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滚筒式破碎机的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08494发布日期:2020-09-15 18:25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滚筒式破碎机的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破碎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滚筒式破碎机的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滚筒式破碎机是能够对一些人力难以破碎的物质进行破碎,在将难破碎的物质输入到滚筒式破碎机时,需要用到一种用于滚筒式破碎机的进料装置。

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848002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滚筒式破碎机进料装置,包括固定架、进料斗、滚筒、出料斗、回收箱、电机和破碎组件;滚筒两端通过轴承、轴承座固定在机架上部,辊筒倾斜设置,其较高的一端设置进料斗,其较低的一端设置出料斗;辊筒靠近出料斗的一侧设置破碎组件,出料斗的出料口与破碎组件的进料口连通;滚筒从中间分段,分为滚筒上半部和滚筒下半部;在滚筒上半部外周套接设置传动带,传动带另一端连接电机的输出轴;电机固定在安装架上;滚筒下半部的底部设置通孔,滚筒下半部正下方设置回收箱;本发明中,物料移动速度均匀,提高加工效率,保证设备的使用寿命,防止设备磨损、损坏,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因为滚筒式破碎机的结构较为庞大,而使用轴承来使辊筒固定在机架上部并使辊筒能够转动,这样就需要尺寸很大的轴承,而且由于轴承的安装要求较高,使其具有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滚筒式破碎机的进料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滚筒式破碎机的进料装置,包括支撑总架、半圆筒、转动筒、电机、带轮板和皮带轮,所述支撑总架通过顶斜板与半圆筒固定连接,所述半圆筒通过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与转动筒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总架通过中斜板与电机和带轮板固定连接,所述皮带轮通过带轮安装环、第一带轮和分别与转动筒、电机和带轮板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总架的顶部设置有顶斜板,所述顶斜板上开设有孔且通过该孔与转动筒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半圆筒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第二转轴座,所述第二转轴座的侧面均设置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与转动筒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半圆筒的内表面且靠近第二转轴座的位置设置有十个第一转轴座,所述第一转轴座两个为一组,一组所述第一转轴座之间设置有第一转动轴,所述半圆筒的内表面且远离第二转轴座的位置设置有十个第一转轴座,所述第一转轴座两个为一组,一组所述第一转轴座之间设置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与转动筒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支撑总架的一侧设置有中斜板,所述中斜板与顶斜板互相垂直,所述中斜板的上表面且靠近中斜板正面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中斜板的上表面且靠近中斜板背面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带轮板。

优选的,所述转动筒的外表面设置有与皮带轮相接触的带轮安装环,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与皮带轮相接触的第一带轮,所述带轮板的一侧设置有与皮带轮相接触的第二带轮。

优选的,所述支撑总架的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半圆筒的顶部开设有带轮配合槽。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滚筒式破碎机的进料装置,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

1、该用于滚筒式破碎机的进料装置通过设置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能够使转动筒良好地在第一转动轴上转动,而且第二转动轴能够防止转动筒从半圆筒上滑落且不会妨碍转动筒在第二转轴座上的转动,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能够代替轴承来使转动筒在装置上进行转动,装置具有不使用轴承就能够使转动筒良好地进行转动的功能。

2、该用于滚筒式破碎机的进料装置通过设置中斜板,中斜板与顶斜板相垂直,使带轮安装环、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之间相平行,保证皮带轮能够更稳定的对电机和转动筒进行传动,装置具有能够使皮带轮更稳定地带动转动筒转动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半圆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总架、101顶斜板、102中斜板、103底板、2半圆筒、201第一转轴座、202第一转动轴、203第二转轴座、204第二转动轴、205带轮配合槽、3转动筒、301带轮安装环、4电机、401第一带轮、5带轮板、501第二带轮、6皮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滚筒式破碎机的进料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支撑总架1、半圆筒2、转动筒3、电机4、带轮板5和皮带轮6,支撑总架1通过顶斜板101与半圆筒2固定连接,支撑总架1的顶部设置有顶斜板101,顶斜板101与支撑总架1呈一定角度,顶斜板101上开设有孔且通过该孔与转动筒3固定连接,半圆筒2与顶斜板101垂直,使半圆筒2也与支撑总架1呈一定角度。

进一步地,半圆筒2通过第一转动轴202和第二转动轴204与转动筒3活动连接,半圆筒2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第二转轴座203,第二转轴座203的侧面均设置有第二转动轴204,第二转动轴204与转动筒3相接触,第二转动轴204能够防止转动筒3从半圆筒2上掉落且不会妨碍转动筒3的转动。

进一步地,半圆筒2的内表面且靠近第二转轴座203的位置设置有十个第一转轴座201,第一转轴座201两个为一组,一组第一转轴座201之间设置有第一转动轴202,半圆筒2的内表面且远离第二转轴座203的位置设置有十个第一转轴座201,第一转轴座201两个为一组,每组半圆筒2关于半圆筒2的轴线对称分布,一组第一转轴座201之间设置有第一转动轴202,第一转动轴202与转动筒3相接触,第一转动轴202能够在第一转轴座201上转动,进而能够使转动筒3良好地转动。

该装置通过设置第一转动轴202和第二转动轴204,能够使转动筒3良好地在第一转动轴202上转动,而且第二转动轴204能够防止转动筒3从半圆筒2上滑落且不会妨碍转动筒3在第二转轴座203上的转动,第一转动轴202和第二转动轴204能够代替轴承来使转动筒3在装置上进行转动,装置具有不使用轴承就能够使转动筒3良好地进行转动的功能。

进一步地,支撑总架1通过中斜板102与电机4和带轮板5固定连接,支撑总架1的一侧设置有中斜板102,中斜板102与顶斜板101互相垂直,这样使得中斜板102能够与半圆筒2相平行,进而使转动筒3、电机4和带轮板5之间相平行,中斜板102的上表面且靠近中斜板102正面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电机4,中斜板102的上表面且靠近中斜板102背面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带轮板5,带轮板5使为了设置第二带轮501,第二带轮501能够对皮带轮6进行绷紧,使皮带轮6能够更稳定地将带轮安装环301、第一带轮401和第二带轮501进行传动。

该装置通过设置中斜板102,中斜板102与顶斜板101相垂直,使带轮安装环301、第一带轮401和第二带轮501之间相平行,保证皮带轮6能够更稳定的对电机4和转动筒3进行传动,装置具有能够使皮带轮6更稳定地带动转动筒3转动的功能。

进一步地,皮带轮6通过带轮安装环301、第一带轮401和502分别与转动筒3、电机4和带轮板5传动连接,转动筒3的外表面设置有与皮带轮6相接触的带轮安装环301,电机4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与皮带轮6相接触的第一带轮401,带轮板5的一侧设置有与皮带轮6相接触的第二带轮501,因为转动筒3、电机4和带轮板5之间相平行,使得带轮安装环301、第一带轮401和第二带轮501之间也是相平行的,这样保证了皮带轮6的工作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支撑总架1的底部设置有底板103,底板103固定连接在地面上,半圆筒2的顶部开设有带轮配合槽205,开设带轮配合槽205是为了不影响皮带轮6与带轮安装环301、第一带轮401和第二带轮501之间的传动连接。

综上所述:该装置通过设置第一转动轴202和第二转动轴204,能够使转动筒3良好地在第一转动轴202上转动,而且第二转动轴204能够防止转动筒3从半圆筒2上滑落且不会妨碍转动筒3在第二转轴座203上的转动,第一转动轴202和第二转动轴204能够代替轴承来使转动筒3在装置上进行转动,装置具有不使用轴承就能够使转动筒3良好地进行转动的功能;该装置通过设置中斜板102,中斜板102与顶斜板101相垂直,使带轮安装环301、第一带轮401和第二带轮501之间相平行,保证皮带轮6能够更稳定的对电机4和转动筒3进行传动,装置具有能够使皮带轮6更稳定地带动转动筒3转动的功能。

工作原理:该装置在使用时,转动筒3位于半圆筒2的上方且与第一转动轴202相接触,第一转动轴202能够在第一转轴座201上转动,进而能够使转动筒3良好地转动,因为顶斜板101与支撑总架1呈一定的角度,使得半圆筒2和转动筒3也与支撑总架1呈一定的角度,转动筒3在重力作用下与第二转动轴204相接触,第二转动轴204能够防止转动筒3从半圆筒2上掉落且不会妨碍转动筒3在第一转动轴202上的转动,原料从转动筒3较高的一端进入转动筒3,并从转动筒3较低的一端输入到破碎机。

当电机4启动工作后,第一带轮401带动皮带轮6开始进行传动,进而通过带轮安装环301带动转动筒3转动在第一转动轴202上转动,而带轮板5所设置的第二带轮501能够对皮带轮6进行绷紧,使皮带轮6能够更稳定地将带轮安装环301、第一带轮401和第二带轮501进行传动,从而使转动筒3内腔中的原料能够更稳定的输入到破碎机,中斜板102与顶斜板101相垂直使得中斜板102与半圆筒2和转动筒3相平行,进而使带轮安装环301、第一带轮401和第二带轮501之间也是互相平行,保证皮带轮6能够更稳定的对电机4和转动筒3进行传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