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洗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92783发布日期:2020-04-21 22:10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自清洗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清洗过滤器。



背景技术:

过滤器是输送介质管道上不可缺少的一种装置,其通常由筒体、滤网等部分组成,待使用的液体经过过滤器的滤网后,其中含有的杂质被阻挡,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过滤器的滤网必然被大量的杂质堵塞,对过滤器的过滤效果产生影响,因此,过滤器往往需要定期进行清洗,传统的方法是将过滤器拆开,取出滤网,待清洗完成后重新装入,这种方法费时费力,且过滤器的拆装较为繁琐;因此,现有技术中已开发了较多的具有自清洗功能的过滤器。

如申请号为“cn201210284907.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清洗过滤器,其包括圆柱形的外套筒、置于外套筒内的柱形的滤芯、进水口,所述外套筒上设有备用进水口、净水出口、污水出口,所述自清洗过滤器还包括联通管、平行管、冲洗管,所述进水口设于联通管上,所述联通管同时连通于多根平行管,所述多根平行管均与外套筒平行且沿周向均匀分布于外套筒的周围,每根平行管与外套筒之间设有多根连通它们的冲洗管,所述冲洗管沿平行管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每根平行管上的多根冲洗管相互平行且正对于滤芯。该技术方案通过多根平行管上的多根冲洗管同时进水,利用进水的分支水流对滤芯起到冲洗的作用,污水从外套筒下端的污水出口排除。但是上述自清洗过滤器的自清洗效果受到冲洗管分布密度的影响,为了确保获得较好的清洗效率和清洗效果,冲洗管必然要布置的更多,自清洗过滤器的结构变得更加复杂。

如申请号为“cn201721878455.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清洗过滤器,其包括进水口,与所述进水口连接的预过滤器,与所述预过滤器连接的精密过滤器,设置在精密过滤器上的出水口,水电混动清洗装置;所述水电混动清洗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上的压差感应装置,与压差感应装置电气连接的压差驱动开关,与压差驱动开关电气连接的水电混合驱动装置,所述水电混合驱动装置包括电动马达,由所述电动马达驱动转动的驱动轴,设置在所述驱动轴上的叶轮;所述预过滤器与所述精密过滤器之间设置有支撑板,所述精密过滤器上设置有内置网刷,所述进水口设置有进水侧挡板,所述出水口设置有出水侧挡板,所述内置网刷安装在支撑板与出水侧挡板之间,所述驱动轴与出水侧挡板相连,马达旋转驱动出水侧挡板旋转。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当出水口和进水口压差过大时,驱动压差开关动作,使得水电混合驱动装置工作转动,实现内置网刷自动清洗过滤器滤网,达到自清洗效果。但是,这种自清洗过滤器在具体清洗过程中的水流方向与过滤器在使用时的水流方向是一致的,造成滤芯上的杂志并不容易去除,以及清洗效率低,清洗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自清洗过滤器,其能够实现高效的自清洗作业,同时确保清洗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自清洗过滤器,包括过滤筒及插置在所述过滤筒内并与其同芯布置的过滤芯筒,所述过滤芯筒的两端均设有端盖,所述过滤筒的内壁、过滤芯筒的外壁及两端端盖围合形成待过滤液储存区,两端的端盖及过滤芯筒的内壁围合形成滤液储存区;

位于待过滤液储存区的端盖和/或过滤筒的筒壁上设有一具有阀门的进液管,位于滤液储存区的端盖上设一具有阀门的出液管,待过滤的液体自所述的进液管进入并通过过滤芯筒过滤后自所述的出液管流出;

与布置出液管相对的端盖上设置具有阀门的清洗液输入管,所述过滤芯筒临近该清洗液输入管的端部设有驱动叶轮,所述清洗液输入管喷出的清洗液驱动所述的驱动叶轮转动并带动所述的过滤芯筒绕其筒芯线转动,位于待过滤液储存区的端盖和/或过滤筒的筒壁上还设一具有阀门的清洗液输出管供清洗液流出。

优选的,所述清洗液输入管插置在所述过滤芯筒内的端部设有两个出液口,两个出液口均对准所述的驱动叶轮,且在出液口喷出清洗液时推动所述的驱动叶轮转动。

优选的,所述过滤筒的内侧筒壁上设有沿其筒长方向延伸布置的刷杆,所述的刷杆上设置有刷毛,所述刷毛的悬伸端搭靠在所述过滤芯筒的外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的刷杆沿所述过滤筒内侧筒壁的周向间隔布置有多根。

优选的,所述的进液管与所述的出液管设置在该自清洗过滤器相互远离的端部。

优选的,所述的清洗液输入管与所述的清洗液输出管设置在该自清洗过滤器相互远离的端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自清洗过滤器,其通过设置额外的管道向过滤器中泵入清洗液,以实现过滤器的无动力自清洗,并且,该清洗液的流动路径与正常过滤时的流动路径相反,配合过滤芯筒的自旋转,不仅能够提高自清洗的效率,而且达到了较好的自清洗效果。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清洗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驱动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自清洗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待过滤液储存区,101-进液管,2-滤液储存区,201-出液管,3-第一阀门,4-第二阀门,5-第三阀门,6-第四阀门,10-过滤筒,11-刷杆,20-过滤芯筒,21-驱动叶轮,30-端盖,301-清洗液输入管,302-清洗液输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清洗过滤器,其包括过滤筒10及插置在所述过滤筒10内并与其同芯布置的过滤芯筒20,所述过滤芯筒20的两端均设有端盖30,所述过滤筒10的内壁、过滤芯筒20的外壁及两端端盖30围合形成待过滤液储存区1,两端的端盖30及过滤芯筒20的内壁围合形成滤液储存区2;

位于待过滤液储存区1的端盖30和/或过滤筒10的筒壁上设有一具有阀门的进液管101,位于滤液储存区2的端盖30上设一具有阀门的出液管201,待过滤的液体自所述的进液管101进入并通过过滤芯筒20过滤后自所述的出液管201流出;本发明中,根据使用场所的不同,对于进液管101的布置位置可进行选择,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的进液管101布置在端盖30上;如图3所示,所述的进液管101布置在过滤筒10的筒壁上。

与布置出液管201相对的端盖30上设置具有阀门的清洗液输入管301,所述过滤芯筒20临近该清洗液输入管301的端部设有驱动叶轮21,所述清洗液输入管301喷出的清洗液驱动所述的驱动叶轮21转动并带动所述的过滤芯筒20绕其筒芯线转动,位于待过滤液储存区1的端盖30和/或过滤筒10的筒壁上还设一具有阀门的清洗液输出管302供清洗液流出。

为了方便描述,本发明中具体定义控制进液管101通断的为第一阀门3,控制出液管201通断的为第二阀门4,控制清洗液输入管301通断的为第三阀门5,控制清洗液输出管302通断的为第四阀门6。

本发明提供的该过滤器,在实际的过滤使用过程中,第三阀门5和第四阀门6处于常闭状态,待过滤的液体,具体如水,经由进液管101进入过滤器,经过过滤芯筒20的过滤后,经由出液管2排出;当发现过滤器的过滤效果变差时,可将第一阀门3和第二阀门4关闭,开启第三阀门5和第四阀门6,通过清洗液输入管301向过滤器内泵入清洗液,清洗液冲击驱动叶轮21并带动过滤芯筒20绕其筒芯线进行转动,而过滤时被过滤芯筒20阻挡下来的杂质在逆向清洗液的冲击下更能容易的落下,并经由清洗液输出管302排出过滤器,如此即实现了过滤器的自清洗,无需将过滤器拆卸开来进行清洗;同时,伴随过滤芯筒20的转动及逆向清洗液的冲击,杂质被冲出的效率更高。

本发明中,结合图2所示,所述清洗液输入管301插置在所述过滤芯筒20内的端部设有两个出液口,两个出液口均对准所述的驱动叶轮21,且在出液口喷出清洗液时推动所述的驱动叶轮21转动。通过清洗液输入管301喷出的清洗液推动驱动叶轮21转动,进而带动过滤芯筒20转动,无需提供额外的动力源。

本发明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过滤器清洗的效率,所述过滤筒10的内侧筒壁上设有沿其筒长方向延伸布置的刷杆11,所述的刷杆11上设置有刷毛,所述刷毛的悬伸端搭靠在所述过滤芯筒20的外侧壁上。

更为优选的,所述的刷杆11沿所述过滤筒10内侧筒壁的周向间隔布置有多根。需要指出的是,较多的刷杆11的确能够提高对过滤芯筒20的清洗效率,但是,清洗效率的提高与刷杆11的数量并不是呈线性关系,并且,随着刷杆11数量的增多,过滤芯筒20的转动阻力会增大,此时必然要提高清洗液输入管301输入的清洗液的压力才能确保过滤芯筒20的转动。本发明中,所述刷杆11的数量优选为2根。

本发明中,为了确保该过滤器具有较好的过滤效果,所述的进液管101与所述的出液管201设置在该自清洗过滤器相互远离的端部。

本发明中,为了确保该过滤器在自清洗时具有较好的清洗效果,所述的清洗液输入管301与所述的清洗液输出管302设置在该自清洗过滤器相互远离的端部。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