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截留率的复合反渗透膜及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9360607阅读:来源:国知局
酮水溶液浓度为 10%,倒掉多余溶液,并用橡胶辊将表面辊干,再与水相溶液浸润接触10秒,其中水相溶液 中含有20g/L的间苯二胺、lg/L的十二烷基硫酸钠和10g/L的碳酸钠。倒掉多余水相溶液 后,用干净橡胶辊将膜表面辊干,然后将膜与5g/L的均苯三甲酰氯的环己烷溶液接触10 秒,然后将形成的聚酰胺层在空气中晾干,放在60°C的烘箱中处理5min,然后在25°C的水 中漂洗10分钟,得到复合反渗透膜膜,制备好的复合反渗透膜保存在去离子水中。所制备 的复合反渗透膜的测试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测试结果见表2。
[0063] 实施例5
[0064] 除丙酮溶液浸润多孔支撑基膜的时间调整为150秒外,其它工艺步骤与测试条件 均与实施例4相同,所制备的复合反渗透膜的测试结果列于表2。
[0065] 表 2
[0067] 实施例4、5相较于实施例2,将基膜浸润丙酮水溶液不同时间,而丙酮水溶液浓度 与实施例2相同,其他操作条件与步骤均相同。测试结果表明,无论浸润时间的长短,用丙 酮水溶液浸润基膜后制得的复合反渗透膜的性能均比未用丙酮溶液浸润过制得的反渗透 膜的性能更好。
[0068] 实施例6
[0069] 使用聚砜多孔支撑膜,与配制好的丙酮水溶液接触90秒,所述丙酮水溶液浓度为 12 %,倒掉多余溶液,并用橡胶辊将表面辊干,再与水相溶液浸润接触150秒,其中水相溶 液中含有20g/L的1,3, 5-三氨基苯和5g/L的碳酸钠。倒掉多余水相溶液后,用干净橡胶 辊将膜表面辊干,然后将膜与lg/L的间苯二甲酰氯的Isopar E溶液接触150秒,然后将形 成的聚酰胺层在空气中晾干,放在70°C的烘箱中处理3min,然后在25°C的水中漂洗10分 钟,得到复合反渗透膜膜,制备好的复合反渗透膜保存在去离子水中。所制备的复合反渗透 膜的测试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测试结果见表3。
[0070] 实施例7
[0071] 除水相溶质和有机相溶质分别调整为1,2, 4-三氨基苯、对苯二甲酰氯外,其它工 艺步骤与测试条件均与实施例6相同,所制备的复合反渗透膜的测试结果列于表3。
[0072] 对比例2
[0073] 除不用丙酮水溶液浸润多孔支撑基膜外,其它工艺步骤与测试条件均与实施例6 相同,所制备的复合反渗透膜的测试结果列于表3。
[0074] 对比例3
[0075] 除不用丙酮水溶液浸润多孔支撑基膜外,其它工艺步骤与测试条件均与实施例7 相同,所制备的复合反渗透膜的测试结果列于表3。
[0076] 表 3
[0078] 表3中所述对比例2、3分别与实施例6、7对应,即为每个实施例所对应的不用丙 酮溶液对基膜进行浸润,其他操作条件与步骤均相同的方案。测试结果表明,实施例均比相 应对比例截留率高,而水通量并未下降。
[0079] 实施例8
[0080] 使用聚砜多孔支撑膜,与配制好的丙酮水溶液接触120秒,所述丙酮水溶液浓度 为6 %,倒掉多余溶液,并用橡胶辊将表面辊干,再与水相溶液浸润接触60秒,其中水相溶 液中含有lg/L的对苯二胺和lg/L的碳酸氢钠。倒掉多余水相溶液后,用干净橡胶辊将膜 表面辊干,然后将膜与〇. 5g/L的均苯三甲酰氯的正己烷溶液接触60秒,然后将形成的聚酰 胺层在空气中晾干,放在45°C的烘箱中处理5min,然后在25°C的水中漂洗10分钟,得到复 合反渗透膜膜,制备好的复合反渗透膜保存在去离子水中。所制备的复合反渗透膜的测试 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测试结果见表4。
[0081] 实施例9
[0082] 除水相溶质对苯二胺和有机相溶质均苯三甲酰氯的浓度分别调整为60g/L和5g/ L外,其它工艺步骤与测试条件均与实施例8相同,所制备的复合反渗透膜的测试结果列于 表4。
[0083] 对比例4
[0084] 除不用丙酮水溶液浸润多孔支撑基膜外,其它工艺步骤与测试条件均与实施例8 相同,所制备的复合反渗透膜的测试结果列于表4。
[0085] 对比例5
[0086] 除不用丙酮水溶液浸润多孔支撑基膜外,其它工艺步骤与测试条件均与实施例9 相同,所制备的复合反渗透膜的测试结果列于表4。
[0087] 表 4
[0089] 表4所表述对比例4、5分别与实施例8、9相对应,即为每个实施例所对应的不用 丙酮溶液对基膜进行浸润,其他操作条件与步骤均相同的方案。测试结果表明,实施例均比 相应对比例截留率高,而水通量并未下降。
[0090] 实施例10
[0091] 使用聚砜多孔支撑膜,与配制好的丙酮水溶液接触60秒,所述丙酮水溶液浓度为 100ml/L,倒掉多余溶液,并用橡胶辊将表面辊干,再与水相溶液浸润接触60秒,其中水相 溶液中含有6%的丙酮,158/1的间苯二胺和18/1的三乙胺〇^4)、0.75 8/1的十二烷基硫 酸钠。倒掉多余水相溶液后,用干净橡胶辊将膜表面辊干,然后将膜与lg/L的均苯三甲酰 氯的正己烷溶液接触60秒,然后将形成的聚酰胺层在空气中晾干,放在30°C的烘箱中处理 lOmin,然后在25°C的水中漂洗10分钟,得到复合反渗透膜膜,制备好的复合反渗透膜保存 在去离子水中。所制备的复合反渗透膜的测试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测试结果见表5。
[0092] 实施例11
[0093] 除热处理温度与热处理时间分别调整为120°C和Imin外,其它工艺步骤与测试条 件均与实施例10相同,所制备的复合反渗透膜的测试结果列于表5。
[0094] 对比例6
[0095] 除不用丙酮水溶液浸润多孔支撑基膜外,其它工艺步骤与测试条件均与实施例10 相同,所制备的复合反渗透膜的测试结果列于表5。
[0096] 对比例7
[0097] 除不用丙酮水溶液浸润多孔支撑基膜外,其它工艺步骤与测试条件均与实施例11 相同,所制备的复合反渗透膜的测试结果列于表5。
[0098]表 5
[0100] 表5中所述对比例6、7分别与实施例10、11对应,即为实施例相对应的不用丙酮 溶液浸润基膜,其他操作条件与步骤均相同的方案。测试结果表明,用丙酮溶液浸润过基膜 的实施例截留率均比对应的对比例高,且通量亦有小幅提升。
【主权项】
1. 一种高截留率的复合反渗透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复合反渗透膜是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的: 将多孔支撑基膜用丙酮水溶液浸润,再与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氨基的化合物的水相溶 液接触,并除去多余水相溶液后,再与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酰氯基的酰氯化合物的有机相 溶液通过界面聚合制得所述复合反渗透膜。2. -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截留率的复合反渗透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 法包括: 将多孔支撑基膜用丙酮水溶液浸润,再与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氨基的化合物的水相溶 液接触,并除去多余水相溶液后,再与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酰氯基的酰氯化合物的有机相 溶液通过界面聚合制得所述复合反渗透膜。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a) 将多孔支撑基膜经过丙酮水溶液浸润后,除去多余的溶液; b) 将上述步骤处理后的多孔支撑基膜与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氨基的化合物的水相溶 液接触; c) 将经过水相溶液浸润后的多孔支撑基膜表面多余的水相溶液除去; d) 经过步骤c处理后的多孔支撑基膜与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酰氯基的酰氯化合物的 有机相溶液接触得到复合膜; e) 干燥、热处理、水洗后制得所述复合反渗透膜。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多孔支撑基膜为聚砜多孔支撑基膜、磺化聚砜多孔支撑基膜、聚醚砜多孔支撑 基膜、磺化聚醚砜多孔支撑基膜中的一种; 所述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氨基的化合物为芳香族多官能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酰氯基的酰氯化合物为芳香族多官能酰氯化合物中的一种 或几种; 所述的有机相溶液的有机溶剂为正己烷、环己烷、三氟三氯乙烷、正庚烷、正辛烷、甲 苯、乙苯、ISOPAR溶剂油中的一种或几种。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芳香族多官能胺为间苯二胺、邻苯二胺、对苯二胺、1,3, 5-三氨基苯、1,2, 4-三氨 基苯、3, 5-二氨基苯甲酸、2, 4-二氨基甲苯、2, 4-二氨基苯甲醚、阿米酚、苯二甲基二胺中 的至少一种; 所述芳香族多官能酰氯化合物为对苯二甲酰氯、间苯二甲酰氯、邻苯二甲酰氯、联苯二 甲酰氯、苯二磺酰氯、均苯三甲酰氯中的至少一种。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丙酮水溶液的体积浓度为0.5% -30% ;浸润时间为10-600秒,浸润温度为 15-45。。。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丙酮水溶液的体积浓度为2% -15%,浸润时间为30-150秒。8.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相溶液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氨基的化合物的浓度为l_60g/L ; 所述有机相溶液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酰氯基的酰氯化合物的浓度为0. 5-5g/L。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时间为10-150秒; 所述热处理温度为30-120°C ;热处理时间为1-10分钟。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截留率的复合反渗透膜及制备方法。所述复合反渗透膜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的:用丙酮水溶液浸润多孔支撑基膜,再将经浸润后的多孔支撑基膜与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氨基的化合物的水相溶液接触,并除去多余水相溶液后,再与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酰氯基的酰氯化合物的有机相溶液通过界面聚合制得所述复合反渗透膜。本发明使制得的复合反渗透膜截留率得以提高的同时,又保持较高通量。
【IPC分类】B01D67/00, B01D69/10, B01D69/12, B01D71/68
【公开号】CN105080369
【申请号】CN201410166443
【发明人】刘轶群, 徐健, 严昊, 潘国元, 张杨, 郭敏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4年4月2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