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功率机车用空气干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72882发布日期:2021-04-06 12:18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功率机车用空气干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制动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功率机车用空气干燥器。



背景技术:

目前轨道交通制动系统中,大多采用空气制动的方式,该制动模式主要的控制介质为压缩空气。吸附式双塔空气干燥器是轨道交通制动系统内供风装置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供风装置中,经过压缩机压缩的空气含有大量水汽及油分,水汽和油污的腐蚀、冻结风险,常常会导致管路腐蚀、堵塞和气动装置故障和过早磨损,影响列车运营安全。供风装置中的吸附式双塔空气干燥器却能几近完全去除压缩空气中的水汽。

现有的吸附式双塔空气干燥器在填装吸附材料时,大多采用直接填充。轨道交通车辆运行,吸附式双塔空气干燥器会持续的振动。公知的是,同体积颗粒状填充物在重力和振动的情况下,会使底部的颗粒状填充物之间间隙越来越密,上部的颗粒状填充物之间间隙越来越疏松,吸附材料振动时会粉化,产生大量粉尘,易导致管道堵塞和阀件工作异常。

而且现有的吸附式双塔空气干燥器采用大量的不锈钢或铸铁部件,部分部件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重量过大,且焊接会增加检验的工序和产品验证的过程,提升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大功率机车用空气干燥器,以防止吸附材料四处窜动而引起的粉化,降低导致管道堵塞和阀件工作异常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大功率机车用空气干燥器为吸附式双塔结构,包括:

机体,所述机体内设置有进出气腔体,所述进出气腔体的顶部设置有空气出口,底部设置有空气入口;

若干个袋装吸附材料,若干个所述袋装吸附材料从上至下依次堆叠在进出气腔体内,用以吸收进出气腔体内的水汽。

可选地,还包括最低压力启动阀、三位四通阀、电控器、电磁阀i、两个止回阀和两个电磁阀ii,所述机体内设置有两个结构相同的进出气腔体,两个所述止回阀安装于进出气腔体的空气出口中,两个所述止回阀的出气端均与最低压力启动阀的进气端连通,所述三位四通阀具有一个用以连接压缩空气源的进气口、一个与大气连通的排泄口、两个出气口和两个先导压力输入口,两个所述出气口分别与两个进出气腔体的空气入口连通,两个所述先导压力输入口分别与两个电磁阀ii的出气端连接,两个所述电磁阀ii的进气端均与最低压力启动阀的出气端连通,所述电磁阀i的进气端与最低压力启动阀的出气端连通,所述电磁阀i的出气端用以连接前置过滤器的气控阀,所述电控器分别与电磁阀i和两个电磁阀ii电连接,用以控制电磁阀i和两个电磁阀ii的启动。

可选地,所述机体上设置有再生孔,所述再生孔用以连通两个进出气腔体的空气出口。

可选地,所述机体包括上气路板、下气路板和筒状的吸附塔,所述吸附塔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气路板和下气路板可拆卸连接,使吸附塔内部形成两个密闭的进出气腔体,所述上气路板上设置有与进出气腔体连通的空气出口,所述下气路板上设置有与进出气腔体连通的空气入口。

可选地,所述机体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架。

可选地,所述机体的背部安装有挂式安装架。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大功率机车用空气干燥器,包括机体和若干个袋装吸附材料,所述机体内设置有进出气腔体,所述进出气腔体的顶部设置有空气出口,底部设置有空气入口;若干个所述袋装吸附材料从上至下依次堆叠在进出气腔体内,用以吸收进出气腔体内的水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大功率机车用空气干燥器,以防止吸附材料四处窜动而引起的粉化,降低导致管道堵塞和阀件工作异常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气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上气路板、2-下气路板、3-吸附塔、4-最低压力启动阀、5-三位四通阀、6-电控器、7-电磁阀i、8-止回阀、9-电磁阀ii、11-空气出口、12-再生孔、13-挂式安装架、21-空气入口、22-支撑架、31-袋装吸附材料、32-气源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的左右如图1中左右所示的方向,本实施例中的背部所指的方向与图2的左侧所示的方向相同。

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功率机车用空气干燥器,包括

机体,所述机体内设置有进出气腔体,所述进出气腔体的顶部设置有空气出口11,底部设置有空气入口21;

若干个袋装吸附材料31,若干个所述袋装吸附材料从上至下依次堆叠在进出气腔体内,用以吸收进出气腔体内的水汽。

使用时,进出气腔体内使用多个袋装吸附材料进行填充,袋装吸附材料能方便进出气腔体的填充工作和维护工作,多个袋装吸附材料的结构能够分散积压重力到各个袋装吸附材料中,使得进出气腔体内各部位能够更均匀的吸附工作,每一颗吸附材料都能合理使用,提高整体吸附材料的使用寿命。袋装的方式,包裹吸附材料,能起到防止吸附材料四处窜动而引起的粉化,能降低管道堵塞和阀件工作异常的风险。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最低压力启动阀4、三位四通阀5、电控器6、电磁阀i7、两个止回阀8和两个电磁阀ii9,所述机体包括上气路板1、下气路板2和两个筒状的吸附塔3,所述上气路板1、下气路板2之间形成容置腔,两个所述吸附塔分别位于容置腔的左右两侧,且所述吸附塔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气路板1和下气路板2可拆卸连接,例如用螺钉进行连接,使吸附塔内部形成一个密闭的进出气腔体,所述上气路板1上设置有与进出气两个所述止回阀安装于进出气腔体的空气出口中,两个所述止回阀的出气端均与最低压力启动阀的进气端连通,所述三位四通阀具有一个用以连接压缩空气源的进气口、一个与大气连通的排泄口、两个出气口和两个先导压力输入口,两个所述出气口分别与两个进出气腔体的空气入口连通,两个所述先导压力输入口分别与两个电磁阀ii的出气端连接,两个所述电磁阀ii的进气端均与最低压力启动阀的出气端连通,所述电磁阀i的进气端与最低压力启动阀的出气端连通,所述电磁阀i的出气端用以连接前置过滤器的气控阀,所述电控器分别与电磁阀i和两个电磁阀ii电连接,用以控制电磁阀i和两个电磁阀ii的启动。

所述吸附塔内设置有气源气管32,再生孔、两个所述止回阀集成在上气路板1内;最低压力启动阀4、三位四通阀5、电控器6、电磁阀i7、和两个电磁阀ii9固定在下气路板2上;电控器固定于两个吸附塔之间。所述机体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架22,所述机体的背部安装有挂式安装架13。所述机体上设置有再生孔12,所述再生孔用以连通两个进出气腔体的空气出口。

所述吸附塔为挤压成型的铝型材,上气路板1、下气路板2和三位四通阀的阀体为铝合金压铸而成。与同等处理流量的现有吸附式双塔空气干燥器相比,本体重量减少一半。使用铝合金坯件加工成成品零部件后进行组装,无需焊接工艺过程,降低人工成本和研发费用。

初始状态下,吸附式双塔空气干燥器处于待机状态。

当供风装置中的压缩机启动后,输出压缩空气和启动信号,压缩空气通过三位四通阀先流入两个吸附塔内,空气通过袋装吸附材料31后,分别经过两个止回阀8进入最低压力启动阀4的进气端,直到压缩空气蓄积的气压达到最低压力启动阀的启动气压后,打开最低压力启动阀,压缩空气从最低压力启动阀4的出气端分别流入电磁阀i7和两个电磁阀ii9的进气端。同时电控器6获取压缩机的启动信号控制两个电磁阀ii周期运作。

例如位于左边的吸附塔为吸附塔i,位于右边的吸附塔为吸附塔ii,位于右边的电磁阀ii为第一电磁阀ii,位于左边的电磁阀ii为第二电磁阀ii,运作周期为90s。第一电磁阀ii通电,压缩空气通过三位四通阀5流入吸附塔i,吸附后的压缩空气经止回阀流出空气出口,并进入最低压力启动阀的进气端,同时一部分压缩空气通过再生孔流入吸附塔ii,并通过三位四通阀5的排污口排出。此时吸附塔i吸附空气,吸附塔ii再生空气。72s后第一电磁阀ii断电,18s后第二电磁阀ii通电,压缩空气通过三位四通阀5流入吸附塔ii,72s后第二电磁阀ii断电。如此反复,直至压缩机停止运转。压缩机停止运转后,电控器失去启动信号,两个电磁阀ii关闭,电磁阀i7通电,2s后最低压力启动阀的出气端的压缩空气通过电磁阀i流入前置过滤器的气控阀。

本实施例采用铝合金制造,重量轻。通过最低压力启动阀4、三位四通阀5、电磁阀i7、和两个电磁阀ii9的空气均来自通过了吸附塔后气体,是经过吸附塔处理过的洁净气体。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