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吸收降膜反应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304915阅读:来源:国知局
压气体经由外进气孔、环形腔部的中空内部、内进气孔以及气液隔离板流入到夹套的容置腔内,以向上流动而与液膜逆流接触,从而使气体被溶液吸收;沿湿壁柱的壁部的外表面从上向下流动的溶液吸收气体后经由气液隔离板与进入夹套的容置腔内的气体分隔开,蓄积于下盖的侧壁、下盖的底壁、密封机构形成的空间内,并作为废液从底壁的排液口向外排出;向上流动的被液膜吸收过的气体经由上固定机构的出气口排出。
[003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37]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体吸收降膜反应器中,沿湿壁柱的中空部轴向向上运动的溶液经由顶帽的阻挡而流入螺旋分布器,溶液在螺旋分布器的作用下能够在湿壁柱的壁部形成均匀稳定的螺旋式液流,进而在重力作用下沿湿壁柱的壁部向下形成平稳均匀的液膜,保证气体吸收液膜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0038]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体吸收降膜反应器中,外部的带压气体的流向经由外进气孔、环形腔部的中空内部、内进气孔以及气液隔离板的调整和导向,改变带压气体的流场分布,可最大限度减少气体对液膜的冲击,从而避免破坏液膜的稳定性,同时也提高了气体的稳定性和均匀性,提高了气液传质效率。
[0039]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体吸收降膜反应器中,沿湿壁柱的壁部的外表面从上向下流动的溶液吸收气体后经由气液隔离板与进入夹套的容置腔内的气体分隔开,并经由密封机构的阻挡蓄积于下盖的侧壁、下盖的底壁、密封机构形成的空间内,并作为废液从底壁的排液口向外排出,通过控制经由湿壁柱的中空部进入的来自外部的溶液供给装置提供的溶液的流量、经由排液口向外排出的废液的流量,可以保证下盖中的废液的液面保持不变,进而可以控制液膜的形成,从而有效地消除了沿湿壁柱的壁部的外表面向下流动的波动性,提高了液膜的稳定性和均匀性,从而有利于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气体吸收降膜反应器进行气体化学溶剂吸收的测试和研究。
【附图说明】
[0040]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体吸收降膜反应器的主视图;
[0041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体吸收降膜反应器的气体分布机构的主视图;
[0042]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体吸收降膜反应器的密封壳的主视图。
[0043]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44]I夹套52下垫片
[0045]11内壁53下垫圈
[0046]111上凹槽54下活套法兰
[0047]112下凹槽6气体分布机构
[0048]12容置腔61下盖
[0049]13外壁611侧壁
[0050]131导热介质进口6111内进气孔[0051 ]132导热介质出口612底壁
[0052]14第一空腔6121第二开口
[0053]2湿壁柱6122排液口
[0054]21壁部62环形腔部
[0055]22中空部621外进气孔
[0056]3液体分布机构63气液隔离板
[0057]31螺旋分布器631环形水平部
[0058]32顶帽632环形斜部
[0059]4上固定机构633环形立部
[0060]41上法兰7密封机构[0061 ]411第一通孔71密封壳
[0062]42上垫片711顶壁
[0063]43上垫圈7111第三开口
[0064]44上活套法兰712侧壁
[0065]5下固定机构713第二空腔
[0066]51下法兰72填料
[0067]511 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68]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气体吸收降膜反应器。
[0069]参照图1至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体吸收降膜反应器包括夹套1、湿壁柱2、液体分布机构3、上固定机构4、下固定机构5、气体分布机构6以及密封机构7。
[0070]夹套I具有:内壁11,内壁11形成容置腔12;以及外壁13,围绕内壁11中部并与内壁11形成第一空腔14,设置有与第一空腔14连通的导热介质进口 131和导热介质出口 132,导热介质进口 131、第一空腔14以及导热介质出口 132形成供导热介质(未示出)流动的通路,经由该通路流动的导热介质对容置腔12进行保温或加热。
[0071]湿壁柱2收容于夹套I的容置腔12,具有壁部21以及由壁部21围绕形成的中空部22,中空部22的底部用于连通外部的溶液供给装置(未示出),以接收溶液供给装置提供的溶液。
[0072]液体分布机构3收容于夹套I的容置腔12,且包括:螺旋分布器31,为空心圆筒,位于湿壁柱2的顶部外侧并超出湿壁柱2的顶部且与湿壁柱2的顶部处的壁部21接触;以及顶帽32,为倒U形的圆筒,位于湿壁柱2的上方且覆盖整个螺旋分布器31。
[0073]上固定机构4设置于夹套I上部并将夹套I的顶部固定并密封,具有与夹套I的容置腔12连通的出气口。
[0074]下固定机构5设置于夹套I下部并将夹套I的底部固定并密封,具有允许湿壁柱2穿过的第一开口。
[0075]气体分布机构6包括下盖61、环形腔部62以及气液隔离板63。
[0076]下盖61为U形圆筒,固定连接于下固定机构5下方,具有:侧壁611,设置有多个分布在侧壁611的同一径向平面上的内进气孔6111;以及底壁612,设置有位于底壁612中央的第二开口 6121以及位于底壁612—侧的排液口 6122。
[0077]环形腔部62内部中空,固定连接于下盖61的侧壁611外部,且封闭侧壁611上的内进气孔6111,设置有与外部带压气体连通的外进气孔621。
[0078]气液隔离板63呈环形,固定连接于侧壁611内部,且连接处位于内进气孔6111所在径向平面的下方,用于对经由内进气孔6111进入的气体进行流向调整并引导到夹套I的容置腔12内。
[0079]密封机构7供湿壁柱2穿过且固定连接于下盖61的第二开口6121,并将容置腔12从下部密封。
[0080]其中,外部的溶液供给装置提供的溶液经由湿壁柱2的中空部22的底部沿轴向向上运动并在湿壁柱2的顶部上方经由顶帽32的阻挡而流入螺旋分布器31,溶液在螺旋分布器31中螺旋式向下流动且从螺旋分布器31流出的溶液在湿壁柱2的壁部21形成均匀稳定的螺旋式液流,后经重力作用沿湿壁柱2的壁部21向下形成平稳均匀的液膜;外部的供气装置(未示出)提供的带压气体经由外进气孔621、环形腔部62的中空内部、内进气孔6111以及气液隔离板63流入到夹套I的容置腔12内,以向上流动而与液膜逆流接触,从而使气体被溶液吸收;沿湿壁柱2的壁部21的外表面从上向下流动的溶液吸收气体后经由气液隔离板63与进入夹套I的容置腔12内的气体分隔开,蓄积于下盖61的侧壁611、下盖61的底壁612、密封机构7形成的空间内,并作为废液从底壁612的排液口6122向外排出;向上流动的被液膜吸收过的气体经由上固定机构4的出气口排出。
[0081]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体吸收降膜反应器中,沿湿壁柱2的中空部22轴向向上运动的溶液经由顶帽32的阻挡而流入螺旋分布器31,溶液在螺旋分布器31的作用下能够在湿壁柱2的壁部21形成均匀稳定的螺旋式液流,进而在重力作用下沿湿壁柱2的壁部21向下形成平稳均匀的液膜,保证气体吸收液膜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0082]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体吸收降膜反应器中,外部的带压气体的流向经由外进气孔621、环形腔部62的中空内部、内进气孔6111以及气液隔离板63的调整和导向,改变带压气体的流场分布,可最大限度减少气体对液膜的冲击,从而避免破坏液膜的稳定性,同时也提高了气体的稳定性和均匀性,提高了气液传质效率。
[0083]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体吸收降膜反应器中,沿湿壁柱2的壁部21的外表面从上向下流动的溶液吸收气体后经由气液隔离板63与进入夹套I的容置腔12内的气体分隔开,并经由密封机构7的阻挡蓄积于下盖61的侧壁611、下盖61的底壁612、密封机构7形成的空间内,并作为废液从底壁612的排液口 6122向外排出,通过控制经由湿壁柱2的中空部22进入的来自外部的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