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对载具进行刮胶打磨的针头组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80352发布日期:2020-04-29 01:25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对载具进行刮胶打磨的针头组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对载具进行刮胶打磨的针头组装设备。



背景技术:

针头是一种常见的零部件,是注射器的常用部件,有些点胶机也会用到针头,如图2所示,是一种针头组件,包括由连接套11和针管套12组成的针座6,连接套11用于与注射器的注射头套接,针管套12与针管13套接,并通过密封胶14进行密封,现有的组装大多都是先将针座和针管放置到针座载具上,然后再通过点胶设备进行点胶,在点胶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部分胶液沿着针管13落入到针座载具上,如此会导致在连续加工的过程中针座载具无法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载具进行刮胶打磨的针头组装设备,通过刮胶打磨装置的设计,能够实现针座载具上端面的精准刮胶打磨,实现刮胶的同时不会造成载具的磨损,如此可以实现针座载具的循环利用。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能够对载具进行刮胶打磨的针头组装设备,包括输送槽和上安装板,所述的输送槽内设置输送带,所述的输送带连接有驱动部件,所述的输送带外侧均匀的设置有针座载具,所述的针座载具为三层阶梯柱状结构,中间层与连接套套接配合,上层穿入到连接套内并抵住针管套的下部,且对针管套的针管孔进行拦截,下层与输送槽内侧板相切配合,所述的上安装板下沿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针座上料装置、针管上料装置、点胶装置和刮胶打磨装置,所述的刮胶打磨装置包括设置在上安装板下方的刮胶升降气缸,所述的刮胶升降气缸下方连接有与针座载具中层套接配合的刮胶升降套,所述的刮胶升降套内设置有刮胶打磨电机,所述的刮胶打磨电机的输出轴套接有刮胶打磨块,且刮胶打磨块下表面与刮胶升降套下表面的距离等于针座载具上层和中层的高度之和。

优选的,所述的针座载具仅中心处与输送带固定连接,所述的输送槽的宽度大于针座的最大外径,所述的输送槽的内侧壁设置有载具压块,所述的载具压块的宽度小于针座载具下层半径与针座最大半径的差值,载具压块与输送槽内底面的间距等于输送带3的厚度与针座载具下层厚度之和,所述的输送槽的起始端的底面为向外下倾斜的斜面。

优选的,所述的针座上料装置包括设置在上安装板下方的针座上料活动装置,所述的针座上料活动装置下方设置有针座上料升降气缸,所述的针座上料升降气缸下方连接有与针管套配合的针座上料夹持器和位于针座上料夹持器的中部并能与之产生竖直方向的相对位移的针座上料压紧装置。

优选的,所述的针座上料夹持器为针座上料夹取套,且针座上料夹取套与针管套过盈套接配合,所述的针座上料压紧装置包括设置在针座上料夹取套上且气缸推杆穿入到针座上料夹取套内的针座上料压紧气缸,所述的针座上料压紧气缸的气缸推杆连接有与针管套上表面配合的针座上料压紧块。

优选的,所述的针管上料装置包括设置在上安装板下方的针管上料活动装置,所述的针管上料活动装置下方设置有针管上料升降气缸,所述的针管上料升降气缸下方连接有与针管套接配合的针管上料筒,所述的针管上料筒的侧面设置有与能够穿入到其内并对针管进行夹紧的针管压紧装置。

优选的,所述的针管上料筒为方形筒,且与针管相切配合,所述的针管压紧装置包括设置在针管上料筒外侧设置的且与其垂直走向的针管上料压紧气缸,所述的针管上料压紧气缸连接有针管上料压紧活动块,所述的针管上料压紧活动块通过支杆连接有针管上料压紧块,所述的针管上料筒的侧壁开设有与针管上料压紧块配合的针管上料压紧口,且针管上料压紧口与针管上料筒的内腔连通,所述的针管上料压紧块的数量不少于两个,且沿针管上料筒的轴线走向分布。

优选的,所述的点胶装置包括设置在上安装板下方的点胶升降气缸,所述的点胶升降气缸连接有与针管套套接配合的点胶配合套,所述的点胶配合套的侧面设置有可穿入到其内的点胶器,所述的点胶配合套的上部连接有竖直走向的点胶升降导向杆,所述的点胶升降导向杆的上端穿过上安装板并固定连接有点胶升降限位块,当点胶升降限位块与上安装板接触时,点胶器和针管套上表面与针管套接的部位位置匹配。

优选的,所述的点胶配合套的上部相对的内侧面设置有点胶卡针气囊,所述的点胶卡针气囊连接有点胶卡针压块,且点胶卡针七八气囊连接有点胶卡针气泵,当点胶卡针气囊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时,两块点胶卡针压块将针管夹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能够对载具进行刮胶打磨的针头组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针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刮胶打磨装置与针座载具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b的剖视图;

图5为针座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针管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a的剖视图;

图8为点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点胶配合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文字标注表示为:1、输送槽;2、上安装板;3、输送带;4、针座载具;5、载具压块;6、针座;7、针座上料装置;8、针管上料装置;9、点胶装置;10、刮胶打磨装置;11、连接套;12、针管套;13、针管;14、密封胶;21、针座上料活动装置;22、针座上料升降气缸;23、针座上料夹取套;24、针座压紧气缸;25、针座压紧块;31、针管上料活动装置;32、针管上料升降气缸;33、针管上料筒;34、针管上料压紧口;35、针管上料压紧块;36、针管上料压紧活动块;37、针管上料压紧气缸;41、点胶升降气缸;42、点胶配合套;43、点胶器;44、点胶升降导向杆;45、点胶升降限位块;46、点胶卡针气泵;47、点胶卡针气囊;48、点胶卡针压块;51、刮胶升降气缸;52、刮胶升降套;53、刮胶打磨电机;54、刮胶打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4所示,本发明的具体结构为:一种能够对载具进行刮胶打磨的针头组装设备,包括输送槽1和上安装板2,所述的输送槽1内设置输送带3,所述的输送带3连接有驱动部件,所述的输送带3外侧均匀的设置有针座载具4,所述的针座载具4为三层阶梯柱状结构,中间层与连接套11套接配合,上层穿入到连接套11内并抵住针管套12的下部,且对针管套12的针管孔进行拦截,下层与输送槽1内侧板相切配合,所述的上安装板2下沿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有针座上料装置7、针管上料装置8、点胶装置9和刮胶打磨装置10,所述的刮胶打磨装置10包括设置在上安装板2下方的刮胶升降气缸51,所述的刮胶升降气缸51下方连接有与针座载具4中层套接配合的刮胶升降套52,所述的刮胶升降套52内设置有刮胶打磨电机53,所述的刮胶打磨电机53的输出轴套接有刮胶打磨块54,且刮胶打磨块54下表面与刮胶升降套52下表面的距离等于针座载具4上层和中层的高度之和。

具体操作时,输送带3通过驱动结构带动,当空的针座载具4输送到针座上料工位时,通过针座上料装置7将针座6套接在针座载具4上,然后继续输送到针管上料工位,通过针管上料装置8将针管13插入到针管套12内,并被针座载具4的上层支撑,之后继续输送到点胶工位,通过点胶装置将针管套12和针管13通过密封胶连接,在点胶的过程中,会有部分密封胶流落到针座载具4的上层,之后继续输送到下料工位,通过人工或者机械手将组装好的针头取走,然后再次输送到刮胶工位,通过刮胶升降气缸51带动刮胶升降套52套在针座载具4的中层,与此同时,刮胶打磨电机53带动刮胶打磨块54转动,随着刮胶升降套52的持续下降,刮胶打磨块54会接触到针座载具4上部有胶的部分,通过转动打磨的方式将密封胶刮除,直至刮胶升降套52接触到针座载具4的底部,无法再下降为止,此时刮胶打磨块54也完成了完全刮胶操作,刮胶打磨块54下表面与刮胶升降套52下表面的距离等于针座载具4上层和中层的高度之和的设计,能够确保刮胶的完全,同时又不会损坏针座载具4上层的高度,实现了针座载具4的循环利用。

如图4所示,所述的针座载具4仅中心处与输送带3固定连接,所述的输送槽1的宽度大于针座6的最大外径,所述的输送槽1的内侧壁设置有载具压块5,所述的载具压块5的宽度小于针座载具4下层半径与针座6最大半径的差值,载具压块5与输送槽1内底面的间距等于输送带3的厚度与针座载具4下层厚度之和,所述的输送槽1的起始端的底面为向外下倾斜的斜面。

针座载具4下层直径的设计,配合载具压块5的设计,能够确保进入到输送槽1内的针座载具下层被载具压块5压住,避免在输送的过程中出现针座载具4不平整的情况。

如图5所示,所述的针座上料装置7包括设置在上安装板2下方的针座上料活动装置21,所述的针座上料活动装置21下方设置有针座上料升降气缸22,所述的针座上料升降气缸22下方连接有与针管套12配合的针座上料夹持器和位于针座上料夹持器的中部并能与之产生竖直方向的相对位移的针座上料压紧装置。

针座上料装置7的具体操作如下,先通过针座上料活动装置21和针座上料升降气缸22的共同运作,将针座上料夹持器与摆放的针座6配合,然后通过针座上料夹持器将针座6夹持,之后再通过针座上料活动装置21和针座上料升降气缸22带动针座上料夹持器及针座6运动到针座载具4的上方,然后再通过针座上料升降气缸22带动针座上料夹持器继续下降,使针座6套接在针座载具4的上方,之后通过针座上料压紧装置将针座压紧,然后再使针座上料装置回复原位,如此即实现了针座的上料,又确保了针管套12的底端面被针座载具4拦截。

如图5所示,所述的针座上料夹持器为针座上料夹取套23,且针座上料夹取套23与针管套12过盈套接配合,所述的针座上料压紧装置包括设置在针座上料夹取套23上且气缸推杆穿入到针座上料夹取套23内的针座上料压紧气缸24,所述的针座上料压紧气缸24的气缸推杆连接有与针管套12上表面配合的针座上料压紧块25。

针座上料夹持器设计成针座上料夹取套23,并使针座上料夹取套23与针管套12过盈套接配合,如此可以实现精准的夹取与上料,并且能够将上料压紧部分设计在针座上料夹取套23的内部,在将针座放置到针座载具4上时,通过针座上料压紧气缸24带动针座上料压紧块23将针座4压住,然后再将针座上料夹取套23上升,使之与针座6脱离。

如图6-7所示,所述的针管上料装置8包括设置在上安装板2下方的针管上料活动装置31,所述的针管上料活动装置31下方设置有针管上料升降气缸32,所述的针管上料升降气缸32下方连接有与针管13套接配合的针管上料筒33,所述的针管上料筒33的侧面设置有与能够穿入到其内并对针管13进行夹紧的针管压紧装置。

针管上料装置8的具体操作如下,先通过针管上料活动装置31和针管上料升降气缸32带动针管上料筒33套接到待上料的针管13上,然后再通过针管压紧装置将针管13压紧,之后将针管13转移到载料输送装置的针座6上方,将针管13继续下降插入到针座6内,之后再通然后使针管压紧装置松开针管,之后使针管上料筒上升,之后再使针管压紧装置压紧针管,之后再使针管上料筒继续下降,直至针管13完全插入,通过此结构,既能够确保针管13在插入过程中保持竖直,同时又能够确保针管13插入的深度。

如图7所示,所述的针管上料筒33为方形筒,且与针管12相切配合,所述的针管压紧装置包括设置在针管上料筒33外侧设置的且与其垂直走向的针管上料压紧气缸37,所述的针管上料压紧气缸37连接有针管上料压紧活动块36,所述的针管上料压紧活动块36通过支杆连接有针管上料压紧块35,所述的针管上料筒33的侧壁开设有与针管上料压紧块35配合的针管上料压紧口34,且针管上料压紧口34与针管上料筒33的内腔连通,所述的针管上料压紧块35的数量不少于两个,且沿针管上料筒33的轴线走向分布。

针管上料筒33设计成方形筒,并与针管13相切配合,如此可以确保针管竖直的同时又不会产生较大的摩擦,针管压紧装置通过针管上料压紧气缸37带动针管上料压紧活动块36活动,进而带动针管上料压紧块35从针管上料压紧口34穿入到针管上料筒33内,完成对针管的压紧,通过不少于两个针管上料压紧块35的设计,可以实现至少两个部位的压紧,确保压紧的效果。

如图8-9所示,所述的点胶装置9包括设置在上安装板2下方的点胶升降气缸41,所述的点胶升降气缸41连接有与针管套12套接配合的点胶配合套42,所述的点胶配合套42的侧面设置有可穿入到其内的点胶器43,所述的点胶配合套42的上部连接有竖直走向的点胶升降导向杆44,所述的点胶升降导向杆44的上端穿过上安装板2并固定连接有点胶升降限位块45,当点胶升降限位块45与上安装板2接触时,点胶器43和针管套12上表面与针管13套接的部位位置匹配。

点胶装置9的具体操作如下:通过点胶升降气缸41带动点胶配合套42下降,进而会使点胶配合套42的下端与针管套12套接配合,完成点胶的竖直方向定位,之后继续下降,直至点胶升降限位块45被上安装板2拦截,即下降到最低位置,此时的点胶器43刚好与针管套12上表面与针管13套接的部位位置匹配,之后通过点胶器开始点胶,在点胶的同时使点胶配合套42带动点胶器43同步上升,如此可以完成精准全面的点胶。

如图9所示,所述的点胶配合套42的上部相对的内侧面设置有点胶卡针气囊47,所述的点胶卡针气囊47连接有点胶卡针压块48,且点胶卡针七八气囊47连接有点胶卡针气泵46,当点胶卡针气囊47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时,两块点胶卡针压块48将针管13夹紧。

在进行点胶操作时,可以通过点胶卡针气泵46给点胶卡针气囊47充气,进而会带动点胶卡针压块48将针管13夹紧,在点胶配合套42下降的过程中能够带动针管13下降,可以确保在点胶的过程中,针管13完全插入,进一步确保点胶的精准度。

无论是刮胶升降套还是点胶升降套,尤其是刮胶升降套,能够对整个输送带3的输送起到定位的作用。

在具体使用本专利时,可以配备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各个动力部件的协同工作,也可以通过各个动力部件的控制按钮实现整体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