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分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65725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离心分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流干燥机中的将干燥物料进行分级的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对胶粘物料进行干燥时的按离心力进行分级的装置。
背景技术
胶粘物料是指含水分高,持水性强,胶粘难分散的物料。使用气流干燥机干燥这种物料,常遇到干燥不彻底的情况,传统的方法是增加干燥物料再循环次数,但这种方法又易出现干燥过度现象,特别是对于热敏性胶粘物料的干燥,干燥过度将使被干燥产品产生热变性,导致产品的品质下降。
为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物料在干燥过程中能及时分级,使达到水分要求的物料及时地从干燥机分离出来,进入到产品收集系统,水分未达到要求的物料继续进入干燥机再次干燥。但在市场上仍未见到可使干燥物料按其所含水分进行分级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干燥物料不能按其含水量大小进行分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气流干燥机的离心分级装置,它能将水分达到要求的物料及时从干燥机中分离出来,进入物料收集系统,水分未到要求的物料继续进入干燥机再次干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由各有进口、出口的两段管相交,在两管相交处设置有一将两管腔基本分开的圆弧板,该圆弧板与靠近两管出口的相交处之间有间隙,两个管腔可通过该间隙相通。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的两管中一管的轴线为弧线,另一管的轴线为直线,圆弧板的凹面朝向轴线为弧线的管腔,所述间隙存在于轴线为直线的管壁与所述圆弧板之间。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圆弧板与靠近两管进口的相交处铰接,所述圆弧板上连接有一螺杆,该螺杆的另一端连接在一管壁上,通过该螺杆可调节所述间隙的大小。
本装置的圆弧板的凹面所对的管腔的进口与干燥机的干燥管尾段相接,出口与物料收集系统相接,另一个管的进口与空气热交换器相接,出口接入气流干燥机中。气流干燥机中的物料在气流作用下,通过圆弧板时产生向心力而分级水分低的、粒度小的物料颗粒由圆弧板的凹面所对的管腔的出口进入物料收集系统;水分高的、粒度大的物料颗粒紧贴圆弧板的弧面切向经另一管的出口由新鲜的热空气带入干燥机。通过调节圆弧板与出口交叉处的间隙(距离)可控制被干燥物料的分级比例。该装置可以广泛装备在用于干燥胶粘物料的气流干燥机上。
本实用新型四个进出口安排巧妙,结构简单,容易操作。与传统的气流干燥机通过增加干燥物料循环量来保证干燥程度相比,效果更好,结构更合理,更能适应热敏性物料的干燥。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中,轴线为弧线的管9的进口1与干燥机干燥尾管段相接,轴线为直线的管10的进口2与空气热交换器相接。管9、10的靠近进口的相交处与一圆弧板5铰接,圆弧板5的凹面朝向管9的管腔,圆弧板5基本将管9、10的两个管腔分开。螺杆6的一端连在圆弧板5上,另一端连在管10的管壁上,圆弧板5通过调节螺杆6能绕铰接点7转动,以改变圆弧板5与管9、10的靠近出口的相交处8之间的间隙大小。管9的出口3与物料收集系统相连,管10的出口4再接入干燥机。干燥机的物料干燥结束,物料A进入进口1,在气流的作用下经圆弧板5产生向心力而分级,水分低、粒度小的物料D绕圆弧板的圆心作圆周运动,通过出口3导出而后进入物料收集系统,水分高、粒度大的物料C沿圆弧板做切向运动,与从2进入的热空气B合并一同从出口4进入干燥机进一步干燥。D、C的比例可以通过螺杆6的调节而加以改变,有效地控制了被干燥物料D的水分含量。另外,干燥好的物料及时导出干燥机能有效地保护物料的热敏性。
权利要求1.离心分级装置,由各有进口、出口的两段管相交,其特征在于在两管相交处设置有一将两管腔基本分开的圆弧板,该圆弧板与靠近两管出口的相交处之间有间隙,两个管腔可通过该间隙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分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管中一管的轴线为弧线,另一管的轴线为直线,圆弧板的凹面朝向轴线为弧线的管腔,所述间隙存在于轴线为直线的管壁与所述圆弧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分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板与靠近两管进口的相交处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分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板上连接有一螺杆,该螺杆的另一端连接在一管壁上,通过该螺杆可调节所述间隙的大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胶粘物料进行干燥时的按向心力进行分级的装置,它由各有进口、出口的两段管相交,在两管相交处设置有一将两管腔基本分开的圆弧板,该圆弧板与靠近两管出口的相交处之间有间隙,两个管腔可通过该间隙相通。作为改进,所述的两管中一管的轴线为弧线,另一管的轴线为直线,圆弧板的凹面朝向轴线为弧线的管腔,所述间隙存在于轴线为直线的管壁与所述圆弧板之间。本实用新型四个进出口安排巧妙,结构简单,容易操作。与传统的气流干燥机通过增加干燥物料循环量来保证干燥程度相比,效果更好,结构更合理,更能适应热敏性物料的干燥。
文档编号B04B5/00GK2712467SQ200420024250
公开日2005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14日
发明者伍真林 申请人:伍真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