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介电电泳旋液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780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正介电电泳旋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介电电泳旋液分离器包括下罐体(8)、中罐体部件、上罐体(14)、溢流管部件(17);中罐体部件安装在下罐体(8)上端,上罐体(14)安装在中罐体部件上端,溢流管部件(17)安装在上罐体(14)上端;

下罐体(8)从下至上依次由底流管(2)、锥形封头(33)、下罐体筒体(37)、下罐体法兰(36)焊接在一起;底流管(2)下端有底流管法兰,底流管法兰的下端是底流口(1),锥形封头(33)上端的径向内侧有溢流管支架(32),溢流管支架(32)中间有一个呈环形的支架环,支架环径向外侧有若干个连接筋,若干个连接筋把溢流管支架(32)固定在锥形封头(33)上端的径向内侧;下罐体筒体(37)呈圆筒形,下罐体筒体(37)下端的径向内侧有环形的下筒体密封凸台(30),下罐体筒体(37)下端的径向外侧有分离液管(4),分离液管(4)外侧有分离液管法兰,分离液管法兰的外侧是分离液出口(5),下罐体法兰(36)的径向侧表面有一个轴线呈水平方向的排气通孔(35),排气管(12)的一端安装在排气通孔(35)中,排气管(12)的另一端有排气管法兰,排气管法兰的外侧是排气口(13);

中罐体部件包括O型密封圈(3)、中罐体(9)、绝缘筒体(40)、电极一(7)、电极二(6)、绝缘套管一(10)、绝缘套管二(21)、电极一固定套(29)、电极二固定套(64);中罐体(9)从下至上依次由中罐体筒体(39)、中罐体法兰(41)焊接在一起;中罐体筒体(39)呈圆筒形,中罐体筒体(39)下端的径向外侧有环形的中筒体密封凸台(31),中筒体密封凸台(31)的径向外侧有密封圈凹槽(38),O型密封圈(3)安装在密封圈凹槽(38)中,中罐体筒体(39)的径向侧表面有若干个中筒体导流孔(23),中罐体筒体(39)下端的径向侧表面有一个中筒体电极固定孔一(44),中罐体筒体(39)下端面有一个中筒体固定凸台(69),中筒体固定凸台(69)上有一个中筒体电极固定孔二(68);中罐体法兰(41)的径向侧表面各有一个轴线呈水平方向的中罐体电极导引孔一(42)和中罐体电极导引孔二(43);

绝缘筒体(40)呈圆筒形,绝缘筒体(40)上端的径向侧表面有一个绝缘筒体电极导引孔一(45)和一个绝缘筒体电极导引孔二(46),绝缘筒体(40)径向内侧有一个呈螺旋形的绝缘筒体导流槽(62),绝缘筒体(40)的径向侧表面有若干个绝缘筒体导流孔(24),每一个绝缘筒体导流孔(24)的空间位置与绝缘筒体导流槽(62)的一部分重叠,绝缘筒体(40)下端的径向侧表面有一个绝缘筒体电极固定孔一(47),绝缘筒体(40)下端面有一个绝缘筒体固定凸台(48),绝缘筒体固定凸台(48)上有一个绝缘筒体电极固定孔二(66);绝缘筒体(40)的材质是绝缘材料;

绝缘套管一(10)呈圆筒形,绝缘套管一(10)的材质是绝缘材料;电极一(7)的中间部分呈螺旋形,称之为电极一螺旋段,电极一螺旋段的截面呈圆形,电极一(7)的上端有呈直线形的电极一接线端(11),绝缘套管一(10)安装在电极一接线端(11)上,电极一(7)的下端是电极一尾端(61),靠近电极一尾端(61)有呈直线形的电极一固定端(28),沿着电极一(7)轴线方向的相邻两圈电极一螺旋段之间是电极一螺旋间隙(50),电极一螺旋间隙(50)宽度大于电极一螺旋段的截面直径;电极一(7)的材质是导电材料;

绝缘套管二(21)呈圆筒形,绝缘套管二(21)的材质是绝缘材料;电极二(6)呈圆筒形,电极二(6)的上端径向外侧有截面呈圆形的电极二接线端(22),绝缘套管二(21)安装在电极二接线端(22)上,电极二(6)的中间部分有呈螺旋形的电极二导流槽(25),电极二导流槽(25)的螺旋方向和螺距与电极一(7)中间部分的电极一螺旋段的螺旋方向和螺距相同;电极二导流槽(25)把电极二(6)的中间部分分割呈螺旋形,称之为电极二螺旋段,电极二螺旋段的截面呈矩形,电极二螺旋段的截面宽度大于电极二导流槽(25)的截面宽度;电极二导流槽(25)与电极二螺旋段之间有呈螺旋形的电极二导流挡板(63),电极二导流挡板(63)的截面与电极二(6)的轴线有一个夹角,使每一圈电极二导流挡板(63)的截面组成漏斗形,漏斗形电极二导流挡板(63)截面的下端与电极二螺旋段截面的上端焊接在一起,使电极二导流挡板(63)位于电极二(6)径向外侧;电极二(6)下端面有一个电极二固定凸台(49),电极二固定凸台(49)径向外侧有一个电极二固定端(65);电极二(6)的材质是导电材料;

电极一固定套(29)呈一端封闭的圆筒形,电极一固定套(29)中间是固定套中心孔一(56),电极一固定套(29)的径向外侧有固定套凸台一(57);电极二固定套(64)与电极一固定套(29)结构相同,电极二固定套(64)呈一端封闭的圆筒形,电极二固定套(64)中间是固定套中心孔二,电极二固定套(64)的径向外侧有固定套凸台二;电极一固定套(29)和电极二固定套(64)的材质是绝缘材料;

中罐体部件在装配时,把绝缘筒体(40)安装在中罐体(9)的径向内侧,把电极一(7)安装在绝缘筒体(40)的径向内侧,并且使电极一接线端(11)和绝缘套管一(10)穿过绝缘筒体(40)的绝缘筒体电极导引孔一(45),并且电极一接线端(11)和绝缘套管一(10)继续穿过中罐体法兰(41)的中罐体电极导引孔一(42),使电极一接线端(11)和绝缘套管一(10)的一部分位于中罐体法兰(41)的径向外侧;中罐体部件在装配时,把电极二(6)安装在电极一(7)的径向内侧,同时使电极二接线端(22)和绝缘套管二(21)穿过绝缘筒体(40)的绝缘筒体电极导引孔二(46),并且电极二接线端(22)和绝缘套管二(21)继续穿过中罐体法兰(41)的中罐体电极导引孔二(43),使电极二接线端(22)和绝缘套管二(21)的一部分位于中罐体法兰(41)的径向外侧;电极一(7)的电极一固定端(28)安装在电极一固定套(29)的固定套中心孔一(56)中,电极一固定套(29)的一端依次穿过绝缘筒体(40)的绝缘筒体电极固定孔一(47)和中罐体筒体(39)的中筒体电极固定孔一(44)中,电极一固定套(29)有固定套凸台一(57)的一端位于绝缘筒体(40)的径向内侧,电极二(6)的电极二固定端(65)安装在电极二固定套(64)的固定套中心孔二中,电极二固定套(64)的一端依次穿过绝缘筒体(40)的绝缘筒体电极固定孔二(66)和中罐体筒体(39)的中筒体电极固定孔二(68)中,电极二固定套(64)有固定套凸台二的一端位于绝缘筒体(40)的径向内侧;

中罐体部件在装配后,中罐体筒体(39)径向侧表面的若干个中筒体导流孔(23)与绝缘筒体(40)径向侧表面的若干个绝缘筒体导流孔(24)空间位置一一对应重叠;

上罐体(14)从下至上依次由上罐体法兰一(53)、上罐体筒体(54)、上罐体法兰二(55)焊接在一起;上罐体筒体(54)呈圆筒形,上罐体筒体(54)径向外侧有进液管(15),进液管(15)外侧有进液管法兰,进液管法兰的外侧是进液口(16),进液管(15)沿着上罐体筒体(54)截面的切线方向插入上罐体筒体(54)径向内侧;液体介质从进液口(16)经过进液管(15)流入上罐体筒体(54)径向内侧,并沿着上罐体筒体(54)径向内表面旋转的方向与电极二导流槽(25)的螺旋方向相同;

溢流管部件(17)包括溢流管(18)、溢流管法兰一(51)、溢流管法兰二(52);溢流管(18)的上端是溢流管法兰二(52),溢流管法兰二(52)的上端是溢流口(19),溢流管(18)的下端穿过溢流管法兰一(51)向下延伸;

正介电电泳旋液分离器在装配时,中罐体部件安装在下罐体(8)上端,并且使中筒体密封凸台(31)与下筒体密封凸台(30)之间水平对齐,O型密封圈(3)的径向外侧与下筒体密封凸台(30)的径向内侧之间接触密封;下罐体筒体(37)径向内侧与中罐体筒体(39)径向外侧之间形成相对封闭的分离腔(27);中罐体部件的绝缘筒体(40)的径向内侧形成电泳腔(26);上罐体(14)安装在中罐体部件上端,上罐体(14)的上罐体筒体(54)的径向内侧形成旋流腔(20);溢流管部件(17)安装在上罐体(14)上端,并且使溢流管(18)的下端依次穿过上罐体筒体(54)的径向内侧和电极二(6)的径向内侧,溢流管(18)的下端安装在溢流管支架(32)中间呈环形的支架环中;

正介电电泳旋液分离器在装配后,电极一接线端(11)和电极二接线端(22)连接介电电泳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介电电泳旋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正介电电泳旋液分离器的工作过程包括预旋阶段和运行阶段;正介电电泳旋液分离器在预旋阶段时,含有微粒的液体介质从进液口(16)进入正介电电泳旋液分离器内,液体介质经过进液管(15)沿着切线方向流入旋流腔(20)形成进液旋流,进液旋流沿着进液旋流螺旋路径(59)向下流动至电泳腔(26);

进液旋流进入电泳腔(26)后,一部分液体介质沿着绝缘筒体导流槽(62)流动,并依次经过绝缘筒体导流孔(24)、中筒体导流孔(23)进入分离腔(27)形成分离液,分离腔(27)内的空气依次经过下罐体法兰(36)的排气通孔(35)和排气管(12)从排气口(13)排出;当分离腔(27)内的空气全部从排气口(13)排出后,关闭安装在排气口(13)上的排气阀门;分离腔(27)内的分离液经过分离液管(4)从分离液出口(5)排出;进液旋流进入电泳腔(26)后,其余部分液体介质在电极二(6)、电极一(7)之间沿着螺旋路径向下流动至底流腔(34);

进液旋流进入底流腔(34)后,一部分液体介质沿着锥形封头(33)径向内表面向下流动形成底流液,底流液经过底流管(2)从底流口(1)排出;进液旋流进入底流腔(34)后,还有一部分液体介质流向溢流管(18)下端形成溢流液,溢流液向上流动经过溢流管(18)从溢流口(19)排出;进液旋流进入底流腔(34)后,其余部分液体介质沿着溢流管(18)径向外表面向上流动形成环流液,环流液向上流动依次经过电泳腔(26)、旋流腔(20),环流液在旋流腔(20)的上端汇入进液旋流;

正介电电泳旋液分离器在预旋阶段一段时间后,在正介电电泳旋液分离器内形成上述稳定的液体介质旋流,之后逐渐减小安装在进液口(16)上的进液阀门的开启高度,逐渐减小安装在底流口(1)上的底流阀门的开启高度,逐渐减小安装在溢流口(19)上的溢流阀门的开启高度,逐渐减小安装在分离液出口(5)上的分离液阀门的开启高度,并且调节进液阀门、底流阀门、溢流阀门、分离液阀门之间的开启高度比率,使进液旋流进入电泳腔(26)后的流速降低,并且使进液旋流螺旋路径(59)与绝缘筒体导流槽(62)的螺旋路径相吻合,延长液体介质在电泳腔(26)的停留时间;之后在电极一接线端(11)和电极二接线端(22)之间接通介电电泳电源,正介电电泳旋液分离器进入运行阶段;

正介电电泳旋液分离器在运行阶段时,进液旋流进入电泳腔(26)后,液体介质中的正介电属性微粒向电极一(7)的径向内侧移动,在进液旋流的推动下,一部分液体介质携带被吸附在电极一(7)径向内侧的正介电属性微粒进入绝缘筒体导流槽(62)成为分离液,分离液携带正介电属性微粒依次经过绝缘筒体导流孔(24)、中筒体导流孔(23)进入分离腔(27),分离液携带正介电属性微粒经过分离液管(4)从分离液出口(5)排出;与此同时,进液旋流进入电泳腔(26)后,液体介质中的负介电属性微粒向电极二(6)的径向外侧移动,在进液旋流的推动下,负介电属性微粒在电极二(6)的径向外表面沿着负介电属性微粒的汇集流动方向(67)向下流动,负介电属性微粒在每一圈的电极二导流槽(25)处被电极二导流挡板(63)引导,使被电极二(6)吸附的负介电属性微粒从电极二(6)的径向外表面流向电极二(6)的径向内表面,负介电属性微粒在电极二(6)的径向内表面继续沿着负介电属性微粒的汇集流动方向(67)向下流动至底流腔(34),负介电属性微粒汇入底流液,底流液携带负介电属性微粒经过底流管(2)从底流口(1)排出。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