萘氧化制苯酐双层流化床催化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162阅读:6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萘氧化制苯酐双层流化床催化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双层流化床催化反应装置的改进。
附图绘出了改进后的本发明装置的示意图。
以萘为原料制取苯酐的反应装置,有固定床法和流化床法两种,后者只有美国氰氨公司和Badger公司开发的反应装置是双层流化床(BP-850594),其余均为单层流化床。文献(BP-850594)介绍的反应装置由反应区Ⅰ和骤冷区Ⅱ垂直串联组成,两个床层之间由第二块分布板D2分隔开来,气流从反应区Ⅰ夹带至骤冷区Ⅱ的催化剂,主要沿溢流管DC,少部份沿旋风分离器CL返回Ⅰ。溢流管DC的底端装了一个示意阀,实际上它是一个不能控制颗粒流出量的翼阀,当催化剂从Ⅱ流入Ⅰ过多时,要靠外部提升管R将多余的催化剂从Ⅰ送回Ⅱ,以保持Ⅰ区和Ⅱ区的催化剂持留量恒定,从而保持反应过程的稳定,但是,操作和维护却极不方便。另外、文献(BP-850594)没有阐述确定第二块分布板D2位置的科学依据,导致D1位置选得过高,这不但削弱了双层床的优点,也是导致Ⅰ区和Ⅱ区催化剂持留量不恒定的原因之一。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善上述状况。
本发明取消了外循环管R,而改为在溢流管DC底端装上一个小的流化床SB或把溢流管DC底端做成“J”型,籍通入气量G的大小,控制排料量的大小。当G=0时,DC完全可以不排料。确定溢流管DC的尺寸和进气量G与排料量FS1之间的定量关系式已经给出。为了使随气流从Ⅰ区夹带至Ⅱ区的催化剂FS与返回Ⅰ区的催化剂量FS和FS2相等,即FS=FS1+FS2,计算限制空域高度△H和第二块分布板D2的位置,以及检知FS值的设计计算方法和手段已经确定。
本发明可以处理颗粒平均直径为50-100μm的双层流化床催化反应器的设计。
本发明可以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使细颗粒流化床的优点得以充分发挥,其缺点得以克服,易于使工艺参数与工程参数的组合在优化的状态下实现,有利于实现装置的高产,产品的优质和原料、能量低消耗。
实例1当反应器直径为3米,反应器顶部压力为0.9-1.0公斤/厘米2一表,催化剂装量为40-42吨,催化剂平均粒径为90-100μm。Ⅰ区与Ⅱ区的催化剂循环量为10-30吨/小时。Ⅰ区高11.5~14.0米,Ⅱ区高4-7米。用精萘或加氢萘作原料,空气∶萘=10-12,反应温度345-365℃,接触时间7-15秒。苯酐重量转化率可达96-100%,年产苯酐量10,000-11,000吨,精酐耗萘≤1.12,催化剂损耗≤1公斤/吨苯酐。
实例2当催化剂平均粒径为50-60μm,催化剂装量为34-36吨,Ⅰ区与Ⅱ区的催化剂循环量为40-60吨/小时。其他条件同实例1。苯酐重量转化率可达96-100%,年产苯酐量10,000-11,000吨,精酐耗萘≤1.12,催化剂损耗≤1公斤/吨苯酐。
权利要求
1.本发明属于萘氧化制苯酐双层流化床催化反应装置的改进,其特征在于床层由第二块分布板D2分隔成两部分,反应区Ⅰ和骤冷区Ⅱ(见附图),区Ⅰ和区Ⅱ由溢流管DC连通,位于自由空域的旋风分离器料腿CL插入区Ⅰ,这样,催化剂就在反应器内部构成循环。
2.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其特征在于溢流管DC底端是插入一个小流化床SB里的,或底端是做成“J”型的。
3.按照权利要求
2所述,其特征在于溢流管DC的排料量是靠送入小流化床SB或“J”阀的气量G而被控制的。
4.按照权利要求
3所述,其特征在于溢流管DC的尺寸或“J”阀的尺寸和第二块分布板D2位置的确定,是与催化剂循环量FS=FS1+FS2相适应的。
5.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其特征在于本发明适应于催化剂平均粒径为50-100μm的组合。
专利摘要
萘氧化制取苯酐的双层流化床催化反应装置,系属于双层流化床催化反应装置的改进。
文档编号B01J8/28GK85100336SQ85100336
公开日1986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1985年4月1日
发明者王尊孝, 李斌, 赵国清, 湛记先 申请人:化学工业部沈阳化工研究院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