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y静电除尘器本体核心板线结构及其配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65406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Dby静电除尘器本体核心板线结构及其配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除尘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DBY静电除尘器本体核心板线结构及其配置。
背景技术
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气体的电离,当含尘烟气I进入由阳极板3和阴极板4形成的高压静电电场后,通过在电晕极上施加高压直流电使之产生电晕放电,使气体发生电离,生成大量的电子和正、负离子,这些电子和离子与尘粒2结合起来,就使尘粒荷电,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带有正离子的尘粒移向电晕极,并失去电荷;带有负离子和自由电子的尘粒6向收尘极移动,到达收尘极后失去电荷而成为中性并吸附在收尘极表面,当收尘极表面的尘粒积聚到一定厚度后,通过振打装置的振打作用,尘粒受重力作用从收尘极表面脱离下来,落入灰斗,通过卸灰阀排出,净化后的烟气7从出风口排出,如图1、2、3所示。现有用于电除尘器的阴极线有:圆形线、星形线、锯齿线、方钢针刺线、角钢芒刺线、鱼骨针刺线、以及RS芒刺线等,其中,RS芒刺线是瑞士依来克斯公司最先开发设计的芒刺线,材质为碳钢,两芒刺9芒刺点焊在半圆管上(见图3),首先应用于电除尘器,但其抗腐蚀性和抗火花灼蚀性能差,以及在支撑半圆管中间存在着放电电流死区5 (盲区)的弊病(见图1),线放电电流密度和放电强度不均匀。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既保留现有RS芒刺线特点,又克服现有RS芒刺线支撑半圆管中间放电极死区弊病的DBY静电除尘器本体核心板线结构及其配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DBY静电除尘器本体核心板线结构及其配置,包括阳极板、阴极板、振打装置、灰斗和卸灰阀,阴极板由两个一端为半圆形、另一端设有两个端部芒刺的半圆管构成,阳极板与阴极板之间形成BS芒刺线,其特征是:所述的阴极板的半圆管上靠近半圆形管的根部增设两个根部芒刺,阳极板与阴极板之间形成整体BS芒刺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阴极板的半圆形管及其端部芒刺、根部芒刺为由ICrlSNiOTi不锈钢材料整体一次冲压成型,再将两个该半圆形管焊接成直径为020mm的圆管作为支撑,交叉布置的端部芒刺、根部芒刺伸向圆管二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阳极板为480C型阳极板,同极间距为400 500mmo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阳极板在宽度方向上设有一条阻流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述的阳极板的中间平直部分上间隔设置凹凸槽组。本实用新型由于在现有由两个端部芒刺的半圆管构成的阴极板基础上,在该半圆管上靠近半圆形管的根部增设两个根部芒刺,因而可在阳极板与阴极板之间形成整体BS芒刺线即四刺芒刺线,既保留了原RS芒刺线的特点,又克服了 RS芒刺线支撑半圆管中间放电极死区的弊病,提高了放电强度,增加了电流密度。本实用新型具有既保留现有RS芒刺线特点,又克服现有RS芒刺线支撑半圆管中间放电极死区弊病的特点。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静电除尘器本体核心板线结构。

图1为现有电除尘器工作原理图(RS芒刺线)。图2为现有阴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左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图(BS芒刺线)。图5为本实用新型阴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左视图。图7为480C型阳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阳极板12、阴极板8、振打装置、灰斗和卸灰阀,阴极板8由两个一端为半圆形、另一端设有两个端部芒刺10、两个根部芒刺11的半圆管构成,阳极板12与阴极板8之间形成整体BS芒刺线。半圆形管及其端部芒刺10、根部芒刺11为由lCrl8Ni9Ti不锈钢材料整体一次冲压成型,再将两个该半圆形管焊接成直径为020mm的圆管作为支撑,交叉布置的端部芒刺10、根部芒刺11伸向圆管的二边。阳极板12为480C型阳极板,同极间距为400 500mm。阳极板12在宽度方向上设有一条阻流板。阳极板12的中间平直部分上间隔设置凹凸槽组。本实用新型创新点之一是采用整体管状BS芒刺线(简称:整体BS芒刺线)和阳极板480C型板线结构。试验结果,RS芒刺线的起晕电压为15KV,线电流密度为1.3mA/m (见表一)。整体BS芒刺在原RS芒刺线刺根部位新设计增加了两根部芒刺11,克服了 RS芒刺线半圆管中间放电电流死区的弊病,提高了放电强度,增加了电流密度,BS芒刺线起晕电压仍为15KV,而线电流密度增加到1.8mA/m (见表一)。整体BS芒刺线新改进不锈钢整体结构设计,支撑圆管机械强度高,不断线,不变形,不掉刺,克服了原RS芒刺线点焊易掉齿的缺陷。不锈钢较碳钢具有优越地抗化学腐蚀和抗火花放电时的火花灼蚀性能,使用寿命长。从整体BS芒刺线的特点看,综合性能较其它阴极线比较,电气性能良好,起晕电压低,击穿电压高,放电强度强,电晕电流高,机械强度高,牢固可靠,不断线,不掉刺,耐腐蚀。粘附粉尘少,传递振打力效果好,易清灰。最适合在高含尘浓度、高比电阻的烟气介质中使用,提高了收集细粉尘的能力,特别是能收集0.1 5 iim的超细尘粒,除尘效率显著提高。阳极板中采用“480C型”阳极板,作用是捕集荷电粉尘,振打时,极板表面附着的粉尘成片状或团状脱离板面,落入灰斗,达到除尘的目的。480C型阳极板能与多种阴极线配置,组成最佳匹配,极板表面上的电流强度和电流密度比较均匀。480C型阳极板在较小振打力下,板面各点能获得足够的振打加速度,而且比较均勻,振打性能好。480C型阳极板从断面形状看,中间部分较平直,但设计有几个较浅的凹凸槽,而两端做成钩形,通称防风沟,阳极板的防风沟相当于阻流板,目的在于减少粉尘的二次飞扬。试验表明,在阳极板的宽度方向上加一条阻流板(防风沟),在阻流板背向气流的一侧出现涡流,涡流向下延伸的范围可达板条凸起高度的6倍,当带电粉尘随气流流经阻流板时,进入板条背风侧的粉尘被带入旋涡,从而增加了粉尘的收集机率。而在阳极板中间平直部分每隔一定距离设置的几个较浅的凹凸槽,当气流通过时,紧贴极板表面处形成一层涡流区,其中的流速较主气流要小,当粉尘进入该区时易于沉积于极板表面上。同时,由于收尘极板面不直接受到气流冲刷,粉尘重返气流的可能以及振打时的二次扬尘都较少,提高了收尘效率。480C型阳极板,采用上钢的优质SPCC,δ 1.5冷轧钢板轧制成型,其宽度方向上的两边防风沟及中间平直部分设置的几个较浅的凹凸槽,均起加强阳极板刚度的作用,所以,它具有刚性好,寿命长,耐高温和耐腐蚀的良好性能。480C型阳极板最适用于卧式电除尘器,极间距彡400mm的极配使用。本实用新型创新点之二是宽间距400 450mm特殊板线极配。电除尘器按同极间距大小分:常规电除尘器和宽间距电除尘器。常规电除尘器同极间距一般为250 300mm,同极间距超过300mm的称为宽间距电除尘器。采用宽间距电除尘器,由于极间距加大,供电电压提高,有效电场强度大,板电流密度均匀,驱进速度提高,有利于净化高比电阻粉尘,这是目前国内外电除尘器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在燃煤电厂现场通过一台1.2m2试验用电除尘器,进行宽间距电除尘的性能试验。试验装置的形式和技术参数如表二所示。当极间距采用400mm或500mm时,比采用300mm或600mm的同极间距除尘效率明显提高。主要技术与性能指标1、除尘效率彡99%,除尘器的出口粉尘含量彡200mg/m3,达到国家规定的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的二类区排放标准;2、可收集的粉尘颗粒范围大,能收集20 μ m以下的不同粒级的粉尘,特别是能收集0.1 5 μ m的超细尘粒;3、对烟气的含尘浓度适应性好,允许入口含尘浓度为30g/m3 ;4、可以适用于温度较高的烟气,烟气温度在彡250°C范围内;5、除尘器阻力小,最大阻力< 294Pa 3OmmH2O);6、壳体承受最大压力:-392Opa (-400mmH20);7、处理粉尘比电阻的范围:104 IO12 Ω.cm ;8、电除尘器本体漏风率:< 5%。
权利要求1.一种DBY静电除尘器本体核心板线结构及其配置,包括阳极板、阴极板、振打装置、灰斗和卸灰阀,阴极板由两个一端为半圆形、另一端设有两个端部芒刺的半圆管构成,阳极板与阴极板之间形成BS芒刺线,其特征是:所述的阴极板的半圆管上靠近半圆形管的根部增设两个根部芒刺,阳极板与阴极板之间形成整体BS芒刺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BY静电除尘器本体核心板线结构及其配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阴极板的半圆形管及其端部芒刺、根部芒刺为由lCrl8Ni9Ti不锈钢材料整体一次冲压成型,再将两个该半圆形管焊接成直径为O20mm的圆管作为支撑,交叉布置的端部芒刺、根部芒刺伸向圆管二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DBY静电除尘器本体核心板线结构及其配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阳极板为480C型阳极板,同极间距为400 5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DBY静电除尘器本体核心板线结构及其配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阳极板在宽度方向上设有一条阻流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DBY静电除尘器本体核心板线结构及其配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阳极板的中间平直部分上间隔设置凹凸槽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名称为DBY静电除尘器本体核心板线结构及其配置。属于技术领域。它主要是解决现有电除尘器存在支撑半圆管中间放电电流死区、放电电流密度和放电强度不均匀的问题。它的主要其特征是包括阳极板、阴极板、振打装置、灰斗和卸灰阀,阴极板由两个一端为半圆形、另一端设有两个端部芒刺的半圆管构成,阳极板与阴极板之间形成BS芒刺线;所述的阴极板的半圆管上靠近半圆形管的根部增设两个根部芒刺,阳极板与阴极板之间形成整体BS芒刺线。本实用新型具有既保留现有RS芒刺线特点,又克服现有RS芒刺线支撑半圆管中间放电极死区弊病的特点,主要用于电除尘器本体核心板线结构及其配置。
文档编号B03C3/40GK202983896SQ201220662480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5日
发明者卢喜武, 张庆芳, 周昌义, 张志旺, 李少明, 李东红 申请人:襄阳双利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