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43658发布日期:2023-02-17 22:19阅读:35来源:国知局
废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尘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软管总成是液压系统主要组成零件,用来传输工作介质,而软管总成由橡胶软管和接头组件构成。橡胶软管由外胶层、增强层、内胶层构成,而增强层则是由钢丝编织或缠绕而成。橡胶软管的原材料出厂时都是成捆的状态,软管总成生产厂家在制造软管总成过程需要用切割设备将橡胶软管按尺寸要求切割成一段一段的。因橡胶软管的组成包含橡胶和钢丝,切割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橡胶颗粒,并且会产生大量的热。由于现有的切割设备没有收集颗粒和降温功能,切割过程一些橡胶颗粒被加热到燃点以上,形成火星,很容易引燃堆积在废气管道的橡胶颗粒和粉尘,导致火灾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处理软管切割过程中产生含有可燃颗粒废气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废气处理装置,用于处理切割橡胶软管时产生的废气。
4.本实用新型为实现其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构造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水箱、位置高度高于沉淀水箱的冷却水箱,所述冷却水箱的右侧壁板上设置有进气口,左侧壁板上设置有排气口,冷却水箱顶部设置有喷淋装置;
5.所述沉淀水箱内安装有电动水泵和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沉淀水箱分隔成呈相连通的回流腔和吸水腔;所述电动水泵的吸水口与吸水腔连通,泵口通过输水管与所述喷淋装置连接,所述冷却水箱底部通过排水管与回流腔连通。
6.本实用新型废气处理装置中,还包括支架,所述冷却水箱安装在支架顶部,所述沉淀水箱安装在支架中,位于所述冷却水箱的正下方。
7.本实用新型废气处理装置中,所述喷淋装置包括集水槽,所述集水槽水平布置且槽的两端封闭,集水槽的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集水槽的槽口一侧壁的高度低于另一侧侧壁高度且在高度低的侧壁顶部设置有向槽外部并向下倾斜的引水板;所述输水管的出水端固定在所述冷却水箱的顶板上且位于所述集水槽的槽口上方。
8.本实用新型废气处理装置中,所述集水槽由钢板折弯形成,其两端分别与冷却水箱的前后两侧壁板相焊接。
9.本实用新型废气处理装置中,所述喷淋装置还包括扩散平板,所述引水板设置在集水槽左侧壁上,所述扩散平板顶部与冷却水箱的顶部固定连接,下部倾斜伸向所述集水槽的下方,所述引水板末端与所述扩散平板之间具有线状缝隙。扩散平板能够使水流在前后方向铺开均匀地向下流动,提高除尘效果。
10.本实用新型废气处理装置中,所述扩散平板与冷却水箱左侧壁板之间布置有多块上挡板和下挡板;所述上挡板的顶边与所述冷却水箱的顶板固定连接或者所述上挡板的前后侧边对应与所述冷却水箱的前后侧壁板相焊接,所述上挡板的底边悬于所述冷却水箱的
底板上方;所述下挡板的底边与所述冷却水箱的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下挡板的顶边位于所述冷却水箱的顶板下方;所述上挡板和下挡板交错布置。上挡板和下挡板交错布置,使废气从右至左的流通路径增长,提高其散热降温效果。
11.本实用新型废气处理装置中,与所述扩散平板相邻的下挡板竖直布置,其他下挡板的顶边和上挡板的低边向左侧方向倾斜。
12.本实用新型废气处理装置中,各所述下挡板的底部设置有连通其左右的通道,所述冷却水箱上用于与排水管连接的排水口设置在所述集水槽的下方。
13.本实用新型废气处理装置中,所述隔板由至少两块平行且间隔布置的挡板构成,各挡板底部设置有连通其两侧腔室的通道。
14.本实用新型废气处理装置中,所述沉淀水箱顶部设置有可拆卸固定安装的盖板,所述电动水泵固定安装在顶盖上,所述顶盖位于回流腔上方的位置设置有供排水管插入的排水管入口,所述回流腔的底部设置有能够开启与关闭的排污口。
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废气处理装置能够对切割软管产生的废气进行降温除尘,实现消除火灾隐患。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废气处理装置的结构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废气处理装置中冷却水箱的剖面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废气处理装置中沉淀水箱的盖板的结构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废气处理装置沉淀水箱剖面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废气处理装置电动水泵的结构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废气处理装置的集水槽结构图。
22.图7是本本实用新型废气处理装置工作过程的示意图。
23.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
24.输水管100、冷却水箱200、顶板210、冷却水箱底板220、进气管230、排气管240、进水口250、集水槽260、第一折板261、第二折板262、第三折板263、引水板264、扩散平板 270、第一下挡板281、第一上挡板282、第二下挡板283、第二上挡板284、排水管290、支架300、盖板400、电动水泵安装口411、排水管入口412、把手420、沉淀水箱500、沉淀水箱底板520、第一隔板531、第二隔板532、排污口550、电机水泵600、电机610、水泵620、泵口630。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案。
2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废气处理装置包括沉淀水箱500和冷却水箱200,冷却水箱200固定安装在支架300的顶部,沉淀水箱500安装在支架300中,使得冷却水箱200的位置高度高于沉淀水箱500的位置高度。
27.如图2所示,冷却水箱200的右侧壁板上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连接进气管230,左侧壁板上设置有排气口,排气口连接排气管240。在冷却水箱顶部设置有喷淋装置。
28.喷淋装置包括集水槽260和扩散平板270,集水槽260水平布置,集水槽260的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其两端与冷却水箱200的前壁板和后壁板相焊接而实现槽的两端封闭。
29.如图6所示,集水槽260由钢板折弯形成,自右向左依次为第一折板261、第二折板262、第三折板263、引水板264。第一折板261、第二折板262、第三折板263形成槽的结构,第三折板263顶部的高度低于第一折板261顶部的高度,使得槽中的水能够从第三折板263顶部溢出。引水板264与第三折板263顶部连接,且左端向下倾斜,从集水槽260的槽中溢出的水沿着引水板264向下流动。
30.扩散平板270顶部与冷却水箱的顶板210连接,下部倾斜伸向集水槽260的下方,引水板末端(左端)与扩散平板270之间具有线状缝隙。从集水槽260的槽中溢出的水经引水板 270的表面和线状缝隙后在扩散平板270表面前后方向铺开均匀地向下流动,提高除尘效果。扩散平板270可以在其顶部与冷却水箱的顶板210固定连接,也可以在前后侧边对应与冷却水箱200的前后侧壁板相焊接。
31.如图2所示,扩散平板270与冷却水箱200的左侧壁板之间布置有多块上挡板和下挡板;上挡板的顶边与冷却水箱的顶板固定连接或者上挡板的前后侧边对应与冷却水箱的前后侧壁板相焊接,上挡板的底边悬于冷却水箱底板220上方;下挡板的底边与冷却水箱底板220固定连接或者下挡板的的前后侧边对应与冷却水箱的前后侧壁板相焊接,下挡板的顶边位于冷却水箱的顶板下方。与扩散平板相邻的下挡板竖直布置,其他下挡板的顶边和上挡板的低边向左侧方向倾斜。
32.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挡板包括第一上挡板282和第二上挡板284,下挡板包括第一下挡板281和第二下挡板283。上挡板和下挡板交错布置,也即第一下挡板281上部位于第一上挡板282与扩散平板270之间,第一上挡板282的下部位于第一下挡板281和第二下挡板283之间,第二下挡板283上部位于第一上挡板282和第二上挡板284之间,第二上挡板284下部位于第二下挡板283与冷却水箱左侧壁板之间。上挡板和下挡板交错布置,使废气从右至左的流通路径增长,提高其散热降温效果。
33.各下挡板的底部设置有连通其左右的通道,冷却水箱200上用于与排水管连接的排水口设置在集水槽260的下方。下挡板上设置的通道能够使得在上挡板和下挡板上凝结的水下落后能够通过通道流向集水槽下方的排水口。
34.如图4所示,沉淀水箱500内安装有隔板,隔板与沉淀水箱底板520隔板将沉淀水箱分隔成呈相连通的回流腔和吸水腔。隔板由至少两块平行且间隔布置的挡板构成,各挡板底部设置有连通其两侧腔室的通道。在本实施例中,隔板由第一隔板531和第二隔板532构成,第一隔板531和第二隔板532之间形成中间腔。
35.如图1所示,沉淀水箱500顶部设置有可拆卸固定安装的盖板400,如图3所示,盖板上固定设置有把手420、电动水泵安装口411和排水管入口412。在电动水泵安装口412安装电动水泵600。
36.如图5所示,电动水泵600由电机610和水泵620构成,水泵620位于沉淀水箱的吸水腔中,其泵口630与输水管100连接,输水管100的出水端与冷却水箱顶板上设置的进水口 250连接,进水口250位于集水槽260的上方。
37.如图3所示,盖板400上的排水管入口412位于回流腔上方,冷却水箱200底部的排水口与排水管290连接,排水管290的下端插在盖板400上的排水管入口412中,回流腔的底部设置有能够开启与关闭的排污口550。
38.在本实施例中,水泵从沉淀水箱的吸水腔中抽水,通过输水管泵送至冷却水箱的
集水槽中,从集水槽溢出沿扩散平板向下流动,水流将与之相遇的废气中的颗粒截留冷却水箱的底部,冷却水箱底部的水与截留的固体颗粒通过排水管流回至沉淀水箱的回流腔,大部分的固体可以在回流腔中沉淀,水则流向沉淀水箱的吸水腔。当回流腔中的固体颗粒积存至一定程度后,可开启其排污口进行排出。如图7所示,切割软管所产生的废气在风机的作用下顺着进气管进入到冷却水箱中,与扩散平板上留下的水流相遇,废气中的固体颗粒被截留,废气在冷却水箱中流动,温度进一步降低,最后从排气口经排气管排出。废气中的橡胶颗粒被去除,且温度降低,实现消除火灾隐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