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动多效应除尘方法和内动多效应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471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动多效应除尘方法和内动多效应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除尘方法的发明和一种除尘器(产品)的发明。烟粉尘是污染环境,违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公害。消除这种公害的有效办法之一是使用除尘器。但目前的除尘器存在着造价高,机构复杂与运行费用高除尘效率低的矛盾。下表为几种常见除尘器的大致概况。
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寻找一种既具有高的除尘效率,又具备低成本低流动阻力的除尘方法。目的之二;在于能向社会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和运行费用低的除尘器。以满足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需要。
本除尘方法深入了除尘理论,提出了无阻力惯性撞击、动态截留、间接离心分离、动态湿式喷淋、捕捉、骤集等梯度扩散效应,并将上述效应结合一起,运用于内动多效应除尘中。下面分述本除尘方法中各除尘效应原理。
1.无阻力惯性撞击效应。见图1除尘介质绕其轴作旋转运动。污染气体从下以速度V1向上运动。在相对运动下,污染气体中的污染物(烟尘粒)撞击到除尘介质表面上被收集之。由于气流的运动方向V1与除尘介质的运动方向相垂直。所以在V1方向上不会产生阻力故称这种效应为无阻力惯性撞击效应。经实验证明V1≈V2。
2.动态截留效应。见图2,若污染气体以速度V1向上流动,除尘介质以速度V2与V1作垂直运动,两除尘介质半径为R0之间距离为L0若V2=0(除尘介质静止)两除尘介质之间能通过的污染物(尘粒)直径r<(L-2R)。若V2>0(即运动)两除尘介质之间能通过的污染物(尘粒)直径r′<(L-2R-R (V2)/(V1) )。显然可见r′<r。即除尘介质运动时的截留效应大于除尘介质静止状态的截留效应。
3.间接离心分离效应。见图3,除尘介质与其结构件组成的转子绕其中心旋转,污染气体以速度V1向下运动。当污染物(尘粒)被除尘介质撞击、截留后,并与转子一起运动产生离心力,甩向四周。污染气体中的空气是不会随转子一起运动产生离心力甩向四周的。所以这种除尘效应称为间接离心效应。
4.动态湿式喷淋、捕捉、骤集效应。见图3,水从导水筒中引入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水从转子中间甩出,沿着除尘介质洒向四周。由于离心力,气动力的作用,水破碎雾化成小水滴,污染气流从上向下运动,在与除尘介质作相对运动状态下,受到雾滴的喷淋、捕捉、骤集效应,以达到除尘的目的。
5.等梯度扩散效应。见图3,转子中部不断的将水甩出,并有一部分沿除尘介质流动。污染物不断地向固液体表扩散,其浓度梯度不变所以扩散速率也不变。
内动多效应除尘方法见图3,全部运用了上述除尘效应,从而达到高的除尘效率,低的成本、低的阻力和运行费用。图中污染气流从上部进入,在转子上经除尘介质和雾滴作用下,产生无阻力惯性撞击,动态截留,间接离心分离,动态湿式喷淋、捕捉、骤集和等梯度扩散除尘效应。污染物甩向四周,从排污口向外排出,干净气体从下部流出。
内动多效应除尘(一产品)见图4,污染气体从进气口1进入除尘器,水从除尘器的另一端管子5进入经4、3引到转子前端甩出。污染气体在除尘介质及水的作用下产生分离污染物从排污口6排出。干净空气从后面流出。转子示意图见图5,是用除尘介质(本除尘器采用不锈钢丝)穿在内外盘上,其根数,由无阻力惯性撞击和动态截留效应理论计算得出,其要求为除尘介质对流动气体不致产生阻力,又能将最小的尘粒撞击阻止住。除尘介质与转子平面成一角度α。这是满足间接离心分离,动态湿式喷淋、捕捉、骤集的要求,同时也是保护除尘介质防止腐蚀、磨损的需要。其角度α大小根据气动力水或其它液体)性质温度计算而得。不同的除尘器α大小也不相同。电机7是供除尘介质转动之用,其大小一般为1瓩左右,其转速根据以上各参数确定。
本除尘器的理论论证和计算,经实验证明,基本达到原有的目的,在已制的一吨锅炉内动多效应除尘器测试证实,除尘效率为90%以上,流动阻力基本上没有,动力消耗为1瓩。体积小,安装维护方便。
权利要求
1.一种除烟、粉尘消除空气污染的方法发明。其特征在于使用无阻力惯性撞击、动态截留、间接离心分离、动态湿式喷淋、捕捉、骤集、等梯度扩散等新的除尘效应。
2.一种除烟、粉尘消除空气污染的装置(产品)发明,其特征在于内部有转动的转子。转子上的除尘介质与转子平面成一角度α。转子中部有水(或其它液体)沿除尘介质以α角度甩出,以权利要求
1的除尘效应工作。
专利摘要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是除去烟、粉尘污染问题。它提出了无阻力惯性撞击、动态截留、间接离心分离、动态湿式喷淋、捕捉骤集、等梯度扩散效应除尘新设想。将上述各效应结合一起,发明成内动多效应除尘方法和内动多效应除尘器。可解决目前除尘设备造价高,机构复杂与运行费用高除尘效率低的矛盾。能广泛用于室内外工作场地空气净化除尘、燃煤炉除尘场所。
文档编号B01D47/00GK85101988SQ85101988
公开日1986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1985年4月1日
发明者马自成 申请人:马自成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