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去除六氟丁二烯中碳氟杂质和水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72218发布日期:2022-06-29 06:19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去除六氟丁二烯中碳氟杂质和水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去除六氟丁二烯中碳氟杂质和水的装置。


背景技术:

2.碳氟杂质和水的含量是六氟丁二烯产品重要的控制指标,现有方法大多通过吸附的方式进行去除,如采用吸附剂活性炭、分子筛、硅胶等。
3.常用的去除六氟丁二烯中碳氟杂质和水的装置目前还存在以下不足:
4.吸附去除的方式效果不理想,且吸附剂对六氟丁二烯也有吸附效果,从而造成吸附剂很快达到饱和,需要经常再生,此外,铝基分子筛会促进六氟丁二烯的聚合并放热,有聚爆的风险。
5.有鉴于此,需要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设计一种去除六氟丁二烯中碳氟杂质和水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去除六氟丁二烯中碳氟杂质和水的装置,该输送装置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实用性强,能对含有碳氟杂质的六氟丁二烯气体进行二级吸收,可以有效提高去除效果,提高去除效率,减少再生时间,有效减少吸收液的使用。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去除六氟丁二烯中碳氟杂质和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固定安装有储液塔、第一喷淋塔、第二喷淋塔和除水塔,所述储液塔内设置固定架,固定架顶部中心位置设置安装壳,安装壳底部转动连接有旋转板,旋转板底部固定连接搅动架;所述第一喷淋塔的侧部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第二喷淋塔的底部,所述第二喷淋塔的顶部通过第二连接管连接除水塔底部,所述第二喷淋塔的侧部通过喷淋管连接第一喷淋塔的顶部,所述第一喷淋塔上开设进气口,所述除水塔上开设出气口,所述储液塔的侧部通过第三连接管与第一喷淋塔的底部连接,所述储液塔上连接有均呈t形的第一循环管和第二循环管。
8.优选地,第一循环管和第二循环管上均有三个端口,所述第一循环管的一个端口与储液塔的侧壁下部连接,第一循环管一个端口与储液塔的底端通过u型管连接,第一循环管的另一个端口与第二喷淋塔连接,所述第二循环管的一个端口与储液塔的侧壁上部连接,第二循环管的一个端口与储液塔的顶部通过u型管连接连接,所述第二循环管与储液塔的顶端之间的u型管上设置循环泵,所述第一循环管与储液塔的底端之间的u型管上设置输出泵。
9.优选地,所述安装壳内固定设置电机,所述旋转板内侧固定安装内齿圈,所述安装壳底部安装行星架,所述行星架的底部转动安装三个从动齿轮,三个所述从动齿轮与内齿圈啮合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有搅动轴,所述搅动轴上固定套接主动齿轮,
所述主动齿轮同时与三个从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搅动轴的外周侧均匀布设有多个搅动板,通过电机带动搅动轴转动从而带动搅动板转动,加快吸收液的再生。
10.优选地,所述搅动架的底部外周侧环形阵列固定连接有多块刮板,所述刮板靠近储液塔内壁的一端面为弧形面,弧形面与储液塔的内壁滑动贴合,刮板的另一端面上呈线型均匀布设有多块扰流板,所述扰流板的一端面为弧形面。通过主动齿轮带动三个从动齿轮转动,推动齿圈转动,进而使旋转板转动,最终使刮板旋转,可以对储液塔的内壁进行刮离处理,可以有效防止吸收液内的杂质粘连到储液塔的内壁上,可以有效的排除。同时扰流板能破坏搅动板搅动时形成的涡流,进一步提高再生速度。
11.优选地,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设置有多根支撑柱。
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喷淋塔、和第二喷淋塔的设置,通过第一喷淋塔、和第二喷淋塔对含有碳氟杂质的六氟丁二烯气体进行二级吸收,可以有效提高去除效果,提高去除效率,在经过储液塔进行循环处理,减少再生时间,有效减少吸收液的使用。
14.2、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刮板、扰流板和搅动轴,搅动轴上的搅动板对吸收液进行搅动,加快吸收液的再生,刮板设置为有扰流板,可以防止搅动轴上的搅动板搅动过程中形成涡流,对涡流进行破坏,进一步提高再生速度,刮板一端设置为斜面结构,可以对储液塔的内壁进行刮离处理,可以有效防止吸收液内的杂质粘连到储液塔的内壁上,可以有效的排除。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储液塔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旋转板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搅动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23.1—安装板;
ꢀꢀꢀꢀꢀꢀꢀꢀꢀꢀꢀꢀꢀ
101—支撑柱;
ꢀꢀꢀꢀꢀꢀꢀꢀꢀꢀꢀ
102—第一喷淋塔;
24.103—第二喷淋塔;
ꢀꢀꢀꢀꢀꢀꢀ
104—除水塔;
ꢀꢀꢀꢀꢀꢀꢀꢀꢀꢀꢀ
105—第一连接管;
25.106—第二连接管;
ꢀꢀꢀꢀꢀꢀꢀ
107—喷淋管;
ꢀꢀꢀꢀꢀꢀꢀꢀꢀꢀꢀ
2—储液塔;
26.201—第三连接管;
ꢀꢀꢀꢀꢀꢀꢀ
202—第一循环管;
ꢀꢀꢀꢀꢀꢀꢀ
203—第二循环管;
27.204—循环泵;
ꢀꢀꢀꢀꢀꢀꢀꢀꢀꢀꢀ
205—输出泵;
ꢀꢀꢀꢀꢀꢀꢀꢀꢀꢀꢀ
3—固定架;
28.301—安装壳;
ꢀꢀꢀꢀꢀꢀꢀꢀꢀꢀꢀ
302—旋转板;
ꢀꢀꢀꢀꢀꢀꢀꢀꢀꢀꢀ
303—行星架;
29.304—搅动轴;
ꢀꢀꢀꢀꢀꢀꢀꢀꢀꢀꢀ
305—主动齿轮;
ꢀꢀꢀꢀꢀꢀꢀꢀꢀ
306—从动齿轮;
30.4—搅动架;
ꢀꢀꢀꢀꢀꢀꢀꢀꢀꢀꢀꢀ
401—刮板;
ꢀꢀꢀꢀꢀꢀꢀꢀꢀꢀꢀꢀ
402—扰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31.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矩形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的上端面固定安装
有储液塔2、第一喷淋塔102、第二喷淋塔103和除水塔104,所述储液塔2内设置固定架3,固定架3顶部中心位置设置安装壳301,安装壳301底部转动连接有旋转板302,旋转板302底部固定连接搅动架4;所述第一喷淋塔102的侧部通过第一连接管105连接第二喷淋塔103的底部,所述第二喷淋塔103的顶部通过第二连接管106连接除水塔104底部,所述第二喷淋塔103的侧部通过喷淋管107连接第一喷淋塔102的顶部,所述第一喷淋塔102上开设进气口,所述除水塔104上开设出气口,所述储液塔2的侧部通过第三连接管201与第一喷淋塔102的底部连接,所述储液塔2上连接有均呈t形的第一循环管202和第二循环管203。
32.本实施例中,第一循环管202和第二循环管203上均有三个端口,所述第一循环管202的一个端口与储液塔2的侧壁下部连接,第一循环管202一个端口与储液塔2的底端通过u型管连接,第一循环管202的另一个端口与第二喷淋塔103连接,所述第二循环管203的一个端口与储液塔2的侧壁上部连接,第二循环管203的一个端口与储液塔2的顶部通过u型管连接连接,所述第二循环管203与储液塔2的顶端之间的u型管上设置循环泵204,所述第一循环管202与储液塔2的底端之间的u型管上设置输出泵205。
33.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壳301内固定设置电机,所述旋转板302内侧固定安装内齿圈,所述安装壳301底部安装行星架303,所述行星架303的底部转动安装三个从动齿轮306,三个所述从动齿轮306与内齿圈啮合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有搅动轴304,所述搅动轴304上固定套接主动齿轮305,所述主动齿轮305同时与三个从动齿轮306啮合连接,行星架303、旋转板302的齿圈、齿轮a305和齿轮b306组成行星齿轮组,所述搅动轴304的外周侧均匀布设有多个搅动板,通过电机带动搅动轴304转动从而带动搅动板转动,加快吸收液的再生。
34.本实施例中,所述搅动架4的底部外周侧环形阵列固定连接有多块刮板401,所述刮板401靠近储液塔2内壁的一端面为弧形面,弧形面与储液塔2的内壁滑动贴合,刮板401的另一端面上呈线型均匀布设有多块扰流板402,所述扰流板402的一端面为弧形面。通过主动齿轮305带动三个从动齿轮306转动,推动齿圈转动,进而使旋转板302转动,最终使刮板401旋转,可以对储液塔2的内壁进行刮离处理,可以有效防止吸收液内的杂质粘连到储液塔2的内壁上,可以有效的排除。同时扰流板402能破坏搅动板搅动时形成的涡流,进一步提高再生速度。
35.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1的底部设置有多根支撑柱101。
36.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装置放置到合适位置,启动循环泵204和输出泵205,输出泵205将储液塔2内部的吸收液输送到第二喷淋塔103,在通过喷淋管107将吸收液输送到第一喷淋塔102中,然后通过第一喷淋塔102的进气口进入第一喷淋塔102内部,对含有碳氟杂质的六氟丁二烯气体进行第一步的吸收,在通过第一连接管105将气体输送到第二喷淋塔103内部进行二级吸收,通过第一喷淋塔102和第二喷淋塔103将大部分碳氟杂质吸收后,通过第二连接管106将气体输送到除水塔104内部,在除水塔104内进行水分吸收,得到高纯六氟丁二烯气体通过除水塔104顶部的出气口排除。
37.通过循环泵204对储液塔2顶部的吸收液进行循环,可以将一部分排除,一部分进行循环,输出泵205对储液塔2底部的吸收液进行循环,可以将一部分输送,一部分进行循环,这时,启动安装壳301内部的电机,电机带动搅动轴304旋转,搅动轴304上的搅动板对吸收液进行搅动,加快吸收液的再生,搅动轴304带动主动齿轮305旋转,使得行星齿轮组转
动,由于行星架303与安装壳301固定连接,使得行星齿轮组转动时,会使得旋转板302旋转,旋转板302带动搅动架4底部周侧的刮板401旋转,刮板401对储液塔2的内壁进行刮离处理,可以有效防止吸收液内的杂质粘连到储液塔2的内壁上,可以有效的排除。同时扰流板402可以防止搅动轴304上的搅动板搅动过程中形成涡流,对涡流进行破坏,进一步提高再生速度。
3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