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砂石分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0823发布日期:2019-11-08 23:54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砂石分离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建设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砂石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现阶段的砂石分离机一般包括进料斗、分离主机和出砂装置,分离主体具有一个将石头排出的出石口。其中,砂石分离机的使用步骤如下所示:先将砂石混合物放入进料斗中;砂石混合物进入到分离主体内,使得砂子进入到出砂装置中,且石头通过出石口排出;最后砂子从出砂装置中排出,实现了砂石的分离。为了提升砂纸在进料斗和分离主机中进行更好的分离,一般会往进料斗内注入适量的水,而这一部分的水会顺着砂子从出砂装置中排出,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砂石分离系统,所述砂石分离系统对水的利用效率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砂石分离系统,包括砂石分离机,所述砂石分离机包括进料斗、出砂口,还包括位于出砂口下方且供砂子堆放的盛放台、位于盛放台一侧的循环池体、以及将循环池体内的水输入进料斗的输水泵,所述盛放台的顶部具有渗水槽和将渗水槽盖合的过滤网板,所述渗水槽朝向循环池体的一侧具有方便渗水槽内的水流入循环池体内的渗水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砂石分离机将砂水混合物排放到盛放台上,砂水混合物中的水和一些细小的砂石会通过过滤网板进入到盛放台的渗水槽中,最终会通过渗水开口流到循环池体中,并且在输水泵的作用下进行循环利用。上述结构的设置提升了砂石分离过程中水的利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网板的底部具有多根与渗水槽底面抵接的支撑凸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过滤网板需要支撑细砂,而支撑凸板的设置能够提升过滤网板的结构强度,降低过滤网板被砂堆压断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渗水槽的底面为朝渗水开口方向向下倾斜的导向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水斜面的设置能够方便水更好地回流至循环水池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盛放台在渗水开口处还设置有将渗水开口盖合的纱网片,且盛放台在渗水开口的两侧设有供纱网片的两侧卡接的卡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纱网片的设置能够对回流至循环水池内的水进一步过滤,减小回流至循环水池内的砂石数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循环池体包括沉砂池和循环水池,所述沉砂池具有相互连通的沉砂上腔和沉砂下腔,所述沉砂上腔和沉砂下腔连通处具有沉砂口且沉砂上腔的外径大于沉砂下腔,沉砂池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和由搅拌电机驱动旋转的搅拌叶轮,所述搅拌叶轮位于沉砂上腔且将沉砂口盖合,所述沉砂池的上端还设有与循环水池连通的溢流管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细砂和水同时回流至沉砂池内,通过搅拌装置将水中的砂石排入沉砂下腔中,使得沉砂上腔中的水中的砂石含量降低,同时通过溢流管道溢流至循环水池中,使得被输水泵输送至进料斗处的水中含砂量较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沉砂下腔的底部具有呈倒锥台状的出砂段,且沉砂池还设有与出砂段连通且将细砂从出砂段排出的吸砂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砂段呈倒锥台有助于细砂在沉砂下腔进行堆积,且吸砂泵的设置能够方便将细砂从沉砂下腔中取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循环池体还设有分别将沉砂池和循环水池盖合的栅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栅板的设置能够方便人员在循环池体上进行行走和保养,且能够减少掉落到沉砂池和循环水池内大型杂物的数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溢流管道处设置有控制溢流管道开闭的溢流阀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溢流阀体的设置能够在搅拌装置运行时进行关闭,待搅拌装置运行完毕后,大量的细砂沉淀在沉砂下腔后,保证了沉砂上腔中的水中的含砂量较少,此时开启溢流阀体,使得进入到循环水池内的水中的含砂量较少,从而保证了循环至进料斗处的细砂含量较少。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一种砂石分离系统,包括砂石分离机、盛放台、循环池体和输水泵,从而使得用来输送砂石混合物的水能够得到循环利用,提升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通过在过滤网板上设置支撑凸板,有助于提升过滤网板的结构强度从而提升其对砂石堆的支撑能力;

3、通过在沉砂池中设置搅拌装置,从而有助于对沉砂池中的细砂进行分离,使得流入到循环水池内的溢流水的洁净度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盛放台在爆炸状态下的配合示意图;

图3为盛放台在爆炸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循环池体和输水泵的配合示意图。

图中:1、砂石分离机;11、进料斗;12、分离主机;121、出石口;13、出砂装置;131、出砂端口;2、盛放台;21、渗水槽;22、放置槽;23、过滤网板;231、支撑凸板;24、渗水开口;25、导向斜面;26、纱网片;27、卡接槽;3、循环池体;31、沉砂池;311、沉砂上腔;312、沉砂下腔;313、沉砂口;314、出砂段;315、吸砂泵;316、运砂管道;32、循环水池;33、栅板;34、搅拌装置;341、搅拌电机;342、搅拌叶轮;35、溢流管道;36、溢流阀体;4、输水泵;41、进水管;42、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阅附图1,一种砂石分离系统,包括砂石分离机1、用于堆放砂石堆的盛放台2、位于盛放台2一侧的循环池体3以及一台输水泵4。

砂石分离机1包括进料斗11、分离主机12和出砂装置13,分离主体具有一个将石头排出的出石口121,出砂装置13具有将砂水混合物排出的出砂端口131。

参阅附图1、附图2和附图3,盛放台2位于出砂端口131的下端。盛放台2的上表面开设有一个渗水槽21,且渗水槽21沿其上端开口边沿设置有一个放置槽22。盛放台2在放置槽22内设有将渗水槽21上端开口盖合的过滤网板23,过滤网板23的底部具有多根与渗水槽21底面抵接的支撑凸板231。

盛放台2在靠近循环池体3的一侧开设有一个与渗水槽21连通的渗水开口24,从而方便渗水槽21内的水能够通过渗水开口24进入到循环池体3内。其中,渗水槽21的底面为朝渗水开口24方向向下倾斜的导向斜面25。

为了进一步提升进入到循环池体3内的水的洁净程度,盛放台2在渗水开口24处还设置有将渗水开口24盖合的纱网片26。盛放台2在渗水开口24的两侧设有供纱网片26的两侧卡接的卡接槽27。

参阅附图1和附图4,循环池体3包括沉砂池31和循环水池32。沉砂池31和循环水池32沿远离盛放台2的方向依次布置。其中,沉砂池31具有相互连通的沉砂上腔311和沉砂下腔312。沉砂上腔311和沉砂下腔312的横截面均呈圆形,且沉砂上腔311的半径大于沉砂下腔312的半径。沉砂上腔311和沉砂下腔312的连接处具有沉砂口313。

沉砂池31的上端安装有将沉砂池31的池口盖合的栅板33,栅板33上具有供水流入池体内的栅口。沉砂池31还设置有搅拌装置34,搅拌装置34包括搅拌电机341和由搅拌电机341驱动旋转的搅拌叶轮342。其中,搅拌电机341安装在栅板33上,且搅拌叶轮342位于沉砂上腔311且将沉砂口313盖合。当搅拌叶轮342开始运行后,沉砂池31内的水中的砂体会在水流的作用下流到沉砂下腔312内。

沉砂下腔312的底部具有呈倒锥台状的出砂段314,且沉淀池还设有与出砂段314连通的运砂管道316和安装于运砂管道316上的吸砂泵315。

循环水池32设置在沉砂池31的一侧,且循环水池32和沉砂池31之间还设置有连通两者上端的溢流管道35。溢流管道35处设置有控制溢流管道35开闭的溢流阀体36。其中,循环水池32也安装有将循环水池32池口盖合的栅板33。

输水泵4的进水口连接有进水管41且出水口连接有出水管42。其中,进水管41浸入到循环水池32中,出水管42的出水端位于进料端的上方。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