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料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0203发布日期:2019-04-20 03:57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原料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原料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原料分厂配料站的作用是将筛分后的干基兰炭和石灰分别储存于兰炭和石灰各自的日料仓,在日料仓下设置配料装置,将兰炭和石灰按照一定的配比混合后由上料皮带机输送至电石炉进行电石生产。

配料站设置有振动筛、给料装置、配料装置、皮带输送机等设备,物料流程长,落料点多,粉尘较大,现设有原料除尘装置用于粉尘收集。

现有的原料除尘装置由于收尘点较多、管道较长,存在风量分配不均造成的除尘效果不好的问题,而且兰炭粉尘和石灰粉尘混合收集,不能利用,产生了大量的固废,不但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给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并且现在的除尘装置无法根据兰炭粉尘和石灰粉尘进入量调节除尘装置输送能力,导致兰炭粉尘和石灰粉尘堵塞在输送管道内,不能进行及时的处理,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原料除尘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原料除尘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原料除尘装置,包括进料管,所述进料管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管,两个所述连接管分别与第一除尘装置和第二除尘装置固定相通连接,所述第一除尘装置和第二除尘装置底端分别相通固定连接有第一收尘支管和第二收尘支管,所述第一收尘支管和第二收尘支管底端分别与风机进风管固定相通连接,所述第一收尘支管和第二收尘支管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管道调节阀,所述进料管内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相对一侧之间设有铰接轴,所述第一隔板与铰接轴铰接,所述第一隔板顶面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上螺接有锁紧螺栓,所述第二隔板与铰接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板另一侧与进料管内壁贴合滑动设置,所述第二隔板另一侧与进料管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底面与第一圆台壳体顶面贴合设置,所述第一圆台壳体顶面与铰接轴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铰接轴内滑动有竖管,所述竖管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套筒,所述竖管底端穿出铰接轴伸入到第一圆台壳体内与第一限位套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套筒外套有套筒,所述第一限位套筒外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凸块,限位凸块嵌入在套筒内,所述套筒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圆台形壳体,所述竖管内转动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底端穿出竖管伸入到第二圆台形壳体内与绕线盘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绕线盘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竖杆,所述限位竖杆插入到限位U型块内,所述限位U型块底面与两个连接管顶面固定连接,所述U型块两侧分别与进料管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绕线盘上缠绕有绳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套筒包括第一弧形块和第二弧形块,所述第一弧形块和第二弧形块内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弧形块与第二弧形块相对面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T型块,T型块伸入到滑槽内与压缩弹簧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滑槽固定嵌入在第一弧形块内,所述T型块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压缩弹簧另一端与滑槽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限位凸块分别嵌入在第一弧形块和第二弧形块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圆台形壳体包括第一半圆台壳体和第二半圆台壳体,所述第一半圆台壳体和第二半圆台壳体的内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半圆台壳体顶面与第一弧形块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半圆台壳体顶面与第二弧形块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绳索的两个绳头分别与第一半圆台壳体和第二半圆台壳体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除尘装置和第二除尘装置分别是布袋除尘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风机进风管与风机输出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限位套筒上螺接有锁紧螺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套筒侧壁与第二圆台形壳体顶面边缘的距离与第一圆台壳体侧壁厚度相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圆台壳体坡度与第二圆台形壳体的坡度相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U型块内壁贴敷有防滑橡胶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绳索的两个绳头与第一半圆台壳体和第二半圆台壳体连接处设置在两个限位凸块正下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原料除尘装置,对兰炭粉尘和石灰粉尘进行分别除尘、收集,兰炭粉可以用于水泥生产中用做燃料,石灰粉可以用于电厂用于脱硫系统,达到了固废利用的目的,不但实现了固废零排放减少了环境污染,创造了极大的社会效益,而且节约了原料成本,创造了经济效益,而且通过增加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一台除尘装置改造成两个台除尘装置,增加风量调节阀,实现了收尘管道风量大小的调节,大大增加了收尘效果,并且可以实现对炭粉尘和石灰粉尘输送能力的调节,方便控制炭粉尘和石灰粉尘输送,防止进料管发生堵塞,保证了整个装置的除尘效果,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原料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原料除尘装置的图1中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原料除尘装置的图1中B-B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原料除尘装置的第二壳体工作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原料除尘装置的隔板调节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料管;2、连接管;3、第一除尘装置;4、第二除尘装置;5、第一收尘支管;6、第二收尘支管;7、风机进风管;8、管道调节阀;9、第一隔板;10、第二隔板;11、固定块;12、铰接轴; 13、第一圆台壳体;14、竖管;15、第一限位套筒;16、套筒;16-1、第一弧形块;16-2、第二弧形块;16-3、滑槽;16-4、T型块;16-5、压缩弹簧;17、限位凸块;18、第二限位套筒;19、竖杆;20、绕线盘;21、第二圆台形壳体;21-1、第一半圆台壳体;21-2、第二半圆台壳体;22、限位竖杆;23、限位U型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原料除尘装置,包括进料管1,所述进料管1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管2,两个所述连接管2分别与第一除尘装置3和第二除尘装置4固定相通连接,所述第一除尘装置3和第二除尘装置4底端分别相通固定连接有第一收尘支管5和第二收尘支管6,所述第一收尘支管5和第二收尘支管6底端分别与风机进风管7固定相通连接,所述第一收尘支管5和第二收尘支管6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管道调节阀8,所述进料管1内设有第一隔板9和第二隔板10,第一隔板9和第二隔板10相对一侧之间设有铰接轴12,所述第一隔板9与铰接轴12 铰接,所述第一隔板9顶面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1,固定块11上螺接有锁紧螺栓,所述第二隔板10与铰接轴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板9另一侧与进料管1内壁贴合滑动设置,所述第二隔板10另一侧与进料管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板9和第二隔板10底面与第一圆台壳体13顶面贴合设置,所述第一圆台壳体13顶面与铰接轴 12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铰接轴12内滑动有竖管14,所述竖管14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套筒18,所述竖管14底端穿出铰接轴12伸入到第一圆台壳体13内与第一限位套筒1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套筒15外套有套筒16,所述第一限位套筒15外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限位凸块17,限位凸块17嵌入在套筒16内,所述套筒16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圆台形壳体21,所述竖管14内转动连接有竖杆19,所述竖杆19底端穿出竖管14伸入到第二圆台形壳体21内与绕线盘 20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绕线盘20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竖杆22,所述限位竖杆22插入到限位U型块23内,所述限位U型块23底面与两个连接管2顶面固定连接,所述U型块23两侧分别与进料管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绕线盘20上缠绕有绳索,所述套筒16包括第一弧形块16-1和第二弧形块16-2,所述第一弧形块16-1和第二弧形块16-2 内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弧形块16-1与第二弧形块16-2相对面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T型块16-4,T型块16-4伸入到滑槽16-3内与压缩弹簧16-5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滑槽16-3固定嵌入在第一弧形块 16-1内,所述T型块16-4与滑槽16-3滑动连接,所述压缩弹簧16-5 另一端与滑槽16-3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限位凸块17分别嵌入在第一弧形块16-1和第二弧形块16-2内,所述第二圆台形壳体21包括第一半圆台壳体21-1和第二半圆台壳体21-2,所述第一半圆台壳体21-1和第二半圆台壳体21-2的内弧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半圆台壳体21-1顶面与第一弧形块16-1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半圆台壳体21-2顶面与第二弧形块16-2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绳索的两个绳头分别与第一半圆台壳体21-1和第二半圆台壳体21-2固定连接。该种原料除尘装置,对兰炭粉尘和石灰粉尘进行分别除尘、收集,兰炭粉可以用于水泥生产中用做燃料,石灰粉可以用于电厂用于脱硫系统,达到了固废利用的目的,不但实现了固废零排放减少了环境污染,创造了极大的社会效益,而且节约了原料成本,创造了经济效益,而且通过增加第一隔板9和第二隔板10将一台除尘装置改造成两个台除尘装置,增加管道调节阀8,实现了收尘管道风量大小的调节,大大增加了收尘效果,并且可以实现对炭粉尘和石灰粉尘输送能力的调节,方便控制炭粉尘和石灰粉尘输送,防止进料管1发生堵塞,保证了整个装置的除尘效果,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中,所述第一除尘装置3和第二除尘装置4分别是布袋除尘器,方便进行除尘过滤。

其中,所述风机进风管7与风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提供收尘过程中的驱动能源。

其中,所述第二限位套筒18上螺接有锁紧螺栓,可以进行有效的限位固定。

其中,所述套筒16侧壁与第二圆台形壳体21顶面边缘的距离与第一圆台壳体13侧壁厚度相等,保证了第二圆台形壳体21向下滑动后,第二圆台形壳体21顶面与第一圆台壳体13贴合在一起。

其中,所述第一圆台壳体13坡度与第二圆台形壳体21的坡度相等,保证了兰炭粉尘和石灰粉尘在第二圆台形壳体21表面上正常流动。

其中,所述限位U型块23内壁贴敷有防滑橡胶层,防止限位竖杆22下滑。

其中,所述绳索的两个绳头与第一半圆台壳体21-1和第二半圆台壳体21-2连接处设置在两个限位凸块17正下端,利用绳索的缠绕可以进行多第一半圆台壳体21-1和第二半圆台壳体21-2之间的距离进行控制调节。

工作时,当兰炭粉尘和石灰粉尘进入进料管1内,因为第一隔板 9和第二隔板10设置,把进料管1分隔成两个输送管路,所以这样使得兰炭粉尘和石灰粉尘分开进入到进料管1,不进行混合进入,而兰炭粉尘和石灰粉尘进入到进料管1后,再分别流入到两个连接管2 内,然后分别进入到第一除尘装置3和第二除尘装置4,这样可以对兰炭粉尘和石灰粉尘分别进行除尘过滤,而这时启动风机,第一收尘支管5和第二收尘支管6对第一除尘装置3和第二除尘装置4过滤出的尘土进行吸收,这样兰炭粉尘和石灰粉尘经过处理就是兰炭粉和石灰粉,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有效的减少固废的排放,而在第一收尘支管5和第二收尘支管6进行收尘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管道调节阀8控制第一收尘支管5和第二收尘支管6的风量调节,保证了收尘效果。

而在兰炭粉尘和石灰粉尘在进料管1内输送过程中,因为第一隔板9与铰接轴12铰接,这样可以根据兰炭粉尘和石灰粉尘进入进料管1内的量,调节第一隔板9位置,改变第一隔板9与第二隔板10 之间的角度,从而实现进料管1分别对兰炭粉尘和石灰粉尘输送能力,当输送的兰炭粉尘比较对的时候,可以调节第一隔板9向输送石灰粉尘一侧摆动,反之亦然,而对第一隔板9调节完成后,拧紧固定块 11上的锁紧螺栓对第一隔板9进行限位固定,并且因为第一隔板9 和第二隔板10底面与第一圆台壳体13顶面贴合设置,第一圆台壳体 13顶面与铰接轴12底端固定连接,这样利用第一圆台壳体13表面坡度,可以使得兰炭粉尘和石灰粉尘靠近过进料管1内壁进行流动,但是第一除尘装置3和第二除尘装置4的处理能力有限,而需要处理的兰炭粉尘和石灰粉尘量却很多,当第一除尘装置3和第二除尘装置 4将要达到饱和处理量时,可以拧松第二限位套筒18上的锁紧螺栓,这样就可以直接推动竖管14和竖杆19,因为限位凸块17的限位作用,使得套筒16和第二圆台形壳体21一起向下移动,当移动一定距离后,顺时针旋转竖杆19,使得绕线盘20开始把绳索放松,这样利用压缩弹簧16-5的作用力,使得第一弧形块16-1和第二弧形块16-2 进行分离,从而使得第一半圆台壳体21-1和第二半圆台壳体21-2分离,最后第一半圆台壳体21-1和第二半圆台壳体21-2顶面与第一圆台壳体13底面贴合,这样就可以改变兰炭粉尘和石灰粉尘输送间隙,从而减缓兰炭粉尘和石灰粉尘能力,这样可以保证了第一除尘装置3 和第二除尘装置4的高效除尘,当第一除尘装置3和第二除尘装置4 处理饱和度降低,这时,逆时针旋转竖杆19,使绳索缠绕到绕线盘 20上,开始收紧,从而可以使得第一半圆台壳体21-1和第二半圆台壳体21-2靠近,第一弧形块16-1和第二弧形块16-2靠近,第一弧形块16-1和第二弧形块16-2贴合在一起后,拉动竖管14和竖杆19,使得第二圆台形壳体21进入到第一圆台壳体13内,这样就可以使得兰炭粉尘和石灰粉尘输送间隙回归初始装置,继续进行高效的输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