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旋风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61341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效旋风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高效旋风分离器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旋风分离器。
技术背景[0002]现有铸铁旋风分离器采用整体蜗壳型浇铸方式;粗糙的表面和精密度在除尘时形成很大气流阻力,泄漏,除尘效果不佳且很容易被磨损;在造成堵塞情况下无法维护而造成失效。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风分离器,其减小了气体阻力,具有较高的效率。[0004]为实现所述目的的高效旋风分离器,包括至少一个单元,其特点是,该单元包括入风导流筒体、分离器筒体以及出风导流筒体,入风导流筒体、分离器筒体以及出风导流筒体三者为分体的铸造件,入风导流筒体内置有环形的接口,在环形接口和入风导流筒体的内侧之间配置涡旋叶片组件,环形接口和入风导流筒体的内侧之间形成入风口,入风导流筒体的下端和分离器筒体之间通过法兰连接,出风导流筒体插设在环形接口中,并且其采风管端配置逆向导流叶片组件,该逆向导流叶片组件也为涡旋叶片组件,并且与入风口处的该涡旋叶片组件的涡旋方向相反。[0005]所述的高效旋风分离器,其进一步的特点是,多个单元并列在一起,呈多管集束式布置。[0006]本实用新型可采用精密合金分体铸造,保证旋风分离且在工作时有优良的表面光洁度把气体流阻减到最低,精密配管避免泄漏,且万一有堵塞情况发生,很容易将它分体清堵;永远不会失效且合金材料在中高温应用时保证很长久的使用寿命和高度的可靠性;采风管端采用逆向导流片进一步减少气体流阻;多管集束式除尘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体除尘的概念和除尘效率。


[0007]图1是旋风分离器的入风口的主视图。[0008]图2是旋风分离器的入风口的剖面图。[0009]图3是旋风分离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如图1和图2所示,在旋风分离器的入风口 1配置有用于产生涡旋的涡旋叶片组件11,其涡旋风向是第一方向。如图3所示,在旋风分离器的出风口 2配置涡旋叶片组件 21,涡旋叶片组件的涡旋风向是第二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0011]涡旋叶片组件21为涡旋叶片组件11的逆向导流片,这样可进一步减少气流流组。3[0012]进一步参照图1、图2和图3,旋风分离器包括入风导流筒体10、分离器筒体20以及出风导流筒体30,三者为分体,分别单独成型,这样有利于进行精密铸造,以进一步减小流阻。入风导流筒体10内置有环形的接口 100,在环形接口 100和入风导流筒体10的内侧之间配置前述涡旋叶片组件11,环形接口 100和入风导流筒体10的内侧之间形成入风口。 入风导流筒体10的下端和分离器筒体20之间通过法兰连接,并且入风导流筒体10的上端也可以和物料供应管道法兰连接。出风导流筒体30插设在环形接口 100中,并且其采风端配置前述涡旋叶片组件21。[0013]多个如图3所示的旋风分离器可作为一个旋风分离器的单元,多个单元并列在一起,以多管集束式除尘,这样若一个单元出现故障,可对单个单元进行维修,其他单元可照常进行作业,这样就不影响工作进度。
权利要求1.高效旋风分离器,包括至少一个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单元包括入风导流筒体、分离器筒体以及出风导流筒体,入风导流筒体、分离器筒体以及出风导流筒体三者为分体的铸造件,入风导流筒体内置有环形的接口,在环形接口和入风导流筒体的内侧之间配置涡旋叶片组件,环形接口和入风导流筒体的内侧之间形成入风口,入风导流筒体的下端和分离器筒体之间通过法兰连接,出风导流筒体插设在环形接口中,并且其采风管端配置逆向导流叶片组件,该逆向导流叶片组件也为涡旋叶片组件,并且与入风口处的该涡旋叶片组件的涡旋方向相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旋风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多个单元并列在一起,呈多管集束式布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风分离器,其减小了气体阻力,具有较高的效率。为实现所述目的的高效旋风分离器,包括至少一个单元,其特点是,该单元包括入风导流筒体、分离器筒体以及出风导流筒体,入风导流筒体、分离器筒体以及出风导流筒体三者为分体的铸造件,入风导流筒体内置有环形的接口,在环形接口和入风导流筒体的内侧之间配置涡旋叶片组件,环形接口和入风导流筒体的内侧之间形成入风口,入风导流筒体的下端和分离器筒体之间通过法兰连接,出风导流筒体插设在环形接口中,并且其采风管端配置逆向导流叶片组件,该逆向导流叶片组件也为涡旋叶片组件,并且与入风口处的该涡旋叶片组件的涡旋方向相反。
文档编号B04C5/103GK202238351SQ201120374968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8日
发明者毛丁 申请人:吉天师动力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