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8748发布日期:2019-08-16 22:43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风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通风管道出风口或进风口的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通风设备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领域,例如为工业、建筑施工的加热、通风以及制冷;生活住宅中冰箱、空调等的空气交换、电子设备冷却等诸多方面。

例如,在隧道的应用场景中,由于隧道内部环境封闭且潮湿,部分区域内还会积聚污水和污物,尤其在隧道施工、地铁修建等场景下炸药爆炸、内燃机的使用、开挖时地层中放出有害气体,因此需要开启风机对隧道内部进行通风换气。当车流在隧道中通过时或工作人员在隧道内工作时,均需要通风设备保持工作状态对隧道内持续通风换气。再如在基建(如地铁、医院等公共场所)场景中,为保持相对封闭环境内的空气交换,也大量应用通风换气设备。

在上述场景中,空气在风机带动下通过现有的流通路径时,也会带动隧道内的灰尘在通风管道内堆积,这样会对通风设备的通风效果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损坏风机机体、缩短其使用寿命。

现有技术中,通风管道的除尘装置常常设置在出风口处,现有的利用静电除尘网进行除尘的方式,是在风机启动并吹出风时,通过静电除尘网的灰尘会被吸附,从而实现除尘功能,但是对于静电除尘网本身而言其上的积尘也需要进一步清理。一是可利用静电除尘网上灰尘颗粒的积累,使灰尘体积变大、重量变大后自动脱落,但这样会导致灰尘积累过程中降低通风管道的通风量,影响通风需求;二是利用本身的风机加大风量风速、或是安装额外的吹风除尘设备将静电除尘网的灰尘吹除,但这样对风机的要求更高导致成本更高,额外的风机也会导致占用通风管道体积、供电结构复杂,进一步增加成本;三是手动对静电除尘网进行定期清理,这需要将除尘网拆卸手动清理,清洁效率低下、费时费力。

专利CN207131605U(文献1)公开了一种利用地热能的置换式通风装置的方案,其利用设置在风筒内部的静电除尘网阻隔外界的灰尘颗粒进入利用地热能的置换式通风装置内部。但该方式的静电除尘网可拆卸的固定于风筒,需要将静电除尘网取下后清除其上的积尘,清洁效率低下。此外,由于文献1采用手动清洁的方式,因此其未能意识到现有技术中静电除尘网的灰尘常常在部分部位堆积更多的问题,也无法进一步实现智能控制、更高效地清理积尘。

因此,如何在保证通风效果的前提下,提高通风设备除尘装置的清洁效率和清洁效果,同时节约成本,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

一种适用于通风管道的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装置包括具有除尘网线组的静电除尘网,所述除尘网线组中包含多条除尘网线;

所述除尘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静电除尘网外围的若干卷线器,所述卷线器可拉动所述除尘网线组以实现对其收卷或放卷。

进一步的,所述静电除尘网包括框架,和在所述框架内部设置的至少两个方向上互相交叉的多组所述除尘网线组。

进一步的,所述卷线器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卷线器和第二卷线器;所述除尘网线为两组,分别为第一除尘网线组和第二除尘网线组;

其中,所述第一卷线器设置于所述框架一侧,并可拉动连接所述第一除尘网线组和第二除尘网线组靠近所述框架一侧的端部;

所述第二卷线器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另一侧,并可拉动连接所述第一除尘网线组和第二除尘网线组靠近所述框架另一侧的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卷线器为四个,分别为第三卷线器、第四卷线器、第五卷线器和第六卷线器;

所述除尘网线为两组,分别为第三除尘网线组和第四除尘网线组;

所述第三卷线器和第四卷线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除尘网线组两侧,并分别可拉动连接所述第三除尘网线组相应侧的端部;

所述第五卷线器和第六卷线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四除尘网线组两侧,并分别可拉动连接所述第四除尘网线组相应侧的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每组除尘网线组中均具有多条除尘网线,在每条所述除尘网线的两侧端部均分别可拉动连接设置一卷线器。

进一步的,所述除尘网线组一侧的卷线器转动并对所述除尘网线进行收卷时,另一侧的卷线器实现放卷。

进一步的,所述除尘网线材质为碳纤维、不锈钢或静电驻极改性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卷线器及驱动所述卷线器转动的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通风管道的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除尘装置还包括检测器;

所述检测器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在检测到所述静电除尘网的积尘较多时或检测到所述通风管道的通风量降低时,所述检测器对所述驱动机构发出指令实现驱动所述卷线器转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除尘方法,根据所述的除尘装置,包括:

(1)将所述静电除尘网安装于所述通风管道的进风口或出风口处,所述卷线器设置于所述静电除尘网外围,且所述卷线器及驱动所述卷线器转动的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通风管道的外部;

(2)利用所述静电除尘网吸附所述通风管道的出风口或进风口处的灰尘;

(3)手动控制或定时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卷线器转动,所述卷线器拉动所述除尘网线组以实现对其收卷或放卷,使所述静电除尘网上的灰尘掉落;

或者通过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的检测器,当检测到所述静电除尘网的积尘较多时或检测到所述通风管道的通风量降低时,所述检测器对所述驱动机构发出指令驱动所述卷线器拉动所述除尘网线组以实现对其收卷或放卷,使所述静电除尘网上的灰尘掉落;

(4)掉落的灰尘通过所述通风管道的风进一步排除管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静电除尘网的网线拉伸使得灰尘脱落,防止灰尘颗粒在静电除尘网上堆积,有效地保证了通风装置的通风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卷线器可实现对静电除尘网相互交叉的网线多方向的交叉扣拉,从而可使其上的灰尘更加易于脱落,清洁效果更好、清洁效率更高。

(3)本实用新型通过外围或外周设置的卷线器驱动静电除尘网线除尘的方式,可实现自清洁的功能而不需要风机吹风或额外的吹风除尘设备,且其结构简单、节约成本。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通过多个卷线器单独驱动静电除尘网的网线,可实现对积尘多的部位进行分段、分部位的除尘,除尘更高效。

(5)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检测器检测通风管道的通风量,可实现智能除尘、提高除尘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b)为本实用新型除尘装置具有两个卷线器与两组除尘网线组的立体示意图与俯视图;

图2(a)-(b)为本实用新型除尘装置具有四个卷线器与两组除尘网线组的立体示意图与俯视图;

图3(a)-(b)为本实用新型除尘装置中每一除尘网线均独立配有两个卷线器的立体示意图与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所述除尘装置2可设置在通风管道1的进风口或出风口处,所述除尘装置2包括静电除尘网3,所述静电除尘网包括框架和设置在所述框架内部的除尘网线组5,所述除尘网线组5包含多条除尘网线,且所述除尘网线组至少在两个方向上互相交叉。优选地,所述除尘网线材质为碳纤维、不锈钢或静电驻极改性材料。当含灰尘颗粒的气体经过所述静电除尘网时,所述静电除尘网可通过静电吸附灰尘颗粒。

所述除尘装置2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静电除尘网外围的若干卷线器4,所述卷线器4可拉动所述除尘网线组5以实现对其收卷或放卷。所述除尘网线组一侧的卷线器转动并对所述除尘网线进行收卷时,另一侧的卷线器可实现配合性地转动放卷。此外,所述除尘网线组在所述卷线器停止拉动的时候,可以保持大致拉紧的状态。

所述除尘网线组5可以为一组,此时通过所述卷线器对其收卷和放卷过程中所述除尘网线的抖动以及其与所述框架边缘的摩擦使得灰尘掉落。所述除尘网线组可以为多组,此时一方面通过所述卷线器对其收卷和放卷过程中所述除尘网线的抖动以及其与框架边缘的摩擦使得灰尘掉落,另一方面进一步的通过相互交叉的所述除尘网线之间的压扣和相互摩擦使得灰尘掉落。

所述除尘装置2还包括驱动所述卷线器4转动的驱动机构,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及所述卷线器均设置于所述通风管道的外部,这样设置不会影响所述通风管道的通风量。

进一步的,所述除尘装置还包括检测器(图中未示出),所述检测器可有两种,第一种检测器是检测所述除尘网组积尘的检测器,第二种检测器是检测所述通风管道的通风量的检测器。所述检测器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在检测到所述静电除尘网的积尘较多时或检测到所述通风管道的通风量降低时,所述检测器对所述驱动机构发出指令实现驱动所述卷线器转动。通过设置所述第一种检测器,可实现对积尘多的部位进行分段、分部位的除尘,可节约成本、除尘更高效;通过设置所述第二种检测器检测通风量,可实现智能除尘,提高除尘效率。

实施例1:

参见图1(a)-(b),为本实用新型除尘装置2的卷线器4为两个的示意图,所述卷线器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卷线器和第二卷线器;所述除尘网线3为两组,分别为第一除尘网线组和第二除尘网线组;其中,所述第一卷线器设置于所述框架一侧,并可拉动连接所述第一除尘网线组和第二除尘网线组靠近所述框架一侧的端部;所述第二卷线器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另一侧,并可拉动连接所述第一除尘网线组和第二除尘网线组靠近所述框架另一侧的端部。

当所述第一卷线器拉动所述第一除尘网线组和第二除尘网线组靠近所述框架一侧的端部进行收卷时,所述第二卷线器可无阻力地对所述第一除尘网线组和第二除尘网线组靠近所述框架另一侧的端部实现放卷,当所述第二卷线器相应地进行收卷时第一卷线器可相应地放卷,此时相互交叉的所述第一除尘网线组和所述第二除尘网线组交叉扣拉的力可使其上的灰尘颗粒脱落。

实施例2:

参见图2(a)-(b),为本实用新型除尘装置2的卷线器4为四个的示意图,所述卷线器为四个,分别为第三卷线器、第四卷线器、第五卷线器和第六卷线器;所述除尘网线3为两组,分别为第三除尘网线组和第四除尘网线组;所述第三卷线器和第四卷线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除尘网线组两侧,并分别可拉动连接所述第三除尘网线组相应侧的端部;所述第五卷线器和第六卷线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四除尘网线组两侧,并分别可拉动连接所述第四除尘网线组相应侧的端部。

当所述第三卷线器拉动所述第三除尘网线组靠近该卷线器的端部进行收卷时,第四卷线器可无阻力地对所述第三除尘网线组靠近该卷线器的端部实现放卷,当第四卷线器相应地收卷时第三卷线器可相应地放卷;当所述第五卷线器拉动所述第四除尘网线组靠近该卷线器的端部进行收卷时,第六卷线器可无阻力地对所述第四除尘网线组靠近该卷线器的端部实现放卷,当第六卷线器相应地收卷时第五卷线器可相应地放卷。同时启动所述第三网线组一端的卷线器和所述第四网线组一端的卷线器,相互交叉的所述第三除尘网线组和所述第四除尘网线组交叉扣拉的力可使其上的灰尘颗粒脱落。

实施例3:

参见图3(a)-(b),为本实用新型除尘装置2的卷线器4的数量为所述除尘网线数量2倍的示意图,所述每组除尘网线组5中均具有多条除尘网线,在每条所述除尘网线的两侧端部均分别可拉动连接设置一卷线器。

当所述每条除尘网线一端的卷线器拉动靠近该卷线器的端部进行收卷时,所述每条除尘网线另一端的卷线器靠近该卷线器的端部可实现放卷,此时相互交叉的所述每条除尘网线交叉扣拉的力可使其上的灰尘颗粒脱落。

更为优选地是,通过所述第一检测器,检测所述除尘网线灰尘堆积多的部位,进一步对此部位的所述除尘网线的驱动机构发出指令,驱动此部位所述除尘网线的卷线器实现收卷或放卷,可实现对此部位的灰尘清洁。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除尘方法,包括以下主要步骤:

(1)将所述静电除尘网安装于所述通风管道的进风口或出风口处,所述卷线器设置于所述静电除尘网外围,且所述卷线器及驱动所述卷线器转动的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通风管道的外部;

(2)利用所述静电除尘网吸附所述通风管道的出风口或进风口处的灰尘;

(3)手动控制或定时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卷线器转动,所述卷线器拉动所述除尘网线组以实现对其收卷或放卷,使所述静电除尘网上的灰尘掉落;

更为优选地,可通过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的所述第一检测器或所述第二检测器来实现控制所述卷线器,当所述第一检测器检测到所述静电除尘网的积尘较多时或所述第二检测器检测到所述通风管道的通风量降低时,所述第一检测器和所述第二检测器对所述驱动机构发出指令驱动所述卷线器拉动所述除尘网线组以实现对其收卷或放卷,使所述静电除尘网上的灰尘掉落;

(4)最后,掉落的灰尘通过所述通风管道中通风进一步排出通风管道外。

综上所述,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除尘装置,可以防止灰尘在通风管道内部堆积,同时可在不影响通风管道通风量的情况下,可高效地、节约成本地实现对除尘装置的自清洁。

此外,虽然已经显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的若干实施例和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构思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