,由于菌渣长期堆积,并且均为固定的形状。在实践中,一般需要人工对该菌渣进行打散、晾晒等工作,然后再进行二次利用。需要消耗很大的人力,并且效率很低,严重影响了菌渣二次利用工作的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移动式菌渣粉碎预处理系统,能够采用机械化的手段对菌渣进行处理,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菌渣粉碎预处理系统,包括:

壳体;

装料斗,所述装料斗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外侧,所述装料斗的下端面与所述壳体的内部连通,以使投入所述装料斗的菌渣能够进入所述壳体内部;

粉碎机构,所述粉碎机构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部,并设置于所述装料斗的下方,用于粉碎投入所述装料斗的所述菌渣;

除潮托盘,所述除潮托盘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部,并设置于粉碎机构下方,用于承载经过粉碎的所述菌渣,所述除潮托盘倾斜设置,所述除潮托盘承载所述菌渣的承载面与水平面之间具有预设角度,所述除潮托盘上安装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除潮托盘进行加热;

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底部。

可选的,所述粉碎机构包括电机、传动组件和粉碎刀头;

所述粉碎刀头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部,设置于所述装料斗的下方,并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

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电机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

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粉碎刀头连接;

可选的,所述传动组件传动带;

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传动带,带动所述粉碎刀头转动。

可选的,所述加热装置安装于所述除潮托盘的所述承载面的背面。

可选的,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磁加热器。

可选的,所述预设角度小于或等于30度。

可选的,所述可移动式菌渣粉碎预处理系统还包括:电源组件;

所述电源组件包括电缆线和电源保护模块;

所述电源保护模块安装于所述壳体内,分别与所述粉碎机构、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电缆线的一端连接;

所述电缆线的另一端穿过壳体与工作电源连接。

可选的,所述电缆线的长度大于或等于20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式菌渣粉碎预处理系统,包括壳体、装料斗、粉碎机构、除潮托盘和移动装置。其中,装料斗固定安装于壳体外侧,该装料斗的下端面与壳体的内部连通,以使投入装料斗的菌渣能够进入壳体内部;粉碎机构安装于壳体内部,并设置于装料斗的下方,用于粉碎投入装料斗的所述菌渣;除潮托盘安装于壳体内部,并设置于粉碎机构下方,用于承载经过粉碎的菌渣,所述除潮托盘倾斜设置,除潮托盘上安装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除潮托盘进行加热;移动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底部。通过装料斗投入菌渣,菌渣经过粉碎机构粉碎后落在除潮托盘上,由于加热装置的作用,菌渣在除潮托盘上逐步滑落时,可以进行充分的加热干燥。当菌渣滑落至除潮托盘的最底部时,可以对该菌渣进行收集,则可以得到经过粉碎,并且经过干燥的菌渣,从而能够方便的对菌渣进行二次利用。不需要人工对菌渣进行打散、晾晒等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式菌渣粉碎预处理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式菌渣粉碎预处理系统的刨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参见图1及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式菌渣粉碎预处理系统的结构图。其中包括:

壳体101。壳体101可以矩形中空结构,如图1所示,壳体为半封闭式的箱体。其侧面为开口,方便经过处理后的菌渣流出。

装料斗102,装料斗102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101外侧,装料斗的下端面与壳体101的内部连通,以使投入装料斗102的菌渣能够进入壳体101内部。

装料斗102可以为漏斗形的结构,漏斗形结构的下端面与壳体101的上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装料斗102能够将待处理的菌渣,如条棒状的菌渣,投入至壳体101内部。

粉碎机构103,粉碎机构103安装于壳体101内部,并设置于装料斗102的下方,用于粉碎投入所述装料斗102的菌渣。

粉碎结构103为能够粉碎菌渣的装置。粉碎结构103安装在壳体101内部,与壳体固定连接。并且安装于装料斗102的下方,使得投入装料斗102的菌渣能够在落入壳体101内部后,被粉碎结构所粉碎。

具体的,粉碎机构103可以包括电机201、传动组件202和粉碎刀头203。

粉碎刀头203安装于壳体101内部,设置于装料斗102的下方,并与壳体101转动连接。

粉碎刀头203可以为多种形式,例如,可以为绞龙的形式,或者也可以为叶片性的刀具。现有技术用用于进行粉碎的结构都可以作为粉碎刀头203。

粉碎刀头203可以通过轴承等方式与壳体101实现转动连接,从而通过转动,实现对菌渣的粉碎。

电机201安装于所述壳体101内部,电机201与传动组件202连接;传动组件202与粉碎刀头203连接.其中,优选的,传动组件202为传动带;电机201通过传动带,带动粉碎刀头203转动。

除潮托盘104,所述除潮托盘104安装于壳体101内部,并设置于粉碎机构103下方,用于承载经过粉碎的菌渣,所述除潮托盘104倾斜设置,所述除潮托盘104承载所述菌渣的承载面与水平面之间具有预设角度,所述除潮托盘104上安装有加热装置105,所述加热装置105用于对所述除潮托盘104进行加热。

除潮托盘104为矩形的板状结构。如图1所示,除潮托盘104倾斜式的安装于壳体101内部,并且,除潮托盘104的两个侧面可以与壳体101的内侧表面紧密连接,以防止菌渣漏入壳体101内部的其他位置而造成污染。

菌渣投入装料斗102之后,首先会滑落至粉碎机构103处,经过粉碎机构103对其进行粉碎,粉碎后的菌渣就会自然落在除潮托盘104上。由于除潮托盘104倾斜安装,其承载菌渣的承载面与水平面之间具有预设角度,所以落在除潮托盘104上的菌渣,会逐步的沿着承载面向下滑动。

在除潮托盘104上安装有加热装置105,从而菌渣在沿着承载面向下滑动的过程中,会被持续的加热,从而起到了干燥菌渣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避免菌渣过快的沿着除潮托盘104滑落,从而没有充分的进行干燥。所以,除潮托盘104的斜度不能过大,一般优选的,菌渣的承载面与水平面之间具有预设角度可以小于或等于30度,从而使得菌渣可以在除潮托盘104上缓慢的滑落,从而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加热干燥。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能够使得整个除潮托盘104都能够对菌渣进行充分的加热干燥。优选的,如图1及图2所示,可以将加热装置105安装于除潮托盘104的承载面的背面。

例如,加热装置105可以是片状的电阻式加热器,该片状的电阻式加热器,可以大面积的贴在除潮托盘104的承载面的背面。从而通过热传导,使得整个除潮托盘104的承载面都具有足够的热量,当菌渣在该承载面上进行滑动时,能够更加充分的得到加热。

当菌渣滑落至除潮托盘104的最底部时,可以对该菌渣进行收集,则可以得到经过粉碎,并且经过干燥的菌渣,从而能够方便的对菌渣进行二次利用。不需要人工对菌渣进行打散、晾晒等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

移动装置106,移动装置106固定安装于壳体101底部。

在实际应用时,当完成食用菌的采摘后,废弃的菌渣棒可能散布于整个种植区域。所以,在对菌渣进行处理时,需要处理设备能够移动,从而更好的进行菌渣的处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壳体101的底部,安装有移动装置106。具体的,移动装置106可以为脚轮或万向轮。同时,为了能够提高稳定性,优选的,可以采用待锁死功能的脚轮或万向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选的,加热装置105可以为电磁加热器。电磁加热器相比于电阻加热器等其他加热器,其热效率更高,热传导更快,并且更加省电,有着其他加热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电磁加热器可以安装于除潮托盘104的背面。相应的,除潮托盘104需要采用能够实现电磁加热的材料制作,例如,可以采用不锈铁等材料。通过电磁加热器,能够快速的对整个除潮托盘104的承载面进行加热,提高了对菌渣的干燥效果。

结合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在实际应用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式菌渣粉碎预处理系统还包括:电源组件107。

电源组件107包括电缆线和电源保护模块。电源保护模块2安装于壳体内,分别与粉碎机构103、加热装置105和电缆线的一端连接。电缆线的另一端穿过壳体101与工作电源连接。

电源保护模块可以包括各类继电器、熔断器等电路保护元件。电源保护固定安装于壳体101内部,并且通过电线等方式,与粉碎机构103和加热装置105连接,例如,连接至粉碎机构103的电机上,为电机提供工作电源,并且当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的切断电源,从而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

电缆线可以为通用的多芯电缆。该电缆线的一端连接至电源保护模块,另一端穿过壳体101与工作外部电源连接。

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式菌渣粉碎预处理系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移动,所以,电缆线可以具有一定的长度。从而在移动过程中,不需要频繁的更换外界电源的位置。例如,优选的,一般电缆线的长度大于或等于20米。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