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蔬菜种植用营养液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96318发布日期:2021-02-09 12:23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蔬菜种植用营养液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营养液培养装置,具体为一种蔬菜种植用营养液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蔬菜在种植过程中,好的营养液能够让蔬菜生长得更加迅速和旺盛。现有用于蔬菜种植营养液的调配没有专门的设备,通常是利用简单的混合方式,营养液原料之间不能得到充分融合,且容易受到外界环境污染,营养液调配后的残渣需要借助外界的滤网来进行过滤,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对此,我们开发了一种蔬菜种植用营养液培养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蔬菜种植用营养液培养装置,采用全密封的结构,能够按需对营养液原料混合补充纯净水,营养液原料放置原料混合腔内利用搅拌器进行搅拌,使各原料之间相互结合,经过发酵产生的营养液通过营养液收集腔进行收集。
[0004]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全密封的机体,机体内设有原料混合腔和纯水腔,原料混合腔和纯水腔的下方设有营养液收集腔,原料混合腔与纯水腔之间连接管道和水泵,原料混合腔和纯水腔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原料混合腔的内部设有搅拌器;原料混合腔的底部设置有网格板,网格板的正下方设置有锥形腔,锥形腔与营养液收集腔之间设有通道,锥形腔的顶部设有阀板,滑板与抽拉杆连接,营养液收集腔底部连接出液管。
[0005]
进一步的,营养液收集腔内设有透明的观察窗口。
[0006]
进一步的,搅拌器包括固定在第一盖体顶端的电机、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的转轴、连接在转轴上的搅拌部,所述搅拌部由多跟棒体组成,每个棒体上均设有用于气泡割破的尖刺。
[0007]
进一步的,网格板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原料混合腔底部。
[0008]
进一步的,网格板为立体网状结构。
[0009]
进一步的,抽拉杆上设置有导向板,导向板匹配套设在上下两个导向杆上。
[0010]
进一步的,原料混合腔的内壁为光滑的陶瓷面。
[00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全密封的结构,能够按需对营养液原料混合补充纯净水,营养液原料放置原料混合腔内利用搅拌器进行搅拌,使各原料之间相互结合,经过发酵产生的营养液通过营养液收集腔进行收集。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机体;2、导向杆;3、抽拉杆;4、观察窗口;5、出液管;
6、营养液收集腔;7、导向板;8、滑板;9、通道;10、锥形腔;11、网格板;12、搅拌器;13、原料混合腔;14、第一盖体;15、水泵;16、第二盖体;17、纯水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0015]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具体结构为:它包括全密封的机体1,机体1内设有原料混合腔13和纯水腔17,原料混合腔13和纯水腔17的下方设有营养液收集腔6,原料混合腔13与纯水腔17之间连接管道和水泵15,原料混合腔和纯水腔17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第一盖体14和第二盖体16,原料混合腔的内部设有搅拌器12;原料混合腔13的底部设置有网格板11,网格板11的正下方设置有锥形腔10,锥形腔10与营养液收集腔6之间设有通道9,锥形腔10的顶部设有阀板8,滑板8与抽拉杆3连接,营养液收集腔6底部连接出液管5。
[0016]
优选的,营养液收集腔6内设有透明的观察窗口4。
[0017]
优选的,搅拌器12包括固定在第一盖体14顶端的电机、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的转轴、连接在转轴上的搅拌部,所述搅拌部由多跟棒体组成,每个棒体上均设有用于气泡割破的尖刺。
[0018]
优选的,网格板11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原料混合腔底部。
[0019]
优选的,网格板11为立体网状结构。
[0020]
优选的,抽拉杆3上设置有导向板7,导向板7匹配套设在上下两个导向杆2上。
[0021]
优选的,原料混合腔的内壁为光滑的陶瓷面。
[002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23]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