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臭生物滤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48563发布日期:2021-03-02 20:12阅读:83来源:国知局
除臭生物滤池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臭生物滤池。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工业制造的产品更新换代频繁,由此也造成工业上的废气臭气也越来越多,这给我国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负担。因此,我国环保行业在废气处理、除臭处理等技术方面起步较晚,早在几十年前,环保设备和技术就引起国家的重视。目前,环保设备有着极大的发展壮大。
[0003]
以除臭处理为例,目前常用的臭气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吸附法、生物法、化学洗涤法、离子法、催化燃烧法、除臭溶液除臭法等。
[0004]
物理吸附法:采用活性炭、沸石等多孔介质吸附恶臭物质,以活性炭应用为广泛。该方法工艺较为简单,一次性投入少,但介质使用寿命短(一旦饱和需再生,甚至更换),处理效率不稳定,对高浓度臭气处理效率较低。
[0005]
化学洗涤法:利用化学药液与臭气分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无臭物质,以达到除臭目的。该方法见效快,但运行费用高,且存在二次污染。
[0006]
除臭溶液除臭法:利用天然植物除味液吸附空气中的异味分子,并与异味分子发生聚合、分解等化学反应,使之失去臭味。该方法设备安装简便,建设周期短,投资低,但效率低,且天然植物除味液属于消耗产品,后续运行费用高。
[0007]
离子法:利用高频高压静电特殊脉冲放电产生高密度高能活性离子,高能活性离子与臭气接触,打开臭气分子化学键,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使气体达到净化的目的。该方法处理设备体积相对较小,自重轻,适用于布置紧凑、场地狭小等场合,但设备一次性投入成本较大,运行维护成本较高。
[0008]
催化燃烧法:一种通过热氧化消除有机物废气污染物的方法,有机废气在温度200~500℃和滞留时间0.3~0.5s的条件下被催化燃烧,分解为co2和h2o,适用于浓度较高的有机废气。
[0009]
生物法:利用是利用附着在反应器内填料上的微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将废气中的污染物降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和微生物细胞质。该技术除臭效率高、处理彻底、操作简便、无二次污染、运行费用低,被称为是一项绿色除臭技术。
[0010]
传统的生物法除臭工艺是通过将驯化后的微生物接种在包裹有营养膜的滤料表面,微生物以营养膜和污染物质为营养原料而繁殖,微生物的生理代谢活动将污染物质加以转化,达到除臭的目的。各污染源的废气或臭气收集后集中送到生物滤池,废气或臭气经过加湿除尘后,通过湿润,多孔和充满活性的微生物填料层,填料及生物膜对污染物进行吸附,然后被填料内部的微生物吸收和降解,将污染物分解成无毒无害的简单无机物。传统的生物法除臭工艺主要是采用生物滤池,再配置各种管道、风机和泵等,传统的生物滤池设置单一,运行能耗较高,成本较高,而且除臭净化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0011]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除臭更加彻底、除臭效果好、效率高的除臭生物滤池。
[0012]
一种除臭生物滤池,所述除臭生物滤池用于滤除臭气或废气,所述除臭生物滤池包括气体导入管道、滤池器和水路系统,所述滤池器并列设有清洗室和生物滤室,所述气体导入管道与清洗室连通,所述生物滤室包括上下并列设置的上过滤室和下过滤室,所述上过滤室和下过滤室内分别装有生物填料,所述上过滤室和下过滤室之间间隔有空腔,所述下过滤室的底部设有第一布气板,所述上过滤室的底部设有第二布气板,所述空腔装有补水喷淋管道用于向下过滤室补充喷水,所述水路系统包括循环水路和补水水路,所述循环水路连接到清洗室的顶部,所述补水水路包括上补水支路和下补水支路,所述上补水支路连接到生物滤室顶部,所述下补水支路连接补水喷淋管道。
[0013]
进一步地,所述补水喷淋管道装设于所述第二布气板上,所述补水喷淋管道包括集水管以及与集水管连通的多条补水支管,所述集水管与下补水支路连接。
[0014]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布气板包括第二主板面和由第二主板面两个边缘向下延伸且相对的第一安装端板和第二安装端板,通过两个安装端板将第二布气板装于下过滤室,所述集水管装于第一安装端板上,每条补水支管的一端连通于集水管,另一端装于第二安装端板,通过两个安装端板使集水管以及多条补水支管与第二布气板连接于一体。
[001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布气板包括第一主板面和由第一主板面两个边缘向下延伸两个第三安装端板,所述第一主板面和第二主板面上分别具有多个通孔,通过多个通孔使气体进入到上过滤室和下过滤室。
[0016]
进一步地,所述清洗室和生物滤室通过一个间隔壁分开,所述滤池器的底部对应于清洗室的位置设有围水堰,所述围水堰包括一个与间隔壁平行的挡水堰墙,所述挡水堰墙相对间隔壁偏离预定距离且位置对应位于生物滤室的底部,在挡水堰墙和间隔壁之间形成一个气体通道,经过清洗室的气体由所述气体通道进入生物滤室。
[0017]
进一步地,所述间隔壁的底部与挡水堰墙的顶部设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横贯于所述气体通道,所述挡水板开设有网孔,通过网孔通气而落在挡水板上的水部分流入生物滤室,每个所述通孔是斜向孔,通过斜向孔使渗水沿着坡度向下流出,每个所述通孔的上端开口尺寸小于下端入口尺寸。
[0018]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路包括循环水箱和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包括送水管道和回流管道,所述清洗室顶部设有清洗喷淋器,所述送水管道与清洗喷淋器连接,所述挡水堰墙将滤池器底部分成清洗滤水区和生物滤水区,所述清洗滤水区外壁设有循环出水管,所述回流管道与循环出水管连通。
[0019]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滤室顶部设有生物滤水喷淋器,所述生物滤水区外壁设有排水孔,所述补水水路包括补水水箱、补水管道和排水管道,所述补水管道分别连接到生物滤水喷淋器和补水喷淋管道,所述排水管道与排水孔连接。
[0020]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箱和补充水箱各设有过滤芯,所述过滤芯将各个水箱分为净水部和排水部,所述循环水箱的净水部与送水管道连接,所述回流管道连接到排水部,所述补水管道连接至补充水箱的净水部,所述排水管道连接到补充水箱的排水部。
[0021]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滤室具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连接到一个除臭风塔,所述除臭风塔包括排气烟囱和井字架,所述井字架上设有取样平台,所述排气烟囱在取样平台的高
度位置设有取样口。
[0022]
上述除臭生物滤池采用并列设置的上过滤室和下过滤室,并分别装有生物填料,使得臭气或废气经过双重过滤处理,除臭更加彻底,除臭效果好、效率高。所述上过滤室和下过滤室的底部分别设有布气板,方便气体和液体流通,两个过滤室之间的空腔装有补水喷淋管道,用于向下过滤室补充喷水,上过滤室顶部也有喷淋水,但是经过上过滤室的填料之后进入到下过滤室,一方面渗透后的水难以像喷淋一样均匀洒向填料,另一方面水量也有不足,因此通过单独设置补充喷水,能够有效地确保下过滤室的过滤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臭生物滤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臭生物滤池的补水喷淋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臭生物滤池的第二布气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臭生物滤池的除臭风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28]
请参阅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除臭生物滤池100,所述除臭生物滤池100用于滤除臭气或废气,包括气体导入管道11、滤池器20和水路系统30,所述滤池器20并列设有清洗室21和生物滤室,所述气体导入管道11与清洗室21连通,所述生物滤室包括上下并列设置的上过滤室22和下过滤室23,所述上过滤室22和下过滤室23内分别装有生物填料,清洗室21内装有清洗填料。所述上过滤室22和下过滤室23之间间隔有空腔25,所述下过滤室23的底部设有第一布气板27,所述上过滤室22的底部设有第二布气板28,所述空腔25装有补水喷淋管道29用于向下过滤室23补充喷水,所述水路系统30包括循环水路和补水水路,所述循环水路连接到清洗室21的顶部,所述补水水路包括上补水支路361和下补水支路362,所述上补水支路361连接到生物滤室顶部,所述下补水支路362连接补水喷淋管道29。
[0029]
气体导入管道11前端连接一个气体收集系统,用于收集需要处理的臭气或废气。具体地,气体导入管道11中设有气泵或鼓风机用于输送气体到清洗室21。
[0030]
具体地,所述补水喷淋管道29装设于所述第二布气板28上。如图2所示,所述补水喷淋管道29包括集水管291以及与集水管292连通的多条补水支管292,所述集水管291与下补水支路362连接。每条补水支管292上设有多个喷淋器293。多条补水支管292的设置数量以及喷淋器293的设置位置和数量根据需要来设定,多条补水支管292的设置位置避开第二布气板28上的通孔。
[0031]
所述第一布气板27和所述第二布气板28的结构基本相同,两者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布气板28装有补水喷淋管道29。本实施例以第二布气板28为例说明,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布气板28包括第二主板面281和由第二主板面281两个边缘向下延伸且相对的第一安装端板282和第二安装端板283,通过两个安装端板将第二布气板28装于下过滤室23,所述集水管291装于第一安装端板282上,每条补水支管292的一端连通于集水管291,另一端装于第二安装端板283,通过两个安装端板282、283使集水管291以及多条补水支管292与第二布气板28连接于一体。第二主板面281上具有多个通孔285。生物填料的粒径优选为10-50mm,
填料之间的空隙约1mm。通孔285优选为狭长缝状,通孔285的上端缝隙的宽度尺寸小于填料粒径,优选为5-20mm,下端缝隙的宽度尺寸优选为10-30mm,通孔285的缝隙长度可以是30-60mm,其在深度方向上是斜向。
[0032]
同样地,所述第一布气板27包括第一主板面和由主板面两个边缘向下延伸两个第三安装端板。所述第一主板面上也具有多个通孔,通过多个通孔使气体进入到上过滤室22和下过滤室23。优选地,每个所述通孔285是斜向孔,通过斜向孔使渗水沿着坡度向下流出,每个所述通孔285的上端开口尺寸小于下端入口尺寸。
[0033]
请再参阅图1,所述清洗室21和生物滤室通过一个间隔壁202分开,所述滤池器20的底部对应于清洗室21的位置设有围水堰,所述围水堰包括一个与间隔壁202平行的挡水堰墙26,所述挡水堰墙26相对间隔壁202偏离预定距离且位置对应位于生物滤室的底部,在挡水堰墙和间隔壁202之间形成一个气体通道,经过清洗室21的气体由所述气体通道进入生物滤室。
[0034]
进一步地,所述间隔壁202的底部与挡水堰墙26的顶部设有挡水板261,所述挡水板261横贯于所述气体通道,所述挡水板261开设有网孔,通过网孔通气而落在挡水板261上的水部分流入生物滤室。
[0035]
如图1所示,所述循环管道包括循环水箱31和循环管道,所述循环管道包括送水管道33和回流管道32,所述清洗室21顶部设有清洗喷淋器37,所述送水管道33与清洗喷淋器37连接,所述挡水堰墙26将滤池器底部分成清洗滤水区和生物滤水区,所述清洗滤水区外壁设有循环出水管211,所述回流管道32与循环出水管211连通。
[0036]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滤室顶部设有生物滤水喷淋器38,所述生物滤水区外壁设有排水孔231,所述补水水路包括补水水箱35、补水管道和排水管道,所述补水管道分别连接到生物滤水喷淋器38和补水喷淋管道29,即通过上补水支路361和下补水支路362分别连接到生物滤水喷淋器38和补水喷淋管道29,所述排水管道与排水孔231连接。
[0037]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箱31和补充水箱各设有过滤芯39,所述过滤芯39将各个水箱分为净水部和排水部,所述循环水箱31的净水部311与送水管道33连接,所述回流管道32连接到循环水箱31的排水部312,所述补水管道连接至补充水箱35的净水部351,所述排水管道连接到补充水箱35的排水部352。两个排水部312、352的排水汇流后一并至排水处理。
[0038]
请结合图1参阅图4,所述生物滤室具有排气口203,所述排气口203连接到一个除臭风塔40,所述除臭风塔40包括排气烟囱42和井字架41,所述井字架41上设有取样平台43,所述排气烟囱42在取样平台43的高度位置设有取样口45,通过取样口45方便取样,以便进行分析。更进一步地,在空腔25侧壁设有取样支气路,用于对经过下过滤室23处理后的气体进行取样,以便将其与最终处理后的气体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可以用来考察下过滤室23的处理效果,以便更好的进行补水喷水等其他条件的控制,以改进生物滤池100。
[0039]
由此可知,上述除臭生物滤池100采用并列设置的上过滤室22和下过滤室23,并分别装有生物填料,使得臭气或废气经过双重过滤处理,除臭更加彻底,除臭效果好、效率高。所述上过滤室22和下过滤室23的底部分别设有布气板,方便气体和液体流通,两个过滤室之间的空腔25装有补水喷淋管道29,用于向下过滤室23补充喷水,上过滤室22顶部也有喷淋水,但是经过上过滤室22的填料之后进入到下过滤室23,一方面渗透后的水难以像喷淋一样均匀洒向填料,另一方面水量也有不足,因此通过单独设置补充喷水,能够有效地确保
下过滤室23的过滤处理效果。
[004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做出其他变化,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