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烟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69981发布日期:2019-07-27 09:34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烟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油烟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烟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或餐饮业烹饪的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油分的废气,若不进行处理直接排放,将会给空气带来很大的污染,危害人类健康。目前国家和地方都出台了控制油烟污染的规定,要求餐饮业必须安装油烟净化设备。

静电式油烟净化器是目前最常用的油烟净化设备之一,主要工作原理为:利用电场吸附油烟颗粒,让含有烟气、尘雾等污染物的空气通过一带高压静电场的设备,净化设备工作时,电场的阴极和阳极被加上高压直流电压,形成高压电场,高压电场能够吸附油烟颗粒,净化烟雾。

现有的静电式油烟净化器一般为平板式,即电场由一个阴极板和一个阳极板组成,阴极板和阳极板之间形成高压电场对油烟进行净化处理,此类静电式油烟净化器主要存在两个缺点,一是该净化器一般安装在油烟管道的末端,这样在油烟管道内会沉积大量的油烟颗粒,不易清理;第二是油烟净化能力弱,净化后的气体仍然达不到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静电式油烟净化器只能安装在油烟管道末端带来的油烟管道沉积油烟问题,提出一种油烟净化设备,能够安装在油烟管道前端,解决油烟管道沉积油烟的问题,提高油烟净化能力。

一种油烟净化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冷凝设备、电离区和积油区;

所述电离区包括多个两端开口的第一导电筒体,多个所述第一导电筒体同心设置,相邻的第一导电筒体之间形成气流通过的空间;

所述积油区包括多个两端开口的第二导电筒体,多个所述第二导电筒体同心设置,相邻的第二导电筒体之间形成气流通过的空间;

所述电离区用于在第一电压的作用下,相邻的所述第一导电筒体之间形成第一电场;

所述积油区用于在第二电压的作用下,相邻的所述第二导电筒体之间形成第二电场;

所述冷凝设备设置于所述电离区的前端,用于对高温的油烟进行降温;

降温后的油烟进入所述电离区,在第一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电离分解,形成油烟颗粒荷电,所述油烟颗粒荷电进入所述积油区并在第二电场作用下沉积。

进一步地,所述油烟净化系统还包括第一电源模块,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分别与所述电离区和所述积油区电连接,用于为所述电离区施加第一电压和为所述积油区施加第二电压;

所述第一电压为正电压或者负电压,所述第二电压为正电压或者负电压;

最里层的第一导电筒体和第二导电筒体接地,由里向外间隔的第一导电筒体和第二导电筒体接地;剩余的第一导电筒体和第二导电筒体带电,当所述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为正电压,所述油烟颗粒荷电沉积于接地的第二导电筒体上;

所述第一电压的电压值为14000v至18000v,所述第二电压的电压值为7000v至9000v。

进一步地,所述油烟净化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电离区和所述积油区外部的壳体,所述壳体接地;

所述第一导电筒体和所述第二导电筒体上设置有多个通孔;

所述油烟净化系统还包括第二电源模块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电源模块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用于为所述驱动电机供电;

所述驱动电机与电离区和所述积油区配合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电离区和所述积油区旋转,使得沉积在所述第一导电筒体和所述第二导电筒体上的油烟颗粒通过所述通孔向外甩出,甩出的所述油烟颗粒依附于所述壳体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油烟净化系统还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四支架和第五支架,多个所述第一导电筒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支架固定,多个所述第一导电筒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支架与多个所述第二导电筒体的一端固定连接,多个所述第二导电筒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四支架固定;

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以及壳体连接,所述第五支架与所述第四支架以及壳体连接;

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与所述第四支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油烟净化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积油区末端的风扇,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风扇配合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风扇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油烟净化系统还包括离合器,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离合器与所述风扇和所述第四支架配合连接;

所述驱动电机用于在所述离合器的作用下,当油烟电离时驱动所述风扇朝第一方向旋转,使得气流从所述电离区朝所述积油区运动,当清洁油烟颗粒时控制所述风扇停止旋转,并驱动所述电离区和所述积油区朝第二方向旋转;

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油烟净化系统还包括清洁装置,清洁装置设置于冷凝设备和所述电离区之间,用于在所述电离区和所述积油区旋转清洁油烟颗粒之前,将清洁剂喷散至多个所述第一导电筒体和多个所述第二导电筒体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油烟净化系统还包括油污收集盒,所述油污收集盒设置在所述积油区远离所述电离区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油烟净化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冷凝设备、所述第一电源模块、所述第二电源模块以及所述清洁装置连接,用于对所述冷凝设备、所述第一电源模块、所述第二电源模块以及所述清洁装置进行开关控制。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一导电筒体的轴向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导电筒体的轴向长度为20mm至60mm;

多个所述第二导电筒体的轴向长度相同,所述第二导电筒体的轴向长度为100mm至500mm;

相邻的所述第一导电筒体之间的间距为15mm至20mm;

相邻的所述第二导电筒体之间的间距为7mm至10mm;

所述第一导电筒体的数量为2-12个,所述第二导电筒体的数量为4-24个。

本发明提供的油烟净化设备,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1)结构设计巧妙,主体为圆柱形,能够方便的安装于油烟管道前端,在油烟管道前端对油烟进行净化,有效避免油烟颗粒在管道内沉积,无需对油烟管道进行清理,通过冷凝设备在油烟净化之前对其进行降温,冷凝设备可收集部分油烟,降温后的油烟电离更彻底,提高油烟的净化能力;

(2)油烟颗粒清洁时首先通过在第一导电筒体和第二导电筒体表面喷清洁剂,再通过控制电离区和积油区旋转,使得沉积在电离区和积油区的油烟颗粒通过通孔一层一层往外甩出,能够有效的清洁电离区和积油区上的油烟颗粒,依附在壳体上的油烟颗粒通过重力的作用落入油污收集盒,无需人工清理沉积的油烟颗粒,提高使用的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油烟净化系统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油烟净化系统中电离区和积油区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油烟净化系统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油烟净化系统第二种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油烟净化系统第二种实施例中电离区和积尘区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油烟净化系统中第二种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油烟净化系统中第二支架与第一导电筒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油烟净化系统第二种实施例中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油烟净化系统第二种实施例中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油烟净化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冷凝设备101、电离区102和积油区103;

电离区102包括多个两端开口的第一导电筒体104,多个第一导电筒体104同心设置,相邻的第一导电筒体104之间形成气流通过的空间;

积油区103包括多个两端开口的第二导电筒体105,多个所述第二导电筒体105同心设置,相邻的第二导电筒体105之间形成气流通过的空间;

电离区102用于在第一电压的作用下,相邻的第一导电筒体104之间形成第一电场;

积油区103用于在第二电压的作用下,相邻的第二导电筒体105之间形成第二电场;

冷凝设备101设置于电离区102的前端,用于对高温的油烟进行降温;

降温后的油烟进入电离区102,在第一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电离分解,形成油烟颗粒荷电,油烟颗粒荷电进入积油区103在第二电场作用下沉积。

具体地,各个第一导电筒体104的直径不同,因此各个第一导电筒体同心设置,可在相邻的第一导电筒体104之间形成允许气流通过的空间,同理,各个第二导电筒体105的直径不同,因此各个第二导电筒体同心设置,可在相邻的第二导电筒体之间形成允许气流通过的空间。

本实施例提供的油烟净化设备,整体结构为圆柱体,可安装于油烟管道前端,油烟的走向为冷凝设备101-电离区102-积油区103,油烟经集烟罩收集后进入冷凝设备101进行降温,油烟中的较大颗粒在通过冷凝设备101时,与冷凝设备101中的冷凝片发生碰撞、阻留,从而被冷凝片收集,降温后的油烟进入到电离区102。

电离区102在通电时在第一电压的作用下,相邻的第一导电筒体104之间形成第一电场,两个相邻的第一导电筒体104一个为正极,另一个为负极,第一电场为高压电场,高压电场的强度需达到能够使得油烟电离,降温后的油烟从相邻的第一导电筒体104之间通过,在第一电场的作用下进行电离,电离后部分的油烟颗粒分解和碳化,并产生臭氧,电离后油烟颗粒带电,形成油烟颗粒荷电,油烟颗粒荷电在气流的作用下到达积油区103。积油区103通电时在第二电压的作用下,相邻的第二导电筒体105之间形成第二电场,两个相邻的第二导电筒体105一个为正极,另一个为负极,第二电场的电场强度约为第一电场强度的一半,油烟颗粒荷电在第二电场的作用下沉积,如果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为正电压,则油烟颗粒附着于负极的第二导电筒体上,可能有极少部分的油烟颗粒荷电附着于负极的第一导电筒体104上。电离产生的臭氧,能够去除油烟中的异味,油烟依次经过电离区和积油区之后,从积油区内出来的气体为洁净气体,可以达到排放标准,经过管道时,不会在管道内壁沉积,保持管道内壁清洁,解决管道内壁不易清理的问题。通过冷凝设备在油烟净化之前对其进行降温,降温后的油烟电离更彻底,提高油烟的净化能力。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油烟净化系统还包括第一电源模块106,第一电源模块106与电离区和积油区电连接,用于为所述电离区施加第一电压和为所述积油区施加第二电压;

第一电压可以为正电压,也可以为负电压,同理,第二电压可以为正电压,也可以为负电压。

所述第一电压的电压值为14000v至18000v,所述第二电压的电压值为7000v至9000v。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最里层的第一导电筒体和第二导电筒体接地,由里向外间隔的第一导电筒体和第二导电筒体接地;剩余的第一导电筒体和第二导电筒体带电,带电的第一导电筒体/第二导电筒体为正极,接地的第一导电筒体/第二导电筒体为负极,使得相邻的第一导电筒体/第二导电筒体一个为正极,另一个为负极,如果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为正电压,则油烟颗粒沉积于接地的第二导电筒体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可采用继电器对第一电源模块进行开关控制。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多个第一导电筒体104的轴向长度相同,第一导电筒体104的轴向长度为20mm至60mm;

多个第二导电筒体105的轴向长度相同,第二导电筒体105的轴向长度为100mm至500mm。

第一导电筒体104的数量根据整体的尺寸和相邻第一导电筒体之间的间距确定,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相邻的第一导电筒体之间的间距为15mm至20mm,在此间距下,能够保证施加第一电压后在相邻的第一导电筒体之间形成足够强度的第一电场。

同样地,第二导电筒体105的数量由整体尺寸和相邻的第二导电筒体之间的间距确定,第二导电筒体105的数量可以和第一导电筒体的数量相等,也可以不相等,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相邻的第二导电筒体之间的间距为7mm至10mm。

进一步地,第一导电筒体的数量还可根据净化设备的风量确定,例如2000风量则可设置6个第一导电筒体和12个第二导电筒体,4000风量则可设置12个第一导电筒体和24个第二导电筒体,优选地,第一导电筒体的数量为2-12个,第二导电筒体的数量为4-24个。

本实施例提供的油烟净化系统,结构设计巧妙,主体为圆柱形,能够方便的安装于油烟管道前端,在油烟管道前端对油烟进行净化,有效避免油烟颗粒在管道内沉积,无需对油烟管道进行清理,通过冷凝设备在油烟净化之前对其进行降温,冷凝设备可收集部分油烟,降温后的油烟电离更彻底,提高油烟的净化能力。

实施例二

参考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油烟净化系统,包括冷凝设备201、电离区202和积油区203;

电离区202包括多个两端开口的第一导电筒体204,多个第一导电筒体204同心设置,相邻的第一导电筒体204之间形成气流通过的空间;

积油区203包括多个两端开口的第二导电筒体205,多个所述第二导电筒体205同心设置,相邻的第二导电筒体205之间形成气流通过的空间;

电离区202用于在第一电压的作用下,相邻的第一导电筒体204之间形成第一电场;

积油区203用于在第二电压的作用下,相邻的第二导电筒体205之间形成第二电场;

冷凝设备201设置于电离区202的前端,用于对高温的油烟进行降温;

降温后的油烟进入电离区202,在第一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电离,形成油烟颗粒荷电,油烟颗粒荷电进入积油区203在第二电场作用下沉积。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油烟净化系统还包括第一电源模块206,第一电源模块206与电离区和积油区电连接,用于为电离区202施加第一电压和为积油区203施加第二电压;

所述第一电压的电压值为14000v至18000v,所述第二电压的电压值为7000v至9000v。

进一步地,参考图4和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油烟净化系统还包括设置于电离区202和积油区203外部的壳体207,壳体207接地;

第一导电筒体204和第二导电筒体205上设置有多个通孔208;

参考图3,油烟净化系统还包括第二电源模块209和驱动电机210,第二电源模块209与驱动电机210连接,用于为驱动电机210供电;

驱动电机210与电离区202和积油区203配合连接,用于驱动电离区202和积油区203旋转,使得沉积在第一导电筒体204和第二导电筒体205上的油烟颗粒通过通孔208向外甩出,甩出的油烟颗粒依附于壳体207内壁。

经电离后部分油烟分解碳化,剩余的油烟颗粒带电,油烟颗粒荷电沉积在积油区203的负极的第二导电筒体205上,还可能有极少部分油烟颗粒荷电沉积于电离区202负极的第一导电筒体204上,电离区202和积油区203旋转时,每一个负极的第一导电筒体204和第二导电筒体205上的油烟颗粒通过通孔208甩到外一层的第一导电筒体和第二导电筒体上,最终所有的油烟颗粒依附到最外层的壳体207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参考图6和图7,本实施例提供的油烟净化系统还包括第一支架211、第二支架212、第三支架213、第四支架214和第五支架215,多个第一导电筒体204的一端通过第二支架212固定,多个第一导电筒体204的另一端通过第三支架212与多个第二导电筒体205的一端固定连接,多个第二导电筒体205的另一端通过第四支架214固定。

第一支架211与第二支架212以及壳体207连接,第五支架215与第四支架214以及壳体207连接;第一支架211和第五支架215用于将电离区202和积油区203与壳体207进行连接。

驱动电机210的转轴与第四支架214连接,即驱动电机210设置在积油区端。

第二支架212、第三支架213和第四支架214形状相同,均为六角支架,参考图8,第二支架212包括第一轴承212a和第一支撑部212b,第一支撑部212b的数量为6个,第一支撑部212b上设置有多个凹槽,第一导电筒体的端部卡入所述凹槽内固定。

参考图9,第一支架211和第五支架215形状相同,第一支架211包括圆环211a、第二轴承211b以及第二支撑部211c,第二支撑部211c的数量为三个,圆环211a与导电壳体205固定连接,第二轴承211b与第二支架的第一轴承连接。

进一步地,参考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油烟净化系统还包括设置于积油区203末端的风扇216,驱动电机210风扇216配合连接,用于驱动风扇216旋转。

油烟净化过程中,驱动电机210驱动风扇216朝第一方向旋转,使得油烟气流从电离区202向积油区203运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油烟净化系统还包括离合器217,驱动电机210通过离合器217与风扇和第四支架214配合连接;

驱动电机210用于在离合器217的作用下,当油烟电离时驱动风扇216朝第一方向旋转,使得气流从电离区朝积油区运动,当清洁油烟颗粒时控制风扇216停止旋转,并驱动电离区202和积油区203朝第二方向旋转;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油烟净化系统还包括清洁装置218,清洁装置218设置于冷凝设备201和电离区202之间,用于在电离区202和积油区203旋转清洁油烟颗粒之前,将清洁剂喷散至多个第一导电筒体204和第二导电筒体205表面。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油烟净化系统还包括油污收集盒219,油污收集盒219设置在积油区203远离电离区202的一端。

本实施例提供的油烟净化系统的主体结构在安装时为竖直安装,在重力的作用下,导电壳体207内壁上的油烟颗粒落入到油污收集盒219内,方便清洁。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油烟净化系统还包括控制器220,控制器220与冷凝设备201、第一电源模块206、第二电源模块209以及清洁装置218连接,用于对冷凝设备201、第一电源模块206、第二电源模块219以及清洁装置218进行开关控制。

具体地,油烟净化开始时,控制器220控制开启冷凝设备201、第一电源模块206以及第二电源模块209,冷凝设备201工作,同时第一电源模块206为电离区202施加第一电压,为积油区203施加第二电压,同时第二电源模块209为驱动电机供电,驱动风扇朝第一方向旋转,油烟进入冷凝设备降温,降温后的油烟经过电离区202发生分解、碳化,油烟颗粒带电形成油烟颗粒荷电,油烟颗粒荷电向负极运动,油烟颗粒沉积在积油区203的负极的第二导电筒体上,极少量的油烟颗粒沉积在电离区202的负极的第一导电筒体上,油烟净化结束后,关闭冷凝设备201、第一电源模块206以及第二电源模块209,开启清洁装置218并持续预设时长,将清洁剂喷散至多个第一导电筒体204和第二导电筒体205表面,之后关闭清洁装置218,开启第二电源模块209为驱动电机供电,驱动电离区202和积油区203朝第二方向旋转,即与风扇的旋转方向相反,沉积的油烟颗粒通过第一导电筒体和第二导电筒体表面的通孔甩出,沉积在壳体上,最终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油污收集盒219,清洁结束后关闭第二电源模块209。

本实施例提供的油烟净化系统,首先通过在第一导电筒体和第二导电筒体表面喷清洁剂,再通过控制电离区和积油区旋转,使得沉积在电离区和积油区的油烟颗粒通过通孔一层一层往外甩出,能够有效的清洁电离区和积油区上的油烟颗粒,依附在壳体上的油烟颗粒通过重力的作用落入油污收集盒,无需人工清理沉积的油烟颗粒,提高使用的方便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