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路板加工用涂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34249发布日期:2020-12-08 15:28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路板加工用涂布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路板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路板加工用涂布机。



背景技术:

在pcb的生产中在sm工序时使用的一种工艺,简单的说:就是把绿油或其他的油墨均匀地涂布在pcb板上,通过涂布—预烤—显影等步骤得到所需要的图形和厚度。

现有的线路板涂布机在使用的时候需要人工送料,借助人工的推动力将线路板送到涂布辊内,而且在涂布之前没有对线路板进行清洁的功能,以及涂布辊沾染的涂料较多,造成线路板上的线孔被堵死。

因此,发明一种线路板加工用涂布机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路板加工用涂布机,以解决现有的线路板涂布机在使用的时候需要人工送料,借助人工的推动力将线路板送到涂布辊内,而且在涂布之前没有对线路板进行清洁的功能,以及涂布辊沾染的涂料较多,造成线路板上的线孔被堵死的问题。一种线路板加工用涂布机,包括机箱体,底脚,检修门,送料机构,除尘组件和涂布机构,所述的机箱体底部的四角处设置有底脚;所述的检修门设置在机箱体的一侧;所述的送料机构设置在机箱体上方;所述的除尘组件设置在送料机构和涂布机构之间,该除尘组件与机箱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的涂布机构与机箱体可拆卸连接。

所述的送料机构包括走料辊,传动齿轮,传动电机和齿链,所述的走料辊采用多个,该走料辊两端均通过带座轴承与机箱体连接;所述的传动齿轮采用多个,分别与走料辊和传动电机配合连接;所述的齿链与传动齿轮配合连接,传动电机通过传动齿轮和齿链的配合带动走料辊旋转,在工作时,直接将线路板放在走料辊上即可,无需人工把持,也无需借助人力。

所述的除尘组件包括安装座,上粘尘辊,下粘尘辊,旋转齿轮和辅助齿轮,所述的安装座采用2个,均通过螺栓固定在机箱体上方的两侧;所述的上粘尘辊和下粘尘辊两端均通过带座轴承安装在安装座与安装座之间;所述的旋转齿轮采用2个,分别安装在上粘尘辊和下粘尘辊的右端,并啮合连接;所述的辅助齿轮设置在旋转齿轮的一侧,并与下粘尘辊同轴安装,辅助齿轮与齿链啮合连接,在齿链带动下和旋转齿轮的啮合下,可实现上粘尘辊和下粘尘辊的旋转,线路板从上粘尘辊和下粘尘辊中穿过,上粘尘辊和下粘尘辊的旋转可将线路板两面的灰尘粘附掉,保证了线路板的清洁性。

所述的涂布机构包括上涂布辊,下涂布辊,涂布电机,丝杆滑台,涂布组件,导液管和压力泵,所述的上涂布辊和下涂布辊两端通过带座轴承安装在机箱体上,该上涂布辊和下涂布辊的其中一端装配有齿轮,并与涂布电机上的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的丝杆滑台设置在上涂布辊的上方,该丝杆滑台的下方装配有涂布组件;所述的涂布组件通过导液管与压力泵连接;所述的压力泵通过导管与涂布液箱连接,涂布电机通过齿轮带动上涂布辊和下涂布辊的旋转,压力泵将涂布液箱中的涂液经导液管传输至涂布组件内,在丝杆滑台的带动下,涂布组件在上涂布辊往复运动,可将涂液涂覆在上涂布辊,在上涂布辊和下涂布辊摩擦接触下,上涂布辊又将涂液涂覆到下涂布辊上,随后线路板进入上涂布辊和下涂布辊之间,上涂布辊和下涂布辊可实现线路板的双面涂覆,由于上涂布辊和下涂布辊上的涂料均匀,且厚度小,有效的避免了线路板上的线孔被堵死的情况。

所述的涂布组件包括弧形壳体,进液管和涂布海绵,所述的弧形壳体通过螺栓固定在丝杆滑台的下方;所述的进液管设置在弧形壳体的一侧;所述的涂布海绵粘结在弧形壳体的内侧;所述的弧形壳体与上涂布辊相贴合,涂液进入弧形壳体后被涂布海绵吸收,然后涂布海绵对上涂布辊进行均匀涂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送料机构的设置,传动电机通过传动齿轮和齿链的配合带动走料辊旋转,在工作时,直接将线路板放在走料辊上即可,无需人工把持,也无需借助人力;

2.本实用新型除尘组件的设置,在齿链带动下和旋转齿轮的啮合下,可实现上粘尘辊和下粘尘辊的旋转,线路板从上粘尘辊和下粘尘辊中穿过,上粘尘辊和下粘尘辊的旋转可将线路板两面的灰尘粘附掉,保证了线路板的清洁性;

3.本实用新型涂布机构的设置,涂布电机通过齿轮带动上涂布辊和下涂布辊的旋转,压力泵将涂布液箱中的涂液经导液管传输至涂布组件内,在丝杆滑台的带动下,涂布组件在上涂布辊往复运动,可将涂液涂覆在上涂布辊,在上涂布辊和下涂布辊摩擦接触下,上涂布辊又将涂液涂覆到下涂布辊上,随后线路板进入上涂布辊和下涂布辊之间,上涂布辊和下涂布辊可实现线路板的双面涂覆,由于上涂布辊和下涂布辊上的涂料均匀,且厚度小,有效的避免了线路板上的线孔被堵死的情况;

4.本实用新型涂布组件的设置,涂液进入弧形壳体后被涂布海绵吸收,然后涂布海绵对上涂布辊进行均匀涂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送料机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除尘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涂布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涂布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机箱体,2-底脚,3-检修门,4-送料机构,41-走料辊,42-传动齿轮,43-传动电机,44-齿链,5-除尘组件,51-安装座,52-上粘尘辊,53-下粘尘辊,54-旋转齿轮,55-辅助齿轮,6-涂布机构,61-上涂布辊,62-下涂布辊,63-涂布电机,64-丝杆滑台,65-涂布组件,651-弧形壳体,652-进液管,653-涂布海绵,66-导液管,67-压力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路板加工用涂布机,包括机箱体1,底脚2,检修门3,送料机构4,除尘组件5和涂布机构6,所述的机箱体1底部的四角处设置有底脚2;所述的检修门3设置在机箱体1的一侧;所述的送料机构4设置在机箱体1上方;所述的除尘组件5设置在送料机构4和涂布机构6之间,该除尘组件5与机箱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的涂布机构6与机箱体1可拆卸连接。

所述的送料机构4包括走料辊41,传动齿轮42,传动电机43和齿链44,所述的走料辊41采用多个,该走料辊41两端均通过带座轴承与机箱体1连接;所述的传动齿轮42采用多个,分别与走料辊41和传动电机43配合连接;所述的齿链44与传动齿轮42配合连接,传动电机43通过传动齿轮42和齿链44的配合带动走料辊41旋转,在工作时,直接将线路板放在走料辊41上即可,无需人工把持,也无需借助人力。

所述的除尘组件5包括安装座51,上粘尘辊52,下粘尘辊53,旋转齿轮54和辅助齿轮55,所述的安装座51采用2个,均通过螺栓固定在机箱体1上方的两侧;所述的上粘尘辊52和下粘尘辊53两端均通过带座轴承安装在安装座51与安装座51之间;所述的旋转齿轮54采用2个,分别安装在上粘尘辊52和下粘尘辊53的右端,并啮合连接;所述的辅助齿轮55设置在旋转齿轮54的一侧,并与下粘尘辊53同轴安装,辅助齿轮55与齿链44啮合连接,在齿链44带动下和旋转齿轮54的啮合下,可实现上粘尘辊52和下粘尘辊53的旋转,线路板从上粘尘辊52和下粘尘辊53中穿过,上粘尘辊52和下粘尘辊53的旋转可将线路板两面的灰尘粘附掉,保证了线路板的清洁性。

所述的涂布机构6包括上涂布辊61,下涂布辊62,涂布电机63,丝杆滑台64,涂布组件65,导液管66和压力泵67,所述的上涂布辊61和下涂布辊62两端通过带座轴承安装在机箱体1上,该上涂布辊61和下涂布辊62的其中一端装配有齿轮,并与涂布电机63上的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的丝杆滑台64设置在上涂布辊61的上方,该丝杆滑台64的下方装配有涂布组件65;所述的涂布组件65通过导液管66与压力泵67连接;所述的压力泵67通过导管与涂布液箱连接,涂布电机63通过齿轮带动上涂布辊61和下涂布辊62的旋转,压力泵67将涂布液箱中的涂液经导液管66传输至涂布组件65内,在丝杆滑台64的带动下,涂布组件65在上涂布辊61往复运动,可将涂液涂覆在上涂布辊61,在上涂布辊61和下涂布辊62摩擦接触下,上涂布辊61又将涂液涂覆到下涂布辊62上,随后线路板进入上涂布辊61和下涂布辊62之间,上涂布辊61和下涂布辊62可实现线路板的双面涂覆,由于上涂布辊61和下涂布辊62上的涂料均匀,且厚度小,有效的避免了线路板上的线孔被堵死的情况。

所述的涂布组件65包括弧形壳体651,进液管652和涂布海绵653,所述的弧形壳体651通过螺栓固定在丝杆滑台64的下方;所述的进液管652设置在弧形壳体651的一侧;所述的涂布海绵653粘结在弧形壳体651的内侧;所述的弧形壳体651与上涂布辊61相贴合,涂液进入弧形壳体651后被涂布海绵653吸收,然后涂布海绵653对上涂布辊61进行均匀涂覆。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中,在工作时,直接将线路板放在走料辊41上,传动电机43通过传动齿轮42和齿链44的配合带动走料辊41旋转,实现了线路板传输,在齿链44带动下和旋转齿轮54的啮合下,可实现上粘尘辊52和下粘尘辊53的旋转,线路板从上粘尘辊52和下粘尘辊53中穿过,上粘尘辊52和下粘尘辊53的旋转可将线路板两面的灰尘粘附掉,保证了线路板的清洁性,随后线路板进入涂布机构6,涂布电机63通过齿轮带动上涂布辊61和下涂布辊62的旋转,压力泵67将涂布液箱中的涂液经导液管66传输至涂布组件65内,在丝杆滑台64的带动下,涂布组件65在上涂布辊61往复运动,可将涂液涂覆在上涂布辊61,在上涂布辊61和下涂布辊62摩擦接触下,上涂布辊61又将涂液涂覆到下涂布辊62上,随后线路板进入上涂布辊61和下涂布辊62之间,上涂布辊61和下涂布辊62可实现线路板的双面涂覆,由于上涂布辊61和下涂布辊62上的涂料均匀,且厚度小,有效的避免了线路板上的线孔被堵死的情况。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