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旧酸液高效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49056发布日期:2020-06-02 20:01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旧酸液高效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酸液过滤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废旧酸液高效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废旧酸液来源广泛,排污量较大。废旧酸液中含有很多悬浮物、金属离子和有机酸,直接排放不仅浪费资源还会污染环境,所以需要对酸性废水回用,对废旧酸液进行过滤处理是其中必不可少一项工作。

专利授权公布号cn203736980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酸液过滤槽,罐体空腔通过挡板分隔为储酸腔和过滤腔,储酸腔与过滤腔连通,储酸腔底部和过滤腔底部之间设有挡板;出酸管与储酸腔连通,进酸管与过滤腔连通,在过滤腔内至少设有一个滤网板;滤网板的网孔相对进酸管一侧孔径依次递增;进酸管与相邻的滤槽连通,滤槽对应进酸管一侧的端面距离地面的高度呈依次递减设置,滤槽底面两侧相对滤槽中心对称线处呈倾斜设置,且滤槽中心对称线处距离地面的高度低于滤槽两侧距离地面的高度。

上述专利中的酸液过滤槽为防止上一级的滤渣冲破滤网孔,进入下一级的滤槽,仅仅对滤槽的高度进行改造,这样仅仅适用于酸液流量较小时使用,这样工作效率就会降低,当废旧酸液流量较大时依然会将滤槽内部滤渣进行冲击,将滤槽内的滤渣仍然会想滤网孔进行冲击,造成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废旧酸液高效过滤装置,通过设置第一过滤架和第二过滤架,可防止滤渣对隔离层之间的滤网进行直接冲击,可对隔离层之间的滤网进行保护,将第一孔塞向下拧,可将第一滤槽和第二滤槽中的滤渣排出,将第二孔塞向下拧,可将第三滤槽中的滤渣排出,通过设置废渣槽,滤渣在大流量废旧酸液的冲击下不断进行翻滚,翻滚过程中滤渣会不断进入废渣槽,对滤渣进行收集,可有效防止滤渣回流,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旧酸液高效过滤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部水平设有过滤腔和储酸腔,所述过滤腔设于所述储酸腔一侧,所述罐体外壁顶部与所述储酸腔上方设有出酸管,所述过滤腔外壁远离所述储酸腔一侧底部设有进酸管,所述过滤腔内部设有第一隔离层、第二隔离层和第三隔离层,所述第二隔离层设于所述第一隔离层和所述第三隔离层之间,所述第三隔离层与所述储酸腔连通,所述第一隔离层与所述第二隔离层通过第一过滤网连通,所述第二隔离层与所述第三隔离层通过第二过滤网连通,所述第一隔离层底部设有第一滤槽,所述第二隔离层底部设有第二滤槽,所述第三隔离层底部设有第三滤槽,所述第一滤槽内部设有活动连接的第一过滤架,所述第二滤槽内部设有活动连接的第二过滤架,所述第一过滤架和所述第二过滤架底部设有均分别设有第一孔塞,所述第三滤槽底部中心设有第二孔塞,所述第一滤槽、所述第二滤槽和所述第三滤槽底部一侧均分别设有废渣槽,所述废渣槽底部设有第三孔塞;

所述第一过滤架顶部设有第三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架顶部设有第四过滤网,所述第三过滤网和所述第四过滤网底部均分别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底部与第一孔塞顶部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滤槽底部水平位置位于所述第二滤槽底部水平位置的下方。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滤槽底部水平位置位于所述第三滤槽底部水平位置的下方。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孔塞分别与所述第一滤槽和所述第二滤槽螺纹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孔塞与所述第三滤槽螺纹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孔塞与所述废渣槽底部螺纹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过滤网与所述第一过滤网孔径大小相等,所述第四过滤网与所述第二过滤网孔径大小相等,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过滤网的孔径。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顶部设有连接杆,所述储酸腔与所述第三隔离层之间设有隔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过滤架和第二过滤架,可防止滤渣对隔离层之间的滤网进行直接冲击,可对隔离层之间的滤网进行保护,将第一孔塞向下拧,可将第一滤槽和第二滤槽中的滤渣排出,将第二孔塞向下拧,可将第三滤槽中的滤渣排出;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废渣槽,滤渣在大流量废旧酸液的冲击下不断进行翻滚,翻滚过程中滤渣会不断进入废渣槽,对滤渣进行收集,可有效防止滤渣回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过滤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过滤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罐体、2过滤腔、3储酸腔、4出酸管、5进酸管、6第一隔离层、7第二隔离层、8第三隔离层、9第一过滤网、10第二过滤网、11第一滤槽、12第二滤槽、13第三滤槽、14第一过滤架、15第二过滤架、16第一孔塞、17第二孔塞、18废渣槽、19第三孔塞、20第三过滤网、21第四过滤网、22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的一种废旧酸液高效过滤装置,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内部水平设有过滤腔2和储酸腔3,所述过滤腔2设于所述储酸腔3一侧,所述罐体1外壁顶部与所述储酸腔3上方设有出酸管4,所述过滤腔2外壁远离所述储酸腔3一侧底部设有进酸管5,所述过滤腔2内部设有第一隔离层6、第二隔离层7和第三隔离层8,所述第二隔离层7设于所述第一隔离层6和所述第三隔离层8之间,所述第三隔离层8与所述储酸腔3连通,所述第一隔离层6与所述第二隔离层7通过第一过滤网9连通,所述第二隔离层7与所述第三隔离层8通过第二过滤网10连通,所述第一隔离层6底部设有第一滤槽11,所述第二隔离层7底部设有第二滤槽12,所述第三隔离层7底部设有第三滤槽13,所述第一滤槽11内部设有活动连接的第一过滤架14,所述第二滤槽12内部设有活动连接的第二过滤架15,所述第一过滤架14和所述第二过滤架15底部设有均分别设有第一孔塞16,所述第三滤槽13底部中心设有第二孔塞17,所述第一过滤架14顶部设有第三过滤网20,所述第二过滤架15顶部设有第四过滤网21,所述第三过滤网20和所述第四过滤网21底部均分别设有连接杆22,所述连接杆22底部与第一孔塞16顶部连接;

所述第一滤槽11底部水平位置位于所述第二滤槽12底部水平位置的下方,所述第二滤槽12底部水平位置位于所述第三滤槽13底部水平位置的下方;

所述第一孔塞16分别与所述第一滤槽11和所述第二滤槽12螺纹连接;

所述第二孔塞17与所述第三滤槽13螺纹连接;

所述第三孔塞19与所述废渣槽18底部螺纹连接;

所述第三过滤网20与所述第一过滤网9孔径大小相等,所述第四过滤网21与所述第二过滤网10孔径大小相等,所述第一过滤网9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过滤网10的孔径;

所述储酸腔3与所述第三隔离层8之间设有隔板。

实施方式具体为:使用时,将废旧酸液从进酸管5输送到第一隔离层6,进入到第一隔离层6的废旧酸液首先进入到第一过滤架14内侧,废旧酸液穿过第三过滤网20进入到第一过滤架14上方,然后穿过第一过滤网9进入第二隔离层7,第三过滤网20可将废旧酸液进行初次过滤,初次过滤的滤渣停留在第一滤槽11内侧,第一过滤架14可对初次滤渣进行限位,可防止初次滤渣在大流量废旧酸液的冲击下进入到第二隔离层7,进入到第二隔离层8内部的废旧酸液首先进入到第二过滤架15内部,废旧酸液穿过第四过滤网21进入到第二过滤架15上方,然后穿过第二过滤网10进入到第三隔离层8,第四过滤网21可将废旧酸液进行再次过滤,再次过滤的滤渣停留在第二滤槽12内侧,第二过滤架15可对再次滤渣进行限位,可防止再次滤渣在大流量废旧酸液的冲击下进入到第三隔离层8,通过加装第一过滤架14和第二过滤架15,可防止滤渣对隔离层之间的滤网进行直接冲击,可对隔离层之间的滤网进行保护,将第一孔塞16向下拧,可将第一滤槽11和第二滤槽12中的滤渣排出,将第二孔塞17向下拧,可将第三滤槽13中的滤渣排出。

如附图1和附图5所示的一种废旧酸液高效过滤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滤槽11、所述第二滤槽12和所述第三滤槽13底部一侧的废渣槽18,所述废渣槽18底部设有第三孔塞19;

所述第三孔塞19与所述废渣槽18底部螺纹连接。

实施方式具体为:大流量废旧酸液进入第一滤槽11时,可将第一滤槽11中的滤渣冲散,滤渣在酸液冲击下,由于第三过滤网20的限制无法向上运动,只能不断进行翻滚,翻滚过程中,废渣槽18进行限位,滤渣不断翻滚过程中,滤渣会不断进入废渣槽18,对滤渣进行收集,可有效防止滤渣回流,同样设置在第二滤槽12和第三滤槽13底部的废渣槽18可同样对滤渣进行收集,防止滤渣回流,将第三孔塞19向下拧,可将废渣槽18内部的滤渣排出。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4,通过加装第一过滤架14和第二过滤架15,可防止滤渣对隔离层之间的滤网进行直接冲击,可对隔离层之间的滤网进行保护,将第一孔塞16向下拧,可将第一滤槽11和第二滤槽12中的滤渣排出,将第二孔塞17向下拧,可将第三滤槽13中的滤渣排出;

进一步的,参照说明书附图1和附图5,通过设置废渣槽18,滤渣在大流量废旧酸液的冲击下不断进行翻滚,翻滚过程中滤渣会不断进入废渣槽18,对滤渣进行收集,可有效防止滤渣回流。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