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倍捻机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6633发布日期:2020-05-29 12:36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倍捻机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倍捻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倍捻机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强劲推动下,纺织行业快速发展,行业规模和经济效益持续增长。我国主要纺织产品,化纤、纱、布等产量均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纺织大国,行业竞争能力不断加强,国际贸易地位逐年提高。

倍捻机是纺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设备之一,倍捻机是一种加捻设备,可以实现一转两捻,加捻效率比传统捻线设备成倍提高。但是现有倍捻机在工作时不具备良好的除尘效果,现有的防尘设备一般是机壳或挡板,只能对粉尘起到隔档作用,没有起到去除粉尘的作用,粉尘依然散布在车间内,威胁工人的身体健康,同时由于倍捻机的物料均裸露在外,粉尘会对线圈造成污染,降低线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倍捻机除尘装置,具有除尘彻底、除尘效果好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倍捻机除尘装置,包括倍捻机,安装在倍捻机顶部的除尘罩,安装在倍捻机顶部且位于除尘罩下方用于清理除尘罩的第一除尘组件,位于倍捻机一侧且通过吸尘管与除尘罩连通的第二除尘组件,安装在吸尘管上的风机;

所述除尘罩包括壳体,两端安装在壳体上且位于壳体内的盖板结构;

盖板结构包括多个沿x方向分布且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的盖板a,位于相邻两个盖板a之间且两端安装在盖板a上、与水平面平行的盖板b;盖板a顶部有风孔。

所述第一除尘组件包括沿x方向分布的一对驱动组件,两端安装在驱动组件上的清理结构。

所述第二除尘组件包括箱体,安装在箱体顶部的喷淋结构,位于箱体外且通过管道与喷淋结构连通的水箱,安装在管道上的水泵,安装在箱体内的主环形块,安装在箱体内且位于主环形块下方的副环形块,放置在主环形块上的主滞留结构,放置在副环形块上的副滞留结构,位于箱体外且与箱体底部连通的污水箱。

进一步的,所述喷淋结构包括位于喷淋管,安装在喷淋管上的多个喷淋嘴。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在倍捻机上且沿y方向分布的一对固定座,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固定座上的丝杠,安装在倍捻机上且与电机轴与丝杠连接的电机,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固定座上且位于丝杠两端的导向杆,与丝杠螺纹连接且与导向杆滑动连接的螺母座。

进一步的,所述清理结构包括主杆,安装在主杆顶部且沿x方向均匀分布的多个清理块,清理块与位于盖板b正下方且与盖板b一一对应,安装在盖板b顶部的静电吸尘纸。

进一步的,所述主滞留结构包括置于主环形块上的主板,位于主板下方的安装板,位于主板与安装板之间且两端分别安装在主板、安装板之间的缓流件;

缓流件包括多个沿z方向分布且半径逐渐减小、圆台结构的流板,位于相邻两个流板之间且两端安装在流板上、与水平面平行的环形经板,环形经板上有多个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副滞留结构包括置于副环形块上的副板,位于副板下方的支撑板,位于副板与支撑板之间且两端分别安装在副板、支撑板之间的冲击件;

冲击件包括沿z方向半径逐渐减小、圆台结构的冲击板,冲击板上沿z方向设有多个缓流区,相邻两个缓流区之间设有冲击区,缓流区位于流板正下方且与流板一一对应,冲击区位于环形经板正下方且与环形经板一一对应;

缓流区上设有多个通孔,冲击区上安装有多个球面结构的冲击块a,冲击块a围绕冲击板中心轴线环形阵列,安装在支撑板上的冲击块b,冲击块b中心轴线与支撑板中心轴线重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除尘罩将倍捻机产生的灰尘吸附到第二除尘组件内,利用喷淋嘴喷水将进入箱体内的灰尘滞留在箱体内,起到去除粉尘的效果,避免粉尘散布在车间内,威胁工人的身体健康。

(2)通过第一除尘组件清理吸附在盖板b底部的灰尘,避免灰尘残留在倍捻机周围,从而对线圈造成污染,降低线的质量;利用电机带动丝杠转动,主杆随螺母座在丝杠、导向杆的作用下沿y方向运动,主杆顶部的静电吸尘纸将灰尘吸附。

(3)通过主滞留结构起到滞留粉尘在箱体内的时间,增加粉尘与水的接触时间,提高除尘效果;粉尘与水接触后变成混合物,利用环形经板的倾斜面与混合物的重力作用,对混合物起到冲刷作用,保证水与粉尘充分接触。

(4)通过副滞留结构起到滞留粉尘的作用,利用冲击区与流板的一一对应,进一步冲刷经过主滞留结构后的混合物,冲击块使混合物中已溶解的粉尘滞留,起到初步过滤水的作用,为水的循环利用做好准备,同时副滞留结构直接置于副环形块上,方便副滞留结构的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除尘罩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除尘组件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除尘组件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主滞留结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副滞留结构剖视图。

图中:1-倍捻机,2-除尘罩,3-第一除尘组件,4-第二除尘组件,5-风机,6-壳体,7-盖板结构,8-盖板a,9-盖板b,11-驱动组件,12-清理结构,13-固定座,14-丝杠,15-电机,16-导向杆,17-螺母座,18-主杆,19-清理块,20-静电吸尘纸,21-箱体,22-喷淋结构,23-水箱,24-水泵,25-主环形块,26-副环形块,27-主滞留结构,28-副滞留结构,29-污水箱,30-主板,31-安装板,32-缓流件,33-流板,34-环形经板,35-通孔,36-副板,37-支撑板,38-冲击件,40-缓流区,41-冲击区,43-冲击块a,44-冲击块b,45-机头,46-机尾,47-机身,48-风管,49-吸尘管,50-喷淋管,51-喷淋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倍捻机除尘装置,包括倍捻机1,安装在倍捻机1顶部的除尘罩2,安装在倍捻机1顶部且位于除尘罩2下方用于清理除尘罩2的第一除尘组件3,位于倍捻机1一侧且通过吸尘管49与除尘罩2连通的第二除尘组件4,安装在吸尘管49上的风机5;

除尘罩2包括壳体6,两端安装在壳体6上且位于壳体6内的盖板结构7;

盖板结构7包括多个沿x方向分布且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的盖板a8,位于相邻两个盖板a8之间且两端安装在盖板a8上、与水平面平行的盖板b9;盖板a8顶部有风孔;

壳体6顶部有多个沿x方向分布的风管48,风管48与盖板a8一一对应,风管48与吸尘管49连通。

第一除尘组件3包括沿x方向分布的一对驱动组件11,两端安装在驱动组件11上的清理结构12。

驱动组件11包括安装在倍捻机1上且沿y方向分布的一对固定座13,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固定座13上的丝杠14,安装在倍捻机1上且与电机15轴与丝杠14连接的电机15,通过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固定座13上且位于丝杠14两端的导向杆16,与丝杠14螺纹连接且与导向杆16滑动连接的螺母座17。

清理结构12包括主杆18,安装在主杆18顶部且沿x方向均匀分布的多个清理块19,清理块19与位于盖板b9正下方且与盖板b9一一对应,安装在盖板b9顶部的静电吸尘纸20。

通过第一除尘组件3清理吸附在盖板b9底部的灰尘,避免灰尘残留在倍捻机1周围,从而对线圈造成污染,降低线的质量;利用电机15带动丝杠14转动,螺母座17在丝杠14、导向杆16的作用下沿y方向运动,主杆18随螺母座17运动,主杆18顶部的静电吸尘纸20将灰尘吸附。

第二除尘组件4包括箱体21,安装在箱体21顶部的喷淋结构22,位于箱体21外且通过管道与喷淋结构22连通的水箱23,安装在管道上的水泵24,安装在箱体21内的主环形块25,安装在箱体21内且位于主环形块25下方的副环形块26,放置在主环形块25上的主滞留结构27,放置在副环形块26上的副滞留结构28,位于箱体21外且与箱体21底部连通的污水箱29。

喷淋结构22包括位于喷淋管50,安装在喷淋管50上的多个喷淋嘴51。

通过除尘罩2将倍捻机1产生的灰尘吸附到第二除尘组件4内,利用喷淋嘴51喷水将进入箱体21内的灰尘滞留在箱体21内,起到去除粉尘的效果,避免粉尘散布在车间内,威胁工人的身体健康。

现有倍捻机1在工作时不具备良好的除尘效果,现有的防尘设备一般是机壳或挡板,只能对粉尘起到隔档作用,没有起到去除粉尘的作用,粉尘依然散布在车间内,威胁工人的身体健康,同时由于倍捻机1的物料均裸露在外,粉尘会对线圈造成污染,降低线的质量。

主滞留结构27包括置于主环形块25上的主板30,位于主板30下方的安装板31,位于主板30与安装板31之间且两端分别安装在主板30、安装板31之间的缓流件32;

缓流件32包括多个沿z方向分布且半径逐渐减小、圆台结构的流板33,位于相邻两个流板33之间且两端安装在流板33上、与水平面平行的环形经板34,环形经板34上有多个通孔35。

副滞留结构28包括置于副环形块26上的副板36,位于副板36下方的支撑板37,位于副板36与支撑板37之间且两端分别安装在副板36、支撑板37之间的冲击件38;

通过主滞留结构27起到滞留粉尘在箱体21内的时间,增加粉尘与水的接触时间,提高除尘效果;粉尘与水接触后变成混合物,利用环形经板34的倾斜面与混合物的重力作用,对混合物起到冲刷作用,保证水与粉尘充分接触。

冲击件38包括沿z方向半径逐渐减小、圆台结构的冲击板,冲击板上沿z方向设有多个缓流区40,相邻两个缓流区40之间设有冲击区41,缓流区40位于流板33正下方且与流板33一一对应,冲击区41位于环形经板34正下方且与环形经板34一一对应;

缓流区40上设有多个通孔35,冲击区41上安装有多个球面结构的冲击块a43,冲击块a43围绕冲击板中心轴线环形阵列,安装在支撑板37上的冲击块b44,冲击块b44中心轴线与支撑板37中心轴线重合。

通过副滞留结构28起到滞留粉尘的作用,利用冲击区41与流板33的一一对应,进一步冲刷经过主滞留结构27后的混合物,冲击块使混合物中已溶解的粉尘滞留,起到初步过滤水的作用,为水的循环利用做好准备,同时副滞留结构28直接置于副环形块26上,方便副滞留结构28的更换。

倍捻机1为现有技术,倍捻机1包括机头45、机身47、机尾46,机头45主要是由控制装置和动力系统组成;机身47包括多个锭子,通过龙带带动其转动,每一锭主要由锭子、胶磨辊筒、气圈导丝杠14、衬锭组成;机尾46主要是由齿轮箱、凸轮传动箱组成,齿轮箱与凸轮传动箱配合工作,控制捻度、捻向。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启动第一除尘装置、第二除尘装置,风机将倍捻机上的粉尘经除尘罩吸入第二除尘装置内,水经喷淋嘴喷出,水与粉尘接触混合形成混合物,起到除尘效果,混合物经过主滞留结构、副主流结构后,进一步除尘的同时初步过滤水;第二除尘装置带动主杆在y方向做直线运动,静电吸附纸对盖板b上的灰尘进行吸附。

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可以做出许多其他改变和改型。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