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涂料用固体树脂溶解、过滤和粘度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7039发布日期:2020-05-22 22:01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涂料用固体树脂溶解、过滤和粘度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料化工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涂料用固体树脂溶解、过滤和粘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涂料品种繁多,在溶剂型单组份自干涂料中,为了更好地弥补主体树脂的缺陷,通常会在涂料中加入部分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辅助树脂来提高涂料的干燥和耐化学性能,如:石油树脂、失水苹果酸树脂、硝化棉等。

以石油树脂为例:c9石油树脂,其为以包含九个碳原子的"烯烃或环烯烃进行聚合或与醛类、芳烃、萜烯类化合物等共聚而成"的树脂性物质,平均分子量2000-5000,淡黄色至浅棕色片状、粒状或块状不规则固体,具有环状结构,含有部分双键,内聚力大,粘接性能较差,脆性大,耐老化性不佳,不宜单独使用。与酚醛树脂、古马隆树脂、萜烯树脂相溶性好,但由于极性较大,与非极性聚合物相溶性较差。生产使用石油树脂液,有以下指标要求:

生产过程当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在于受c9石油树脂分子结构的影响,存在着外观、细度、固体含量不稳定的情况。

为了更好地控制涂料的质量,需要确保溶解后的辅助树脂液的细度、粘度和固含指标在稳定的范围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涂料用固体树脂溶解、过滤和粘度控制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对于杂质较多、分子量不稳定的固体树脂溶解液,可将辅助树脂的各项指标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减少固体树脂和溶剂溶解力的变化对涂料产品质量的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涂料用固体树脂溶解、过滤和粘度控制装置,包括溶解釜、过滤系统、输送系统和储存罐,各装置之间通过管道依次相互连通,所述输送系统包括相互连通的输送泵和中转罐,所述中转罐内设有搅拌混合装置,所述中转罐容积大于溶解釜的容积。

本技术方案的输送系统中增加了一个带搅拌混合装置的中转罐,可以将过滤后的树脂液搅拌调至粘度合格;还可以将粘度低于指标范围内的树脂液、粘度高于指标范围内的树脂液混合搅拌,进行粘度二次调整,尤其适用于成品粘度比较低的树脂液。

优选的,所述中转罐容积是溶解釜的三倍,便于储存不同批次、不同粘度的树脂液,以进行混合搅拌。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泵包括第一输送泵和第二输送泵,所述第一输送泵、中转罐、第二输送泵依次连通。在中转罐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设置输送泵,以便针对混合搅拌前后不同粘度的树脂液设置不同的输送条件,减少能耗。

优选的,所述输送泵均为气动隔膜泵,所述第一输送泵的背压大于第二输送泵的背压。气动隔膜泵在易燃易爆的环境中可靠且成本低,对流体的搅动最小,不会导致流体过热。气动隔膜泵用空气作动力,流量随背压(出口阻力)的变化而主动调节,树脂液在中转罐中混合搅拌后,粘度已降至合理范围,为了降低能耗,相对于第一输送泵,第二输送泵背压小。

进一步的,还包括调节控制单元,所述第一输送泵、第二输送泵均与调节控制单元相连。

采用气动隔膜泵便于实现输送流量的自动化控制,气动隔膜泵接收调节控制单元输出的控制信号,借助泵内的动力操作去改变树脂液流量,使其维持在所要求的范围内。另外,气动隔膜泵输送有一定粘度的树脂液,输送可靠、成本低;气动隔膜泵可通过颗粒且流量可调,不易发生管道堵塞;隔膜泵体积小,易于移动,不需要地基,占地面积小,安装简便经济。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系统设有依次连通的粗滤装置和细滤装置,设置两级过滤,确保过滤效果。

优选的,所述粗滤装置采用60-100目的不锈钢滤网,用以隔绝树脂液中尺寸大的不溶杂质。

优选的,所述细滤装置采用25μm的pe多层过滤袋或者200目单层过滤袋,隔绝尺寸小的颗粒,使树脂液的细度达到所要求的合理范围,滤袋可根据树脂液品种要求进行更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将固体树脂溶解后,过滤至细度合格,再在中转罐中搅拌调至粘度合格;还能将不同批次、不同粘度的树脂液在中转罐中进行混合搅拌,使粘度调至合格范围内。本装置既可有效控制产品粘度,又可保证不同批次之间产品粘度与固含指标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涂料产品质量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溶解釜1、储存罐2、中转罐3、搅拌混合装置4、第一输送泵5、第二输送泵6、粗滤装置7、细滤装置8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说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涂料用固体树脂溶解、过滤和粘度控制装置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溶解釜1、过滤系统、输送系统和储存罐2,各装置之间通过管道依次相互连通。溶解釜1将固体树脂溶解于溶剂中得到树脂液,经过过滤系统将树脂液过滤至细度合格,再进入输送系统。其中,输送系统包括相互连通的输送泵和中转罐3,中转罐3内设有搅拌混合装置4,中转罐3容积大于溶解釜1的容积。本实施例的输送系统中增加了一个带搅拌混合装置4的中转罐3,用以搅拌过滤后的树脂液,经取样检测各项指标合格后,树脂液输送至储存罐2贮存备用。本装置的另一个用处在于:将不同批次、不同粘度的树脂液混合搅拌至各项指标合格的范围内,从而保证涂料配方生产的稳定。具体地,当固体树脂原材料和溶剂溶解力发生变化后,溶解后的树脂液粘度超过指标控制范围,此时将该批次的树脂液输送至中转罐3,车间可以根据本批次树脂液粘度的情况,对下一生产批次的树脂液,控制其固含和粘度,并将其输送至中转罐3,将两个批次的树脂液重新混合搅拌至指标合格,再输送至储存罐2储存。

为了便于储存不同批次、不同粘度的树脂液,以进行混合搅拌,本实施例中,中转罐3容积设置为溶解釜1的三倍。

如图1所示,输送泵设有两个,包括第一输送泵5和第二输送泵6,第一输送泵5出口端连通中转罐3上方顶部的输入端,第二输送泵6入口端连通中转罐3下方侧部的输出端。在中转罐3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设置输送泵,以便针对混合搅拌前后不同粘度的树脂液设置不同的输送条件,减少能耗。优选的,第一输送泵5和第二输送泵6均为气动隔膜泵,且第一输送泵5的背压大于第二输送泵6的背压,第一输送泵5、第二输送泵6均与调节控制单元(图中未示出)相连。气动隔膜泵在易燃易爆的环境中可靠且成本低,对流体的搅动最小,不会导致流体过热。气动隔膜泵用空气作动力,流量随背压(出口阻力)的变化而主动调节,树脂液在中转罐3中混合搅拌后,粘度已降至合理范围,为了降低能耗,相对于第一输送泵5,第二输送泵6的背压小,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泵5的气压开至0.5mpa.s,第二输送泵6的气压开至0.4mpa.s,具体气压值可根据需要设定。采用气动隔膜泵还便于实现输送流量的自动化控制,气动隔膜泵接收调节控制单元输出的控制信号,借助泵内的动力操作去改变树脂液流量,使其维持在所要求的范围内。另外,气动隔膜泵输送有一定粘度的树脂液,输送可靠、成本低;气动隔膜泵可通过颗粒且流量可调,不易发生管道堵塞;隔膜泵体积小,易于移动,不需要地基,占地面积小,安装简便经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过滤系统设有依次连通的粗滤装置7和细滤装置8,优选的,粗滤装置7采用60-100目的不锈钢滤网,用以隔绝树脂液中尺寸大的不溶杂质;细滤装置8采用25μm的pe多层过滤袋或者200目单层过滤袋,隔绝尺寸小的颗粒,使树脂液的细度达到所要求的合理范围,滤袋可根据树脂液品种要求进行更换。通过设置两级过滤,确保过滤效果,使树脂液细度在所要求的合理范围内。

操作时,在溶解釜1中将固体树脂溶解后,经粗滤隔绝尺寸大的不溶杂质,再经细滤隔绝尺寸小的颗粒至细度合格,然后经第一输送泵5进入到中转罐3混合搅拌,经取样检测各项指标合格后,经第二输送泵6输送至储存罐2贮存备用;若取样检测指标不合格,则根据本批次树脂液的指标情况确定下批次树脂液的生产,控制其固含和粘度,并将其输送至中转罐3,将两个批次的树脂液重新混合搅拌至指标合格,再输送至储存罐2储存备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