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硅烷偶联剂固液分离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89227发布日期:2020-10-28 13:01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硅烷偶联剂固液分离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液分离反应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硅烷偶联剂固液分离反应釜。



背景技术:

硅烷偶联剂是由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开发的,主要用于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硅烷偶联剂的分子结构式一般为:y-r-si(or)3(式中y一有机官能基,sior一硅烷氧基)。硅烷氧基对无机物具有反应性,有机官能基对有机物具有反应性或相容性。因此,当硅烷偶联剂介于无机和有机界面之间,可形成有机基体-硅烷偶联剂-无机基体的结合层。典型的硅烷偶联剂有a151(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71(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2(乙烯基三(β-甲氧乙氧基)硅烷)等,其在反应釜中反应后会生成固液混合物,固液混合物通常会在反应釜中增设固液分离器进行分离,旋风式分离结构会引起反应釜中液体向中心流动,不利于反应的进行,在反应釜中设置过滤层能够实现固液分离,但是反应釜在使用时处于封闭状态,过滤网在其内部长时间处于固定位置下使用会发生堵塞,若增设驱动装置连接过滤网会因为反应釜的高温损坏,固体物可能在穿过过滤网后生成并沉降在滤网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硅烷偶联剂固液分离反应釜,可调节过滤层数,操作简便,有效避免滤网堵塞,改变了传统反应釜中固液分离器难以人为操作且易堵塞的问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硅烷偶联剂固液分离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进料口和固液分离器,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料口,且反应釜本体的内部安装有固液分离器;所述固液分离器包括安装圈、第一过滤层板和第二过滤层板,所述安装圈位于反应釜本体内部,所述安装圈的中部安装有相互平行且结构一致的第一过滤层板和第二过滤层板,所述第一过滤层板包括主半板和副半板,所述主半板和副半板之间均为半圆形,且相互旋转连接,所述主半板和副半板上均设有过滤层。

优选的,所述安装圈包括侧耳和侧孔,安装圈两侧外壁上设有侧耳,反应釜本体内壁通过槽口卡嵌连接有侧耳,安装圈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垂直排布的侧孔。

优选的,所述主半板的过滤层固定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的一端贯穿安装圈和反应釜本体侧壁,并延伸至反应釜本体外部,旋转轴通过轴承旋转连接安装圈。

优选的,所述副半板的过滤层固定连接有套环,套环套接于旋转轴的外部,且套环贯穿安装圈和反应釜本体侧壁,并延伸至反应釜本体外部,套环和反应釜本体之间通过轴承旋转连接。

优选的,所述过滤层由弯钩、滤网和格栅板组成,格栅板通过弯钩连接滤网。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层板位于第二过滤层板下方,第一过滤层板中滤网的孔径大于和第二过滤层板中滤网的孔径。

优选的,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液口,出液口位于固液分离器上方,进料口连接有水泵。

优选的,所述进料口位于固液分离器的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硅烷偶联剂固液分离反应釜,通过进料口向反应釜内通入反应后固液混合物,固液混合物由下至上流动,经固液分离器分离,反应釜上层的为液体,固体沉降之反应釜的底部;将延伸至反应釜外部的套环固定,旋转旋转轴,则主半板上的过滤层随之旋转,同理,固定旋转轴,旋转套环,则副半板上的过滤层随之旋转;将第一过滤层板和第二过滤层板上的旋转轴、套环均旋转度,滤网垂直于水平面,无过滤作用;将第一过滤层板或第二过滤层板上的旋转轴、套环均旋转度,则单层过滤,不旋转旋转轴和套环处于双层过滤状态,可调节过滤层数,操作简便;固液分离器上方溶液中残存的固体沉降在第二过滤层板上时可通过翻转第二过滤层板将固体掉落至固液分离器下方;改变滤网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液体对滤网的冲刷角度不同,有效避免滤网堵塞;解决了传统反应釜中固液分离器难以人为操作且易堵塞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固液分离器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固液分离器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圈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半板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副半板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层结构图。

图中:1、反应釜本体;2、进料口;3、固液分离器;31、安装圈;311、侧耳;312、侧孔;32、第一过滤层板;321、主半板;3211、旋转轴;322、副半板;3221、套环;323、过滤层;3231、弯钩;3232、滤网;3233、格栅板;33、第二过滤层板;4、出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新型硅烷偶联剂固液分离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进料口2和固液分离器3,反应釜本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料口2,且反应釜本体1的内部安装有固液分离器3,进料口2位于固液分离器3的下方,反应釜本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液口4,出液口4位于固液分离器3上方,进料口2连接有水泵;固液分离器3包括安装圈31、第一过滤层板32和第二过滤层板33,安装圈31位于反应釜本体1内部,安装圈31的中部安装有相互平行且结构一致的第一过滤层板32和第二过滤层板33,第一过滤层板32包括主半板321和副半板322,主半板321和副半板322之间均为半圆形,且相互旋转连接,主半板321和副半板322上均设有过滤层323,第一过滤层板32位于第二过滤层板33下方,第一过滤层板32中滤网3232的孔径大于和第二过滤层板33中滤网3232的孔径,双层递进过滤,避免堵塞,第一过滤层板32和第二过滤层板33之间的固体在打开第一过滤层板32后掉落至固液分离器3的下端,将延伸至反应釜外部的套环3221固定,旋转旋转轴3211,则主半板321上的过滤层323随之旋转,同理,固定旋转轴3211,旋转套环3221,则副半板322上的过滤层323随之旋转;将第一过滤层板32和第二过滤层板33上的旋转轴3211、套环3221均旋转90度,滤网3232垂直于水平面,无过滤作用;将第一过滤层板32或第二过滤层板33上的旋转轴3211、套环3221均旋转90度,则单层过滤,不旋转旋转轴3211和套环3221处于双层过滤状态,可调节过滤的层数,操作简便。

请参阅图4,安装圈31包括侧耳311和侧孔312,安装圈31两侧外壁上设有侧耳311,反应釜本体1内壁通过槽口卡嵌连接有侧耳311,从而将安装圈31固定在反应釜本体1中,安装圈31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垂直排布的侧孔312。

请参阅图5,主半板321的过滤层323固定连接有旋转轴3211,旋转轴3211的一端贯穿安装圈31和反应釜本体1侧壁,并延伸至反应釜本体1外部,旋转轴3211通过轴承旋转连接安装圈31。

请参阅图6,副半板322的过滤层323固定连接有套环3221,套环3221套接于旋转轴3211的外部,且套环3221贯穿安装圈31和反应釜本体1侧壁,并延伸至反应釜本体1外部,套环3221和反应釜本体1之间通过轴承旋转连接,改变滤网3232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液体对滤网3232的冲刷角度不同,有效避免滤网3232堵塞。

请参阅图7,过滤层323由弯钩3231、滤网3232和格栅板3233组成,格栅板3233通过弯钩3231连接滤网3232,弯钩3231弯曲部分勾连滤网3232,弯钩3231的下端依次贯穿格栅板3233上的通孔和垫片,最后在弯钩3231的下端锁紧螺母,完成滤网3232和格栅板3233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工作原理:进料口2位于固液分离器3下方,出液口4位于固液分离器3上方,通过进料口2向反应釜内通入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水泵驱动固液混合物在反应釜中蓄积,固液混合物的上液面逐步升高,而后溢出固液分离器3,在固液分离器3的过滤层323孔径限制下,固液混合物中的固体被过滤层323阻挡,并沉降在反应釜下层,固液混合物过滤后的液体上液面逐渐升高,直至漫过出液口4,并通过出液口4流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硅烷偶联剂固液分离反应釜,将延伸至反应釜外部的套环3221固定,旋转旋转轴3211,则主半板321上的过滤层323随之旋转,同理,固定旋转轴3211,旋转套环3221,则副半板322上的过滤层323随之旋转;将第一过滤层板32和第二过滤层板33上的旋转轴3211、套环3221均旋转90度,滤网3232垂直于水平面,无过滤作用;将第一过滤层板32或第二过滤层板33上的旋转轴3211、套环3221均旋转90度,则单层过滤,不旋转旋转轴3211和套环3221处于双层过滤状态,可调节过滤的层数,操作简便;固液分离器3上方溶液中残存的固体沉降在第二过滤层板33上时可通过翻转第二过滤层板33将固体掉落至固液分离器3下方;并且改变滤网3232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液体对滤网3232的冲刷角度不同,有效避免滤网3232堵塞;解决了传统反应釜中固液分离器3难以人为操作且易堵塞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